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火燒云教案 推薦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薦度:
- 春天優(yōu)美散文 推薦度:
- 抒情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云水十韻散文
熟悉云水謠,不僅因為每年都會陪同朋友前往,更因為我曾在此附近住過六年時間。但即便如此,每次走近云水謠時,我仍然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驚奇。云水謠,在這首美得像仙女一樣的歌謠中,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是那么美妙,每一段流動的韻律都是那么動人。
一、石路
云水謠的路,多用鵝卵石鋪成。鵝卵石小路或?qū)捇蛘,或直或曲、或平或陡;或穿林而過,或環(huán)山而轉(zhuǎn),或繞水而行,斑斑駁駁。鵝卵石大小不一,肩靠肩,胸抵背,緊緊鑲嵌在路基上,半藏半露,似動還靜,雖然出自人為的擺放,卻像來自大自然的隨意播撒。
走在鵝卵石小路上,不管赤足,還是穿著草鞋、布鞋、皮鞋,都能清晰、愜意地感受到腳下那種凹凹凸凸的質(zhì)感,似乎被親吻一般,讓人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讓腳與鵝卵石細(xì)細(xì)摩挲一番。低頭凝望,每粒鵝卵石都是那樣圓滑潔凈,似乎纖塵難附,卻因互相擁抱而攜手支撐起一片平坦,行走其上感受不到一絲猶豫與迷失。每次走在云水謠的鵝卵石小路上,我都不由地贊嘆:這些經(jīng)過溪水千百年打磨與歷練的鵝卵石,如今精神飽滿地站立在路面上,任風(fēng)吹雨打、歲月侵蝕和無數(shù)次的踩踏,都無怨無悔,始終挺著堅硬的胸膛,笑面迎送著每一位客人。
這里與鵝卵石小道相媲美的,還有一條石板路,被當(dāng)?shù)卣麨椤霸扑{古棧道”。云水謠小鎮(zhèn)表面上隱于青山秀水,實際上是古代重要的商道驛站,石路板便是連接外界的紐帶。多少世紀(jì)以來,這條石板路一直是長汀府(龍巖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住在這里的客家人赴外趕考或外出經(jīng)商要走的路。蜿蜒曲折、高低不平的石板,究竟是腳磨山體而成,還是手鋪石頭而就,或者兼而有之,很少有人說得清楚。
游覽云水謠,我最喜歡沿著光滑潔凈的鵝卵石小道或石板路緩緩而行,間或與身穿平底布鞋、打著小紙傘的女子擦身而過或同向而行,享受時光倒流的穿越感。
二、細(xì)雨
到云水謠瀏覽,很多游客都希望碰到好天氣,免受雨水打擾。其實,雨是云水謠景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沒有了雨,云水謠的風(fēng)韻便會遜色不少。
幸運的是,云水謠多雨,這里的山林都被稱為亞熱帶雨林。云水謠的雨,很少是那種突如其來的驟雨,多是飄飄細(xì)雨,不疾不徐,不緊不慢,靜靜地下著,好像生怕擾亂了這里的寧靜;天空也是不濃不淡,不露聲色,很難看出何時有雨歇的跡象。春夏時節(jié),這里總是雨多晴少,甚至陰雨綿綿,連續(xù)下上十天半個月也是常有的事。
絲絲細(xì)雨中,云水謠的山水會別有一番景色:透過雨絲,遠(yuǎn)山近水變幻無窮,一會兒薄霧籠罩,一會兒云帶飄飄,讓人仿佛置身仙境,身在世外。伴隨小雨而來的,還有那清新濕潤的空氣,不用深深呼吸,便能感受到空氣中淡淡的清甜味。在雨水的持續(xù)滋潤下,芭蕉、樹葉、小草綠得發(fā)亮,姿態(tài)飽滿,仿佛每時每刻都在生長著,讓游人的心頭也生機盎然,充滿綠意。雨中的云水謠,就像一幅無邊無際的水墨山水畫卷,任由游人閱覽。
撐一把傘,在云水謠的細(xì)雨中漫步,聽著淅淅瀝瀝的天籟之音,看著密密麻麻飄逸的雨絲,呼吸著沁人心脾的絲絲芬芳,便能真正體會到云水謠那醉人的魅力。即使坐在竹舍里,與朋友一起泡上一壺茶,靜靜地享受細(xì)雨滋潤的美好時光,也是別有一番風(fēng)情,可遇不可求。
在云水謠聽雨、看雨,與雨為伴,誰說不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三、溪水
