- 相關推薦
玉璽解釋及造句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各種造句頻頻出現(xiàn),造句是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guī)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造句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玉璽解釋及造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玉璽解釋及造句
玉璽拼音
【注音】: yu xi
玉璽解釋
【意思】:君主的玉印。
玉璽造句:
1、玉璽長14厘米,寬10厘米,上有6個紅色漢字和兩條在祥云中嬉戲的蟠龍。
2、另外還有玉璽、漆器、古代犀角、古青銅器、木雕家具和翡翠,尤其是和田白玉,也極受追捧。
3、倫敦經(jīng)銷商,這次博覽會主席本.詹森斯(BenJannsens),在第一天晚上,就賣出了四塊帝王玉璽,其中之一轉到了中國新富翁手中。
4、王阿、現(xiàn)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5、王阿,現(xiàn)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6、“太平玉璽”在史學界有多種不同的讀法,但都失之偏頗。
7、他們對王說: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
8、五代時期,“傳國玉璽”第四次神秘失蹤。
9、據(jù)說,李從珂當時便隨身攜帶著“傳國玉璽”。
專業(yè)解釋:
專業(yè)稱謂:寶璽。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明清帝后寶璽》弁言朱家溍)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謂璽,印是大臣所用。是有規(guī)矩的,不然,是會砍頭的。
玉璽是御璽的俗稱,正確、專業(yè)的稱謂:寶璽。明代正式寶璽亦為玉制,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即記載:“至嘉靖四十五年之冬,則世宗已不豫久矣,乃下詔曰:先朝甲戌遇災,御寶凡六,其五已遭毀。命所司覓美玉補造!笨梢娪鶎毴詾橛裰,惜未能流傳至今。然成化、嘉靖時,確實用白石等制作一批印璽,多屬閑章,部分印文的文字與御寶一樣,現(xiàn)藏故宮。明朝有二十四寶璽,其中皇帝奉天之寶為唐宋之傳璽(《明史》卷七十四;《明會要》卷二十四;《明官史·木集》); 清朝的寶璽用料更繁多,除玉外,還有栴檀香木、檀香木質、金質、水晶、瑪瑙、骨質等等。
不同時代,對璽、印、章的使用范圍不一。根據(jù)《通典》所載:“又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所好也!匾杂》Q璽,以玉,不通臣下……齊,……并依秦漢之制;侍又T王金璽,皆龜鈕。公侯五等金章……光祿大夫、卿……四品五品將軍,皆銀章。尚書令、仆射……諸州刺史,皆銅印!笨梢姡碍t”是帝后以及諸侯王所用,臣下則根據(jù)實際地位稱“章”、稱“印”。傳說武則天忌“璽”諧音“死”而改為“寶”,自此至明代帝后及諸王印章皆稱“寶”,如明代“潞王之寶”,清代“和碩怡親王寶”。
璽底印文
傳國璽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漢書”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兩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種說法。另:北宋哲宗時所得的傳國璽當時便有人懷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
又:明清兩代也時有假璽出現(xiàn)。明孝宗曾獲過所謂的傳國璽,孝宗皇帝當時就認為是假的;清初時,宮內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璽,其中一方被認為是秦制傳國璽,公元1746年,經(jīng)乾隆皇帝欽定,證實是仿刻贗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時,張壁、鹿鐘麟等人仍在追索
著傳國玉璽。另:“遼史”記為“大魏受漢傳國之寶”,我以為應該是“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唐武則天時改“璽”為“寶”,應該是那時代改的!斑|史”記:“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魚鳥篆,子嬰以上漢離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獻帝失之,孫堅得于井中,傳至孫權,以歸于魏。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僭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所藏不一,莫辨真?zhèn)。圣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于中京。興宗重熙七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tǒng)賦》試進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于桑干河!八问贰庇洠骸皩。秦制,天子有六璽,又有傳國璽,歷代因之。唐改為寶,其制有八。五代亂離,或多亡失!。
又:“魏本紀”中曾記錄在一座毀壞的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傳國璽”。
【玉璽解釋及造句】相關文章:
白樺的解釋及造句08-18
口福的解釋及造句07-21
別稱的解釋及造句10-21
充饑的解釋及造句07-20
不勞而獲解釋及造句06-08
爭分奪秒的解釋及造句12-02
rocky的解釋及造句05-23
反擊的解釋及造句11-24
樂土的解釋及造句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