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那些書散文

    時間:2021-03-18 18:51:12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那些書散文

    那些書散文1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過后,雨水侵濕了那些書,妻子為自己忘記關窗而做了幾次檢討,忙了幾天,算是晾曬出來,可是,書籍大部分已經變形,紙張不再平整,從書堆里散發(fā)出刺鼻的怪味。那些書,無法繼續(xù)保存下來了。

    那些書散文

      鄰居發(fā)現(xiàn)門前曬的書后問道:哪里來這么多書?妻子無語。那些書,是一位朋友給造紙廠采購原料,在西安各個出版社以廢紙的價格收到的!每天,他都會收購幾三輪車書紙,保證衛(wèi)生紙的正常生產,陌生人都叫他,收紙紙的。我的世界名著,天下文章一部分是收紙紙的朋友送的。沒有花錢,能讀到各類名著,民間藏書,各種各樣的印刷技術,紙張的不斷發(fā)展都能從書上看到,也反映了幾百年的出版歷史,內容更是廣泛,可是。都讓雨水損壞了。

      朋友幾十年的奔波,廢中尋寶,很多書籍都是主人離世后代裝修房子才賣了破爛,有的是出版社的樣書,有的上面還有簽名送書的字號和電話號碼,反應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文化水準以及喜好。

      他從騎著三輪車,到開著港田,走遍西安的大街小巷,把收到嶄新的書送來。我告訴他:新書沒看頭,要是遇到被人翻得快爛的書送來。他不解。我說:好書看的人多,看的人多了,就爛了。沒人看的書一直是新的,除非是主人沒能讀懂或者不喜好的。我給他寫了很多書名,慢慢,他也喜歡看書了,并且把收購站里的書翻找,于是乎,家里就有了那些書。

      那些書,已經無法繼續(xù)存放了,腐氣敗味,只能告訴他賣給收購站,他說,自己已經不在造紙廠干采購員了,不收書,到外地打工了,只好等到收破爛的人來,每斤三角,還得幫著抬稱,收破爛的裝了七個大蛇皮袋子,有六十公斤的,也有七十公斤的。

      收破爛的裝了一港田車,高興地揮手走了。

      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妻子說,還想你那些書呢?

      嘆道:有不少是朋友出書后送給我的,有很多沒來的及看。

    那些書散文2

      回到家,父親讓我清理過去的雜物,打開標明我名字的箱子,看到是一些紙張發(fā)黃的書。突然感到我離開中國好久了,依稀記得自己從地邊書攤上尋到這些寶貝的情景。翻了一遍,竟然沒找到三毛的一本書,怎么可能?!三毛那套書是我最早買的。16歲那年,我在北京晚報上投過一首詩,它登出來后,領了20元的稿費,第一件事就是收藏一套完整的三毛的書。

      "你在找什么?"父親看我把書從箱子里都搬出來,堆了一地,還在翻。

      "我記得買過一整套的三毛的書,這里一本也沒有!"我這次很想把它們帶回去。

      "我從你留的書里挑出來給你媽看了。"父親想起來了。

      "什么?"我仿佛看到太陽從西邊升起。

      在我的印象里,父親和母親在生活里走著兩個極端。父親只有小學到初中的學歷,他大概書讀的少,極熱愛讀書。母親是正經的天津大學畢業(yè),在中科院做建筑設計師。她說自己年輕時把該讀的書都讀了,不需要再讀書了。我做學生時,看見母親整天織毛線,搶購處理的便宜貨,吃過晚飯喜歡到門口乘涼聊天。她連報紙都不看,閑書是不沾的。

      "媽,你看見我買的三毛書沒有?"我沖著廚房嚷嚷,她在里面忙著呢。

      "在我的臥房里,我拿給你。"母親從廚房轉出來,進了她的房間。

      她真的抱出一摞發(fā)黃的書,我的寶貝。

      "什么時候您開始看三毛的書?"我笑出了聲。

      "我不僅看三毛的書,還看瓊瑤的書,那些瓊瑤的要不要?"母親很自豪。

      "不要不要,瓊瑤您盡管留下慢慢看。三毛的我?guī)Щ厝?留個紀念。"喜歡友誼出版社出的書,那些書的封皮設計我很喜歡。

      "三毛的書我每本都看了,不錯!" 母親評價很高。記得當年我買書是偷偷摸摸的,讀時更是藏在抽屜里,桌上放本教科書,偷讀完的。那時,父母最恨我讀這些書,抓到是要罰的。他們總說:"好好讀你的課本,考好你的試,等工作了有的是時間讀雜書。"

