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經(jīng)典文言文

    時間:2024-09-04 17:47:5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優(yōu)]經(jīng)典文言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jīng)典文言文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yōu)]經(jīng)典文言文

    經(jīng)典文言文 1

      適木葉凋零,芳菲憔悴,浩浩兮金風起,肅肅兮寒霜降,本讀書之時也。然余偶然風寒,切膚之疾,旦夕成沉疴之癥。余雖欲往雞窗兮求經(jīng)理,窮詩書兮究文義,無奈賤軀染恙,力不從心也。故乞夫子允三日之期,屆時定當打點窗課,詣恩師而復學矣。

    學生xx

    20xx年xx月xx日

    經(jīng)典文言文 2

      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今河北省)國君的長子和三子。孤竹國國君想立叔齊為太子。他死后叔齊想把王位讓給兄長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么可以隨便改動呢?” 于是逃走了,叔齊覺得自己不應該繼承王位,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推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

      后來伯夷、叔齊聽說西岐(今陜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長途跋涉來到西岐。此時,西伯昌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認西伯昌為文王,帶著文王的棺木,向東方?M軍準備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不贊成這種以暴易暴的做法,拉著周武王的馬韁繩勸他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fā)動戰(zhàn)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朝的臣子卻要討伐君主,這叫做仁嗎?”周武王不聽。周武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齊不愿吃周朝的糧食,跑到首陽山(今山西永濟西)里挖野菜,后來就餓死了。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他們是古代的圣賢。” 子貢問:“那樣的圣賢卻被餓死了,難道他們就沒有什么怨言嗎?”孔子說:“他們追求仁德最終得到仁德,他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實現(xiàn)。

      (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和《論語述爾》)

      [原文](子貢)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經(jīng)典文言文 3

      高一文言文翻譯分享《師說》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于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反而)放棄(不學),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 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xiàn)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鬃诱f:三個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qū)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受(當時士大夫那種恥于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經(jīng)典文言文 4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5、《刻舟求劍》選自《——————————————— 》,作者,戰(zhàn)國末秦國人。(2分)

      16、與“而劍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樹而來

      17、文中點明中心的句子是,這句話的意思是(4分)

      18、這個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參考答案:

      15、《呂氏春秋》、呂不韋16、C

      17、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8、不要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而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刻舟求劍》文言文4

      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6~9題。(12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小題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4分)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觸株( ) (4)冀復得兔( )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劍之所從墜。

     。2)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小題4】.甲乙兩文后來分別演化成了什么成語?這兩則寓言都諷刺了哪種人?(2分)

      答案

      【小題1】A

      【小題1】(1)雕刻(2)糊涂(3)跑(4)希望

      【小題1】(1)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會再得到了,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

      【小題1】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諷刺的都是那種因循守舊、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jù)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經(jīng)典文言文 5

      1、今朝重復理鸞弦,檀香口,細腰柳。

      2、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3、龍鳳于飛,悠然琴瑟相鳴唱。花開并蒂喜欣合,福祿具歡暢。吉日良辰共賞滿輪天,星河蕩漾。漢陽金鳳。意氣殊靈,清馨明盎;暖玉真龍,渾然風韻猶英朗。珠聯(lián)璧會鑄良緣,長樂安言悵,白首耳無相忘。玉無瑕,仙葩苑閬;燕雙飛過,玉露金樽,陳酷佳釀。

      4、執(zhí)手花前月下,相偎風花雪月,柔柔一眸情切切,深深一吻莫匆匆;紅毯結(jié)同心,愛似鴛鴦戲水,情比蝴蝶雙飛;祝福白頭偕老,但愿愛海滔滔,永住魚水樂。

      5、碩人敖敖,說于農(nóng)郊,四牡有驕,朱幢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6、麟之趾,振振公子。吁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吁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吁嗟麟兮。

      7、晨曦動,香夢醒惺松。預約郎修眉黛嫵,先教儂理鬢云松,不盡兩情鐘。

      8、紅妝帶綰同心結(jié),碧樹花開并蒂蓮。

      9、沉酣處,仙液沁霞丹。豆蔻香舒春,差蓐睡足夜闌珊,繡幕不知寒。

      10、手如柔黃,膚如凝脂,領如遒躋,齒如瓠犀,嗪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1、晨曦動,香夢醒惺松。預約郎修眉黛嫵,先教儂理凳云松,不盡兩情鐘。

      12、似夢明眸剪秋水,有志丈夫立人魁。還當共挑人生擔,無垠恩愛總輪回。

      13、淑氣氤氳護邑閭,門臨雙喜樂何如,蘭孫好合行嘉禮,哲嗣喬遷卜吉廬。

      14、千里姻緣情牽引,高山萬水難斷愛。今朝已定百年好,愿祝新人共白首!

