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李白的古詩

    時間:2024-06-27 18:33:05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的古詩通用[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的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的古詩通用[15篇]

    李白的古詩1

      古詩《酬談少府》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

      壯心屈黃綬,浪跡寄滄洲。昨觀荊峴作,如從云漢游。

      老夫當暮矣,蹀足懼驊騮。

      作品賞析

      【注解】:

     。1)《太平御覽》:梅福于是棄南昌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為神仙。代代有人見,或于玉笥山中逢之。

     。2)《漢書》:“天子我監(jiān),登我三事。”顏師古注:“三事,三公之位,謂丞相也!

     。3)田千秋以一言悟主,旬月取宰相封侯,匈奴譏之。見十一卷注。

     。4)顏師古《漢書注》:“丞尉職卑,皆黃綬。”

      (5)《庸六典注》:荊山,在襄州荊山縣。峴山,在襄州襄陽縣。

      (6)《詩經集傳》:“云漢,天河也,在箕、斗二星之間,其長竟天!辈艽庵性唬骸皾h之在天,似云而非云,故曰云漢!

     。7)《漢書》:“造父善御習馬,得驊騮,騄耳之乘。顏師古注:“驊騮,言其色如華之赤也。”顏延年《赭白馬賦》:“望朔云而蹀足!睆堛娮ⅲ骸磅拮,疾行也!

      【韻譯】:

      南昌尉梅福當縣尉不久就辭職學閑去了。

      田千秋以一言勸皇上成功而位居宰相,這事沒有什么可害羞的.,但匈奴人還笑話他。

      你雄心勃勃卻位屈縣尉,我浪跡天涯,沒有著落。

      昨天看你關于荊州峴山的大作,仿佛跟你去銀河游蕩了一回。

      我已經老了,怕是跟不上你這匹千里馬飛快的步伐了。

    李白的古詩2

      獨不見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么適合遠行呢?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到遲暮之年了。在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那是風吹動寒梭發(fā)出的'聲響,月亮伴著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如今桃樹已經高百余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枯萎了。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凄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注釋

     、冱S龍:古代城池名。又名龍城。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此處泛指邊塞地區(qū)。

     、谵ィ恨ヌm,蘭花的一種,春日開花。

     、凵u: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芎兀褐^織布梭,狀家境的貧寒,或冷天猶織,故稱。

     、菟|:即秋閨。此處指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

      簡析

      作者:佚名

      《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古詩

    李白的古詩3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注釋

     、殴汗糯诔峭庑拗囊环N外墻。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⑷別:指的是告別。

     、膳睿汗艜险f的一種植物,干枯后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作者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收鳎褐傅氖沁h行。

     、烁≡朴巫右猓翰茇А峨s詩》:“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后世用為典實,以浮云飄飛無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飄動的云。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唐潱褐傅氖锹曇粼~。此。

     、褪捠挘褐傅氖邱R的呻吟嘶叫聲。

      ⑽班馬:指的是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lián)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作者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皺M”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作者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lián)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lián)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xiàn)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lián)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lián)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边@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作者感到離別的不舍。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作者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作者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為游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跋﹃枱o限好”、“長河落日圓”,但愿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彼途Ю,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作者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作者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lián)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李白的古詩4

      作品原文

      夢游天姥吟留別

      [唐] 李白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作品注釋

      1、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2、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確實,實在。

      3、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4、明滅:忽明忽暗。

      5、向天橫:直插天空。橫,直插。

      6、”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浙江天臺西北。

      7、天臺(tāi):山名,在浙江天臺北部。

      8、”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9、因:依據。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10、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11、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南面。

      12、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13、淥(lù):清。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14、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15、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16、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17、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18、”迷花“句: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天色已經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

      19、”熊咆“句: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殷(yǐn),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20、”栗深林“句: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栗、驚,使動用法。

      21、青青:黑沉沉的。

      22、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23、列缺:指閃電。

      24、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一作“扇”。

      25、訇(hōng)然:形容聲音很大。

      26、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27、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28、風:一作“鳳”。

      29、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30、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旋轉,運轉。

      31、魂悸:心跳。

      32、恍:恍然,猛然。

      33、覺時:醒時。

      34、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35、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36、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青崖:青山。

      37、須:等待。

      38、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作品譯文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臺山雖高一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說天寶四載(745年),一說天寶五載(746年)。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于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游吳越之時。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于經由科舉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權貴,及翰林院同事進讒言,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開長安后,他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shù)募乙杨H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墒抢畎讻]有這么做。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朋友時所作,所以又題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相當復雜。李白從離開長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郁結于懷。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離塵俗的山林去尋求解脫。這種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卻不能一筆抹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李白在精神上擺脫了塵俗的桎梏。而這才導致他在詩的最后發(fā)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這種堅決不妥協(xié)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正是這首詩的基調。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xiàn)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痹娨婚_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xiàn),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云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xié)成一體,形成統(tǒng)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shù)牧耍娙瞬⑽吹酱酥共,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xiàn)。“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跋芍速饬腥缏椤!群仙好像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xiàn)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北緛碓娨獾酱怂坪跻驯M,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罢垩币辉~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兮辭》。李白雖然受帝王優(yōu)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作品點評