      這些年,這些書遺忘在中國,都放黃了。

      我買的席慕容的書也在,父母都不讀的。翻開看看,有一本竟是老公買的。書的扉頁上還有他的批注:購于北大書店,此時正瀕臨經濟危機。我不由得翻到書的背后看看價錢,赫然標著:1.95元。

      晚上打電話給老公,和他提起這本書,笑他當年這么便宜的書都要封嘴才能買得起。

      他在電話另一端慨嘆:"學校食堂三毛錢就是一頓飯。"看來老公省了七頓飯換了這一本書。

      我問他:"吃飯重要,還是讀書重要?"

      他立刻回應:"當然吃飯重要。別老懷舊了,懷舊說明你老了。"

      我真的老了嗎?是的,也不是。

      我把自己找到的筆記,一些珍愛的舊書背回來了。出境過秤時,恰在允許攜帶行李重量線上,剛好50磅。

      隨身的包里放著那本當年我很喜歡的黎珍宇的《再見,船長》,飛機上讀時,發(fā)現(xiàn)我的口味變了,不贊同作者憤世嫉俗的觀點,她的文筆很粗糙; 覺得書中的蓁兒有些嘩眾取寵,自已為是。

    那些書散文3

      冊冊書籍,字字墨香,總如冬日的暖陽,催開了一份甜美,蒙受了如春的溫暖。

      小時候,呀呀學語,對那一點一橫的外帶一劈一捺,一坨豆腐塊似的奇形怪狀的東西,愛不釋手,看一眼,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筆畫間的搭配有種說不清的美妙韻味,捧著那小一號的 小本本,可也只是呀呀幾聲,睜大眼睛,看看。

      那書,有時是捧倒著的,那時書本彩繪的少,書中插圖的更少,在沒識字前,往往盯著書上的封面,遐想半天。如果有只鉛筆,一張紙,哪怕是一張收據的紙條,總喜歡涂涂畫畫。

      曾癡迷于書中美麗可愛的小美人魚;癡迷于聰明智慧的阿凡提;還有動畫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悟空上天入地,騰云駕霧,自在逍遙;白骨精,變來變去,美貌非凡,那濃墨寫就的別有滋味,那個缺衣少糧的大集體時代,能見到這些,像乍聞傾心的樂音·,像見到一幅心慕已久的古畫,像長途跋涉于沙漠之中見到的一汪清泉,那種滋味不必言說,也能徜徉心扉。

      那一年,我9歲?晌覅s依舊保留著孩提時代的習慣,甚是熱衷,爸爸經常隨手抄起一些唐詩宋詞,往我條桌上一放,讓我看,叫我背。上面的字密密擠擠的,不知道什么叫秩序,好多字不認識,但很快就依樣畫葫蘆背完了,那些好詞好句、好詩就這樣隨隨便便的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歪著頭,托著腮幫子,閉著眼睛想象,詩歌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鵝,鵝,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詩句描摹的意境,真的出現(xiàn)在眼前。

      那一年,我12歲,周末大清晨,在老家青磚草屋里,被爸爸從溫暖被窩里揪出來,晨光熹微,東方也就泛著魚肚白,老大、我要蹭著冰涼的露珠,餓著干癟的肚子,挎著那豬草籃子,總是漫不經心,不情愿地離開家,眼簾睜不開,臉盤皺著,眉頭緊鎖,但是沒有辦法,家里豬圈豢養(yǎng)了兩只豬,雞窩里總有五六只雞,除去一只脫毛的,其余都下蛋。那蛋子啊,是一個窮苦人家的門面開支。

      等到霞光萬道時,我的任務完成了,(老大貪玩,不到中午都回不了),匆匆吃完早飯,我就開始晨讀,“清晨,太陽睜開眼睛,嘩啦啦,就打開了一本書。每一片綠葉上,都有太陽熾熱的目光,每一朵花瓣里,都有太陽甜蜜的笑容。高山的巍峨,大海的遼闊,石頭的深刻,沙漠的沉默,都在太陽的眼睛里閃爍,都在太陽的嘴唇上跳躍。鳥兒在唱歌,即將逝去的露珠仍在微笑!