      15、新詩此日熊羆林,交拜成雙喜不禁,畫的青山眉樣好,百年有結(jié)是同心。

      16、簫聲沸,仙子下秦接。鸛鵲昔曾邀明月,瞧鳩今始詠風謳,孔樂訂相攸。

      17、淑氣氤氳護邑閭,門臨雙喜樂何如,蘭孫好合行嘉禮,哲嗣喬遷卜吉廬。

      18、快婿如今喜乘龍,濃妝淡抹展花容,明年共慶麟兒獲,美滿夫妻唱阿儂。

      19、碩人其頎,衣錦裹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20、麟之趾,振振公子。吁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吁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吁嗟麟兮。

      21、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fā)兮。

      22、何彼禨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雕?王姬之車。何彼醴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23、“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24、天翔比翼鳥,地現(xiàn)連理枝;碧波潭中并蒂蓮,鴛鴦嬉水面;賓客連聲贊,郎俊新婦賢;百年好合賽神仙,花燭亦展顏。

      25、雙輝華灼映紅氈,鸞鳳和鳴亦夙緣,曲奏新詞循舊譜,韻隨玉柱繞朱弦;閨幃肅穆誠堪贊,泉石風流蚓可傳,此日同心歌窈窕;從此─體詠貞堅。

      26、盆鼓莊歌憶舊情,新郎不愧一書生,佳耦天聯(lián)配,秦晉良緣夙締成;巹酒交杯春色艷,洞房花燭夜光明,古壇喜慶弦音續(xù),擊缽催詩淑女迎。

      27、銀鏡臺前人似玉,金鶯枕側(cè)語如花。白首齊眉鴛鴦比翼,青陽啟瑞桃李同心。文窗繡戶垂簾幕,銀燭金杯映翠眉。

      28、高堂碩師、親朋好友在上:

      29、新婚之日,嘉賓滿座,蓬蓽生輝。心中喜憂參半,喜得如花美眷,共譜郎琴妾曲;憂得歲月常逝,雙親鬢發(fā)易白。

      30、常思過往,若無父母,何以有今日!若無高朋,何以有榮生!

      31、天地有長,周而復始,見證歲月崢嶸。不忘烏鳥私情之喻,長存感恩戴德之心。長愿父母康健、早享含飴弄孫之樂;嘉賓宏達、更樹欣欣向榮之業(yè);亦愿琴瑟在御,歲月靜好,鸞鳳和鳴,白首偕老。

      32、此情可昭,今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四美具,賢主、嘉賓之二難并。榮幸之至,無以言表,略備薄酒、錦瑟吹笙,恭謹拜謝!

    經(jīng)典文言文 6

      文言文必考的題型有以下三種:

      1、解釋加點的字詞。

      2、翻譯某句話或者某兩句話。

      3、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回答一些與中心相關的問題。如:?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樣的一個人??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啟發(fā)?

      有時還會摻雜一些其他的題,不過只要你能把上面三個問題正確地解答了,基本上能得到68分了。

      讀文言文時,用上以下幾個蘑法棒,你就會事半功倍:

      蘑法棒一:必讀文中給出的注釋。結(jié)合這些注釋,再用上意譯法,就可以了解本文的大意。

      蘑法棒二:直譯法翻譯句子。直譯法也即一一對應地翻譯每個字,然后把它們組成一句通順的話。特別是遇到一些重難點的字詞或者一些常用字詞時一定要準確地翻譯,否則就得不到分數(shù)的。這些重難點詞包括:古今異義詞、常見的.虛詞、通假字、易錯的字詞等等。這些重難點的字詞有時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來猜出其意思。

      近五年真題中常見的一些實詞:

      1、遂居于此(于是)先生遂傲然不復再求(于是)

