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識太白樓散文隨筆
“站在古運河之畔,鉤沉歷歷往事,可解讀生動鮮活的名人軼事。那時,你會感知千百年遺存的歷史風物厚重深沉。”每當邁入魯南大地,每當看到古運河涌動向遠,我總回憶起中學語文老師站在教學樓窗前,眺望著他的故鄉(xiāng)——山東濟寧方向,意味深長地說著這句話。
那時,尚不知百里之外有何史跡的我,對老師的感慨不解其意。直到我成為中國旅游權威媒體的記者,直到我沿著古運河往返了多次之后,才對老師的思鄉(xiāng)情有所憬悟。
大運河飽含深情。你看,“她”歷經(jīng)漫漫史潮洗盡鉛華,目睹千帆漁火沉靜從容,不舍晝夜涌現(xiàn)華夏文明,以大創(chuàng)意鏈接南北,貫通東西流向的海河、淮河、黃河、長江,直至連通錢塘江……以纖道和舟楫維系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脈絡。曾以宏大規(guī)模的漕運,承載過大半個中國的物資;以舒緩或喧騰的態(tài)勢,向朗空悠云傾吐著宮闈內(nèi)外的興亡史,以舒緩的詠嘆調(diào),述說千百年市井鄉(xiāng)野間的悲歡離愁。
我認定,行游者該沿著古運河走向,與茫茫過往對話。
古來稱為“南控徐沛、北接汶泗”的山東濟寧,是我在運河之畔游走時逗留時間最短的城市。確切說,是夕住朝辭。
記得那個初夏,我前往微山湖采訪。途經(jīng)濟寧,天色漸晚,一陣急雨襲來。醇厚、爽直、好客的接待者,用魯南漢子特有的洪亮語音提出建議,在這座古城小住一夜。于是,我們來到古運河北岸的太白樓,把酒暢敘。
很欣然。陪游人也是文學愛好者。在太白樓品酒,我們的談資便離不開當年詩仙“借杯中醇醪,澆胸中塊壘”詠嘆人生的歷史背景。然而,我萬萬沒有想到,在旅游線路上并不知名、以至我多次經(jīng)過、都未駐足的濟寧城,竟是李白暢飲并狂歌《將進酒》一詩之地!山東朋友看我吃驚的樣子,舉杯大笑。指著酒樓的最高建筑侃侃而談。那是濟寧標志性建筑,為20世紀50年代,在老城城墻舊址旁重新構筑的文化景觀。當晚席散,風雨已遠,夜空晴好。我耐不住好奇心,沐著星月的清輝,從太白樓起步,尋覓著詩仙“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足跡,繞街而行。
太白樓其實并不很高,約略也就10余米、周邊約30米。兩層重檐歇山式建筑,灰頂青磚、游廊環(huán)繞、翠叢半掩、藏碑隱現(xiàn),造型美觀的泉池,在燈彩下噴瀉著碎玉。悠悠古樂,自內(nèi)廳深處深沉傳來。抬望眼,見二層翹檐間,古人所書的“詩酒英豪”匾額醒目高懸,一縷縷誘人的酒香在酒樓正廳彌散。我以崇敬目光,仰視唐代3位大詩宗的畫像。太白公左側,是他初入長安時見到的第一位知己——那位多次舉著《蜀道難》向唐玄宗力薦他的賀知章;太白的右側,是與他生死難以相忘的詩圣杜甫。人生一世,富貴榮華、萬千磨難,其實都可隨著老態(tài)龍鐘而看淡。惟有知己,惟有能讀懂你的人,能成就你的事,真的不能隨著雙鬢染霜而視為云煙。我一面聯(lián)想這些,一面走到街心,再次放眼太白樓,深感這座形制并不宏麗但潑灑著詩酒韻味的建筑很不一般,它面對躁動、紛繁的街市而靜處一隅,冷靜觀望缺少浪漫情調(diào)、被仕途、商情、瑣事纏繞、難得放逸自如的往來人。
近年,這里不斷崛起的新建,不斷刷新的'街景,提升了為官一任的業(yè)績,豐滿了經(jīng)營者的錢袋。但愿別淡化了謫仙一腔豪情、三分劍氣,別冷落了運河古城散落的古橋、舊巷、遺跡、碑刻……想到這里,我望著夏夜星空,慨然一嘆。
那夜臨睡前,我翻閱著數(shù)日搜尋來的史料,直到睡意朦朧,直到恍然發(fā)現(xiàn)那位“五岳尋仙不辭遠”的詩人從遠而近,直到模糊意識把我拖入詩情澎湃的大唐……
