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老戲臺的訴說經(jīng)典散文
前些日子,有幸在縣上新建的大劇院觀看戲劇演出,不禁被其華麗的舞臺、舒適的座椅、夢幻的燈光所陶醉,所折服。感嘆之余,家鄉(xiāng)那座飽經(jīng)滄桑的老戲臺,竟不禁意間浮現(xiàn)于眼前,仿佛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靜靜地站在歲月年輪深處,向人們訴著曾經(jīng)的輝煌與榮光。
老戲臺修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其時,正值鄉(xiāng)村社戲蓬勃發(fā)展的黃金年代。在童年的時光里,老戲臺帶給我的歡樂和記憶,一如高亢激越、動人心魄的秦聲秦韻,是深刻的,彌久的,也是甜蜜的,令人魂牽夢縈的。
那時候,在家鄉(xiāng)周邊,但凡稍大一點的村子,都有各自的秦劇團和戲臺。說是劇團,其實就是一群成天在泥土中摸爬滾打的農(nóng)民,在年末歲首等農(nóng)閑時節(jié),為活躍父老鄉(xiāng)親們單調(diào)枯燥的生活,自發(fā)組織起來的自樂班。而戲臺,則大多是臨時搭建的簡易“窩棚”,既窄小又簡陋,每年不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修建一座固定的永久性戲臺,是家鄉(xiāng)人們殷切渴望的事情。
1980年冬天,在村里幾位熱心老人的極力奔走下,家鄉(xiāng)的秦劇團誕生了。最初幾年,由于經(jīng)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每年只是簡單地排練幾出戲,再用木頭、松樹枝搭建一座簡易戲臺,咿咿呀呀唱三五天戲就匆匆收場了。盡管如此,卻給人們蒼白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點燃了全村老少爺們蓄積已久的熱情。
直到1984年春節(jié),唱完戲拆戲臺時,有一位村民不小心,被掉下來的木頭砸傷,幸好傷勢不重,躺了幾天就沒事了。于是,就有人提議修建一座戲臺,減少拆建戲臺的麻煩,避免無謂的傷害,提升劇團的知名度。這個想法一經(jīng)提出,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村上立即召集村民大會,選舉產(chǎn)生了籌建小組,商量議定了修建方案,就轟轟烈烈地拉開了修建戲臺的序幕。
家鄉(xiāng)山多林密,有堅硬的石材,有優(yōu)質(zhì)的木料,更有心靈手巧的木匠,為戲臺的修建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春耕結(jié)束后,在籌建小組的統(tǒng)籌安排下,選址、備料、動土、筑基、砌墻等各項工作依次展開,有序進行。人們義務(wù)投工投勞,背石頭,扛木料,打小工,把全部熱情投入到戲臺修建中,比給自己家里干活還要賣力。農(nóng)歷九月初,一座雄偉挺拔的戲臺,赫然立于村口的空地上。三米多高的石砌基座,兩個焊制精美的鋼質(zhì)窗戶,四根筆直挺拔的紅色臺柱,結(jié)實美觀的八字梁框架,平整光滑的雪白墻壁,足球場大小的戲場……如此豪華氣派的戲臺,在當(dāng)時物資極度匱乏的農(nóng)村,是絕無僅有、首屈一指的。
為了慶祝新戲臺落成,提高演員們的表演水平,那年冬天,村里花大價錢從陜西請來了一位秦姓導(dǎo)演。那位秦導(dǎo)演,生旦凈丑樣樣精通,唱念做打功力深厚,在陜西秦腔界享有較高聲譽。他到村沒幾天,就對劇團和演員們的情況了如指掌,并按照每個演員的特點,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排練計劃,然后就不分晝夜地展開了“魔鬼式”排練。
冬日的夜晚,寒風(fēng)刺骨,天寒地凍。要是在往年,一到天黑,人們就早早地關(guān)門閉戶,窩在暖暖的熱炕上休息了。小山村籠罩在一片黑漆漆的夜幕中,除了偶爾傳來幾聲凄厲的狗叫,以及北風(fēng)掠過樹枝的呼呼聲,安靜得再也聽不到一絲聲息。但那年的冬夜,孤寂了好多年的小山村,到處卻彌漫著一種歡快的味道。每晚一撂下飯碗,人們就迫不及待地拽著孩子,匆匆趕往村委會辦公室,去秦腔排練現(xiàn)場湊熱鬧。
偌大的三間土坯房,每夜都被看熱鬧的群眾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一盞咝咝作響的汽燈,高高地掛在房梁上,跳動的火焰閃著昏黃的光暈,映照在一張張或好奇或興奮的臉上,熠熠生輝。屋子中央,秦導(dǎo)演一會兒示范動作,一會兒糾正唱腔,一會兒拉拉這個,一會兒扯扯那個……盡管他數(shù)出了渾身解數(shù),但那些拿慣了鐵锨把镢頭把的演員們,別看平時都能像模像樣地吼幾噪子,可一旦鑼鼓家伙敲起來,卻愣是趕不上趟兒。站沒站相、坐沒坐相不說,就連最簡單的念白,也說得有氣無力,沒腔沒調(diào)。每每這個時候,總是急得秦導(dǎo)演汗流滿面,惹得看熱鬧的人捧腹大笑,空氣中流淌著前所未有的歡樂。
秦導(dǎo)演平時為人謙遜和藹,平易近人,和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能談得來。但在排練場上,他卻神情嚴肅,要求極嚴,每一招每一式都要認真對待,容不得演員有半點馬虎。記得有一次,在排練開門的動作時,有一個女演員連做了八次都不得要領(lǐng),而后便跟著圍觀的.群眾一起嬉笑。秦導(dǎo)演見狀大發(fā)雷霆,最后居然把那個女演員罵哭了,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因而不論男演員還是女演員,對秦導(dǎo)演都是敬畏有加,在排練中也格外用心。在秦導(dǎo)演的嚴格要求和精心排練下,演員們的表演水平獲得了巨大進步,無論是手眼身法步,還是坐念唱打功,都做得有板有眼,規(guī)范到位,和正規(guī)劇團的演員不相上下。
