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高估自己的經(jīng)典句子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別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散文
給一個韓國男孩兒輔導(dǎo)語文已經(jīng)快一年了。孩子上二年級,性格活潑好動,很喜歡表現(xiàn)自己,漢語說得也很好。
最近這兩個月,孩子讓我?guī)退麑懽魑摹S捎谑琼n國人,他的漢語語法不太好,句子經(jīng)常不通順,很多好詞好句不會使用。孩子的思維很活躍,寫作文不是件費事的事情,起碼不用我動腦幫他思考該寫什么。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我?guī)退M織句子,再加以簡單的潤色,對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
有一次,他寫他的爸爸送他去醫(yī)院的事,因為早上他突然發(fā)燒了,爸爸沒吃早飯就帶他去醫(yī)院,忙了大半上午,回家后很餓了,我告訴他應(yīng)該寫“回家后我很感動”,可孩子一定要寫成“又感動又高興”,我問他為什么高興呢?他說,“爸爸很胖,早上沒吃飯可以減肥啦!”聽了這話我哭笑不得,真是個孩子,這也想的出……我告訴他,這個自己在腦子里想想就行了,在作文本上可別這么寫,要是老師看了肯定笑死了。我苦口婆心說了好幾次,最終他還是這么寫了,真是沒辦法。如果是中國的孩子肯定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了。
還有一次,他寫了一次課間活動,跟同學們一起跳大搖繩。中間的過程及同學們的動作、有趣的話語、各種心理活動我都幫他修改得天衣無縫,可最終完成時,他自己又在末尾打了個括號,里面寫著:“注意,這是夢。。!”我看了又是哭笑不得,我對他說“老師看了會笑你的”,勸他擦掉,可他執(zhí)意要這么寫,我也沒轍了,最終,只好這樣交差了。兩天后我看他的作文本時,他得了個“A+”,老師在最后給他評語是“你把你的夢寫得可真詳細呀!”我想語文老師在看了這個后一定也是感到吃驚,繼而是大笑吧,還好老師也很幽默,說的話很得體,絲毫沒有責怪他的意思。
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了好多次,幾乎每一篇作文他都隨意加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東西,讓我們看來是滑稽可笑的,有時會讓你大跌眼鏡。給他糾正過幾次后,我就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了,我這不是在扼殺孩子的純真和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嗎?都說童言無忌,孩提時的想法是最天真、最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誰能斷言偉大的天才不是從兒時的異想天開中誕生的.呢?
想想那時候的我們,做什么都規(guī)規(guī)矩矩,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最終做出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一點創(chuàng)造力。以致最后走出校門時大家是一樣的“合格畢業(yè)生”,以后每個人的發(fā)展似乎也沿著這個軌道循序漸進,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同學中到后來最有能力、有錢有地位的往往都是那些上學時調(diào)皮搗蛋,學習最差的學生。其實每個人童年時代都富于幻想,都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后來我們上學了,父母每天叮囑我們要聽老師的話,學校里老師教我們應(yīng)該這樣做,不應(yīng)該那樣做。慢慢的,我們不敢隨便問問題了,我們的思維開始一致了,奇思妙想沒有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就這樣被扼殺在萌芽中了。
記得老舍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成熟得早了,文明得厲害!爆F(xiàn)在的孩子,上幼兒園起就被灌之以成人的教育,小小年紀卻表現(xiàn)得老氣橫秋,說出的話有時候儼然一位生活經(jīng)歷豐富的老人,簡直比成年人還成年人。大人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總是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可是不知道仔細想過沒有,孩子本來就應(yīng)該幼稚、天真爛漫、調(diào)皮搗蛋,好奇心強,具有冒險精神?晌覀儸F(xiàn)在的孩子呢?從小就受高等教育,學習好,懂事快,心理上早就由孩童變成了成年人,穩(wěn)重,理性,一個個都似小大人。我們應(yīng)該知道,孩子太成熟了,凡事想得周全,思維便會老化。孩童時期是最具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可是我們過早的高水平的教育卻讓他們過早成熟,思維提前僵化。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可是要當神童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所謂的神童,長大之后大多都成了比普通人還普通的凡人。
從這件事上我受到了啟發(fā),也改變了腦中固有的一些老套的想法,將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一定不能再像過去的父母那樣,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間,給他們想象的種子開拓出一片肥沃的土壤,用我們的愛心、鼓勵和寬容加以澆灌,讓它茁壯成長,開花結(jié)果。
【別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求你別太懂我散文11-07
見時容易別時難散文11-07
歲末離歌天涯遠,一幕煙花憶別年的散文11-10
《別賦》賞析12-01
一曲紅樓映御景,獨自傷情別魚人散文11-08
《南浦別》唐詩鑒賞02-01
杜甫三別鑒賞01-18
《別賦》課文賞析12-19
江淹《別賦》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