      我嘴巴微微翹起,嘴唇大張著,放開了喉嚨,高聲讀著四、五年級的語文課本,不懂得害羞,那童音,銀鈴般的動聽,鳥兒棲息樹叢中,默不作聲;犬不吠了,自知“嗚嗚嗚、汪汪汪”多么單調。鄰居們聽到了總要夸贊一番,我聽了總難免有些得意,聲音總比以前大得多,父親,看到我搖頭晃腦、有模有樣地朗讀,嘴角的弧度上揚,對我高度肯定。

      那一年,我14歲成了一名中學生,我愛上了她,打開她,就有陽光照射在扉頁上,就投射出讓人驚喜的特有的清香,是油墨和書頁的完美之香,清新素雅,舒緩雅致,她的`魅力不可小覷,那每個字與字之間,都有一個橋梁,每句話之間都互相通達,哦,那是文字獨有的魅力,每當我徜徉書海,就仿佛天地都靜止了,只剩下我和她,在進行心靈和心靈的溝通,或是讓我悲憤萬千,或是讓我喜上眉梢,或是讓我苦不堪言,她的一顰一笑,都讓我有同等的感受,這是讀書帶給我的美妙感受,我愛她。

      她(書籍),那油墨的清香,如仲夏的一絲清風,隆冬的一縷陽光,撫平了我焦躁的心,為我絕望、孤獨的心送來了陽光。她讓我寧靜下來,不再有年少時的輕狂,讓我學會思考,做個有內涵,睿智豁達的人。

      長大后,我明白了,我越發(fā)貪戀著清香,嗅著這清香,我似乎能看見亡國的李清照寫下《聲聲慢·尋尋覓覓》;看見落魄的曹雪芹寫下《紅樓夢》;看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看見“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杜甫;臨死仍直豎著兩根手指頭的守財奴嚴監(jiān)生……為含著煤氣罐而死的川端康成惋惜,為海子這樣的英才悲嘆,更為一座荒冢無字無碑的大文豪托爾斯泰而自豪?,保爾·柯察金在奮筆疾書,茶花女正摘一株茶花,哀嘆生存的困難......

      默默守護著我,伴我成長。

    那些書散文4

      在陽光下看書,總是一件愜意的事。無論冬日暖陽、春日艷色,還是夏陽如瀑、秋陽如洗,都透過紅塵里一扇靜靜的窗,讓情節(jié)更生動,讓目光和心情更明媚。仿佛一個懷抱,置身其中,而心在書中,一種內外交融的暖。

      在月光下看書,更多的是有所思。三五之夜,月明如鏡,此時宜讀詩詞。雖依然幽暗,但是長長短短的句子,只略略數眼,便可看個分明。然后,就是在那種意境中,在月色里,生發(fā)出無窮無盡的想象。便覺身心通透,心醉神馳,如月光彌漫,無遠不至。

      在燭光下看書,紅焰伸縮搖曳,光影微微蕩漾,于是書上的每一個字便都活了起來,紛紛跳入眼睛,落進心底。這是一個很遙遠的情景,靜,美,暖,喜歡那樣的晚上,燭光點亮了長夜,情節(jié)卻生動了心靈。

      在燈光下看書,便沒有了夜的感覺,漸漸地,情境便都淡下來,只有書在影響著心意。此時最為專心,眼中心底,只有書,沒有夜,沒有燈,沒有外界生發(fā)出來的種種。書便是燈,情節(jié)便是全部,忘我而忘情。

      爐畔讀書取其暖。依然是不再重來的情境,巨大的冬天湮沒了人間的村落,一爐紅火便烤熱了所有的心情。一卷在手,一個美妙的世界緩緩綻放,流連而忘返。當多年以后,奔走在世事的風霜里,書便如曾經的爐火,焐熱生命中太多的蒼涼。

      花畔讀書取其香;虼喝諛湎,落紅如雨,書頁間便有了許多芬芳的書簽,定格著每一個心動的細節(jié);蛳娜战纪猓盎б馓煅,坐在其間,蜂蝶為鄰,書上落滿花香和陽光,便醉了浮生;蚨盏年柵_上,有花盈然,暗香流暖,輕擁著在故事里陶醉的我。只記花開不記年,書香花香,歲月長長,充滿了情意。

      水畔讀書取其幽;蛞惶渡铎o,或一河歡唱,或盈湖荷花暖,或滿溪流水香。坐在岸上,獨對浮沉瀲滟,水聲盈耳,波光滿書,洇潤著情節(jié)也洇潤著心境。書猶流水,納天光云影,融萬事萬物而無痕。讀書至此有如參禪,人生許多至境至趣,往往不期而遇。

