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吹年華地夢,落葉總要歸根散文
轉(zhuǎn)眼又要到中秋節(jié)了。中秋節(jié),也稱團圓節(jié)。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中秋幾乎是跟回家劃等號的,好像月圓的時候唯有回家團聚才能以慰相思。
其實,不止是中秋、春節(jié)、清明這些節(jié)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回家”,向來是中國人心中的敏感詞。
臺灣作家劉大任的一本書里寫到他父親晚年還鄉(xiāng)的事情,讀后讓我頗多感慨。我以為,這些海外漂泊者在異國他鄉(xiāng)艱苦奮斗的動力,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將來能榮歸故里、衣錦還鄉(xiāng)。因為,中國人最終是要回家的。
在那本書里,劉大任寫到他父親將還鄉(xiāng)看成了自己一生的夙愿,并將半生的儲蓄全都花在了這一次還鄉(xiāng)中,換來的是全村父老鄉(xiāng)親英雄凱旋式的歡迎?h長前呼,鄉(xiāng)長后擁,老人像完成使命一樣,完成了回家的行程,爾后,心滿意足地撒手塵寰。
的確,中國人的家國觀念深入到骨髓,流淌于血液,于是,“回家”,便成了終生的目標與不變的信仰。
歌星江濤有一首歌叫《回家的人》,歌中唱道:
吹落了思鄉(xiāng)的塵,卻吹不落額頭的紋;
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門。
追上漂泊的人,卻趕不上漂泊的魂;
做完了想做的夢,仍又顆思鄉(xiāng)的心。
多少年我不止一次地問,游子地心為什么這樣的沉?
多少年我不止一次地尋,回家的路上是否綠草茵茵?
人生是一粒種,落地就會生根。
風(fēng)吹年華地夢,落葉總要歸根……
他情真意切,意味深長的歌唱,表達的正是中國人一種強烈的“回家”意念。
記得很多年前,有一回,我的小叔叔從遙遠的蘭州趕回家過春節(jié)。僅僅住了兩天,便又匆匆收拾起行囊,踏上了歸途。兩天半的日夜兼程,只為了回家團圓的一刻。也許,他千里奔波就是為了找回一份回家的感覺吧?v然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縱然身處異地,顯赫他鄉(xiāng),但“回家”這兩個字,時刻都會從腦海里涌出來,從心房里跳出來。
袁凱曰:“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痹S達然也說:“中國人亙古以來就吵著要回家,有鄉(xiāng)思的地方,就有中國人。”的確,因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國人重親情,戀故鄉(xiāng)?鬃釉疲骸案改冈,不遠游,游必有方”。所以,無論走多遠,總是希望能衣錦還鄉(xiāng);無論走多久,總是盼望能葉落歸根。
中國人重故土、舊識、鄉(xiāng)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余光中也說,斟半杯白蘭地就能一枕如舟,解開愁鄉(xiāng)之纜?梢,思家與回家,成了中國詩詞里最常見的主題。
比較而言,西方人則重遠行、漂泊、冒險。安東尼羅賓說:“一個人若無超越環(huán)境之想,就做不出什么大事!笨突舱f:“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愿意去冒險的人!庇骷摇⒃u論家卻斯特頓則認為,英詩里最美的一行是“遙遠的在山那邊”。所以,他們造就了哥倫布、麥哲倫、馬可·波羅等許多周游世界的大旅行家,而中國僅有一位鄭和。鄭和下西洋,是背負著朝廷的使命,向全世界展示大明的.強盛國力,并非他個人的意愿;而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樣的冒險開拓精神,為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提供了契機。
總之,離家與回家,體現(xiàn)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構(gòu)成了思想距離的審美張力,豐富了世界范圍的美學(xué)思維與文化結(jié)構(gòu)。
因為東西方存在著文化上,思想上的差異,所以,我們在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chǎn)而自豪的時候,他們卻沒有;他們在為跨海越洋,巧取豪奪的輝煌成果而自得的時候,我們卻沒有。而在政治生態(tài)中,他們有著武力干預(yù)的欲望,我們有的卻是和平共處的主張;他們有著稱霸世界的野心,而我們只有民族復(fù)興的夢想!
【風(fēng)吹年華地夢,落葉總要歸根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風(fēng)吹鄉(xiāng)愁起散文11-19
青澀年華散文11-04
最美年華散文05-02
追憶似水年華散文11-15
最美年華散文欣賞04-29
冷風(fēng)吹散文欣賞11-17
秋風(fēng)吹落了葉散文05-01
大班語言散文《落葉》教案04-08
追憶我的似水年華散文05-02
大班語言活動散文落葉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