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從何處尋人生感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就可以把它們都記錄在文章里。那么,感悟文章到底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從何處尋人生感悟,歡迎大家分享。
美從何處尋人生感悟 1
關于美這個話題講起來是很難的。這幾乎不是我一個人站在這里可以講清楚的,是需要我們在一起近距離交流的,F(xiàn)在我們在生活中,美這個詞比較多的只停留在表層這個范疇。我自己的感受是,比如我們這一代人,我們面對的是美的貧瘠,甚至美的空白。那時候我在插隊勞動的時候,還帶著一些美術的書籍,我的許多農民的兄弟也是我的同齡人,沒有機會接觸藝術的圖片形象,所以當看到知青點有一個被稱之為畫家的人帶來很多美術的書籍的時候,他們首先有種好奇心。所以在勞動之余,我很愿意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些美術的知識。在這種分享的過程中,我看到其實美的圖像比一本小說,一首詩更能夠最快地最直接地打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覺到除了自己眼前的天地田園之外,還有許多想象的世界。
當然今天的形勢已經大不相同了。我們今天有巨為便捷的條件,打開手機屏幕,我們就說我們進入了讀圖的時代。我們的物質生活也極大地提高,老百姓也經常出國了,現(xiàn)在也都愿意去看盧浮宮這樣的著名的博物館。但是我也聽說主要是去尋訪那個盧浮宮的三寶,轉一圈,把這個三寶看到了就心滿意足了,可以打道回府了。我們就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也讓人有點憂心的這個狀態(tài)。一方面我們追求知識,追求藝術,另一方面我們的關于美的普及程度還很不夠,我們小學課本里面有幾篇是關于美術的呢?大概有一些圖畫,有一些圖片,有一點點動手的課也被其它的文化課所擠走了。對于我們整個社會來說,現(xiàn)在藝術市場突飛猛進,各種拍賣、畫廊的這個藝術品的標價十分爭奪眼球。包括我們一些電視節(jié)目也都很受歡迎,因為它是尋寶、鑒寶。大家看到那些藝術品的時候首先是把它當作寶,當然藝術品是寶,但是對于它的美的價值往往可能就忽視了,或者說認識它美的價值也是為了了解它的經濟價值。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覺得《開講啦》來設置一個關于美的話題應該是有意義的。
那么美究竟存在哪里?是我們經常會追尋的問題。我們通常說美是有藝術之美,這些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這是把我們帶到審美的殿堂里的最佳的,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途徑。當然還有生活之美,在我們的生活空間里,在我們無處不在的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就像我們現(xiàn)在居住的城市,我們看到無數(shù)用鋼筋水泥打造的建筑森林在崛起。但是另外一方面似曾相識、千層一面,千街一景又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又不得不對我們自己這個最大的生活空間美的打造,美的營造投以關切。當然在談美的時候我們還離不開談自然之美。我上個星期到川西的草原做寫生。那一條道路,就是著名的318國道,那個大幅的廣告說:這是沿途風景最美的國道。我就看到沿途有許多車隊,摩托車的,自行車的,還有徒步的年輕人沿著川藏線往前走。我非常高興,我看到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有這么一種不僅把遠足當作對自己體能、體力的考驗,而且還去欣賞自然,投身自然。但是畢竟這個隊伍還不是很多,不是每個人都要做實際的遠足,但是我們可以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之中,工作學習之余,更多地去感受自然之美。所以林林總總說這些,無非是說到我們今天要重新喚起美的意識,通過各種機會獲得對美的發(fā)現(xiàn)。
那么如何來解決我們可能需要一點的知識問題?我想首先需要閱讀一下藝術史、美術史。比如說西方的藝術,它從古希臘羅馬開始,公元前400年就形成了一種關于人的造型表達。這種造型表達包括了人的比例,比如七個頭長,形成了非常堅挺的前額和眉弓,因此它形成了一種美的法則。文藝復興之后,歐洲的油畫、雕塑、建筑就更加蓬勃地發(fā)展起來。比如我們看魯本斯,我們看到他的是畫面上的一種節(jié)奏、線條,一種充滿動感的生命世界打動我們的感知。傳統(tǒng)的美術可能比較多的具有很鮮明的主題,甚至有情節(jié),但是打從1830年法國人發(fā)明了照相術,原來那種能夠為帝王記下他們的赫赫戰(zhàn)功,能夠留下那些王公貴族的他們的這種形象,以及能夠記錄、表達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那樣一種語言方式的確是開始改變了。這種變化一種是因為時代生活發(fā)生了變化,另外一種還是它自身的語言體系發(fā)生了變化。就以印象派來說,我們今天大家還是很喜歡的,之所以喜歡印象派的作品是因為印象派它在光和色的研究上又達到了一種新的水平。
同樣東方是另外一個體系,以中國為例,我們自己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曾間斷,所以古往今來的中國藝術的.話,又構成了另外一種體系。通常說西方重明暗,中國重線條。比如說我們在用線條表達這樣一種反映世界的方式的時候,那么早在公元三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候就很成熟了,有類似于顧愷之的主題性的創(chuàng)作。那么更有當時的書法和繪畫,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線條的藝術,所以當書法和繪畫一起成熟的時候,我們說中國的繪畫,中國的美術它有了一個體系性的架構,那么中國的藝術不僅是早熟的,而且是一路蓬勃成長起來的。