      枕畔讀書取其夢。喜歡半床明月半床書的意趣,也喜歡以書為枕的情懷。每日睡前,如果不看上幾頁書,便覺得睡不安穩(wěn)。在書的內容里,日間紛繁的都一洗而凈,萬慮皆寧,漸漸瞑然,拋書而眠,眠而有夢,夢里依然是書中美好的延續(xù)。

      文字浸懷,書香洇夢。多少書曾在我們身畔繾綣,慢共一生時光。無論在怎樣的情境中讀書,都有著入目入心的情懷和感動。依然是那一句,不管多長的路,書是唯一的行李。

      正逢春暖,陽光漸暖,積雪漸消?吹揭蝗汉⒆釉跂|風里奔跑,似乎看到遠天底下,正滑翔著候鳥的身影。忽然他們停下來,一個孩子說,走,看書去。心下頓時暖暖,如春水初生。

      多好,走,看書去!

    那些書散文5

      有些影子,在心上留下痕跡,就像一朵永不熄滅的火,永遠散發(fā)著溫暖的感動。

      在我還是少年的時候,有一個場景一直記著。村里有個男人,在農田里干活休息的時候,他都會站在母親的身后,擋著太陽。那時他們一家子都要下田里干活,原始的耕作,繁重的農務,其實每一戶都是如此,只要能干的,都要去干。母親坐在地頭,無樹蔭,他便站成一棵樹,影子覆蓋在母親的白發(fā)上。有太陽的每一天都是如此,他就站在母親身后,用草帽給母親扇著風,母親坐在那里,白發(fā)在輕輕搖曳。

      那樣樸素的年代,那樣樸實的情感,太陽在上,并不高大的影子卻凝重如山,也在我成長的心里刻下了不滅的印痕。

      初中時已經搬到了縣城,班上有個女生,很沉默,極少與別人交流交往。即使每天下晚自習,天已經那么黑,她也是獨來獨往,并不像我們成群結隊或者有家長接送。大約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她就忽然轉變了,開始融入我們,開始笑,開始讓青春和友誼同行。她從不說改變的原由,直到多年以后,我們早已天各一方,才在她的博客中看到答案。她從小就失去了母親,和父親相依為命。而父親對她極為嚴厲,早早地鍛煉著她自立的能力。她起初不解,抱怨,甚至仇恨,極為羨慕那些放學就有父親來接的同學。有時候,她會想,父親即使不能來接自己,要是在日常中多給自己些安慰,她也不會如此耿耿于懷。

      事情發(fā)生在一個雪還未融盡的初春之夜,下了晚自習的她急匆匆往家走,天上的月照著地上的雪,并沒有黑暗的籠罩,可是她的心里還是充滿恐懼。而且她能聽到身后不遠處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幾次回頭都沒有人影。轉過一個巷角,她再次回頭,卻見在月光的斜斜照射之下,一個影子從轉角外面投射到這邊的地上?粗糁照鹊挠白樱臏I水噴涌而出。她寫道:“父親溫暖的影子,一下子就融化了我心里所有的堅冰!

      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陰暗,有時候更是我們心上的棉衣,呵護著一顆心的溫度。也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虛幻,有時候卻是我們最真實的留戀,給了我們勇氣和力量。

      高中的時候,暗戀班上一個女生,純澈的歲月里,那一種心情也是悄悄地盛開。她坐在我的側后方,有時候總想轉頭去看她,就像只要看上一眼,便能靜下心來聽講學習。我的文具盒蓋的里而,有一面小小的圓鏡,我把文具盒半開,調整角度,便能看到她的一個側影。不知多少個日子,就是在那個側影的陪伴下度過。那面小小的鏡子,仿佛我青春里的一扇窗口,讓我看見一個美好的影子,給我鼓舞。

      直到高考結束,我也沒有同那個女生說上一句話。許多時光流走,甚至已經淡忘了那個人的容顏與名字,卻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鏡中的側影,給我的青春歲月里太多的安慰與憧憬。

      上了大學以后,由于種種原因,有一段時間心情很不平靜。那時候,我便會拿上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坐在宿舍后面的臺階上看。多是黃昏時分,看幾頁書,便抬頭來看對面不遠處那棵樹,枝葉搖搖,有時夕陽會把它的影子送到我的腳下。于是心兒也跟著輕輕顫動,書中的情節(jié)仿佛氤氳開來,一時寵辱皆忘。就這樣形成了習慣,只要不是十分寒冷的時候,我都會在傍晚坐在那臺階上看書。間或看著那棵樹的影子漸漸地變長,變淡,就像它的花兒謝落,滿樹葉片青青。在那樣的時候,它的影子伴著我,仿佛時光里的漣漪,直入心靈的感動。