秦之后、元之前,濟寧之地被稱作“任城”。唐天寶初,放浪形骸的李白,心情郁悶地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帶著醉意走出長安城后,深感“大濟蒼生”的抱負已無望實現(xiàn),于是又開始了漫游。令人不解的是,他浪跡千萬里,曾在許多名山大川前駐足流連,從未決定過安家之事。不知是任城的酒樓吸引了他,還是古運河的風光使他陶醉,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也是初夏,詩人攜妻帶小移居在此,一住就是23年,直到唐乾元二年(759年)才攜眷遷往楚地。
那個時段,最讓他感到人生豪邁甚至不想重頭再來的地方,就是今日的太白樓。
那夜的酣夢中,謫仙與我對飲時坦言相告:說今日濟寧城內(nèi)的太白樓路一帶,有經(jīng)年未解之謎。太白樓與他的一段情緣,由此也亦真亦幻。通常流行的傳聞是,李白在賀蘭氏開的酒樓狂飲時,喜好詩歌的樓主與謫仙一見如故、情趣相合。酣暢之間,賀蘭氏便把酒樓贈給了李白。李白說到這里,忽然急雨重回、風聲大作、窗欞振響,讓我千里夢回。
于是,我披衣而起,查找太白樓與李白的相關史料,發(fā)現(xiàn)被古今文人墨客廣為傳閱的《太平廣記》還真有記載:“李白自幼好酒,于兗州習業(yè),平居多飲,又于任城縣構置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為重,望其里而加敬焉。”
天色微明,風雨時斷時續(xù)。我撐傘在太白中路遛早,邊走邊想著這樁“懸案”。當跨過阜橋,走到浣筆泉路時,見街心一處靜園,初夏時節(jié),花褪殘紅后的幾枚青杏,從格調(diào)古樸的墻內(nèi)伸延出來。見我呆呆凝望,朗笑一聲,說這就是當年李白洗筆作文之處,今人稱之為“浣筆泉”。
踏入園景,像是走進一幅淋漓潑色的丹青。花木明艷、假山奇特,一條綠蔭覆蓋的甬道蜿蜒幽深。我迎著雨后清新氣流,在一座朱亭下、假山后找到浣筆泉。這一泓泉水,原本籍籍無名,孤寂涌動了數(shù)千年。幸遇李大詩人旅居古任城,經(jīng)常在此浣洗詩筆,而名聲鵲起。我看到,園中書房,放置著《濟寧直隸州志》。翻開冊頁,見其中有一段記述:“浣筆泉,原名‘墨華亭’,因當年泉水翻涌、色呈墨黑而得名。泉池東南有一方亭始建于嘉靖五年(1526年),主事白旆筑亭其上。”
我望著窗外那一泓名泉,仰視清末楊翰林在此留下的那幅名聯(lián):“謫仙乃以往詩人,偶爾濡筆隨作千古軼事,在我亦將來過客,側身懷古冀保一線文波!蔽揖彶阶呓,手扶圍欄,見泉水表層在夏風的撫摸下漣漪迭起,忽想起李白那首令來者聞之即醉、誦之悲慨的《將進酒》。
咀嚼那首詩,仰天嘆問,詩人在太白樓醉態(tài)朦朧、醉步走出后,是否到此來洗筆揮詩?我初步推斷,那座酒樓,絕非是李白名下資產(chǎn),也不像是賀蘭氏慨然相贈。因為《將進酒》中,有“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之句。大詩人在千杯萬盞后,仍保持頭腦清醒,沒有忘記誰是主人誰是客,且詩的最后兩句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痹娙嗽谧響B(tài)朦朧而囊中羞澀之際,想到用自己的“五花馬、千金裘”去換酒喝,這哪像他自己的酒樓!
正想到此,天色再次轉陰,漫空絲雨飄然而落,名泉表層的漣漪漸次稠密。那是詩人未竟的志向,還是詩人未來得及圓的夢?沉寂如古井的小園靜若畫幅。只有風雨拂動竹葉的簌簌聲,像在傾訴著唐代任城那段舊事……
那天上午,還未到推杯換盞之時,我已然微醉了!
【初識太白樓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女兒紅散文隨筆11-04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1-31
田園詩人散文隨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