      2、又嘗同席讀書(曾經(jīng))解縉嘗從游內(nèi)苑(曾經(jīng))

      3、竊見管神色(偷偷地)

      4、梟逢鳩(碰到)

      文言文中常見的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xiàn)。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猜猜法:中給出的文言文常常會涉及到一些成語故事,當看到熟悉的名字時,就可以根據(jù)自己平時所掌握的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先猜一個文章的大概。若不是自己熟悉的,根據(jù)文后的注釋,也可以猜文章的大意。知道了文章的大意,就像借到了東風一樣,解下面的題就容易多了。

      讀文三問法:閱讀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一樣,可以借助讀文三問(主人公是誰?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態(tài)度是什么?批評或者贊揚)來搭橋,更好地明白文章的主旨。(文心學吧)

    經(jīng)典文言文 7

      洪武初年,大將軍徐達把元順帝圍困在開平時,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順帝逃走。常遇春很生氣,因大將軍的做法使自己沒能立下大功。徐達說:“他雖是夷狄之人,然而畢竟曾久居帝位,號令天下。如果抓到了,我們的'主上怎么處置他才好呢?是要封他為王為侯呢,還是殺了他以出氣。我認為主上兩者都不會,所以故意使他逃跑,這樣也最合適!背S龃阂粫r還不能同意他的看法。后來回京師稟報,明太祖朱元璋果然并未怪罪。

      評譯

      徐達此舉替明太祖省掉不少麻煩。然而徐達之所以敢私自這樣做,是因他揣摩透了朱元璋心理的緣故。徐達從哪里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想法呢?是從當初朱元璋遙封元順帝、赦免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并封其為歸命侯而不殺這兩件事知道的。

    經(jīng)典文言文 8

      蘇轍曰:“魚不畏網(wǎng)罟,而畏鵜鶘,畏其天也!币淮遨乓婒隍贾鹨簧,行甚急,蜈蚣漸近,蛇不復動,張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諭時而出,蛇已斃矣。村叟棄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視之,小蜈蚣無數(shù)食其腐肉。蓋蜈蚣產(chǎn)卵于蛇腹中也。又嘗見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籬搶竹中。蜘蛛不復入,但以足跨竹上,搖腹數(shù)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視之,蜈蚣已節(jié)節(jié)爛斷矣。蓋蜘蛛搖腹之時,乃灑溺以殺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釋】①蘇轍:北宋著名文學家。②網(wǎng)罟:捕魚的網(wǎng)。③鵜鶘:一種關于捕魚的'鳥。④天:天敵。⑤搶竹:亂竹叢。

      【文言知識】

      說“伺”、“俟”及“候”。這三個詞,都可指“等待”。上文“伺蜈蚣久不出”,意為等待蜈蚣好長時間仍不出來。它可說成“俟蜈蚣久不出”,或說成“候蜈蚣久不出”。當然,它們還各自有自己另外的義項。如“伺”還指服侍,“候”還指問好。

      【思考與練習】

      1、解釋:

     、氽

     、谥

     、蹟

     、苌w

      ⑤但

     、弈

      2、翻譯:

     、儆鈺r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經(jīng)典文言文 9

      【成語名字】亦步亦趨

      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給我們的啟示是:

      勤于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像燕國壽陵人那樣,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別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趨,結(jié)果必然是人家的.優(yōu)點沒學來,自己的長處卻丟光了。學東西需要堅持,不要像《邯鄲學步》里的那個少年學一樣丟一樣,其實他本來就很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是好,但應該對自己充滿自信,學會欣賞自己。

      【漢語拼音】yì bù yì qū

      【成語解釋】

      指學生追隨老師的腳步。語本《莊子.田子方》。后用“亦步亦趨”形容事事追隨或仿效別人。

      【成語典故】

      《莊子.田子方》

      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 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 知所以然而已矣!

      【成語注解】

      1、顏淵:顏回(公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時魯人,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于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后世稱為“復圣”,列于孔門德行科。

      2、仲尼: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圣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初仕魯,為司 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后周游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為 “至圣先師”。

      3、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杰出。見“奔逸絕塵”。

      4、瞠:張目直視的樣子。

      【成語出處】

      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六.書簡三.元旦賀源光國書其六》:“卓識之君子所宜夙夜祗懼,思贊萬世無疆之休;今乃怡怡然亦步亦趨,恐非持滿保泰之道也!