美術的歷史發(fā)展,美的經典,它能夠把我們帶入到審美的境界之中。但是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我又不是搞美術史的,或者我甚至缺乏這種美術史的書籍。我想好吧,沒有條件來讀具體的藝術史書籍的時候,那就走進博物館,走進美術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美術館里面都有固定的陳列。那都是經過藝術史研究者梳理出來的藝術史的視覺存在,或者說看得見的美術史。在那里你去面對作品,去感知,去感悟,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一種審美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積累起來之后,可能對很多藝術作品的鑒賞就自然而然有了所謂的經驗。與其看一些雜七雜八的圖像,不如把自己關于藝術,關于美術史的這個知識有所建構起來,在自己的心中培育起一棵美的樹苗,讓它慢慢成長,終會有枝繁葉茂之時,充實于自己的心靈。
我想講其實審美的活動,說到根本的價值,它就是對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對創(chuàng)新這種能力的一種喚起,有許多大的科學家在這一點上是很有覺悟的。對藝術感知力、感受力,所能夠帶來的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個價值特別肯定。早在500年前,達芬奇,他既是一個大畫家,同時他也是一個發(fā)明家。他的許多奇思妙想似乎印證了后面我們要去做一個飛行器,做一個探測儀,做一個能動車,這些科學的進展。那么在我們許多大的科學家那里,比如說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先生、李政道先生,他們都特別重視藝術與科學的結合,都特別注重通過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來增加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
無論東方和西方,我們古代的先人,在美的問題上已經討論了很多。其實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每個人之間是不同的。我做美術館館長的時候,你知道什么時候是我最感到快樂,或者最覺得欣慰的?就是看到觀眾們在一幅畫面前各自談自己的觀感,每個人的角度不太一樣。因為藝術品幾乎不給予標準的答案,正是在一幅作品面前的一種交流,大家敞開了心扉,我就感覺到美術館,這個空間的價值真正體現(xiàn)出來了。它把不同職業(yè)、不同背景、不同階層的人們帶在一起,大家在這里心靈是敞開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我就覺得我們對于美的態(tài)度應該更多的是使自己與藝術作品,使自己與生活,使自己與他人,使自己與自然,都更加能夠做到一種無礙的交流。越是沒有功利的審美,你就越能夠獲得美的魅力和力量,也對美好的世界抱以更多的憧憬。謝謝。
美從何處尋人生感悟 2
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如同一縷輕煙,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繚繞;又似璀璨星辰,鑲嵌在人類心靈的浩瀚蒼穹。從古至今,無數(shù)的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都在探尋美之所在,而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在不經意間邂逅美、感悟美。
美,常常在自然中向我們袒露它的蹤跡。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在大地上,那金色的光輝如同神來之筆,為世間萬物勾勒出清晰的輪廓,帶來生機與希望。那是一種壯麗之美,它讓我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不息。山川湖海,各具其美。雄偉的高山,以其巍峨的身姿屹立千年,承載著歲月的滄桑,那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美。每一道山脊,每一塊巖石,都訴說著地質變遷的古老故事。而那潺潺流淌的溪流,清澈見底,宛如大自然的琴弦,彈奏出悅耳動聽的樂章,是一種靈動之美。它在山谷間跳躍、穿梭,滋潤著大地,賦予生命以活力。還有那廣袤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涌時,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展現(xiàn)出力量之美;風平浪靜時,又像一面巨大的藍色綢緞,寧靜而深邃,蘊含著包容之美。
自然之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當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到疲憊不堪時,走進大自然,就仿佛走進了一個充滿魔力的世界。在森林中漫步,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聆聽鳥兒的歌聲和樹葉的沙沙聲,所有的煩惱都會漸漸消散。那是一種與自然融合的和諧之美,它讓我們意識到,人類只是這個宏大世界的一部分,我們的存在與自然息息相關。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能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平和,這種美是無價的,它給予我們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除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也是熠熠生輝的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那些善良、勇敢、有愛的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人性的光輝。