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實(shí)用)
在年少學(xué)習(xí)的日子里,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1
文言虛詞是指那些意義比較抽象,基本不能明確地表示意義,而只能組織實(shí)詞使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的詞,它是構(gòu)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今漢語中,差別最大的不是實(shí)詞,而是虛詞!爸跽咭病币殉蔀槲难晕淖铒@著的特色,甚至成了文言文的代稱。可見,文言虛詞在文言文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文言虛詞數(shù)量遠(yuǎn)不如實(shí)詞多,但在文言文中使用頻率高,語法作用大,用法相當(dāng)復(fù)雜且非常靈活。清人袁仁林說過“千言萬語,止此幾個虛詞出入?yún)⑽槠溟g,而運(yùn)用無窮”。正因為用法復(fù)雜,才給我們現(xiàn)代人閱讀文言文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就連古人也覺得“實(shí)字易訓(xùn),虛詞難釋”。(阮元《經(jīng)傳釋詞序》)因此,我們要想真正讀懂古文,了解并掌握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非常必要的。
雖然說是考“常見文言虛詞”,數(shù)量也只有十幾個,但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讓考生在短時間內(nèi)準(zhǔn)確辨析它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高考教材列出的文言虛詞是32個(高考語文課本后面已經(jīng)列出),20xx年的《考試說明》降低了該考點(diǎn)的難度,規(guī)定要考查的文言虛詞只有20個,即: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哉、則、者、之;20xx年的《考試說明》中則定為18個,去掉了“然、哉”。(新的語文教學(xué)大綱又減少為15個,刪去“何、乃、若”。)
文言虛詞與現(xiàn)代漢語虛詞差異較大。現(xiàn)代漢語虛詞一般就當(dāng)虛詞用,而文言虛詞由于是從實(shí)詞演化而來,所以大部分虛詞都有實(shí)詞的含義,所謂“虛詞不虛”。文言虛詞與現(xiàn)代漢語虛詞的差異最明顯的是語氣詞,文言文中用“矣、哉、乎、也、邪”,現(xiàn)代漢語則用“嗎、呢、了、啊、呀”等,沒有一個相同。古文中的虛詞,毫無變化的保留到今天,只是極少數(shù)。古漢語中許多虛詞都有多種用法,一個虛詞可以當(dāng)現(xiàn)代漢語幾個虛詞用。我們在閱讀時,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找現(xiàn)代漢語中恰當(dāng)?shù)脑~語來解釋。如 “于”字在古漢語中主要當(dāng)介詞用,但它幾乎可以同現(xiàn)代漢語所有的介詞相對應(yīng)。例如:①立于不敗之地(相當(dāng)于“在”);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當(dāng)于“自、從”)③古已有之,于今為烈(相當(dāng)于“到”);④忠言逆耳利于行(相當(dāng)于“對、對于”);⑤嫁禍于人(相當(dāng)于“給”);⑥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相當(dāng)于“比”);⑦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相當(dāng)于“被”);⑧業(yè)精于勤(相當(dāng)于“由于”)。其它還有用法更多的虛詞,如“其、而”的用法大概有四五十種。如何能準(zhǔn)確地辨析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在復(fù)習(xí)時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2
(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贁啬緸楸腋蜑槠。(賈誼《過秦論》)
②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賈誼《過秦論》)
、圩湎嗯c歡,為刎頸之交。(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鼙,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xué)》)
、葳w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藿袢召疄(幫助)公子亦足矣(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吣先“僭街,以為(劃為)桂林、象郡。(賈誼《過秦論》)
⑧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論語》)
2.以為,認(rèn)為。
、俅送銮刂m(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司馬遷《鴻門宴》)
、趦尚盒υ唬菏霝槿甓嘀!(《兩小兒辯日》)
3.判斷詞,是。
、偃缃袢朔綖榈顿蓿覟轸~肉。(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傥釋俳駷橹斠。(司馬遷《鴻門宴》)
、谒鞛榛銏蟪淅镎。(蒲松齡《促織》)
③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
、懿徽,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葙鵀槿笋R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
①慎勿為歸死,貴賤輕何薄(《孔雀東南飛》)
、跒閷m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魚我所欲也》)
、劢駷閷m室之美為之。(《莊暴見孟子》)
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
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谡堃在w十五城為秦王壽。(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鄢颊垶橥跹詷贰(《莊暴見孟子》)
4.對,向。
、贋橹魏?(司馬遷《鴻門宴》)
、谌缂楣悠(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dāng)?shù)鹊降取?/p>
、贋槠鋪硪玻颊埧`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
、偃缃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谑巧琊⒅家。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酆喂蕬谚砧ざ粤钜姺艦?(司馬遷《屈原列傳》)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3
之:
(一)代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
、俟c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陉悇僮糁,并殺兩尉。——《陳涉世家》
、廴馐痴咧\之!恫軇フ搼(zhàn)》)
2、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如: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助詞。
1、結(jié)構(gòu)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对狸枠怯洝
、谛〈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恫軇フ搼(zhàn)》
2、結(jié)構(gòu)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不譯。
、籴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谟讵(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稅凵徴f》
、鄢家酝趵糁ニ我,為與此同類。——《公輸》
3、音節(jié)助詞。用來調(diào)整音節(jié),無義,一般不翻譯。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诰弥克祁,意暇甚——《狼》
、蹛澓蘧弥蛾惿媸兰摇
4、結(jié)構(gòu)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俸温?——《陋室銘》
、谒魏巫镏?——《公輸》
、鄱蔷诱呶粗。——《滿井游記》
5、結(jié)構(gòu)助詞,是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②北顧黃河之奔流!渡蠘忻茼n太尉書》
。ㄈ┳鲃釉~,可譯為“到”、“往”。
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xué)》
者:
。ㄒ唬┙Y(jié)構(gòu)助詞,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相當(dāng)于名詞性短語。
、偎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队薰粕健
、谌粲凶骷榉缚萍盀橹疑普,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冻鰩煴怼
③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稙閷W(xué)》
、芏擦暌晕迨镏卮嬲,徒以有先生也!短砌虏蝗枋姑
(二)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jié)尾,起判斷作用。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队薰粕健
②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堵≈袑Α
而: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guān)系:
