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
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一、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第二單元第一篇文章,本單元學習重點在于講述“小人物”的故事。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回憶了幼時保姆“阿長”的幾件瑣事,通過對阿長語言,表情及行為等細節(jié)的描寫,展現(xiàn)了阿長的性格與思想活動,進而展現(xiàn)了亂世中“小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表達了作者“哀民生之多艱”的人文關懷以及“愛莫能助”的深深無奈。
二、學情
初一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對于敘事性散文這種文體也較為熟悉了。但這個年齡的學生思維邏輯性正在形成期,歸納和總結能力較弱,社會經驗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通過語言,表情,行為等細節(jié)了解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活動存在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說出文章所呈現(xiàn)的詳寫和略寫的內容,并能說出各部分體現(xiàn)了“小人物”的怎樣的命運。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關鍵信息的內涵,深化理解“小人物”亂世中謀生的生存狀態(tài)。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強化對人物的觀察能力,能夠樹立起“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關鍵信息的內涵,深化理解“小人物”亂世中謀生的生存狀態(tài)。
【教學難點】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強化對人物的觀察能力,能夠樹立起“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五、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引導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首先我將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新聞報道,即媒體上的熱點話題“杭州保姆縱火案”,其中有居民群眾在接受采訪時說出“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我會停在這里,提問:“人心不古”是何意?經過提問得出結論:是指“現(xiàn)世人的思想不如以前的人淳樸善良”。然后我將接著提問:新聞中這個浙江保姆是這個可怕的樣子,那么100年前的浙江,魯迅先生幼時的保姆又是什么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魯迅先生懷念幼時保姆“阿長”的一篇敘事性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2.其后,我將用多媒體展示魯迅生平簡介,如下: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是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5,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后收錄于小說集《吶喊》中。《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收錄于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
通過熱點新聞導入,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同時在教學中滲透了“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的理念;對背景的介紹不但是引導學生了解文學常識的手段,同時學生還可將時代背景信息與文章內容加以關聯(lián)。
(二)整體感知
這部分我會設置如下問題,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1.阿長是誰?
2.文章寫了阿長的哪幾件事?哪件詳寫?哪件略寫?
并通過互動得出如下結論:
阿長:家中長工;沿用上一任長工的稱呼。
略寫:身份來歷 詳寫: 知道規(guī)矩并努力遵守
“切切擦擦” 被迫護城
身世終老 買《山海經》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對本文的主人公,以及所敘之事均有初步了解,為學生進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命運做了準備。
(三)深入研讀
這部分我依然會使用任務引導法,我將設置如下任務:
1.“通過這些敘事,文章展現(xiàn)了阿長的哪些性格?最終突出了阿長這種’小人物’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將閱讀的重點放在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會人物性格上。
經過互動,得出以下結論:
略寫:身份來歷→身份卑微,地位邊緣,無人關心。
“切切察察”→沒有大志向,只能關注到與自己有關的瑣事。
身世終老→控制不了命運,努力生活終難逃悲慘結局。
詳寫:知道規(guī)矩并努力遵守→精神寄托→控制不了命運。
被迫護城→英勇之舉出于被迫→控制不了命運。
買《山海經》→只能關注到自己圈子中的的人和事,對于身邊的人真誠淳樸。
據(jù)學生自己分析出的性格,搭配有邏輯的板書,學生們可總結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小人物”控制不了自己的命運,生活悲苦而無保障成為常態(tài),而其常常忙于自保,只能關注到自己圈子里的人和事。
2.“偉大的神力”出現(xiàn)過幾次?阿長是如何展現(xiàn)“偉大的神力”的?作者對此又持怎樣的態(tài)度?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與師生互動,得出下列結論:
兩次。
第一次在作者聽到阿長講述自己如何“舍身護城”時:
1.阿長聲情并茂地講述自己如何“偉大”地“舍身護城”,全程卻無悲傷感。體現(xiàn)了“小人物”地位低下,命運悲慘已是常態(tài),側面表現(xiàn)了“小人物”麻木的心理;
2.英勇之舉其實是出于被迫,后又成為談資,“小人物”收到迫害無人關心,只得在孩子面前夸張地呈現(xiàn)出來以尋求一點存在感。
此處作者認為英勇之舉與阿長日常為人有些不符,對阿長將信將疑!皞ゴ蟮纳窳Α笔且环N略帶疑惑的諷刺。
第二次是在阿長幫作者找到帶畫的《山海經》時。
阿長不識字,連《山海經》的名字都讀錯,然而卻特意詢問作者關于《山海經》的事,最終自己花錢幫其買到了帶畫的《山海經》。一切自然真誠,沒有半點邀功之舉。而作者身邊看似“靠得住”的大人卻都沒有幫作者找到。
在這里展現(xiàn)的是“小人物”待自己圈子里的.人真誠樸實善良,流露出濃濃的溫情。
此處作者稱阿長果然有“偉大的神力”,有吃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被阿長的真誠和善良所感動。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也許目光短淺,但卻有“大人物”沒有的樸實的溫情。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為已去世多年的阿長祈禱,體現(xiàn)了作者的悲憫情懷,他很清楚“小人物”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在亂世中求生艱難而無奈,但作者仍是希望阿長這類的“小人物”可以不再為保命而顛沛流離,不再被命運左右,得以安寧。
通過討論和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將更有代入感,從人物的性格分析出其生存狀態(tài),進而體會出作者深層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學生們剛剛學習并初步體會了魯迅先生對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描寫,請同學們對比閱讀《孔乙己》,思考作者又是如何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表情及行動的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其性格和命運的?
通過對比閱讀,學生將會更加深刻地了解魯迅的展現(xiàn)人物性格和命運的方法,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情感,也為日后學習其它魯迅作品做好了準備
(五)小結作業(yè):
總結文章內容,請同學將上述對比閱讀中的收獲,圍繞一個點寫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學習就是要輸入加輸出,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們已有了一定地輸入,此處作業(yè)就是很好的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并且同時鍛煉了學生的信息總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六)板書設計:
阿長:家中長工;沿用上一任長工的稱呼。
略寫:身份來歷-----身份卑微,地位邊緣,無人關心
“切切察察”-----沒有大志向,只能關注到與自己有關的瑣事
身世終老-----控制不了命運,努力生活終難逃悲慘結局
詳寫:知道規(guī)矩并努力遵守-----精神寄托-----控制不了命運
被迫護城-----英勇之舉出于被迫-----控制不了命運
買《山海經》-----只能關注到自己圈子中的的人和事,對于身邊的人真誠淳樸
此處板書設計清晰地呈現(xiàn)了文章的基本脈絡,并有邏輯地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事件展現(xiàn)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與狀態(tài),有助于學生們進行深層分析與理解。
【八年級語文下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08-21
八年級語文下冊《阿長與山海經》學案04-10
八年級語文《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03-09
人教版《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03-11
八年級上冊語文《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09-19
高中語文《阿長與《山海經》》ppt04-07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11-24
阿長與山海經句子03-31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