      2、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五》:“惟吾鄉(xiāng)邵山人長蘅,初所作詩,既描摩盛唐,苦無獨到,及一入宋商邱幕府,則又亦步亦趨,不能守其故我矣!

      3、《四庫總目提要.卷五七.史部.傳記類一.名臣言行錄》:“(李)幼武所補,太抵亦步亦趨,無甚出入!

      4、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而武林陳允倩謂老杜不能青出于藍,直是亦步亦趨。未免揚許失實!

      5、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宋詞宜多讀多看》:“然必擇定一家,奉為金科玉律,亦步亦趨,不敢稍有踰越!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形容事事追隨或仿效別人。

      使用類別 用在“緊緊跟隨”、“毫無主見”的表述上。

      【近義詞】:人云亦云,依樣畫葫蘆,鸚鵡學舌

      【反義詞】:另辟蹊徑,別出心裁,別開生面,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經(jīng)典文言文 10

      《木蘭詩/木蘭辭》

      南北朝: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今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家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帖通:貼;驚忙一作:驚惶;火通:伙)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譯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梭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在想什么,也沒在惦記什么。昨天晚上觀察了征兵的文書,君主在大規(guī)模征兵,征兵的名冊有許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我沒有兄長,木蘭情愿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從今開頭替代父親去征戰(zhàn)。

      在集市各處購置駿馬、馬鞍、鞍下的墊子、馬嚼子、韁繩和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叫女兒的聲音,只聽見黃河水奔騰流淌的聲音。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叫女兒的聲音,只聽見胡人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zhuǎn)戰(zhàn)多年成功歸來。

      成功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了很大的功勛,賞賜了許多的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盼望能騎著千里馬,快馬加鞭送我回家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相互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裝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開我東閣、西閣的門,坐在我的床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以前的女兒裝,當著窗子整理像烏云一樣優(yōu)美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們都很驚訝,征戰(zhàn)同行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蘭是個女子。

      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簡單識別。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區(qū)分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經(jīng)典文言文 11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惫敱P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nèi)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翻譯】

      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這類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后,從魯國出發(fā),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郢都,見到了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有什么見教呢?”

      墨子先生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殺了他!

      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先生說:“請讓我奉送(給您)十金!

      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堅決不殺人。”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解說這件事。我在北方聽說你在制造云梯,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義的;知道這道理而不對楚王進行勸阻,不能說是忠君的;勸阻卻沒有成功,這不能稱作堅持;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打宋國而殺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墨子先生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停止計劃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jīng)向楚王說了這件事了。”

      墨子先生說:“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先生拜見了楚王,說:“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舍棄他自己裝飾華美的車,鄰居有破車,卻想要去偷;舍棄自己華美的衣服,鄰居有件粗布衣服,卻想要去偷;舍棄自己的好飯好菜,鄰居只有粗劣飯食,卻想要去偷!@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

      楚王回答說:“這個人一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說:“楚國的土地,方圓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大小不過五百里,這好像裝飾華美的車子同破車相比。楚國有云夢澤,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鱷魚多得天下無比;宋國卻像人們所說的一樣,是一個連野雞、兔子、小魚都沒有的地方,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荊國有巨松、梓樹、黃楩木、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是一個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的國家,這就像華麗的衣服與粗布短衣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進攻宋國,是和這個患偷竊病的人的行為是一樣的!

      楚王說:“好。‰m然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國。”

      在這種情況下(楚王)召見公輸盤,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用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作守城器械。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zhàn)術,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輸盤的攻城的方法用盡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還綽綽有余。

      公輸盤理屈,卻說:“我知道用來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說!

      墨子先生說:“我知道你要用來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說。”

      楚王問其中的緣故。

      墨子先生說:“公輸先生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掉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墒俏业膶W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經(jīng)拿著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入侵了。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御者)啊!

      楚王說:“好,我不攻打宋國了。”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jīng)過宋國,天下著雨,他到閭門去避雨,守閭門的人卻不接納他。所以說:“運用神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于明處爭辯不休的人,眾人卻知道他!

