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泛濫的世界短文散文
人類從洪荒走來,自有文字記載之始,也已經有數千年歷史。有時念起,實在覺得這是一段令人嘆為觀止的時期?纯次覀冎車臇|西,聲色并茂的電視,無線的計算機,包羅萬象的萬維網,鋼筋的摩天大樓,空調,汽車,飛機……這里許多的物事,即使是在過去剛不久的數十年間,也是頗為稀奇,甚至想象不到,更不用說甚么中古,上古時代了。然而如今,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變得再稀疏平常不過。對于近現代的歷史發(fā)展,歷史學家們有著一個比較客觀的共識,近兩三百年的人類發(fā)展,比過去數千年,以至數萬年的發(fā)展總和,來得還要迅速,劇烈,而且這個勢頭還會越來越快,越來越猛。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人類的時代,一個黃金時代,但,也是一個泛濫時代。
自舊石器時代開始,自人類還只是在類人猿的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通過不停的摸索,實踐,在成功與失敗里走過來,數十萬年的積累,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無論是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人類的文明都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在這個時代里,物質的豐盛就不用說了,那是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即使沒有的也正在變有;在觀念方面,民主、自由、人權等等的思想到處亂飛,飛遍了全世界(能不能實現那是另外一回事);教育普及了,糧食增產了,人們錢包里的銀兩愈來愈重了,M記越開越多,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母親節(jié)這個那個的生日、節(jié)慶,使得禮物的支出越來越多;信息爆炸得不理你想不想看到聽到知道,發(fā)達的傳媒系統都能夠讓你去看去聽去知道……整個世界在瘋狂地增長,似乎所有東西都越來越多,人在其間反而像被淹沒了。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是我們先輩的美德,我們縱然不需要每次乘涼之時都放聲歌頌一聲,但心存感恩總是文明人該有的道德。(在這點上,基督徒倒是挺值得學習學習,但如果我說他們的行為過于繁瑣和儀式化,各位基督徒還請勿怪。)可惜的是,人類都有一個共通的缺點,至少我就是,善忘。在這回事上,人們遺忘的不止是栽樹的人,甚而至于把樹本身也忘了。由于樹長得太高,太大,栽樹人的年代去得太遠,乘涼的人們習以為慣了,生活化了,就往往不會去思考這棵樹的來龍去脈,也由于前人種了太多的樹留了下來,反而弄得許多后人不曉得如何去種這種樹。這或許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只緣身在此山中”或“當局者迷”吧。我覺得這種情況挺像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寫照,由于擁有太多,也就失去太多。打個不怎么恰當的比方,我們大家都知道親情,愛情,友情重要,古往今來也不知道有多少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熱情洋溢以至歇斯底里地謳歌它們,說什么“情比金堅”、“情深似!、“手足情深”等等,說著說著,你情,我情,他也情,情情情地就泛濫了,于是到了嘴上說得一套,做得又是一套,現在的人哪,都是向錢看,而非向情看。(先旨聲明,我本人是非常愛錢的,所以可能也在這里所說得一個。)
有這么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人總在失去之后才知道要珍惜。這句話含蓄地說出了另外一個道理,那就是,你在擁有的是時候總是不會去珍惜,而當你擁有很多的時候,那就更加不會知道珍惜為何物了。我偶爾會想到,人擁有的太多,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古人有云:窮而后工,不平則鳴。窮,即不足;不平,是因為缺乏。此話雖然稍嫌偏激,卻也不無道理。試想人在飯飽酒足,睡意懨懨之際,思考的能力難不免就會下降一點點,寫出來的東西很有可能就要遜謝一些些。過往的大文豪,大藝術家,大多都窮困潦倒,落魄一生;難怪有人要“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大發(fā)慨嘆;蛟S有人會說,若能博得千古流芳,那縱使生前苦點也值得了。這其實卻有隔岸觀火之嫌,依現代人的觀點,與其去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榮譽,價值,觀念,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賺錢享樂。君不見當今國人,哪管你是走資還是走社,小康以至于大發(fā)才是要緊事。
寫著寫著,突然吃了一驚,看看前邊寫得,似乎盡是些說教的調調,我本來只是看了些歷史書,想了些人情世故后,有了些想法,于是想載之以文字,好在年長些以后可以拿出來回味回味,再笑笑自己年輕時的淺薄。如今似乎倒成了個說教說上癮的老伯。不過,如果上面有寫了一些關于人的劣根性,那八九不離十得自己也有分,既然自己也有分,那就說不上是甚么說教了。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