溪水,是云水謠小鎮(zhèn)的魂。
一條主溪從小鎮(zhèn)蜿蜒穿過,流水舔舐著石壁,勾勒出一條條柔和的曲線。溪中日夜不息的潺潺流水,纏繞青山,輕拂花蕊,與鵝卵石耳鬢廝磨,與石板路相互映襯,每朵水花都仿佛充滿了柔情蜜意。曲曲彎彎的溪流水,不僅可用于洗濯、灌溉,養(yǎng)育著這里的住民,更為云水謠小鎮(zhèn)增添了秀麗與靈動。
云水謠所處的閩南甚至福建,水流大的稱江,小的叫溪,稱河的則基本沒有。小溪與小河相比,無論從名稱還是直觀上,顯得更加細(xì)柔,多了一份委婉與靈秀。云水謠的溪水來自青山密林,或走溶洞,或穿樹林,或跌石階,看似隨意而為,卻是千折百回后的最佳選擇。由于綠植覆蓋充分,溪水帶走的不是土壤,只是大山的余塵,因此水流總是清澈純凈的。春天,溪水上會飄動著無數(shù)的花瓣,成為名副其實的花溪,與綠樹、翠竹、小橋、野花、稻秧相映成趣,組成一幅優(yōu)美的風(fēng)景畫;到了冬季,溪水則緩慢流動,清澈見底,像個悠閑的老者在河床上漫步。河床上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頭,則如戲水的孩童,千姿百態(tài),活靈活現(xiàn),讓溪水永遠(yuǎn)不會寂寞。
云水謠的溪水,一年四季不停地流淌,仿佛唱著一首古老的歌謠?梢韵胂螅朗来钤谶@里的人們,每天聆聽溪流潺潺,陪小孩垂釣,看河鴨戲水,該是多么的'愜意!如今能親身體驗這種意境的游人,也是多么的幸運!
四、小橋
云水謠多雨、多溪,自然多橋。
云水謠主溪流過之處,一座座木橋、石橋、石墩橋橫跨其上,連接著兩岸村舍,構(gòu)成一幅立體風(fēng)景畫面:橋上是悠閑的行人,橋下是搗衣的村婦;兩岸有嬉戲的雞狗;空中有飛舞的彩蝶,一切顯得井然有序,悠然自得,是那樣的寧靜祥和。
云水謠形形色色的橋中,最著名的便是那座石墩橋。小橋由一塊塊石頭排列而成,如同橋墩立于水中,實為橋面。游客過“橋”時,就像青蛙跳荷葉一樣,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石頭,有趣極了。行進過程中,游人還可以隨意將腳探入水中,與清涼的溪水來一次親密接觸。
除了這條主溪,云水謠還有許多小的溪流,上面也有各式各樣的小橋。有的小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只用一根木頭或幾根竹子搭在上面,走在上面蕩蕩悠悠。三十多年前我隨部隊在此地附近駐扎時,因為執(zhí)行任務(wù),曾無數(shù)次走過這樣的橋,竹子又滑又顫,不小心很容易滑倒,每次通過時既小心翼翼,又提心吊膽。但對當(dāng)?shù)刈∶駚碚f,過這樣的小橋卻似家常便飯,即使是挑著一、二百斤重的擔(dān)子通過,也如履平地一般。山里人的那雙赤腳,早已習(xí)慣了攀爬,能像變色龍的手臂那樣,輕而易舉地抓附竹竿或木頭,并能有效借用竹竿的彈性。只是,這些小橋多在瀏覽區(qū)域之外,游人很難看到,更不用說親自走一遭了。
五、古榕
云水謠小鎮(zhèn)中心的溪邊,有十三棵巨大的榕樹,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因為它的高大,它的茂密,它的悠久,它的壯觀。
這些榕樹年齡少則幾百年,多則近千年,在樹木中已屬“古董”級別。榕樹樹根像蛇一樣蜿蜒曲折,忽而鉆進泥土,忽而冒出地面,忽而交錯,彎彎曲曲,不見盡頭,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榕樹樹干則粗得需要數(shù)人才能圍攏,上面長著布滿皺紋的樹瘤,就像滄桑老人的臉;樹干上攀著的小枝,則如老人脖子上、腕上暴出的一根根青筋。榕樹的樹枝向四面八方張牙舞爪地伸展著,枝條漸漸變細(xì)、變?nèi),變得溫婉,長滿綠芽、綠葉,將青天描繪成一幅細(xì)膩的剪影。這些榕樹上面都掛滿了紅布條,也掛滿了人們美好的祝福與希望。
在這些榕樹中,有一棵福建省最大的榕樹王,樹冠覆蓋面積近二千平方米,樹枝長達三十多米,樹干底端則要十多個大人才能合抱。人站在大榕樹下,抬頭仰望樹冠,蒼翠的枝葉似乎沖破藍天,高大偉岸,令人肅然起敬!千百年來,它仿佛像一位老者,滿懷慈愛地庇護著這里的人們,歷經(jīng)了幾十代人的生息繁衍。
