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詩魔的詩人是誰
在中國詩歌史上,出現(xiàn)過許多杰出的人物,那么被稱為詩魔的詩人是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被稱為詩魔的詩人是誰,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被稱為詩魔的詩人是誰
詩魔--白居易。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拓展:
古代詩人的代號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fēng)格高峻,大有“漢魏風(fēng)骨”,被譽為“詩骨”。
2、詩杰--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fēng)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圣--杜甫 其詩緊密結(jié)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jīng)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wěn)凝重,格調(diào)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 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玨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白居易主要成就
官場
翰林學(xué)士
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xué)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quán)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jīng)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guī)矩,回故鄉(xiāng)守孝三年,服孝結(jié)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
江州司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quán)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zhèn)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墒悄切┱茩(quán)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guān)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
貶官江州(現(xiàn)九江)給白居易以沉重的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幫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后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quán)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于是他極力請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職期間,他見杭州一帶的農(nóng)田經(jīng)常受到旱災(zāi)威脅,官吏們卻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議,發(fā)動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壩水閘,增加了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今杭州)、鹽官(今海寧)之間數(shù)十萬畝農(nóng)田的灌溉問題。白居易還規(guī)定,西湖的大小水閘、斗門在不灌溉農(nóng)田時,要及時封閉;發(fā)現(xiàn)有漏水之處,要及時修補。白居易還組織群眾重新浚治了唐朝大歷年間杭州刺史李泌在錢塘門、涌金門一帶開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條件。
文學(xué)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xiàn)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xué)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chuàng)作而發(fā)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xiàn)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diào)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罗o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zhì)雖野,采而獎之!保恕蹲h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nèi)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fēng)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fēng)。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边@里的“質(zhì)而徑”、“直而切”、 “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diào)了語言須質(zhì)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chuàng)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wù);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睘闀r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25]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xiàn)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jié)構(gòu)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shù)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wù)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lián)結(jié)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xiàn)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shù)姆諊、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qū)⑵嗬涞脑律、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gòu)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tǒng)統(tǒng)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白居易個人作品
主題
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shù)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為使主題更明確傳達給讀者,或詩題下加小序點明主題,或“卒章顯其志”突出主題。其次,白詩的藝術(shù)特色還表現(xiàn)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但白詩的詩意并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shù)效果!遁p肥》一詩描寫了內(nèi)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jié)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么慘烈的情景。
閑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wù)盡的特點,但在內(nèi)容和情調(diào)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guān)聯(lián),多寫得意激氣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xiàn)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diào)。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后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fēng)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diào),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因與后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后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號論,“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于白樂天詩云”(龔頤正《芥隱筆記》)。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保ā抖咸迷娫挕罚┓泊朔N種,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詩的影響軌跡。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shù)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chǎn)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tǒng),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強調(diào)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xiàn)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杜c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fēng),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服從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風(fēng)格的多樣化。
創(chuàng)作主張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作品風(fēng)格
語言優(yōu)美、通俗、音調(diào)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
白居易軼事典故
投詩顧況
白居易為了應(yīng)舉而初來長安之際,帶著《賦得古原草送別》謁見著作(官職名)顧況,顧況看到白居易的姓名,然后注視著白居易,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然后讀詩,讀至“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二句,不禁大為賞嘆,說:“道得個語,居亦易矣!”并廣為延譽,白居易由此一舉成名。
自釀美酒
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zhì)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一酌發(fā)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歷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xiāng)鄰”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傳。
素口蠻腰
白居易畫像素口蠻腰,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fēng)疾,半身麻痹,于是他賣掉那匹好馬并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墒,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說:“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 。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但在白居易70歲時,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fēng)。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藏書故事
池上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集賢校理,參與整理國家藏書。后擢翰林學(xué)士。元和十年(815)貶為江州司馬。文宗即位,遷刑部尚書。武宗時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退居洛陽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對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發(fā)展 有卓著的貢獻。在整理集賢院藏書時,使他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藏書,對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私家藏書頗富,建有藏書樓,名“池北書庫”。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罷刑部侍郎時,有栗千斗,書一車”。著有《白氏長慶集》等。他曾以自己藏書為基礎(chǔ),編撰了一部詞語佳句類書《白氏經(jīng)史事類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為1 367門。宋代黃鑒著《楊文公談苑》記載:“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shù)千,各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采集其事類,投瓶中。倒取之,抄錄成書。”可見《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資料時,就開始以類匯集。另編有《元白因繼集》《劉白唱和集》《洛下游賞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竹筒寄詩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與鄰近的幾位刺史錢徽、李穰及浙東觀察使元稹以詩唱和,來往傳遞都以竹筒盛詩,是為詩筒的典故。
句傳雞林
唐代新羅(雞林) 商人來唐貿(mào)易時,盡力搜集購買白居易的詩,他們說,自己國家的宰相出百 (一作“一”) 金換一篇白詩,其中偽托的,宰相也能分辨出來。元稹感慨:“自篇章已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
【被稱為詩魔的詩人是誰】相關(guān)文章:
詩人徐志摩的詩08-17
詩人舒婷的詩07-21
詩人王勃的詩09-21
唐朝詩人崔顥的詩08-16
詩人與詩詩歌08-04
我的詩人散文詩08-03
詩人的悲哀現(xiàn)代詩08-02
雜說:詩人的窮與詩05-01
讀福建詩人:離開的詩04-28
詩人之死現(xiàn)代詩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