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鄉(xiāng)村中學荷塘記憶散文隨筆
留存心中的一些記憶,就像身上的胎記,永遠無法抹去。
記得剛讀初中時,我們這幫寄宿生,每逢周末都要背著一個竹籃,一路浩浩蕩蕩,靠雙腳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山村土路,到家中背夠用一周的盤纏和柴火。那時雙腳穿的都是解放鞋,全校很難找到幾個穿皮鞋的人。身上的衣服基本上洗得發(fā)白或洗爛,最后再添幾塊補丁,新褲子新衣服或水果糖一類的零食,對農(nóng)村孩子而言,總是只在夢里才出現(xiàn)。一年四季除了在家中吃一頓到口不到肚的“牙祭”外,在學校里自開伙食,每天做的全是玉米飯和“牛頭飯”(即煮少許的米,待米九成熟后,再摻上包谷面用筷子快速攪勻,然后蓋上鍋蓋在碳火旁烘烤干做成的飯)。每頓用拇指大的臘豬油或一小塑料蓋香油,炒些青菜蘿卜,吃起來倒也香甜。調(diào)皮的同學,往往會盛著半碗飯,拿著筷子,眼睛賊溜賊溜地穿行在煙熏火燎的灶臺之間,去挑撿別的同學鍋里的豬皮和油渣。
說起伙房,可謂“四面楚歌”。一幢兩層的古舊瓦房,共計七八間,上層分班級住宿,下層也分班級搭鍋灶,像過去鄉(xiāng)村醫(yī)院慣有的病人伙房,甚至還更糟糕。樓房年久失修,樓板到處有縫,一旦上面有人走動,伙房內(nèi)沒有遮攔的鍋碗瓢盆難免受影響。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學十分詫異地說:“咋個我的菜每頓都有咸腥味,我也沒放那么多鹽?!”我們原以為是哪位同學搞了惡作劇,殊不知有一天此“事件”真相大白。放學后,幾位同班同學神秘地嘀咕了一陣,便直奔伙房。我們好奇地跟在身后。只見他們把“鹽重分子”的灶臺圍得嚴嚴實實,每個人的眼神一動不動地從天花板移動到鍋灶上,原來,嘀嗒嘀嗒的水滴正是該同學的“鹽味”來源!有幾個同學像獐子一樣,三縱兩步就跳到了樓上,小心地四處觀察,最后一一把被褥掀開,哇噻!有一位同學的草簾子和床板都長出狗屎菌了,這位同學竟然尿床!幾個人搖頭晃腦地把這件事張揚開來,害得“尿王”向人家賠禮道歉。當然,挖苦諷刺的話只是說說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伙都會介紹一些民間偏方,幫助這位同學治病。
學校有一池塘,方圓有大半個籃球場那么大,周邊有一排挺拔蔥郁的柏香樹,池塘四周還種有葉子花、萬年青、月季、玫瑰等之類的花木。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那一篷竹林,與柏香樹遙相呼應,四季常青,總給校園帶來無限的生機與趣味。每年夏天,金沙江畔綠意盎然。江邊沙地、村頭寨尾、房前屋后的玉米林和蛙鳴清唱的稻田相映成趣。農(nóng)家人或閑聊于豆棚瓜架,或聚集在遮天蔽日的大核桃樹下,與頑皮的孩童逗趣。一陣涼悠悠的太陽雨不時會打攪老爺爺們意猶未盡的睡夢!而校園里的那一池荷塘,已是碧葉連天,錯落交織,大大小小的荷蕾漸漸露出了水面,婷婷玉立的身影如少女的英姿,在微風中演繹著一闕水上芭蕾。蜻蜓們則成了荷塘中的精靈了,它們靈動的身影讓荷花燦爛的夏天充滿了詩情畫意,給寧靜的校園送來縷縷馨香與歡樂。魚游淺底,神情專注的翠鳥一個俯沖,便會銜去一頓美味佳肴。月色之中,那靜靜荷塘旁,蟋蟀輕吟,蛙鼓齊鳴,熒火閃爍,微瀾中似有一曲琵琶,彈撥著如約的佳音,讓人不由得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意趣,。池邊建蓋著老師的伙房與宿舍,教師們平時少不了三五成群閑坐一隅,或品著濃濃的荷香,談天說地,舉棋拼殺;或批閱文卷,或備課,亦或讓學生們排著長隊,背誦古文詩詞以及英語課文……這看似微波不驚、碧水青荷的小池塘,成了那段歲月中值得珍視和難忘的一幅照片。
小荷弄清影,鐫寫好時光啊!當然,池塘邊也難免有早熟的一些學生悄悄地談情說愛,當然沒有如今的速成影視劇那般夸張。因為日常生活里缺乏一些油葷和零食,免不了有幾個頑皮的學生去偷食蓮蓬或用魚鉤去釣魚。特別是到了秋天,荷葉枯萎的時候,學校就會將池塘放開閘門,閘口用竹籃接著,逃跑的魚群盡數(shù)落在籃里,由校務(wù)處統(tǒng)一分給師生。待池水放干數(shù)日,數(shù)百名師生掄鋤提籃,把池塘里的蓮藕如數(shù)挖出來,除了賣掉一部分外,其余都分給了師生。那段時間,校園里處處彌漫著魚肉和蓮藕的香味,那是一年中最最豐盛的牙祭,是師生共同勞動的結(jié)晶!