l、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叮ㄕ撜Z)十則》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承接關(guān)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
、俦怡o望桓候而還走!侗怡o見蔡桓公》
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蛾惿媸兰摇
、郗h(huán)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guān)系!兜玫蓝嘀У拦阎
3、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但是”“可是”“卻”。
、俣词贾魃街痔!妒嫉梦魃窖缬斡洝
②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③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堵≈袑Α
、墉h(huán)而攻之而不勝。后一個“而”字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兜玫蓝嘀У拦阎
4、遞進(jìn)關(guān)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
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趯W(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叮ㄕ撜Z)十則》
5、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俸忧芹判Χ怪!队薰粕健
、谑┦┒,漫漫而游!妒嫉梦魃窖缬斡洝
其:
。ㄒ唬┐~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譯作“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丁凑撜Z〉十則》
、谌擞邪偈,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弁来笫睿智昂笫芷鋽!独恰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
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上樞密韓太尉書》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倨淙艘暥巳菁,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趶(fù)前行,欲窮其林!短一ㄔ从洝
③以勉其學(xué)者也。——《墨池記》
也可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倨湟蝗谇!独恰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稙閷W(xué)》
(二)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等,或省去。
、倨淙缤潦?——《愚公移山》
、谄湔鏌o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恶R說》
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
③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短砌虏蝗枋姑
。ㄈ┻B詞,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
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狸枠怯洝
、谑且韵鹊酆啺我赃z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蛾惿媸兰摇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
、俨咧灰云涞,食之不能盡其材!恶R說》
、谝詺埬暧嗔Γ荒軞街幻。——《愚公移山》
、塾蛎癫灰苑饨,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丁疵献印刀隆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
、偻缿,投以骨。——《狼》
、谒煸S先帝以驅(qū)馳!冻鰩煴怼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ǘ┻B詞。
1、表示目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谝怨庀鹊圻z德。——《出師表》
、蹖儆枳魑囊杂浿!对狸枠怯洝
、芄蕿橹囊灾尽!妒嫉梦魃窖缬斡洝
2、表示結(jié)果,可譯作“以至”“因而”。
、俨灰送苑票,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冻鰩煴怼
、谝詡鹊壑鳌!冻鰩煴怼
3、有時相當(dāng)于連詞“而”。
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肚H》
②醉則更相枕以臥!妒嫉梦魃窖缬斡洝
。ㄈ耙浴边可作動詞(屬于實(shí)詞)用,可譯為“認(rèn)為”。
、傧鹊鄄灰猿急氨,猥自枉屈!冻鰩煴怼
、谖何鋵⒁娦倥,自以形陋!丁词勒f新語〉三則》
焉: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队薰粕健
2、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恫軇フ搼(zhàn)》
3、代詞,相當(dāng)于“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秱儆馈
4、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dāng)于“從這里”“在那里”。
、俨粡(fù)出焉!短一ㄔ从洝
②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队薰粕健
、鄯虼髧,難測也,懼有伏焉!恫芘姓搼(zhàn)》
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
、匐m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短砌虏蝗枋姑
、陔m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端蜄|陽馬生序》
然:
。ㄒ唬┐~,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
①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谥^為信然!堵≈袑Α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妒嫉梦魃窖缬斡洝
。ǘ┻B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然而”“但是”等。
、偃蛔阆虏分砗。——《陳涉世家》
、谌恢惊q未已!堵≈袑Α
(三)語氣助詞,分三種情況:
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地”。
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用于詞尾,譯作“……的樣子”。
、倥R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墨池記》
、谕等欢钚阏摺!蹲砦掏び洝
3、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然”“若……然”格式,相當(dāng)于“……的樣子”“好像……似的”。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逗酥塾洝
乃:
。ㄒ唬┳鞲痹~。有三種情況。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
、贁嗥浜,盡其肉,乃去!独恰
、谔鹕崛ィズ竽酥。——《世說新語三則》
2、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就”。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蛾惿媸兰摇
3、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短一ㄔ从洝
4、用于判斷動中,相當(dāng)于“是”“就是”。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ǘ┳鬟B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zhuǎn)折,可譯為“于是”。
、倌巳?yún)菍ざ!吨芴帯?/p>
②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ㄈ┳鞔~,譯為“你、你的”。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于:
介詞“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
、俟c之乘,戰(zhàn)于長勺!恫軇フ搼(zhàn)》
、谧幽勇勚鹩隰!豆敗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
、俨偕咧衤勚,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队薰粕健
、谪氄哒Z于富者曰!稙閷W(xué)》
、勖颗c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冻鰩煴怼
、芄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睹献佣隆
、輿r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赌赜洝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遏~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睹献佣隆
為:
“為”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斷,一是表動作行為。這里只介紹“為”作為介詞的用法。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
、俨蛔銥橥馊说酪。——《桃花源記》
、诖巳恕獮榫哐运劇!短一ㄔ从洝
2、表示被動,譯作“被”。如:梅花為寒氣所勒!段骱斡浂⻊t》
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如: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薄俄n愈短文兩篇》
