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課題的教學往往容易被忽略。直覺告訴我課題教學值得思考與研究的空間也很廣闊。
1.運用課題,檢查學生預(yù)習情況。教學伊始,學生的課本尚未打開,我就請學生說出課題。大部分學生都舉手了,一學生胸有成竹、清清楚楚地報出了課題;對于未舉手的學生,他們的預(yù)習質(zhì)量就值得懷疑了。板書課題后,請學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一學生說,課題中的我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肖邦。也有學生對肖邦的生平資料進行了補充。發(fā)言出色的同學顯然就是預(yù)習工作做得好的學生。
2.運用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讀著課題,讓學生質(zhì)疑問難:肖邦為什么要離開祖國?他為什么說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他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等等。學生的問題越多,說明他的思維越活躍。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充滿了閱讀的期待,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高漲起來。
3.運用課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但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而且能領(lǐng)會文章的主題,把握情感基調(diào)。從把心臟帶回祖國這樣的字眼,顯然可以體會到肖邦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文章悲壯的情感色彩。
4.運用課題,對學生進行寫字教學。教師端正規(guī)范的板書,是對學生的示范。課題中如有生字,抓住揭示課題的時機進行及時的教學,往往事半功倍。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教學完《鄭成功》這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1、抓住課文語段,引導學生感悟鄭成功的人物形象,談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引導學生想象等,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
2、在不同語段學習的過程中,扣住學生的感情線索展開教學,學習第2自然段,突出恨透,學習第三自然段,激發(fā)出慷慨激昂,學習第4自然段,激發(fā)出激動的心情,學習第5自然段,激發(fā)出大快人心的心情,學習第6自然段,激發(fā)出高興的心情,學到最后,要激發(fā)產(chǎn)生敬仰、崇敬之情。這樣,學生才能用心去讀,用心去悟,才能蕩起情的漣漪,受到感染。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今天,我與學生學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一課,是第一課時。在課中,我覺得有三處處理得比較好。
其一是學生字“肖”時,我讓學生交流了“肖”的另一個讀音,并組詞。學生知道另一個讀音讀“xiào”,也會組詞“惟妙惟肖”。我就告訴學生在讀“xiào”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像,一個指相片、圖像,比如“肖像”。馬上,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不讀“xiào xiàng”應(yīng)該讀“xiāo xiàng”。我沒有立即下定論,而讓他們?nèi)ゲ樽值。結(jié)果一查,發(fā)現(xiàn)字典上果然是讀“xiào xiàng”。于是,我說,老師也一直以為是讀“xiāo xiàng”。老師在課前也去學了生字,在查字典時,發(fā)現(xiàn)這個詞讀錯了,就糾正了過來。我想,通過查了字典,你們也應(yīng)該記住這個詞的讀音了吧。以后我們讀詞,可不能想當然,要勤查工具書。
其二是在讓學生交流“逝”的字義時。一位學生說,“逝”表示死。另外一位插嘴說:“是用于表示對死者的敬意!蔽抑浪榱俗值,但對這句話,她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于是,我說:“通常我們會說某某人死了,某某動物死了。而如果是我們敬仰的人死了,我們會說逝世。那么死,還有哪些說法,分別用于什么人?”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犧牲,用于英雄與烈士。”“駕崩,用于皇帝!薄皥A寂,用于寺廟里的法師!薄艺f:“同學們,你們看,對于死,有這么多詞來說?梢姡覀冏鎳恼Z言是多么豐富呀。我們平時要多注意積累與辨別,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其三是在學第2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問題。一位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肖邦的老師埃斯內(nèi)爾和他的同學不離開波蘭,而肖邦卻要離開呢?”問題提出后,我問其他學生:“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沒有人舉手。于是,我肯定這位學生提了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由于臨近下課,我就把問題存著,讓學生課后好好去研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我想在下一節(jié)課上,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學3、4自然段,了解肖邦在國外所做的事,從而讓學生明白肖邦很有音樂才華,他的工作就是創(chuàng)作與演出音樂。他的音樂給波蘭人民以信心與力量,他是用音樂在救國。從而讓學生明白肖邦如果待在國內(nèi),一定會遭受迫害,所以他不得不離開波蘭。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今天在上這一課2-6節(jié)重點部分時,運用了“概括-誦讀-遷移”的三步曲。