      【注釋】

      1.公輸盤:魯國人,公輸是姓,盤是名,也寫做“公輸班”。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說他就是魯班。

      2.云梯:古代戰(zhàn)爭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稱為云梯。

      3. 將以攻宋:準備用來攻打宋國。以,用來。將,準備。

      4.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前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學生對墨子的尊稱。后一個是當時對男子的稱呼。

      5.聞之:聞,聽說。之,代指攻宋這件事。

      6.起于魯:起,起身,出發(fā)。于,從。

      7.而:表順承。

      8.至于郢:至于,到達。郢,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國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9.夫子:先生,古代對男子的敬稱,這里是公輸盤對墨子的尊稱。

      10.何命焉為:有什么見教呢?命,教導,告誡。焉為,兩個字都是表達疑問語氣的句末助詞。

      11.侮:欺侮。

      12.臣:墨子的自我謙稱(秦漢以前對一般人也可自稱“臣”)。

      13.愿借子殺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殺了他。愿,希望。借,憑借,依靠。

      14.說:通“悅”,高興,愉快。

      15.請獻十金:請允許我奉送(你)十金(作為殺人的酬)。請,和下文“請說之”的“請”,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請允許我”。金:量詞,先秦以二十兩(銀子)為一金。

      16.義:堅守道義。

      17.固:堅決,從來。

      18.再拜:先后拜兩次,表示鄭重的禮節(jié)。再:第二次。

      19.請說之:請允許我解說這件事。說:解說。之:代詞,代墨子下面要說的話。

      20.吾從北方聞子為梯:我在北方聽說您制造了云梯。為:做,造。

      21.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之:提賓標志。

      22.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荊國有的是土地而沒有足夠的人民。荊國:楚國的別稱。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于:在……方面。

      23.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損失不足的而爭奪有余的,意思是犧牲百姓的生命去爭奪土地。而,表轉(zhuǎn)折,卻。

      24.不可謂智:不可以說是聰明。

      25.仁:對人親善,友愛。

      26.知而不爭(zhèng):知道這道理卻不對楚王進行勸諫。

      27.不得:不能達到目的。

      28.知類:明白類推的道理。類:對事物作類比進而明白它的事理。

      29.服:信服。

      30.然胡不已乎:但是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國的計劃)呢? 然:但是。胡:為什么。已:停止。

      31.胡不見我于王: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見:引見。于王:狀語后置語。王:指楚惠王。

      32.諾:好,表示同意。

      33.文軒:裝飾華美的車。文:彩飾。軒:有篷的車。

      34.敝輿:破車。

      35.褐:粗布衣服。

      36.粱肉:好飯好菜。

      37.何若:什么樣的。

      38.猶......之與......也:好像.......同.....相比。固定用法。

      39.云夢:楚國的大澤,跨長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鷺湖等湖沼。

      40.犀:雄性的犀牛。

      41.兕:雌性的犀牛。

      42.鼉:鱷魚。

      43.鮒魚:一種像鯽魚的小魚。

      44.文梓:梓樹。文理明顯細密,所以叫文梓。楩:黃楩木。豫章:樟樹。這些都是名貴的木材。

      45.長木:多余的木材。

      46.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47.善哉:好呀。

      48.雖然:雖然如此。

      49.見:召見。

      50.牒:木片。

      51.九:表示次數(shù)多,古代“三”、“九”常有這種用法。

      52.機變:巧妙的方式。

      53.距:通“拒”,抵御。

      54.盡:完。

      55.守圉:守衛(wèi)。圉:通“御”,抵擋。

      56.詘:通“屈”,意思是理屈,(辦法)窮盡。

      57.所以:用來……的方法。和現(xiàn)代漢語利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所以”不同。

      58.莫:沒有誰。

      59.禽滑厘:人名,魏國人。墨子學生。

      60.已:已經(jīng)。

      61.寇:入侵。

      62.雖殺臣,不能絕也:即使殺了我 ,也不能(殺)盡(宋的守御者)。雖:即使。絕:盡。

      【賞析】

      《公輸》(《公輸》為后人添加的,取的是文章的前兩個字)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xiàn)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xiàn)出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jié)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