其實,云水謠的每一棵古榕,都是這里真正的滄桑老人。它們在這里相互守望著,不知見證了多少“劉三姐”和“阿牛哥”在這里私定終身;送走了多少大山的子孫到外面世界發(fā)展;迎來了多少天南海北的客人!曾經(jīng)多少次,我靜坐于老榕樹下,聽溪流潺潺,沐鄉(xiāng)風(fēng)徐徐,體驗?zāi)欠N親近鄉(xiāng)土、回歸自然的鄉(xiāng)人感覺。
六、翠竹
云水謠小溪兩邊、村舍前后,處處可見一叢叢的翠竹;四周山上,則分布著一片片的竹林。幽篁的竹林,與幽靜的小道、幽深的山谷一起,構(gòu)成了云水謠夢幻般的景色。無論春夏秋冬,不管清晨傍晚,只要走在綠影婆娑的翠竹下,便覺心曠神怡,疲憊感霎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茫茫細(xì)雨中,竹林還會透散出一股混合了泥土的清香,深吸一口沁入心脾,令人如癡如醉。
竹子不僅是云水謠的景觀,也是云水謠人的命根子。在上個世紀(jì)之前,竹子一直是這里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許多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是用竹做成,如扁擔(dān)、水槽、籃子、畚箕等。由于山里生活不便用車,挑擔(dān)便成為最重要的運載方式,一條上好的扁擔(dān)異常重要。這里的扁擔(dān)用半邊毛竹做成,承擔(dān)一、二百斤重量輕而易舉,并且極具彈性,能夠有效減緩挑擔(dān)人的勞累。正是靠著這樣的竹扁擔(dān),云水謠人把山變成了自己的家,把家變成了美麗的田園。云水謠的竹子還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竹舍、竹籬、竹橋遍布,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
竹子生命力極強,隨手種下一株,便能不斷繁殖壯大,長成一叢、一片。這不正是云水謠人世世代代不斷繁衍的縮影嗎?
七、鳥鳴
漫步云水謠,時不時便有鳥鳴從周圍的樹林、竹林中傳來,忽而歡快,忽而哀婉,抑揚頓挫;脆如水音,勝似天籟,百聽不厭。這里鳥兒們所唱的,肯定都是屬于云水謠的歌。
云水謠雖是鳥兒的天堂,但由于樹林、竹林茂密,往往是只聞鳥聲,不見鳥蹤,即使是鳥叫聲近在咫尺。鳥兒最壯觀的合唱是在清早,說不清的各種鳥叫聲,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粗有細(xì),有急有緩,匯成一首合奏曲,響徹山間。對于居住在這里的云水謠人來說,鳥叫聲就像水流聲,平凡得很;但對于遠(yuǎn)道而來的城里人來說,聽聽悠揚悅耳的鳥鳴,卻是一種近似奢侈的享受。
在我的記憶中,云水謠有一種特殊的鳥鳴,那便是春天里布谷鳥的叫聲。眾所周知,對于尚無鐘表記時的先人來說,布谷鳥的叫聲,便是催促農(nóng)人早起耕作的聲音。但可能有人并不知道,布谷鳥聲其實也是天氣預(yù)報:在多雨的閩南春天,如果聽到布谷鳥的叫聲,說明一個難得的晴天即將開始,農(nóng)人們便早早起來進行春耕播種。當(dāng)年在部隊生活的我,之所以對布谷鳥的叫聲如此熟悉敏感,是因為一聽到布谷鳥叫,就知道離起床出操不遠(yuǎn)了。
今天,對于多數(shù)未在云水謠過夜的游人來說,聽到布谷鳥的叫聲雖不容易,但欣賞其它鳥兒的歌唱也是一種愉悅。
八、流螢
流螢閃閃是云水謠一道迷人的景色,只是屬于夜晚。
從春末到秋初,云水謠的夜空,時常能看到小小的螢火蟲成群結(jié)隊飛臨,一閃一閃宛如串串彩燈,撒下團團熒光和絲絲亮麗,奇妙無比。夜晚的螢火蟲,便成了游人眼中可愛的小精靈。
云水謠的螢火蟲很多,春末、夏季、秋初都能看到,當(dāng)然最多的還是盛夏時節(jié)。夏日的晚上,游人如果身處室外黑暗處,螢火蟲有時就會在頭頂上環(huán)繞,猶如繁星點點,似乎喜歡與游人結(jié)伴;如果沿著小溪散步,也會有螢火蟲一路接力相伴,為游人打著燈籠照路,好像生怕不小心迷了路似的;夜晚熄燈后,如果從窗口往外看,也能看到螢火蟲閃著黃綠色的微光在附近飛來飛去,似乎是在幫助游人消除寂寞。