那年的排練,從十一月初一開始,一直持續(xù)到臘月二十四結(jié)束,在短短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共排出《游龜山》、《下河?xùn)|》、《鍘美案》、《黑叮本》等全本戲十本,《打鎮(zhèn)臺》、《斷橋》、《花亭相會》、《斬秦英》等折子戲二十幾折。用秦導(dǎo)演的話說:真是大獲豐收,激動人心!接下來,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便在日漸濃郁的年味中,期盼著大戲上演的日子快點來臨。
大年初四,一到中午,人們便穿戴一新,扶老攜幼,喜氣洋洋地涌向戲場,生怕錯過了好戲開演的時刻。周邊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也紛紛走幾里甚至幾十里山路趕來,一起分享這盼望以久的喜慶日子。不一會兒,寬闊平坦的戲場,便被前來看戲的男女老少擠了個水泄不通。大人們眉開眼笑,互致問候,孩子們笑臉如花,追逐打鬧,盡情宣泄著掩飾不住的喜悅,快樂祥和的氣氛在村子的上空飄蕩著、回旋著、跳躍著……
此時的新戲臺,宛若一位眉目含情的新娘,穿著光彩照人的婚紗,張著艷麗迷人的笑臉,敞開溫暖熱情的懷抱,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下午三點整,鼓樂高奏,鞭炮齊鳴。隨著大幕徐徐開啟,演員們次第粉墨登場,人們翹首以待的好戲終于上演了。戲場里頓時安靜了下來,人們紛紛昂起頭,伸長脖子,面帶笑容,陶醉在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中。就連那些到處亂跑的小孩,此時也靜靜地騎上大人的肩頭,瞪著好奇的眼睛似懂非懂地看起戲來。
那天下午,共演出了《轅門斬子》、《花亭相會》等四個折子戲,晚上演出了本戲《鍘美案》。在演出中,盡管有的演員表演略顯生硬死板,唱腔有時與板路不合拍,角色之間的配合也不夠默契,甚至偶爾出現(xiàn)忘詞、冷場等場面,可是卻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稱,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那一年的大戲,一直唱到正月二十方才收場,所有排練的劇目,雖然從頭到尾都演了兩遍,但是人們卻看得興味盎然,意猶未盡。
此后的十幾年間,人們的熱情一年比一年高漲。每年除了溫習(xí)舊戲外,還要排練幾出新戲,春節(jié)期間的秦腔演出,儼然成了父老鄉(xiāng)親們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為他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進入九十年代末期,席卷全國的打工潮激活了山里人的思想。人們紛紛背起行囊,背井離鄉(xiāng)尋找新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常年奔波在外,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守著家園,家鄉(xiāng)的秦劇團也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每年春節(jié),村里再也看不到滿臉含笑的人群,再也聽不到激蕩人心的秦聲秦韻,熱鬧了三十幾年的村莊頓時變得沉默寡言了。
在天氣晴好時,常有一些老人領(lǐng)著年幼的孫子,慢慢踱到戲臺對面的陽光里,或打牌或聊天,不時抬頭看一眼日漸破落衰敗的戲臺,眼神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落寞。只有看到憨態(tài)可掬的孫子們爬上戲臺,互相嬉戲打鬧時,他們皺紋縱橫的臉上,方才露出一抹久違的笑容。
每次回老家,從村口經(jīng)過時,我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默默地與老戲臺對視片刻。此時的老戲臺,已然失去了往日的風(fēng)采,好像一位孤獨無助的老人,撐著佝僂衰弱的身子,張著空洞渾濁的眼睛,靜靜地站在清冷的村口,執(zhí)拗地守護著寂寞的家園。昔日那些在戲臺上披紅掛綠的演員,有的已經(jīng)告別了這個世界,與腳下的泥土融為一體,有的還在人生的戲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演繹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恍惚間,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年月。鏗鏘有力的鑼鼓在耳畔回響著,穿蟒袍戴紗帽的身影在戲臺上穿梭著,看戲的人們仰著興奮的臉頰輕笑著,整個村莊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里……
【老戲臺的訴說經(jīng)典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老妻散文11-06
故鄉(xiāng)的老瓜瓢散文12-15
戲臺的對聯(lián)合集03-03
戲臺的對聯(lián)大全01-27
紅顏易老世事難料散文11-13
老男人經(jīng)典臺詞04-11
以年輕的心正視漸老的歲月散文04-29
經(jīng)典散文日記11-20
經(jīng)典散文日記11-20
經(jīng)典散文日記模板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