      在這篇文章里,墨子對戰(zhàn)爭的性質(zhì)看得是比較清楚的。他能明確指出楚攻宋之不義,因而他不辭辛勞,長途跋涉趕到楚國都城,以實際行動去制止戰(zhàn)爭的發(fā)生。正因為墨子站在正義一邊,所以自始至終,都以主動進攻的姿態(tài)向公輸盤及其主子楚王進行了無可調(diào)和的斗爭,而且理直氣壯,義正辭嚴。要想制止這場戰(zhàn)爭的發(fā)生,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終于制止了這場戰(zhàn)爭。這固然同墨子的機智善辯頗有關系,但更重要的卻在于他能夠針對敵方的要害展開攻勢。首先,他從道義上擊敗敵人。墨子至楚后,公輸盤問他為何而來,他說:“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毕仁鞘沟霉敱P“不說(悅)”,繼而逼出“吾義固不殺人。”但公輸盤只知道殺一人謂之不義,卻不知興師攻宋殺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義。所以墨子接著指出:“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卑压敱P說得啞口無言。在十分狼狽的情況下,公輸盤不得不把責任轉(zhuǎn)嫁到楚王身上。墨子見楚王,同樣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辦法,從道義上譴責楚攻宋之不義。他以富人盜竊窮人為喻,問楚王“此為何若人”,使楚王承認此人“必為有竊疾矣”。因此楚以富有之國而攻伐貧窮之宋,正“為與此同類”。在墨子強有力的論據(jù)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諾諾稱是。公輸盤的“義不殺少而殺眾”和楚王以富竊貧,在道義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們理屈詞窮,弄得尷尬不堪。從而說明對于強大而又頑固之敵,只是在道義上攻破它還遠遠不夠,與此同時,還必須在實力上同敵人較量,并壓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棄勃勃野心。墨子意識到了這一點。因而他“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這雖然只停留于近乎紙上談兵,卻是一次戰(zhàn)術上的較量,大大滅了公輸盤仗恃云梯之械攻宋的囂張氣焰。公輸盤雖被挫敗,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直到墨子說出即使殺掉他,“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時,在實力的對抗之下,才使公輸盤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阻止這場戰(zhàn)爭的不是道義,而是墨子的智慧,在絕對失敗的情況下,楚王放棄攻打宋國。

      這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zhàn),要敢于斗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鑒意義。

      從寫作特點來看,本文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圍繞矛盾沖突來闡明道理,凸顯人物性格。當墨子到楚國見到公輸盤,經(jīng)過道義上的一番譴責之后,公輸盤“服”了。它似乎意味著矛盾得以解決。其實不然。當墨子指出:你既然“服”了,何以不停止攻宋呢?這么一問,公輸盤卻把責任轉(zhuǎn)嫁于楚王。這既說明他口是心非,又引出了與楚王的新矛盾。為解決它,墨子去見楚王,從道義上把楚王駁得體無完膚,致使楚王稱“善”。看來矛盾該是解決了。其實不然。楚王同公輸盤一樣,只不過是耍了個花招罷了。他在稱“善”之后用“雖然”二字一轉(zhuǎn),又把責任推到公輸盤身上,說什么“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這樣一來,矛盾就更加復雜化了。又是與楚王的矛盾,又是與公輸盤的矛盾,二者錯綜交織在一起。面對這樣頑固而又狡詐的敵人,如果還采取先前那種從道義上揭露的辦法對付他們,顯然是不能奏效的。那么究竟怎樣解決這一矛盾,既是擺在墨子面前的一個十分艱巨的課題,也是讀者想要急切知道的。出自墨子的機智多謀,來了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既然楚王和公輸盤都仗恃云梯這一攻城之械來攻宋,就需要把云梯這個迷信予以徹底摧毀。于是墨子便在戰(zhàn)術上與公輸盤來一次較量。較量的結(jié)果,公輸盤徹底失敗,屈服了。然而,矛盾非但沒有解決,且向縱深發(fā)展。公輸盤在黔驢技窮的情況下,竟想下毒手把墨子這個勁敵殺掉,妄圖掃清攻宋道路上的障礙。但是這一陰謀不但未能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進而一針見血地當面揭露。墨子還嚴正告訴他們:“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弊詈笤趯嵙Φ膶Ρ群屯刂,楚王才被迫說出“善哉!吾請無攻宋矣”的話來。矛盾終于得以解決。試看故事是多么曲折生動!矛盾沖突猶如波浪起伏,滾滾向前推進。