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用小標題的方式概括2-6節(jié)每一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我要求學生先自己練習概括,再與同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學生有用七個字概括的(如錦繡的山山水水、豐富的地方特產(chǎn)),有用四個字概括的(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等,在斟酌和討論中加深了對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避免了逐句理解的支離破碎。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帶領(lǐng)學生回到字里行間,用“誦讀”這個詩歌教學最傳統(tǒng)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語言的內(nèi)化和積累,開展了“自我陶醉”、“伙伴競賽”、“好友推薦”、“小組合作”、“挑戰(zhàn)高手”等誦讀活動,學生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讀書興趣,徜徉在美麗的詩行,不覺中已經(jīng)熟讀成誦,我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并展開比賽,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接下來趁熱打鐵進行遷移,要求學生就其中一個方面模仿一小節(jié)進行仿寫,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加溫的情感此時噴薄而出,已有的經(jīng)驗得到了開啟和激活,而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又給他們帶來了挑戰(zhàn)的愉悅,于是少則一段,多則幾段甚至整首詩歌開始了自己的建構(gòu),摘錄一些:“我們愛你——江南水鄉(xiāng)的溫文爾雅,塞外大漠的奔放豪氣,古老北京的深沉傳統(tǒng),現(xiàn)代椰島的熱帶風情!薄拔覀儛勰恪獤|海漁船的點點白帆,香山落霞的片片紅葉,南疆春來的叢叢綠草,北國冬日的瑩瑩白雪!薄拔覀儛勰恪鸹ǜ獾那逑悖}水鴨的美味,蒙古烤羊的香酥勁脆,天津麻花的獨特風味!
想到詩歌教學的要義:整體把握、模糊理解、誦讀為主、適當遷移。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xiāng)孩子的關(guān)心和喜愛。這封信,語言樸實,沒有說教、沒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樸樸實實的情感。
在這篇課文中,最難理解的是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jié)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就讓學生去搜集資料,再結(jié)合《一課一練》中資料卡以及課文后面作家卡片中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巴金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品格。課堂上,我指導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畫出讓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畫出巴金爺爺闡述生命的意義的句子等,再結(jié)合自己所了解的,想想巴金奉獻了什么?他的生命開花了嗎?并且在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交流體會、感情朗讀,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在自己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地為國家、為社會奉獻著,最后,說說自己準備如何讓生命開花結(jié)果。通過交流,學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確實在于奉獻而不是享受,感受到了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都得不到,深切地領(lǐng)悟了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本課,我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呈現(xiàn)出語文味來。
一、讓古詩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對杜甫了解多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shù)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讓古詩的理解在情境中生發(fā)。
學生在前一天預(yù)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了,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說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烧n后,經(jīng)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lián)。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墒菃螁温犨@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jīng)悲的感悟,擺脫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lián)起來說說了事。他們頭腦里會出現(xiàn):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yīng)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淀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我上課的整體是思路:以一顆平淡之心、一顆童真之心走進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做好對學生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的引領(lǐng),讓語文學習與生活融合,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語文能力。
這一課,“剪紙”一詞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變化和流露的載體。抓住這條主線,就能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對課文的導入,我以很簡單、樸實語言走進課文。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姥姥的剪紙》?蠢蠋煂懻n題。作者的名字很好聽,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們一起學著笑源,來叫一聲——姥姥。作者的姥姥還有一樣拿手絕活兒呢!那就是——剪紙。