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遏~我所欲也》
5、表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dāng)”“等到”,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蛾套庸适聝善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4
。ㄒ唬┯米鬟B詞。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如:“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毕喈(dāng)于“而且”,“又”。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溫故而知新。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如: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
例如:《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
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
、傥釃L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
7、表示因果關(guān)系:
、儆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
8、表示目的關(guān)系:
、倏z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ǘ┩ā盃枴,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俣虤w,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佘婓@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而后】才,方才。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既而】不久,一會兒。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之】
1.用作代詞:
。ㄒ唬┛梢源恕⒋、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如:①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谌朔巧。(《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ǘ┲甘敬~,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fù)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biāo)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ǘ┙Y(jié)構(gòu)助詞,補(bǔ)語的標(biāo)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bǔ)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三)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ㄋ模┙Y(jié)構(gòu)助詞。當(dāng)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dú)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ā稁熣f》)
。ㄎ澹┮艄(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zhí)臁#ā冻啾谥畱?zhàn)》)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3、用作動詞,可譯為“到”,“去”,“往”。如:已而之細(xì)柳軍。
【其】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例如: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yīng)譯為“他”“它”“不能加 “的”。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
。ㄋ模┲甘敬~,表遠(yuǎn)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如: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測度。)
3.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shè)。)
【則】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guān)系。
。ㄒ唬┍硎境薪雨P(guān)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
(二)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shè)或推斷的結(jié)果,相當(dāng)于"那么""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ㄈ┍硎静⒘嘘P(guān)系?勺g為"就",或不譯。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xué)而》)(四)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勺g為"可是""卻";"雖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以】
1.用作介詞。
。ㄒ唬┍硎緞幼、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 "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ǘ┢鹛崾咀饔,可譯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ㄈ┍硎緞幼、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如: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zhàn)》)
(四)引進(jìn)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lǐng)""帶領(lǐng)"。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
2.用作連詞。
(一)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二)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guān)系,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
。ㄋ模┍硎疽蚬P(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ㄎ澹┍硎拘揎楆P(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復(fù)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dāng)"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例如: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庖丁解牛》)
【于】“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
1.引進(jìn)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輸》在……方面)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出師表》在……中)
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 “勝過”。例如: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為】
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ㄒ唬┍硎緞幼、行為的對象?勺g為"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勺g為"替""給"等。例如: 當(dāng)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zhàn)》) 公為我獻(xiàn)之。(《鴻門宴》)
。ㄈ┍硎緞幼、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dāng)""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ㄋ模┍硎緞幼鳌⑿袨榈哪康?勺g為"為著"、"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ㄎ澹┍硎緞幼、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如: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罚
。┍硎颈粍雨P(guān)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為"所引進(jìn)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xiàn)主動者;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例如: 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zhàn)》)
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yīng)?勺g為"呢"?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
