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母親二三事散文
一、媽媽冬天里的一頓早飯
七點左右略做整理,每當聽別人說或看文章時,都有“母親臉上掛滿了滄!钡脑~句。而我卻回憶不出媽媽的疲憊。
媽媽的一生,打我記事起便象一棵大樹一般,能遮蔭乘涼,能擋風擋雨。總想奔跑著過去靠一下,抱一下,之后的心情便十分放松。因為媽媽在我身邊,有了媽媽,餓不著,冷不著,熱不著,累不著。媽媽每天都是隨著父親起的很早,尤其冬天,天還黑著,父親生起爐子,屋子里暖和和的,一大炕孩子的棉衣都放在父母空著的被窩里。現(xiàn)在想來,那是父母怕孩子們穿衣服時涼著,先預熱一下。說真的,我們小時候,冬天早上穿衣服卻實沒涼著過,有時怕穿時涼,父母便把已預熱衣服拿到爐旁烤熱,那接著穿真熱乎。記得這樣的場景一值重復到我們嚷著不用父母做為止。
其實,母親此時此刻也沒閑下來,而是悄悄地走進廚房,打開燈,開始給我們做香香的早飯。
說是香香的早飯,若和現(xiàn)在的飯相比,真的`不算香。其實,所謂那飯大多數(shù)就是大餅子,菜呢,多數(shù)是土豆燉白菜。雖然是大餅子,土豆燉白菜,可媽媽總是把大餅子做的很可口。比如:用做大餅子的面里加點黃豆面,或把大餅子面提前發(fā)好。做菜呢,多數(shù)用前一年殺豬靠出的葷油,放點兒蔥花爆鍋,真香,沁人心脾,再加白菜條土豆塊兒翻炒起來,現(xiàn)在都回味無窮,也可能是因為媽媽做的飯,什么食材,什么方法,做出來都覺得香。
媽媽不光早飯做的好吃,中午飯、晚飯、來客人做的飯、年、節(jié)的飯菜等,總能調理的恰到好處,吃過人都覺得好吃。以上只說了母親做早飯的一點小事,且沒能說出母親的用心、愛心。
說起母親的愛,說不盡,母親質樸、勤勞、節(jié)儉、仁慈、精明,高瞻運矚,為了孩子肯奉獻一切。這便是母親的一點精神,或叫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一部分。我會運用很多文字,怎么也說不全、說不透母親的好。我的母親沒有臉上布滿皺紋,滄桑無限,而是精神飽滿,活力無限。隨意想點兒母親的關于早飯的事兒,由于尊敬和愛戴母親,也慢慢向母親學習她的精神,更因為母親節(jié)將要來臨,就算作對母親的懷念和記念吧。
二、走向鄉(xiāng)村的母親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國內國際環(huán)境至使全國大饑荒,糧食奇缺,為了減輕國內經濟壓力,壓縮城鎮(zhèn)商品糧職工政策便出臺了。父親是黨員,在乾安縣城上班,與媽媽進行了反復的商量,結論有二,一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二是在縣城里孩子太多,吃商品糧不夠用,經常吃不飽,那時家里四個孩子,一家六口人,基本生存難以為計。所以搬到農村去,那里糧食稍多一些,起碼孩子們能吃飽飯,這樣,下到農村便成為不二選擇。于是我們一家在一九六二年便搬遷到美字井,我恰在那一年出生。父親吃商品糧,那時叫吃“紅本”,母親和孩子們吃農村糧,F(xiàn)在想來,這一決策的唯一目的是多分得生產隊里的糧食,孩子餓不著而已。想象得出那時農村糧食也不太。到了農村后,基本吃飽了。這時母親又考慮怎么能讓孩子吃點好吃的。其實好吃的,一般指的是多吃點細糧。說的明白一點兒,所謂細糧就是我們現(xiàn)在吃膩了的大米和白面。我們這里不是水稻生產地,所以大米和白面只能憑父親的紅本,每個月只能買一斤,可想而知,我們這些孩子吃上一頓飽飽的大米白面飯,該是一種怎樣的奢望啊。
三、拾麥穗的母親
我們這里雖然不生產水稻,不能可飽地吃大米飯,但我們這里的生產隊每年都種些小麥,這時媽媽便動腦筋。生產隊收小麥時總會時不時的落在地里點兒,于是媽媽領著幾個大孩子開始打撿麥穂戰(zhàn)役了。生產隊社員剛撤出麥地,媽媽領著孩子和鄉(xiāng)親們開始用鈀子摟,幾穂幾穂一束的麥子被摟完以后,撿麥子戰(zhàn)役就算基本打完了。一家一家的喜笑顏開地扛著撿來了麥子滿載而歸了。麥子運回家后,反復涼曬,干干脆脆的,用木棒敲打,二三十斤的或更多一點兒的麥子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麥子磨成面就是白面,即細糧。那時覺得太好吃了。母親很能看得出孩子們的渴望。對別人家來說,撿麥子戰(zhàn)役打完,要享受一下了,吃點白面餅,饅頭,面條等,這是無可厚非的。而這時,母親又打響了撿麥穂的第二戰(zhàn)役,一個穗一個穗地撿了起來。此時撿麥穂全屯不過三人。要記住,撿麥穂的時令是夏季。非常炎熱,哈一下腰都冒汗,孩子們是極不愿干這活兒的。可母親的第二戰(zhàn)役要戰(zhàn)斗五天以上,一滴一滴的汗珠兒,一穗一繐的麥穗兒,媽媽臉上看到的不是疲憊,而是會心的笑容。母親那一時刻想到的是:我的孩子們又能多吃上一頓面飯了,我想媽媽肯定是那樣的想法。媽媽好勤勞啊,我要向媽媽學習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