其次,抓住剪紙發(fā)出的“刷刷”聲音來統(tǒng)領(lǐng)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查字典的本領(lǐng),特別是對語境中字詞意思的把握,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近段時間,在我們明星教師培訓中導師們都強調(diào)了要重視第一課時的生字詞教學,最近在各類教學大賽中,老師們在課堂上老老實實地指導學生查字典,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境中字詞意思的把握能力,因此我重點指導了“爽”的書寫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還讓學生對“馱”字書寫時該注意些什么,進行了指導。
接著,以一個體現(xiàn)“長文短教的教學思路”來進行課文教學。我向?qū)W生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書上哪些地方寫出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來統(tǒng)領(lǐng)課文第1—6自然段的教學。又以一個詞語“熟能生巧”對課文的4-6自然段進行探究,做到“提領(lǐng)一頓,百毛皆順”。教學中以學生多種多樣的“讀”,來體悟姥姥在各時各地的“剪”,體現(xiàn)出“人文就在語文中”的和諧融通。還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中的體驗,回憶學過的俗語、諺語來說說對“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理解。
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有些地方我做得不到位:1、“嘖嘖贊嘆”一詞的教學時,學生讀不出那種口語化的贊嘆,我沒有進行模仿性的示范,指導學生讀好這個詞。2、當學生在向我匯報“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句子時,為了順著我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打斷了學生的發(fā)言,遏制了學生表現(xiàn)的欲望,今后遇到類似的情況,處理問題時要學會一些尊重學生的技巧。3、在即將下課時向?qū)W生總結(jié)“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本人的疏忽,如果能將“熟能生巧,才能做到技藝高超”來課末點題,那這節(jié)課就完整了。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我適時地補充了與課文相關(guān)的閱讀材料,為學生理解最了較好的補白,下面就把本次案例分析如下:
1.引入: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修筑權(quán)的爭奪,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抗爭!面對帝國主義者的阻撓、要挾、和嘲笑,面對十分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我們的偉人——詹天佑——(學生接讀: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wù)),這份挺身而出的無畏,怎能不讓今天的我們深深感動,怎能不讓當時的中國深深感動!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讀“詹天佑不怕——(學生接讀: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wù))。
2.詹天佑受命于國家危難之時,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之情。然而,他憑著超群的智慧和大膽的創(chuàng)造,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克服那一個個難關(guān)的實際行動,更加體現(xiàn)了他那深深的愛國之情。那么是什么力量和信念在支撐和鼓舞著他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呢?
3.什么力量?(愛國的力量)什么信念呢?(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4.出示句子,進行朗讀
5.補充資料,朗讀練習。
1、其實,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當中,還遇到了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困難,請看資料:
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shù)千萬金,但不愿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jīng)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jīng)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quán)貴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2、讀著屏幕上的文字,你對詹天佑遇到的困難有了更深的感受嗎?
3、朗讀練習。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理解是什么力量和信念在支撐和鼓舞著詹天佑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呢?讓學生在深入人物內(nèi)心的體驗中,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品質(zhì)。當學生說著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文字資料進一步讓他們震驚,他們從資料中看到了當時政府的腐敗、帝國主義的猖狂、皇室親戚的率眾鬧事、好友不幸犧牲、女兒不幸身亡……讀著這些文字,學生們的心中不僅僅有著“憤怒”,更在進行著反思,在他們的心中,詹天佑是偉大的,是一位愛國的民族英雄,學生進入了“思索”的狀態(tài)。這里,資料性課程資源的運用,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領(lǐng)悟,催生了學生的深層思考,引導學生進入了“思索”的狀態(tài),并走上了文化積累和精神成長的快車道。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我認為,蘇教版教材以劇本的形式,純粹是想讓教材展現(xiàn)多樣化的體裁,但我認為選擇《負荊請罪》這一課并不妥當。
《負荊請罪》這一課是《將相和》的一部分,而這篇課文卻沒有提到“完璧歸趙”和“澠池會”這兩個故事,雖然在第一幕交代了“廉頗擋藺相如的道”作為故事的起因,但過于籠統(tǒng),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廉頗為什么要擋藺相如的道呢?