三十多年前我在部隊服役時,經(jīng)常在云水謠附近進行夜間訓(xùn)練,對螢火蟲的印象尤其深刻:入夜,訓(xùn)練場周圍梯田層層,禾風(fēng)習(xí)習(xí),流水潺潺,蛙聲陣陣;空中流螢飛舞,忽上忽下,忽明忽暗,宛若流星,觸手可及;天空星星閃爍,彎月西下,宛如人間仙境。由于瞄準(zhǔn)訓(xùn)練輪流進行,一部分人訓(xùn)練時,另一部分人便有暇享受這難得的時光。在如此美輪美奐的天然夜景中進行訓(xùn)練,真有點如夢如幻、如癡如醉的感覺,疲勞感、單調(diào)感頓時全無,只覺得輕松愜意,時間過得特別快。如今一看到螢火蟲的身影,我便會想起那段部隊生活。
與那時相比,今日云水謠的螢火蟲雖已有所減少,但還是不難看到它的身影。
九、水車
云水謠有一個著名的景點,便是“大水車”,是因電影《云水謠》而建的。大而圓的水車靜立在水邊,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云水謠》那動人的故事。當(dāng)然,這個水車并不是原有的實物,只是一個仿制品。
其實,水車對云水謠所處的閩南山區(qū)來說,幾十年前還常見、常用。水車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靠人(畜)力驅(qū)動水車,把水從低處送到高處;另一種則是借助水力驅(qū)動水車,用于舂米、面等,云水謠的水車應(yīng)是后者。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這里還有許多水車在晝夜不停地運轉(zhuǎn),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水車上面連接一根流水的木槽,依靠源源不斷的流水,驅(qū)動水車轉(zhuǎn)動,翹動大石臼上面的木棰升起、落下,自動舂打。石臼一般裝在一個簡易的竹棚中,舂的除了稻米,還有做蚊香的鋸末等。當(dāng)年出于好奇,我曾多次到竹棚內(nèi)觀看舂米、舂粉,大多時候水車都是自行運轉(zhuǎn),很少看到人影,水車會把要做的事情默默做好。在多雨多水的閩南,水車是農(nóng)家人智慧的產(chǎn)物,成為不可多得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
云水謠的“水車”是景觀,更是歷史,因而深得游人喜愛。
十、土樓
土樓是云水謠最獨特的景觀。這里周圍山腳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羅棋布地分布著一座座土樓。這些從元朝中期就開始建造的土樓,目前保存完好的仍有五十多座。土樓姿態(tài)萬千,除了有建在沼澤地上堪稱"天下第一奇"的和貴樓,及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完好的雙環(huán)圓土樓——懷遠(yuǎn)樓外,還有吊腳樓、竹竿樓、府第式土樓等。這些由土石木建成的土樓,就像盛開在深山綠野中的花朵,與大自然毫無違和地渾然一體,美不勝收,每一座都是一件藝術(shù)珍品,讓人不得不驚嘆客家人的聰明才智。
福建土樓如今已是家喻戶曉,毋須重墨描述。想當(dāng)年,這里人跡稀少,資源豐富,本是世外桃源,卻因匪盜出沒而無法安居樂業(yè)。客家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氣魄,就地取材,鍥而不舍,建起了這一座座以防盜防匪為主要功能的土樓,無意中成為祖國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云水謠的客家人有山川般的大氣,又具流水般的細(xì)膩,不管是遠(yuǎn)客還是近鄰,走進土樓便被奉為嘉賓。游覽云水謠,應(yīng)熱情的土樓主人相邀,坐下來喝上一盞井水泡制的香茶,吃一口有著客家濃郁風(fēng)味的食品,聽他們講講土樓的故事,親身體驗一番土樓人的生活,該是每位游客夢寐以求的。每當(dāng)我坐在土樓天井之中,抬頭一望圓圓的天空,四周一覽層層的房間,便如同置身于幾百年前的城堡,安全、安逸感油然而生,深刻感受到那種久違了的古樸與祥和,從內(nèi)心贊美這種純簡的生活。
美哉,云水謠,一幅閱不盡的唯美畫卷,一首唱不完的抒情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