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次援手,都可能成為美的瞬間。那些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拯救他人生命,展現(xiàn)出的是無畏和犧牲之美。他們的'行為超越了自我,是對人性中最美好品質的堅守。而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之間的關愛和互助同樣令人感動。鄰里之間的相互照顧、朋友之間的真誠相待、陌生人之間的善意舉動,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卻如點點繁星,照亮了我們的生活。這種人性之美是溫暖的,它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藝術也是美的重要源泉。無論是繪畫、音樂、舞蹈、文學還是建筑等各種藝術形式,都蘊含著藝術家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表達。一幅繪畫作品,可以通過色彩、線條和構圖,傳達出畫家內心的情感和對世界的觀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穿越時空,讓無數(shù)人為之著迷。畫家運用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色彩搭配,賦予了人物栩栩如生的魅力,這種藝術之美引發(fā)了人們對人性、情感和生命的無盡遐想。音樂則是一種能夠觸動靈魂的藝術,它以音符為語言,講述著悲歡離合的故事。一首激昂的交響曲能讓我們熱血沸騰,仿佛置身于偉大的歷史場景中;而一首舒緩的鋼琴曲則能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帶來寧靜和安慰。舞蹈是身體的詩歌,舞者用優(yōu)美的姿態(tài)和靈動的肢體語言,展現(xiàn)出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傳遞出情感和思想。文學作品則以文字為載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從古老的史詩到現(xiàn)代的小說,作家們用他們的才華描繪出人性的復雜、社會的風貌和生活的真諦,讓讀者在閱讀中領略到思想之美和情感之美。建筑作為凝固的藝術,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記憶。古老的廟宇、宏偉的宮殿、現(xiàn)代化的摩天大樓,它們的設計和結構都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和審美追求。這些藝術之美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能夠超越現(xiàn)實的局限,在美的海洋中遨游。
然而,美并不是輕易就能被發(fā)現(xiàn)的,它需要我們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忙于追逐物質和功利,而忽略了身邊的美。我們可能在趕路時錯過了路邊盛開的花朵,在忙碌中忘記了欣賞家人的笑容。因此,我們需要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有時候,美就隱藏在平凡之中,一次簡單的家庭聚餐、一本好書、一場小雨,都可能蘊含著獨特的美。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去挖掘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美。
同時,美也是主觀的,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盡相同。這是因為美是我們內心世界的一種映射,它與我們的經歷、文化背景、性格和價值觀密切相關。一朵花,在詩人眼中可能是愛情和美好的象征,在科學家眼中可能是植物生命的奇妙體現(xiàn),而在孩子眼中,它可能只是一個色彩斑斕的玩具。這種主觀差異性讓美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讓我們在與他人分享對美的感悟時,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領略到更多層次的美。
在人生的長河中,尋找美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旅程。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意義和樂趣,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依然能夠看到希望和光明。美從自然中走來,帶著它的壯麗與寧靜;美從人性中閃耀,傳遞著溫暖與善良;美從藝術中綻放,展現(xiàn)出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當我們用心去尋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時,我們的人生也將因此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讓我們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保持對美的熱愛和追求,因為美就在我們身邊,在每一個瞬間,每一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
【美從何處尋人生感悟】相關文章:
《水美·家鄉(xiāng)美》主題征文12-10
不美之美亦美高二作文(精選15篇)08-15
讀《人生比較美是清歡》有感01-19
美甲美睫具體活動方案04-29
感悟人生經典人生說說01-30
人生的感悟12-14
經典人生感悟12-30
感悟人生02-04
人生感悟02-04
經典人生感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