老師不得不再給學生介紹一下“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或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每一課老師都要補充很多課文知識,學生怎么能接受得了那么多知識呢?我們應(yīng)該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但總不能都靠課外補充,我們也應(yīng)該體諒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能給孩子們無休止的壓力啊!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教學一開始在學生初讀課題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說說你眼中的小草、大樹。然質(zhì)疑:那么這篇課文是不是講述了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樹呢?這樣的設(shè)計學生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紛紛告訴我這篇課文講述的內(nèi)容。那么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分別又指什么呢?由于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著深刻的含義,初讀文章學生是很難把握的。只有逐步向文本行進,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所以第一課時我并沒有過早地進行點撥指導。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在對比閱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xiàn)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chǔ)上,我引導學生領(lǐng)悟出回信中的小草也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yè),大樹也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yè),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板書:不可能。隨即我再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么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們用自己的努力使‘小草’變成了‘大樹’。板書:可能。那這里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么呢?學生有些為難。我笑著說:孩子們,等我們學完課文,你定會豁然開朗的!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向文本的縱深行進。體會夏洛蒂姐妹面對不幸時具有的鋼鐵般的意志。在這學習的基礎(chǔ)上,再來解決文末那句話里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么呢?可謂是水到渠成了。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上完了《負荊請罪》一課,心里莫名竊喜。因為課堂效果比預(yù)想的好很多。
《負荊請罪》是一個兩幕劇劇本。剛開始上的時候,孩子們把劇本忘得一干二凈,問劇本的特點一片茫然。我只好帶著大家慢慢回憶,時間、地點、人物要放在開頭,主體部分是人物對話,方括號、小括號什么什么的……后來發(fā)現(xiàn),劇本學生們是讀懂的,不過這些要歸納出來的特點,確實說不上來。然后給時間讓他們分角色練讀,一圈轉(zhuǎn)下來都挺上心的。換句話說,這是一篇讓學生很感興趣的課文。
高潮出現(xiàn)在第二堂課。按他們平日里的表現(xiàn):聊天式插嘴都起勁兒得很,關(guān)鍵時刻就成了鋸嘴的葫蘆,沉默是金。我以為站出來分角色朗讀是困難的,上臺來表演是不可能的。結(jié)果,第一組女生,主動要求分角色表演,第二組男生,帶著幾分靦腆,上臺來大大方方地表演,贏得大家的掌聲。因為表演得賣力,下面的觀眾也當?shù)暮芊Q職,配合默契。這真是個大大的驚喜。
這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出乎我意料的好。出色的表演,說明學生不僅讀懂了劇本,而且能按自己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這個,比嘴上說更厲害。期待他們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優(yōu)秀。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麋鹿》是蘇教版六年級教材中一篇說明性課文。課文條理清晰,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jīng)歷。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閱讀和做筆記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后,我引導學生學習麋鹿的外形特點。找一找文中從哪幾個方面說明麋鹿的外形特點。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很容易的找出依據(jù),并且認識麋鹿的外形特點——奇特。在教學經(jīng)歷這一段,因為文章比較長,因此采用了小組合作方式。先小組分工學習,然后完成表格。旨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傳奇經(jīng)歷這一部分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讀文,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在學生學當講解員時,出示了填空:
3000多年前,( );
漢朝,( );
1865年,();
1900年,();
1967年,();
1986年8月,()。
在填空的輔助下,學生能把麋鹿這段充滿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講述下來,只是缺乏個人的理解(因為他們都在復(fù)述課文),這樣的教學效果就不理想了。