      依然記得那樹影,已成為我大學生活最難忘的情景之一。多年以后,忽然在我們學校的網站論壇上,看到一些校友回憶過去的校園生活。有個人在問,你們記得嗎?在二舍的后面,每天的傍晚,臺階上總會坐著個男生在看書,幾乎每天都是如此。下面許多人回答,都說有這回事。一個女生說,當然記得,我每天都要看那個身影很久,就像一個溫暖的剪影,給了我太多的感動,許多年來一直不曾忘掉。

      心里奔流著溫暖的河,原來,在歲月中,我也曾成為溫暖別人眼睛的影子。那份暖多年后重回我的心底,讓我的生命在這蒼涼的世事中,永遠保持著春天的溫度。

    那些書散文6

      有些地方,有些風景,我是極少在短時間內去第二次的。剛剛領略不久,余韻未淡,浪潮還未過去,再度重來,依然是第一次的心境和目光,熟悉的依然熟悉,忽略的依然無睹。只有經過時間的過濾,腳步重臨,那些未曾經眼經心的,才會在歲月的等待中,散發(fā)出一種召喚。

      而有些地方,我會故意遺落一些風景,這樣,再次來時會有一個目標;蛘邿o緣重來,在心底留一份帶著遺憾的想念。有時候,遺憾會讓人對某些事物念念不忘,不求圓滿,在心里把缺失彌補成完整,是另一種境界和情懷。

      讀書也是如此。一本再好的書,讀過之后,如果立刻重讀,還是熟悉的思緒和情節(jié),很難讀出新意來。如果讓它在書柜中沉寂一段時日,在心底淡忘一段時日,當最初的感受漸淡之后,新的渴望便會生長。重新捧讀,大的情節(jié)似曾相識,而種種細節(jié)卻如星閃耀,一種全新的愉悅。若故友重逢,各訴契闊,情誼更深。

      住在小興安嶺的深處,在群山與原始森林的環(huán)繞之中,低頭有書卷,遠眺有風景,日子緩慢而悠然。每天的黃昏,我都出去散步,從門前的水上公園一直走到山腳下那條小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水,小徑曲折。有朋友看我散步時隨手拍的照片,很是驚訝,問,你家住在景區(qū)里嗎?竟是無覺,可能真的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在這里近二十年,每一處都稔熟于心,即使四時變幻,在眼中心底也不再有觸動和驚喜。日日流連同一處山水,雖有佳景而無佳情,并非麻木,而是太近太久。

      每天回來,看書,有一些書很是不同。比如有幾本厚厚的,《中國古典小說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唐詩大鑒賞》等,每天都要翻上幾頁,十多年來,不知看了多少遍,幾乎從未間斷。卻一直未曾厭倦,和風景不一樣,雖然風景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時間久了,自然便無新意。而有些書,卻似乎是意蘊無窮,即使相同的角度,心境不同,也會有著不同的理解?赡芪淖种腥菁{的,比之眼前的山水所包含的,更變化萬千。

      而在風景里看書,卻是另一番趣味。記得少年時,我常常去蕭紅故居,有時候一待一整天。那時的游人還不多,也不收門票,我經常徘徊在后花園里,草木葳蕤,思緒游蕩,熱了的時候,就進到正房里,看墻上的老照片,看來過的名人的題字,看那些老舊的家具。更多的時候,我會帶上一本書,或者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或者是別的什么。坐在后花園里,或者坐在蕭紅塑像的腳下,那些文字在心里涌動,有時累了,就抬起頭,滿庭風和陽光,便渾然忘了此身。

      有另外的一個情境。坐在疾馳的列車上,守著窗,捧本書,情節(jié)在眼睛里游走,風景在身畔游走?磿䞍簳,轉頭向窗外,那些匆匆路過的山,路過的河,路過的樹和花,路過的村莊和農田,美好接著美好,就像手中的書卷里,那些郁郁蔥蔥生長著的感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想起在古籍中看到的那些進京趕考的書生,背著書篋,走上漫漫的路途,白日滿眼風光,夜里燈下展卷,思之而神飛。

      書與風景的共存,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洇染,也是一種由外而內的感悟,那是眼睛的盛宴,腳步的溫暖,心靈的豐收。

      在這個奔走的世間,有些風景是可以錯過的,那只是一時的遺憾,而有些書,錯過了,就是一生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