【因】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例如: 振聲激揚(yáng),伺者因此覺知。(《后漢書張衡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所】1.用作助詞。 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所"字結(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復(fù)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者】
1、代詞,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語氣助詞,可不譯。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且】1.用作連詞。 且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用作副詞。 相當(dāng)于"將""將要","暫且""姑且"。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
【也】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示判斷語氣的,如: 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
2.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
3.表示疑問語氣的,如: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4.表示感嘆語氣的,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ā多u忌諷齊王納諫》)
5.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焉】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鐘于我何加焉。ā遏~我所欲也》)
【乎】
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
2.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3.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 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4.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辭》)
用作介詞 相當(dāng)于"于"。 生乎吾前……(《師說》) 此外,可作詞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ā垛叶〗馀!罚
【與】1. 作虛詞用。
。ㄒ唬┙忉尀椋汉汀⒏、同。例如: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ǘ┚淠┱Z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后寫作“歟”。
2.作實(shí)詞用,可解釋為“給予、給”,“結(jié)交、交好”。例句略。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5
。ㄒ唬┘嬖~。
1.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
、偃诵,必有我?guī)熝?在其中)。(《論語》)
、诜e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從這里)。(荀子《勸學(xué)》)
、畚迦苏撸w當(dāng)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2.相當(dāng)于于何。譯為在哪里從哪里等。
、偾已芍猛潦?(《愚公移山》)
、诜窃僦,焉知其若此?
、垩捎腥嗜嗽谖唬杳穸蔀橐?(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二)代詞。
1.相當(dāng)于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韓愈《師說》)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張溥《五人墓碑記》)
2.哪里,怎么。
、傥粗,焉知死(《論語》)
、诟铍u焉用牛刀(《論語》)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僦恋ひ郧G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③則牛羊何擇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
、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韓愈《師說》)
、谏傺桑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蘇軾《赤壁賦》)
3.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的樣子地。
、俦P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杜牧《阿房宮賦》)
、谟趤y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蘇軾《石鐘山記》)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6
【因】
(一)介詞。
1.依照,根據(jù)。
、儇璨灰騽菹笮。(《核舟記》)
②變法者因時而化。
、凵茟(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
2.依靠,憑借。
、僖蚶吮,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塾忠蚝駧庞檬抡叱冀小(《屈原列傳》)
3.趁著,趁此。
、俨蝗缫蚨裼鲋。(《鴻門宴》)
②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
4.通過,經(jīng)由。
、僖蛸e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鴻門宴》)
5.因為,由于。
、僖蛟煊袂鍖m,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書》)
(二)副詞。
1.于是,就;因而。
、僖虬蔚俄角白喟。(《赤壁之戰(zhàn)》)
、谙嗳缫虺骤祬s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2.原因,緣由,機(jī)緣。
①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
(三)動詞
1.根據(jù)
①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五蠹》)
2.沿襲,繼續(xù)。
、倜晒蕵I(yè),因遺策。(《過秦論》)
、诩又詭熉茫蛑责囸~。
【于】
(一)介詞。
1.在,從,到
①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在)《廉頗藺相如列傳》
、诳N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③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前一個于:從)(《勸學(xué)》)
④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到)《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方面從中
、偾G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谟谌藶榭勺I,而在己為悔。(《游褒禪山記》)
3.由于
、贅I(yè)精于勤、荒于嬉(《進(jìn)學(xué)解》)
4.向,對,對于。
、僬埛蠲缶扔趯O將軍(《赤壁之戰(zhàn)》)
、隰斆C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曰(《赤壁之戰(zhàn)》)
、蹛燮渥,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5.被。
、倬矣谮w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诠蕛(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與,跟,同。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谘嗤跤Y(jié)于君!读H藺相如列傳》
、勰羟哺剐淖越Y(jié)于東,以共濟(jì)世業(yè)!冻啾谥畱(zhàn)》
7.比。
、倏鬃釉唬嚎琳陀诨⒁病
、谇,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后一個于:比)(《勸學(xué)》)
【于是】
1.相當(dāng)于于+此,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對此,從此,因此。例:
、儆谑琴e客無不變色離席。(在這時)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捕蛇者說》)
、塾谑乔赝醪粦瑸橐粨趔。(對此)《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于是余有嘆焉。(因此)(《游褒禪山記》)
⑤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從此)
2.連詞,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例:
、儆谑乔赝醪粦瑸橐粨衾。(《廉頗藺相如列傳》)
、趨侵穹酵葱难桑谑浅似鋮柭曇院,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塾谑菫殚L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見于】表示被動。
、傥衢L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獨(dú)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
【與】
(一)介詞。
1.介詞。和,跟,同。
、倥婀姲陨希吹门c項羽相見(《鴻門宴》)
、诙虤w,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2。給,替。