課后,關(guān)于這一板塊的教學,教研員也給我提了一些寶貴意見。首先,當我在講解麋鹿傳奇經(jīng)歷時直接出示了找時間、地點和數(shù)量的變化。我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己找出這一部分敘述的變化。其次,這一部分雖然是科學的敘述,但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的情緒是很豐滿的。我可以找取一系列有溫度的詞語來讀出作者的情感。如:銷聲匿跡、慘遭厄運、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等。
最后,既然采用講解員的方式來學習這一部分,就不能只是呆板的復(fù)述課文。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情緒融入進自己的講解中。這樣既達到了情感的熏陶,又做到了語用的訓練。
雖然這次的課堂效果不太理想,但我會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斷地成長。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最后的姿勢》講的是譚千秋老師在汶川地震中犧牲自己拼死保護學生的事情,事情本身確實很感人,但是我并沒有事什么把握在課堂上打動學生,因為我不擅長煽情。后來看了一遍配套光盤里的課件,看到我自己想淌眼淚,當即決定,就用這個上。
課件開頭是慣例的字詞教學,稀松平常。后來是通過細節(jié),感受譚老師身上的精神品質(zhì),這個學生也能逐條分析出來。再后來,課件配樂呈現(xiàn)了一首詩,一首贊美譚老師的詩歌。關(guān)鍵是那首音樂,配上了文字,讓人忍不住哽咽。我讀了兩句,發(fā)現(xiàn)自己要哽咽了,于是讓學生齊讀。當時,感覺班級的氛圍有些凝重,但并不是特別不一樣。直到今早日記收來,我才知道學生的感悟不一樣,很多學生(女生)都表示課堂上非常感動,有兩個甚至流淚了。能引起學生的共情,說明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是成功的。我的教學設(shè)計里,缺乏這種設(shè)計。因為我自己也覺得在課堂上情緒失控非常不好處理。當初在雜志上看到《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的案例,就說有老師把課堂布臵成靈堂一樣,學生老師在課堂上飆淚。我立馬否決,因為我處理不了,F(xiàn)在,是因為有現(xiàn)成的東西,我自己被感動了,想不到我的學生也被感動了。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學習詩歌有助于激情迸發(fā),本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激情,采用多種方法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對比朗讀、配樂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從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認識祖國巨大的變化,激發(fā)濃濃的愛國熱情。學習實踐,仿照2~6自然段的詩歌形式要求學生寫詩,達到了教學的又一個目的:學以致用。學生仿寫能力還不錯,只是因為知識面的狹隘,局限于身邊的事物和學過的知識,拓展的不夠?qū)挿,使詩句在表達中顯得指向不明,大小范圍不一。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文章詞語豐富、深刻,是讓學生領(lǐng)悟語言妙處的好載體。
在學習“諾曼底”號船“遇險”部分時候,我分兩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學。1.遇險前,抓住“薄霧籠罩”、“沉沉夜霧”這兩個詞,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談“那是怎樣的天氣?”來理解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遇險中抓住了“突然”、“冒出”、“一聲巨響”、“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這些詞,讓同學們想象,面對突發(fā)的災(zāi)難,人們慌忙逃生的混亂場面。
在學習“救援”部分時,重點抓住了船長的語言描寫,學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長指揮時說的話,從“怒吼”體會船長聲音之大,內(nèi)心之急,情況緊迫。通過自讀,指名讀,齊讀,來體會哈爾威船長面對災(zāi)難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zhì),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指揮鎮(zhèn)定自若,讓人敬佩。
在學習“殉職”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并結(jié)合具體的詞和句,體會船長高大的形象。學生匯報時,大膽質(zhì)疑:“老師,船頭下去,那船尾就會直立起來呀,可書中說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他能站住嗎?另外,他是船長,應(yīng)該會游泳的,他為什么不游走呢?”針對他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作為船長,他不能棄船而去,而是要與船共存亡”,學生們的爭論讓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也讓學生明白本課的中心,我想這樣的閱讀才是體現(xiàn)了它的實效性。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2
六年級語文上冊山雨教學反思10-13
六年級語文上冊《山雨》教學反思02-08
六年級上冊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3-19
六年級上冊語文《麋鹿》教學反思09-29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30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