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溫涼之秋抒情散文
初來舟山,大地之秋自始而軔。
自敘寫了無有所慮的清平之春,從岱岳之麓到東海之濱一路走來,對時間與空間的視角竟也在感性中有了理性的存在!拔以(jīng)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笔且郧敖(jīng)常哼唱的曲調(diào),現(xiàn)在居然成了我最真切的寫照,或許時空有時就是如此的巧合。于是從這里出發(fā),以溫涼的字眼去定義秋的基調(diào)也就平和了許多,試想清平不也正是如此么。至于溫涼,以連綿不斷的陰雨和時吹時停的海風(fēng)去描述,以恒定的二十度去定義,想必就是溫涼之秋存在于此的最合適方式。新的生活,也就從溫涼之秋起步了。
一、學(xué)記
自孰知了“登高必自”,就漸染了一種厚重的文化,這是屬于齊魯?shù)挠∮洠彩撬哪甏呵锏挠洃。攜著東岳的壯闊,跨過華東大半,就來到了獨立東海的舟山,古稱昌國之地就是這里。隨之而來的“求是創(chuàng)新”成了新的符號,“國有成均,在浙之濱”這時常響起的曲調(diào)構(gòu)造了新的歸屬,于是一切都順理成章的銜接得當(dāng)而重新起步了。
海工樓,近海館,不高的樓宇,想必就是三十個月中成果的孵化之地了;圖書館作為最為壯闊的建筑,對我而言更是不可或缺而趨于偉大,這是思想與文化最為溫和的存在場所,“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在這里有了最為堅實的依附,也或許文化苦旅就是從這里起步的。
作為寰宇中的一粟之軀,本科尚有助力,如今成敗都在幾身。不過一直不變的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愿景,只是現(xiàn)在還需要“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準(zhǔn)備與堅持。通向未知的路總是容易讓人望而卻步,不過只要步步為營的走下去,不去管周遭的喧囂雜亂,平凡之路也能走出不凡。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摒去這句話的宗教教化,其實也就與“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有了相互呼應(yīng)之妙。大多數(shù)情況是無法準(zhǔn)確評估未來的,于是要做的就不是去忌憚未知的未來,著眼當(dāng)前,該做的不去猶豫,順著明確的心路一直前行,或許一直的夢想就在不遠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美麗新世界。
二、游記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早已熟記的論語如今找到了最契合的映射。之前離家求學(xué)也有多年,然而走過的路,跨過的橋,穿過的街巷,登上的山頂,至遠不過千里,地理上仍舊歸屬于齊魯?shù)姆懂,于是一切的鄉(xiāng)音也就淹沒了遠走的離憂。在這丙申溫涼的秋天,我走出了齊魯醇厚的鄉(xiāng)愁,一路南行,走到了江南的大海。
安頓方歇,友人告知將到舟山小游。自金陵到昌國,不近不遠也算千里;友人來浙,其禮畢至,其樂必全。小游之事,也不必刻意周全,隨心就好。
舟山西北有一個隱沒在青山中的小鎮(zhèn)——馬岙,其歷史也有幾千年。暫不去考究這悠遠的歷史,只一口像極天書的吳語便足以讓人暈頭轉(zhuǎn)向而不知所措。試想若沒有大秦的書同文,這片土地想必還是吳越,或許此刻我也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了。不過這里雖然遠離中原,飲食卻大同小異,除了當(dāng)?shù)靥禺a(chǎn),與家鄉(xiāng)并無二致。唯獨令人驚奇的是舟山作為中國最大的漁場,本地的海鮮價格卻相當(dāng)?shù)母,以至于?dāng)?shù)厝藢ur尚有垂涎之意,這也是值得思索的現(xiàn)象。當(dāng)然最需要表述的還是唐家的款款而待,以及唐家大少的忙前顧后。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名滿華夏的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便坐落于此。不過普陀雖盛,卻道阻且長,真的舟車奔波想必如此。乘快艇奔馳在海上,泛黃的海水讓人在恍然之間就有了駛過黃河口的錯覺。到了普陀本島,天水一色的景色不覺讓人心曠神怡,于是江南大海在印象里的分量便愈發(fā)的厚重了。
走上木棧道,身邊綠樹成蔭,游人熙攘。拾級而上,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居然是路邊最為樸素的一棵樹——樸樹。在此之前,樸樹在我的概念里一直是平凡之路最為合適的演繹者;時至今日,樸樹真的成了一種外化的存在。樹上有題牌寫道“天道酬勤,勤更勤”,不覺心里有了一點感觸,天道酬勤放于當(dāng)下,激勵人心而提高業(yè)務(wù)水平,披星戴月而步步為營,也是再合適不過的。
走過一段不長不短的路,來到了南海觀音的蓮花臺。虔誠的香客比肩接踵,燃起的香霧催淚而下,于是各種祈愿便由此生發(fā),隨著香爐燃起的煙霧淹沒了俗世的不快。熙熙攘攘的游人低頭耳語,所許之愿不一而足,于是眾生百態(tài)盡收眼底,或許這就是世人來追求心理依托的最合適場所。觀音菩薩曾說過“不渡盡天下人便誓不成佛”,如此看來,成佛甚難。更有眾多香客爭相向錢樓擲幣,其狀其形莫不爭為人先,更有一種趨之若鶩的感覺。就是錢幣紛飛的那片空間,一枚五角硬幣滾到腳下。上天予之而不取則必受其咎,況我亦為天下人,觀音所渡豈能不取,于是我默默的撿了起來,就當(dāng)作此次最好的祈愿。
三、雜記
到舟山已有兩月有余,其間風(fēng)雨云月也樂見其形。從中秋的“朝臨西山雨,暮啖清江魚”走來,也慢慢的領(lǐng)略了海島的溫涼之秋。這一季,捧讀了沈復(fù)的《浮生六記》,其溫婉行文如絲絲小雨浸人心脾;走過了瓜州古渡口的安靜夜色,不覺得容易想起“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的久遠鄉(xiāng)情;還有一首空靈幽婉的古風(fēng)《牽絲戲》,其“少能視鬼”的詭異與副歌的“唱別久悲不成悲,十分紅處竟成灰”也能相映成趣。
在求學(xué)的過程中能經(jīng)歷如此溫涼之秋,或許也是極其有幸的。生命之杯溢滿如此,不飲已醉,醉而難醒。一夢若此,又何必著急醒來呢。
四、溫涼之秋
以溫涼去敘寫秋意或許著眼之時便略感怪異,然而這卻是此地此季最契合的形容。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最容易想起“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所勾勒的清新明凈,我想溫涼的秋季之景色就該如此且不勝枚舉。其實春秋四季本無心意,只因文人多善感,于是秋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就染上一層淡灰的蕭瑟,并在文字的承載下走進了每個人記憶的深處。著眼于秋之溫,秋之涼,溫涼相間的概念并無駁辯之意,只是在感秋傷秋的肆意汪洋中,尋到這個季節(jié)最本真的色調(diào)。如此,足矣。
【溫涼之秋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溫涼河治理之后05-22
小城之秋的抒情散文02-11
溫涼的夏末散文詩欣賞09-10
白露微涼抒情散文(精選10篇)09-07
渝之秋04-17
北國之秋05-15
家之秋04-29
北山之秋07-16
河源之秋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