      明代高棅《品匯》:范云:瀛洲難求而不必求,天姥可睹而實未睹,故欲因夢而睹之耳(“?汀彼木湎拢。甚顯(“半壁”二句下)。甚晦(“千巖萬轉”二句下)。又甚顯(“洞天”四句下)。又甚晦(“霓為衣兮”四句下)。范云:“夢吳越”以下,夢之源也;次諸節(jié),夢之波瀾。其間顯而晦,晦而顯,至“失向來之煙霞”極而與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筆力,亦不能發(fā)此!罢硐薄盁熛肌倍渥钣辛。結語平衍,亦文勢之當如此也。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夢游天姥吟》胸次皆煙霞云石,無分毫塵濁,別是一副言語,故特為難到。

      明代郭濬《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恍恍惚惚,奇奇幻幻,非滿肚皮煙霞,決揮灑不出。

      明代周敬、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出于千絲鐵網之思,運以百色流蘇之局,忽而飛步凌頂,忽而煙云自舒。想其拈筆時,神魂毛發(fā)盡脫于毫楮而不自知,其神耶!吳山民曰:“天臺四萬八千丈”,形容語,“白發(fā)三千丈”同意,有形容天姥高意!扒r萬轉”句,語有概括。下三句,夢中危景。又八句,夢中奇景。又四句,夢中所遇!拔ㄓX時之枕席”二語,篇中神句,結上啟下!笆篱g行樂”二句,因夢生意。結超。

      清代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忽魂”四句,束上生下,筆意最緊。萬斛之舟,收于一柁(末二句下)。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飛渡鏡湖月”以下,皆言夢中所歷。一路離奇滅沒,恍恍惚惚,是夢境,是仙境(“列缺霹靂”十二句下)。托言夢游,窮形盡相以極“洞天”之奇幻;至酲后,頓失煙霞矣。知世間行樂,亦同一夢,安能于夢中屈身權貴乎?吾當別去,遍游名山,以終天年也。詩境雖奇,脈理極細。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七古歌行,本出楚騷、樂府。至于太白,然后窮極筆力,優(yōu)入圣域。昔人謂其“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詠之使人飄飄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遠別離》等篇,以為雖子美不能道。蓋其才橫絕一世,故興會標舉,非學可及,正不必執(zhí)此謂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矯離奇,不可方物,然因語而夢,因夢而悟,因悟而別,節(jié)次柑生,絲毫不亂;若中間夢境迷離,不過詞意偉怪耳。胡應麟以為“無首無尾,窈冥昏默”,是真不可以說夢也特謂非其才力,學之立見躓踣,則誠然耳。

      清代翁方綱《趙秋谷所傳聲調譜》:方綱按:《扶風豪士歌》《夢游天姥吟》二篇,雖句法、音節(jié)極其變化,然實皆自然入拍,非任意參錯也。秋谷于《豪士》篇但評其神變,于《天姥》篇則第云“觀此知轉韻元無定格”,正恐難以示后學耳。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縱橫變化,離奇光怪,以奇筆寫夢境,吐句皆仙,著紙谷飛(“列缺霹靂”十句下)。砉然收勒,通體宗主攸在,線索都靈(“世間行樂”二句下)。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陪起,令人迷。“我欲”以下正敘夢,愈唱愈高,愈出愈奇“失向”句,收住!笆篱g”二句,入作意,因夢游推開,見世事皆成虛幻也;不如此,則作詩之旨無歸宿。留別意,只末后一點。韓《記夢》之本。

      清代延君壽《老生常談》:《夢游天姥吟留別》詩,奇離惝恍,似無門徑可尋。細玩之,起首入夢不突,后幅出夢不竭,極恣肆幻化之中,又極經營慘淡之苦,若只貌其右句字面,則失之遠矣。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夢吳越”句,乘勢即入,使筆如風,所謂緩則按轡徐行,急則短兵相接也!昂抡瘴矣啊卑司,他人捉筆可云已盡能事矣,豈料后邊尚有許多奇奇怪怪!扒r萬轉”二句,用仄韻一束以下至“仙之人兮”句,轉韻不轉氣,全以筆力驅駕,遂成鞭山倒海之能,讀云似未曾轉韻者,有真氣行乎其間也。此妙可心悟,不可言喻。出夢時,用“忽動悸以魄動”四句,似亦可以收煞得住,試想若不再足“世間行樂”二句,非但叫題不酲,抑亦尚欠圓滿!扒曳虐茁埂倍,一縱一收,用筆靈妙不測。后來慢東坡解此法,他人多昧昧耳。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云:“半壁”一句,不獨境界超絕,語音亦復高朗。嚴云:有意味在“青青”“澹!弊肿鳢B(“云青青兮”二句下)。嚴云:太白寫仙人境界皆渺茫寂歷,獨此一段極真,極雄,反不似夢中語(“霓為衣兮”四句下)。又云:“世間”云云,甚達,甚警策,然自是唐人語,無宋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古詩5