      再者,作者還善于運用類比說理,進行層層推理。墨子見公輸盤和楚王,都不是直陳其事,開宗明義,而是先作比喻,然后進行邏輯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就大大增強了說服力,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而尤為突出者,是作者運用比喻之妙。諸如墨子見到公輸盤后,公輸盤問他有何見教,他并不正面直答來意,而說:“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彼褑栴}說得十分嚴重,意在一下子把對方的注意力引到這件事上,迫使對方對這件事立即表示態(tài)度,說出意見,亦即使對方說出自己要他說出的話來?墒枪敱P偏偏不說,只是表示不高興。公輸盤不說,當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于是只好再來個火上加油,“請獻十金”。這意味著要拿金錢賄賂收買他,讓他去干殺人的勾當。這下子公輸盤可沉不住氣了,便脫口說出“吾義固不殺人”。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興,繼而又激怒他,無非是讓他說出這句話來,然后再予以批駁。墨子見楚王,則是另一番氣象。一開頭就作比說:“今有人于此”如此這般。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設字樣,好像是講一件實實在在的事,使對方不致發(fā)生錯覺,能夠聽得進去,然后讓對方說出自己要他說出的話來。墨子連用了三個比喻,然后問楚王:“此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說:“必為有竊疾矣!奔热换卮鸬猛纯,那就毫無必要再用激將的辦法進一步逼問了。但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假如楚王也像公輸盤那樣吞吞吐吐的話,墨子將會用別的辦法使他說出自己要他說的話的?梢,墨子是根據(jù)不同對象的表現(xiàn),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傊,要他們說話,要他們說出自己想要他們說的話。不說話,不行;說了話,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罷。只要他們說了話,事情就好辦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墨子就是用這種引魚上鉤、先發(fā)制人的辦法,進行說理的,自始至終都以主動進攻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使對方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文章之所以富有邏輯性和說服力,是同這種說理方法密不可分的。

    經(jīng)典文言文 12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篇首開門見山,點明題旨。著一“善”字統(tǒng)領全文,層層緊扣“善”字,展開記敘、描寫與議論。先描繪演出背景和場面:圍客廳一角,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不需復雜的布景,只要簡單的道具,表明口技表演者并非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高超的技藝演出的!皾M坐寂然,無敢嘩者”,突出所有聽眾聚精會神的情態(tài),著意渲染演出前肅靜而緊張的氣氛。這八個字既說明了賓客對這位名噪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襯出他那令人嘆服的藝術魅力,同時也為即將開始的演出,創(chuàng)造了靜謐的氛圍,烘托表演者的口技之“善”,是下文表現(xiàn)千奇百怪、驚險萬狀聲響的襯托和伏筆。

      文章的中心部分則是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所構(gòu)成的三個場景:

      第一,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第二,鬧而復靜的情景。

      第三,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內(nèi)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構(gòu)成文章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弛緩而漸趨緊張。而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gòu)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fā),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最后失火、救火的情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jié)發(fā)展的高潮。隨聲換形,場次分明。

      結(jié)尾寫表演結(jié)束,呼應篇首。如果說開頭對演出場面的描寫顯了“亮底”,那么結(jié)尾重復一筆則是為了“印證”。文章前后照應,有力地表現(xiàn)了表演者技藝之“善”。全文情節(jié)完整曲折,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井然有序,委婉多彩,結(jié)構(gòu)開闔自如,起落分明,完整而嚴謹。行文善于隨聲賦形,因物敷采,語言簡練而又細膩,形象而又傳神,構(gòu)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調(diào)。

    經(jīng)典文言文 13

      《吳起守信》原文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吳起守信》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你家)吃飯!眳瞧鹫f:“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進餐!保ǹ墒牵├吓笥训搅税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吳起守信》注釋

      1、暮:傍晚

      2、令:派、使、讓

      3、方:才

      4、之:代詞,代“老友”

      5、俟(sì):等待

      6、恐:恐怕,擔心

      7、可:行

      8、信:信用

      9、故:舊的,原來的'

      10、食:吃

      11、信:誠信

      12、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尋找

      15、服:使------信服(使動用)

