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香散文隨筆
玉米在五六十年代是人們的主要食糧,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孩子,對玉米花更是獨有情鐘,因為它是那時惟一能夠吃到的點心和零食。誰要是有了些玉米花,就會把它裝在衣服口袋里,故意弄得鼓鼓的,作為顯擺自己富有的象征,掏出一小把送給對方,那可是上等禮物。餓了的時候抓幾粒扔進嘴里,嚼起來又酥又脆,還嘎巴嘎巴直響,滿嘴噴香,真是又解餓又解饞。
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要吃到玉米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產(chǎn)隊的玉米剛要成熟,就派出了護秋員。等收獲后拉到場院就看得更嚴了,看場院的民兵晝夜巡邏,要是發(fā)現(xiàn)誰拿了一穗揣了一把,輕者罰工分,重者掛牌子游街。小孩子們老遠望著胖乎乎的玉米穗,黃橙橙的玉米垛,直巴唧嘴口水流多長,要不是大人們看得緊不惹事才怪呢。等生產(chǎn)隊收完了玉米,連秸稈也拉完了,再派學校的學生揀一遍,才可以讓人們隨便揀。小孩子們終于盼來了一年吃玉米花的機會。我和兩個弟弟放學后,盡管肚子咕咕直叫還是一溜煙向遠去的玉米地跑去。我們順著玉米地壟溝,低著頭用腳著玉米葉子和雜草,盡管蒺藜掛滿了褲角,我們還是聚精會神勇往直前。腳下一旦踩到硬邦邦的東西,立即彎下腰仔仔細細翻找,偶爾拾到個玉米穗,不論大小都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想著晚上可以圍在灶坑口掏出的灰火上燒玉米花吃,口水一個勁往肚咽。秋天的新玉米花別有一番滋味,雖然由于玉米粒的水分大不出花,但是燒熟后個個鼓溜溜的晶瑩剔透,放進嘴里一咬隨著發(fā)出撲哧一下響聲,還會溢出一股甜絲絲母乳般的清香。雖然個個燙得齜牙咧嘴,但仍然忍不住一個勁往嘴里忙活,一個個吃得甜嘴巴舌。
北方冬天的夜是漫長的。當時一個人一天的口糧平均不到一斤,晚飯不是稀粥就是瓜菜帶,小孩子們蹦達幾下撒泡尿就餓了。哥幾個時常趁父母不在家時,跑進倉房偷幾捧玉米,圍在火盆旁(農(nóng)村冬季為了取暖,用粘泥做成盆狀的一種泥盆。把做飯后灶中余火盛上放到屋內(nèi)的炕上)扒幾根秫秸棍當筷子,把玉米粒埋入火盆中炒起玉米花來。待埋下的.玉米粒稍有響動,大家就一齊下手來回撥拉,遇到成熟的就夾起放入嘴中。玉米粒飽滿水分少的還會不斷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火盆中剎時崩現(xiàn)出朵朵可愛的小白花,每當這時我們就會眉開眼笑,有時還會發(fā)生一場小小的爭奪戰(zhàn),因為大家都愛搶小白花吃,吃在口里柔軟甘甜。當火盆中再也找不出一粒玉米花時,不得不大眼瞪小眼怏怏收兵,可卻都忘了洗自己的一個個小黑嘴巴,難逃母親回來后的一頓數(shù)落。我們只得乖乖的認錯,畢竟是偷吃了一家人全年的口糧。
母親也曾經(jīng)用做飯的大鐵鍋給我們炒了一次玉米花,那是1964年全國糧食緊缺時,沈陽的一位遠房親戚帶著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說是專門到我家來吃玉米花的。母親很為難,但還是答應了。這可樂壞了我們哥兒幾個,我趕緊拿起耙子去摟野草,因為炒玉米花燒茅草類軟柴火溫火慢炒才好吃。二弟負責到東沙坨背沙子,因為炒玉米花時鍋內(nèi)先放入沙子,待沙子炒熱后再放入玉米一起翻炒,這樣炒出的玉米花才又酥又脆而且熟得均勻沒糊粒,爆出的一朵朵小白花又白又大又多。三弟自然是晚上炒時負責燒火的“火頭軍”了。到了晚上炒的時候,母親頭上扎著圍裙,兩手用大鐵笊籬不停地在鍋中翻動。一會兒鍋里就發(fā)出了噼里啪啦的響聲,一朵朵小白花爭先恐后地崩了出來,就像緊緊圍在鍋臺旁孩子們一張張貪婪的笑臉。然而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母親那被灶火映紅的臉上,除了慈祥和汗水,彷佛有一絲憂慮,但她的眼睛卻始終笑瞇瞇地望著那個十來歲的小男孩。當他離開我家時,母親給他裝了滿滿兩大衣口袋,多半是帶著小白花的玉米花,使我們羨慕不已。
前幾天,在超市買了袋玉米花,盡管樣式新穎包裝別致,卻怎么也吃不出孩提時的味道;氐郊遥亿s緊把年前二弟從農(nóng)村稍來的玉米花小口袋,從小孫女放棄的零食盒中找出,打開一看,呵!個個圓鼓鼓黃燦燦的,朵朵小花白凈凈笑瞇瞇的。抓一把放到嘴里原汁原味,沁入心脾的清香,咀嚼起來令人回味無窮。
【玉米花香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玉米穗01-09
荷花香散文11-10
鳥語花香造句04-19
鳥語花香近義詞12-15
散文:讓花香彌漫12-14
莊稼的玉米散文05-02
花香為什么能治病05-01
春雨潤花香散文欣賞04-26
又聞槐花香散文11-13
琴韻花香怡然心散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