我是從二中轉(zhuǎn)學到我的家鄉(xiāng)上江附中的,當時表叔恰好從四中調(diào)到上江任校長。他剛到學校當天,學校里竟然騰不出一間宿舍,就連鋪在床上的一塊木板也沒有,最后從池塘里撈出幾塊學生隨意丟下的木板,在太陽下曬了幾天后用作他的床板。他晚上打地鋪睡在教室里,早上鋪蓋一卷,學生照樣上課。后來終于騰出一間十多平米的校務(wù)處用房,作為臨時的宿舍。新校長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和真誠細致的為人,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支持。學校的管理也發(fā)生了變化,每天的早操、早晚自習和課間操以及平時的文娛活動都開展起來,特別是學校的墻報和黑板報,成了全校學生施展才藝的園地。每周五大掃除或上勤工儉學勞動課時,不同班級的學生就會聚集在一起,把平時收集的美文、名言警句或?qū)W生習作,用彩色粉筆寫到黑板上。每周都會由老師統(tǒng)一對黑板報進行評分后,在校園里進行公布。那時的“優(yōu)秀”、“流動紅旗”是最具精神動力的獎賞了!每年里,三好生都會受到學校的表彰獎勵,一張獎狀或一支鋼筆,亦或是一本筆記本,總會牽動著你走過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正是有那么一個平靜、祥和、互幫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才有了教師們的高風亮節(jié)。至今,我在人生的一次次歷練中,常感念許多恩師,感念他們在平凡和困難的歲月里給我的鼓勵與關(guān)愛。是他們,攙扶著我走過坎坷的階梯,讓我挺起胸膛走過了因家境困窘帶來的那些陰霾時光。他們給予我的光,或許如夏夜的螢火之微,稍縱即逝,但也如秋菊之燦然,如歲寒三友之風骨秉性,引領(lǐng)著吾輩在知識的殿堂里上下求索!對于鄉(xiāng)村中學荷塘的記憶,除了懵懂之中那些歡樂的時光之外,最值得我們珍藏的東西,便是辛勤的園丁們無私無畏的'愛了!《愛蓮說》中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贊譽,就是對嚴師們最真實的寫照!當年走出山門的同學,如今已是各奔東西,在家業(yè)與事業(yè)的道路上,用最平實的勞動創(chuàng)造著價值,創(chuàng)造著生活中最樸素的美。
彈指一揮間,二十多年的光陰如過眼云煙。再度走進母校,只見昔日的泥濘路變成了水泥路面,過去的泥池荷塘已是亭臺水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統(tǒng)一穿著校服的山村孩童,穿行在綠樹成蔭的校園,歡聲笑語蕩漾在校園上空。寬敞明亮的教室、信息時代的語音室和電教室,科普讀物和文藝報刊等等種類齊全的閱覽室,安滿高低床的嶄新的學生宿舍、干凈整潔的師生食堂、清潔甘甜的自來水,還有寬敞的籃球場、足球場……讓我感覺恍若隔世!這是我輩前幾十年聞所未聞、想所未想的事。在這里讀書的侄女告訴我,她現(xiàn)在每月可以享受到100元的高原農(nóng)牧民子女補貼!天上人間,斗轉(zhuǎn)星移,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農(nóng)村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真實佐證。窺一斑可見全貌!新時代的山村少年,無法想象過去的歲月,但可以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光雨露,他們則是承前啟后中的一代新荷!正趕上美好時光,又有了更新更明媚的記憶。
【我的鄉(xiāng)村中學荷塘記憶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記憶散落在夏日里的鄉(xiāng)村散文11-14
我的童年記憶12-28
秋日荷塘散文04-2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說課稿07-31
荷塘月色的戀散文05-02
《荷塘月色》說課稿10-26
荷塘槳影散文11-03
我的夢一直都在散文隨筆11-03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優(yōu)秀教案07-31
寫景優(yōu)秀作文:夏日荷塘的靚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