、訇惿嫔贂r,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谂c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3.比,和比較。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谳^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六國論》)
(二)連詞。
1.連詞。和,跟,同。
、偃恢\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勾踐滅吳》)
、诠篡`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勾踐滅吳》)
(三)動詞。
1.給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勾踐滅吳》)
②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叟c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結(jié)交,親附。
、僖蛉酥Χ种,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對付。
①龐煖易與耳。
4.參加,參與。
、衮q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
5.贊許,同意。
、傥崤c點(diǎn)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四)通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贌o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廴粍t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
【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僦^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谂婀唬菏肱c君少長?(《鴻門宴》)
、酃暳畬④娛肱c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孰若】【與其孰若】表示選擇(舍前取后),譯為:哪如與其哪如
、倥c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谂c其殺是童,孰若賣之(《童區(qū)寄傳》)
【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
、夙椡踉唬簤咽!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诠誓臼芾K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xué)》)
③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④臨視,則蟲集冠上(《促織》)
2.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谙蛭岵粸樗挂,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3.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勺g為就,或不譯。
、傥槐皠t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谌雱t孝,出則弟。(《論語·學(xué)而》)
、坌t獲邑,大則得城。
、芪槐皠t足羞,官盛則近諛。
4.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表示轉(zhuǎn)折時,用在后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
、儆谄渖硪玻瑒t恥師焉,惑矣。(《師說》)
②手裁舉,則雙超忽而躍(《促織》)
、燮涫覄t邇,其人甚遠(yuǎn)。(《詩經(jīng)》)
5.表示選擇關(guān)系。常和非不呼應(yīng)著用,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诜瞧渖碇N則不食(《勾踐滅吳》)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對已然或發(fā)現(xiàn)的強(qiáng)調(diào)?勺g為已經(jīng)原來原來已經(jīng)。
、偌爸T河,則在舟中矣。(《殽之戰(zhàn)》
(三)名詞。
1.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
①《論語》六則。
2。準(zhǔn)則,法則。
、僖陨碜鲃t。
(四)動詞。效法。
、僮窈箴ⅰ⒐珓⒅畼I(yè),則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輒,總是,常常。
①居則曰:不吾知也!
【則是】只當(dāng)是。
①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竇娥冤》)
【則則】贊嘆的聲音。
、龠B呼則則。
【者】
(一)助詞。
1.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儆袕(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谇刈钥姽詠矶嗑,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
、俅藬(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诨虍愑诙咧疄椋卧?(《岳陽樓記》)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傺灾,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4.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dāng)于的。
、偾笕丝墒箞笄卣,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陧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趲熣撸詡鞯朗軜I(yè)解惑也。(《師說》)
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
、俳叻钷o伐罪。(《赤壁之戰(zhàn)》)
②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圻h(yuǎn)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偃徊偎炷芸私B,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赤壁之戰(zhàn)》)
、诔妓匀ビH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語氣詞。
1.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俸握?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谡l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之】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yùn)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偬笫舛局。(《觸龍說趙太后》)
、诓恢獙④妼捴链艘。(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鄢寄耸芯牡锻勒,而公子數(shù)存之。(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dú)不憐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萑徽Z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dān)憂。(之:你)(《與妻書》)
2.指示代詞,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诰蛹卜蛏嵩挥貫橹o(前一個之,這樣。后一個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壑x又何知。(《逍遙游》)
、芫,寧許之以負(fù)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助詞。
1.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倩①畛鲇阼裕斢駳в跈持,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谧佣紙蟾改钢,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
、俪贾畨岩,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诳椭牢艺,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鄄换计浔娭蛔阋,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芡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谄┤粢匀馔娥H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墼娫疲核擞行,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衮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
、谌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沒有實(shí)在意義。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②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頃之,煙炎張?zhí)臁?《赤壁之戰(zhàn)》)
(三)動詞,到去。
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谵梢灾湃f里而南為?(《逍遙游》)
、塾袪颗6^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茏渲畺|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