      16、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講信用

      17、吳起: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18、歟:語氣詞,吧

      19、其:他,指吳起

      20、宜:應該

      21、為:堅守

      《吳起守信》題解

      問:《吳起守信》體現(xiàn)了吳起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答:體現(xiàn)了吳起守信、以身作則、為人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的品質(zhì)。

      中心啟發(fā):啟發(fā)我們要為人要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

    經(jīng)典文言文 14

      原文:

      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

      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

      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不得為書。" 君曰:"何故?"吏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shù)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

      遂發(fā)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決為之矣。"

      譯文:

      宓子賤(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治理亶父(魯國地名),擔心魯君聽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推行,將辭別而去時,請求與魯君平素親近的兩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

      到達亶父,城里的官員都來參拜。宓子賤命令兩個官員作記錄。官員剛剛記錄,宓子賤在旁時常拉扯他們的胳膊肘,官員記錄不好,于是宓子賤對此很生氣。官員對此不安,請求辭職回去。

      宓子賤說:"你們記錄得不好,你們趕緊回去吧!"兩位官員回去,秉報魯君說:"無法替宓子賤作書記工作。"魯君問:"什么緣故?"官員答道:"宓子命令為臣記錄,又時常牽引為臣的肘部,記錄不好(他)很憤怒,官員都取笑宓子。這是導致我們二人要辭別而離開(他)的原因啊。"魯君長長地嘆息道:"宓子以此規(guī)勸我的過失啊。我擾亂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夠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必定屢次了。如果不是你們兩人,我?guī)缀醴稿e誤。"

      于是打發(fā)親信,到亶父去傳達旨意,告訴宓子賤說:"從現(xiàn)在開始,亶父不是我國君所管,歸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辦法,你自己決定實施吧。"

    經(jīng)典文言文 15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縣人。精通騎馬射擊。早期是隸屬于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后選做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wèi)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敵軍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jīng)常親自做先鋒。作戰(zhàn)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zhàn)斗,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收繳帳篷二千三百只,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筑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zhàn),他受傷很重,但聽說敵寇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后,奮力拼搏。臨敵作戰(zhàn)時,披頭散發(fā)、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敵人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尹洙任經(jīng)略判官時,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見,尹洙與他談論軍事,很欣賞他,便推薦他給經(jīng)略使韓琦、范仲淹,并說:這是良將之材。二人一見狄青,便認為是個奇才,對他厚禮相待。范仲淹教他讀《左氏春秋》,對他說:將帥不知古今歷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從此改變志趣,讀起書來,終于精通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積功升任西上閣門副使,后又晉升為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jīng)略招討副使,又加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戰(zhàn)功,想要召見他并向他詢問軍國大計,遇上敵寇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畫出軍事地圖送上來。西夏元昊稱臣降服后,狄青調(diào)任真定路副都總管,歷任侍衛(wèi)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又升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狄青在軍隊中奮斗,十多年后才顯貴起來,當時臉上還留有黑疤;实墼鴦竦仪喾笏幊艉诎蹋仪嘀钢约旱哪樥f:陛下根據(jù)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后以彰化軍節(jié)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樞密副使。狄青任樞密使四年,每當他出現(xiàn)時,士卒總會指著他互相夸獎贊嘆。

      嘉佑年間,京師發(fā)大水,狄青避水將家搬到相國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朝廷便降狄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離京出任陳州知州。第二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瘡,病死;实蹫樗У,追贈他為中書令,賜謚為武襄。

      狄青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準制勝的機會然后進行。行軍打仗,先整頓隊伍,明確賞罰,又與士兵同艱共苦,因此雖然敵人突然襲擊,也沒有一個士兵敢不沖鋒向前,因此他出兵屢建戰(zhàn)功。尤其喜歡將戰(zhàn)功推給輔佐將領。熙寧元年,宋神宗給近世將帥排名次,認為狄青從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為人深沉而有謀略,又能謹小慎微,保全名聲,有始有終,對狄青頗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來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并親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禮節(jié)來祭祀。

    【經(jīng)典文言文 】相關文章:

    經(jīng)典文言文02-27

    經(jīng)典文言文05-28

    文言文經(jīng)典08-30

    文言文中的成語06-19

    文言文的閱讀09-12

    守株待兔文言文05-15

    南轅北轍文言文03-14

    小升初經(jīng)典文言文03-28

    杯弓蛇影文言文05-23

    《擊鼓》文言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