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薦度:
- 春天優(yōu)美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父恩浩大散文
“人間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您卻吃了十分。”
——獻給敬愛的父親
每逢清明思“故人”,是華夏兒女薪火相傳的傳統(tǒng)美德。
多年前,在內(nèi)心深處,一直跳動著一個心愿,就是寫點紀念父親的。但又時不時的閃現(xiàn)出一種迂腐觀念,認為寫紀念自己先輩的文章,多半是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的“專利”;加之,身處“江湖”,顧慮重重,一直未能成文。如今,脫下軍裝,了無羈絆;恰逢清明祭祖,觸景生情,多年未了的心愿止不住的奔涌而出,躍然紙上。
父親懂事前,就相繼失去了父母親,是他的爺爺、奶奶和兩個比他略大幾歲的姐姐把他扶養(yǎng)成人。老輩人常說,父親小的時候,常常是前面老人梨地、拉車,后面三個孩子跟著,祖孫四人相依為命。這種特殊的經(jīng)歷和家境,使父親從小養(yǎng)成了自強奮進、低調(diào)穩(wěn)重、謙虛好學、與人為善,甚至忍辱負重的美德。從我記事起,就沒見到和聽說過父親與誰吵架滋事鬧別扭的現(xiàn)象。有時在母親和鄰里發(fā)生矛盾時,他也總是勸慰母親。即使在村干部要賣學校樹木,父親作為校長不同意,而被迫離職的情況下,也沒有吵鬧。父親是村里鮮有的文化人。從18歲一直到被迫離校,先后在馬坊、興旺、耿元等5個村當了近30年的民辦老師,可謂“挑李滿鄉(xiāng)”。村里大凡比他大一點的人,都叫他“先生”。平時誰家有紅白喜事,基本都是他主筆,無論多忙,從不推辭;村里的大小標語墻報,基本都出自他手。正因如此,親戚朋友、學校同事、街坊鄰里、男女老少,都很佩服他。父親病重時,看望的人絡(luò)繹不絕;去逝送葬時,上至白發(fā)老人,下至兒童少年,浩浩蕩蕩。多年后,村里老人每每談起父親時,都說他是個大好人。父親的這些美德,雖不是萬貫家財,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和傳家法寶,激勵我們兄弟幾個怎樣做人從政、如何處事持家,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績。
從我記事起,家里的生活就一直比較清貧。生產(chǎn)隊時靠工分生活,我們兄弟四個年齡小,家里吃飯人多掙工分人少,平時分糧、年底分紅自然少;責任制時,我們家人多勞力少,收入也比不上別人家。母親雖然精打細算,農(nóng)閑時悄悄外出縫紉,家里仍入不敷出,有時糧食接不上,有時衣服破了沒布做,有時上學的學費沒錢交。最令我刻骨銘心的一件事是,1978年春節(jié)前的一個星期六放學后,父親利用周末,騎著自行車,連夜將母親平日從農(nóng)場地里撿的150多斤牲口料黑豆,帶到80里外的老姑家,因為那一帶人幾乎家家都養(yǎng)騾馬,但又缺黑豆這樣的“大料”, 第二天再東一家、西一家,你8斤、他10斤的把黑豆換成小麥?梢恢钡教旌谙缕鹆舜笱,父親還沒有回來,全家人焦急萬分,時不時的到門外張望,9點鐘的時候父親滿身雪花回來了,可他一整天還沒顧上吃飯。多年后,每當我回想起來,眼前就浮現(xiàn)出漫天飛雪的夜晚,父親載著200斤的糧食,艱難地走走停停的畫面,油然而生的就會有一種酸楚感。特別是隨著自己孩子的慢慢長大,使我漸漸的體會到男人的責任,父親的擔當。在外要挺直脊梁,干好國家事;到家要樂觀大度,遇事不言愁。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對我而言,父親既是鋪路石,也是指路燈、登天梯。小學時,他既是慈父,又是嚴師,每天給我額外“加餐”,多布置一些作業(yè);中學送我報到的第一天,就給我講“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道理,講清華、北大等品牌名校,講華羅庚、陳景潤等著名科學家;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地給我灌輸處處留學皆學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真諦……。1983年高考落榜后,考慮到家里勞力少,母親執(zhí)意讓我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幫她減輕一些負擔;父親則鼓勵我復讀,來年再考。為此父母還鬧了一段矛盾,最后還是父親親自到學校給我報名復讀。那年10月份征兵開始后,我瞞著家人退學報名參軍,父親開始生氣后來也同意了,母親則堅決反對,原來同意我復讀覺得最多一年,可當兵得3年。實在無奈,父親專程驅(qū)車80里,把能說會道的老姑請過來,做母親的.說服工作,才使我如愿以償。當兵離家時,父親專門把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自勉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寫在大紅紙上,貼到墻上,以此作為送別贈言勉勵我;入伍后的第一封書信,又一次寫給我。從那時起,這兩句話便成了我的座右銘。到部隊后,家里的大事小情,父親從不告訴我,就連母親住院手術(shù)、自己生命垂危時,也同樣如此,以免我分心走神。生活的履歷啟示我,兒女的成長路上,父母的胸懷有多寬,兒女的舞臺就有多大。
祖輩人世世代代傳誦著一個美好愿望,養(yǎng)兒為防老?蓛洪L大后,山高水遠他鄉(xiāng)留,父親卻再苦再累不張口。就在我事業(yè)起步掛擋、生活日漸好起來的時候,我那苦命的父親卻在他47歲的時候,因突發(fā)腦溢血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當時恰逢春節(jié),等收到電報和妻子趕到家的時候,父親已安葬了;后來開荒造田遷墳的時候,我出差在外也未能回去。父親的一生雖短暫卻刻骨銘心,于世而言,他是平凡的;于家而言,卻是偉大的。他不僅哺育我生命,還為我提供廣闊的舞臺,任由馳騁飛翔,實現(xiàn)夢想。每每想到這些,愧疚之情無以言表。正所謂“舉杯邀月,恕兒郎,無情無義無孝;獻身國防,為祖國,盡職盡責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