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xiàn)代詩派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閱卷打分時的參考,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現(xiàn)代詩派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漢字中的“和”,淵源有自,其來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見。歷史上“和”的概念經歷了由實轉虛的演變過程,它逐漸從形而下的具體器物與感官經驗抽象為形而上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訴求,用來表達協(xié)調、調和、協(xié)和、和諧、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觀念!昂汀背蔀楹w自然(天地人)、社會(群家己)、內心(情欲意)等層面與音樂、繪畫、飲食和養(yǎng)生等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guī)定?梢哉f,一個“和”字,差不多道盡了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
先賢所謂“和”,是“異”中之“和”,無“異”就無“和”。用今人的流行話語說,“和”講的就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昂汀钡木袷且猿姓J事物的差異性、多樣性為前提的;而“同”則不然,它旨在排斥異己,消滅差別,整齊劃一!巴钡倪@種單一性、純粹性的傾向,最終必然導致事物的發(fā)展停滯直至滅亡;而“和”對多樣性的堅守,不同事物或對立因素之間的并存與交融,兩者相成相濟,互動互補,是萬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門。
古人對“和”與“同”的異同與優(yōu)劣有著深刻的洞識。《左傳昭公二十年》載,齊國晏嬰與齊景公論“和”“同”之別,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聲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為悅耳動聽的音樂。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種調料難免乏味,一種聲音讓人厭煩。在此基礎上,孔子明確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題,并把和同與否作為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一個標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边@與《中庸》所載的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說法,意義相近?鬃訉⑹率缕埻、不講原則的人譏為“鄉(xiāng)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評說:“鄉(xiāng)愿,德之賊也!闭绿自凇吨T子學略說》中說:“所謂中庸,實無異于鄉(xiāng)愿……若夫逢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則一國皆稱愿人。所謂中庸者,是國愿,是有甚于鄉(xiāng)愿者也!闭绿椎倪@段話是很有見地的,他提出儒家雖然力圖劃清“中庸”與“鄉(xiāng)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隨時而動,與“鄉(xiāng)愿”的見風使舵實質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應該說,被章太炎貶為“鄉(xiāng)愿”、“國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層面與理論形態(tài)的中庸,而是指它在歷史上扭曲變形的社會表現(xiàn);他所批評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專制政治的符號性存在?鬃蛹捌鋬r值理念,在后世沒能擺脫被毒化與同化的厄運。
在精神層面,“和而不同”的理念,從被動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強權或文化霸權的壓迫與同化之意;從積極意義看,則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與博大胸懷。
1.下列有關“和”與“同”的關系,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和”完全涵蓋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實質,而“同”則忽略個性存在。
B.“和”承認事物的差異性、多樣性,而“同”則排斥異己,消滅差別。
C.“和”強調事物的相成相濟、互動互補,而“同”則導致事物的發(fā)展停滯甚至滅亡。
D.“和”強調多樣性的統(tǒng)一,強調多樣性的堅守,而“同”體現(xiàn)出單一性、純粹性的傾向。
2.下列有關古人對“和”的認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晏嬰與齊景公分別以美味佳肴與動聽的音樂為喻,強調了“和”與“同”的本質區(qū)別。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題的根本目的在于規(guī)范君子與小人最根本的區(qū)分標準。
C.在章太炎看來,不論其實質,還是危害程度,“中庸”與“鄉(xiāng)愿”沒有本質區(qū)別。
D.古人對于“和”的認識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過程,也往往與道德或政治產生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
3.下列各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從“和”字的漢字構成與最初意義來看,“和”主要應該與某種具體的器物有關。
B.“和”所強調的多樣性堅守正是萬物相互交融的門徑,也是萬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門。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壓迫、反抗同化的內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精神要義。
D.被章太炎貶為“鄉(xiāng)愿”“國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層面與理論形態(tài)的中庸在歷史上扭曲變形的社會表現(xiàn)。
參考答案:
1.A(A.對“和”的表述擴大了范圍,原文是“差不多道盡了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
2.D(A.“晏嬰與齊景公分別以……本質區(qū)別”的說法不正確,從文中的表述看,應是“晏嬰以……本質區(qū)別”;B.孔子提出的兩個結論性的觀點不帶有明確的目的關系;C.章太炎認為,兩者在危害程度上是不同的。)
3.B(原文是說“‘和’對多樣性的堅守,不同事物或對立因素之間的并存與交融,兩者相成相濟,互動互補,是萬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門”。)“漢字中的和,淵源有自,其來尚矣”閱讀答案
【現(xiàn)代詩派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我問大自然現(xiàn)代詩閱讀答案05-16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題及答案06-13
閱讀現(xiàn)代詩《蟬羊令野》附答案閱讀題答及案09-15
《蜜蜜甜心派》閱讀心得09-10
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題及答案06-14
《媽媽,不要送傘來》初中現(xiàn)代詩閱讀題及答案06-14
杞人憂天閱讀答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