      原文:

      清平樂(一名憶蘿月)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

      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禁闈秋夜,月探金窗罅。

      玉帳鴛鴦噴蘭麝,時落銀燈香灺。

      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誰邊。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

      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

      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鸞衾鳳褥,夜夜常孤宿。

      更被銀臺紅蠟燭,學妾淚珠相續(xù)。

      花貌些子時光,拋人遠泛瀟湘。

      欹枕悔聽寒漏,聲聲滴斷愁腸。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注釋:

      ⑴清平樂:唐教坊曲名!度莆宕~箋評》:“按《清平樂》為南詔樂調,當時南詔有清平官,司朝庭禮樂等事,相當于唐朝宰相!肚迤綐贰樊斣从谇迤焦。”另有別名《破子清平樂》、《清平樂會》、《憶夢月》、《醉東風》。雙調,46字。上闋22字,4句,4平韻,每句押韻。下闋,24字,4句,3平韻,1、2、4句押韻。

      ⑵畫堂:華麗的堂舍。

     、呛煓桑╨ián lóng):窗簾或門簾。櫳:窗欞。

     、燃讶穑喝鹧。

     、绅┥簼嵃椎念伾

     、释テ觯和ルA。

      ⑺盛氣:雪花狂舞的'氣勢。

     、坦庖隣t煙:那景象好象引發(fā)的爐煙。

     、退夭莺衽澹喊咨ú莺忾W閃掛一身玉琨。玉佩:玉石制的佩飾。

    李白的古詩6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賞析

      《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xiàn)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頷聯(lián)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不僅由于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擴;而且還由于動態(tài)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李白的古詩7

      作品簡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作品。這首詩描寫了李白陪族叔李曄暢游洞庭湖排遣愁緒的情景,運用獨特的奇想,鏟去人生坎坷障礙,用無窮盡的酒醉刷掉心頭的愁悶。全詩層次分明而又環(huán)環(huán)相連,絲絲入扣,通過借酒吟詩消愁,排遣李白心中數(shù)十年壯志未酬、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滅的千古愁、萬古憤。

      參考資料:

      作品原文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唐] 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作品注釋

      1、刬(chǎn)卻:削去,鏟掉。君山:在洞庭湖中,又名洞庭山、湘山。

      2、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處即是指洞庭湖水。

      3、巴陵:岳州唐時曾改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陽。

      作品譯文

      把君山削去該有多好,可讓洞庭湖水平鋪開去望而無邊。

      巴陵的美酒飲不盡,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這一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運地遇到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早發(fā)白帝城》),趕忙返至江夏。李白獲得自由以后,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江夏贈韋南陵冰》),是因為他又對朝廷產生了幻想,希望朝廷還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動了一個時期,毫無結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離開江夏,出游湖南。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曄,當時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他們此次同游洞庭湖,心中充滿感慨,因有此作。

      作品鑒賞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組紀游詩。它由三首五言絕句組成。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獨特構思的抒情絕唱。

      其三:“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鏟去擋住湘水一瀉千里直奔長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鏟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鞍土隉o限酒,醉殺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絕妙的寫照,又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樣,用洞庭湖水似的無窮盡的酒來盡情一醉,借以沖去積壓在心頭的愁悶。這首詩,前后兩種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獨立,實際上卻有著內在聯(lián)系。聯(lián)系它們的紐帶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千古愁、萬古憤。酒和詩都是詩人借以抒憤懣、豁胸襟的手段。詩人運用獨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詩句!鞍土隉o限酒,醉殺洞庭秋”句設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處在這種心情下的李白,才能產生這樣奇特的想象;也只有這樣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達此時此際李白的心情。

      作品點評

      《鶴林玉露》:李太白云:“鏟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倍詾樵娙斯诿嵴撸亟箝煷蠊室。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詩家直說》:《金針詩格》曰:“內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含蓄,方入詩格。若子美‘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是也。”此固上乘之論,殆非盛唐之法。且如賈至、王維、岑參諸聯(lián),皆非內意,謂之不入詩格可乎?然格高氣暢,自是盛唐家數(shù)。太白曰:“鏟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逼衲捴巳碎T,謂有含蓄之意,則鑿矣。

      《批選》:率爾道出,自覺高妙。

      《摘鈔》:放言無理,在詩家轉有奇趣。四句四見地名不覺。

      《酌雅詩話》:瞿存齋云:太白詩:“鏟卻君山好,平浦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笔巧跣卮危可倭暌嘣疲骸耙棺黹L沙酒,曉行湘水春。”然無許大胸次也。余謂不然。洞庭有君山,天然秀致。如鏟卻,是誠趣也。詩情豪放,異想天開,正不須如此說;既如此說,亦何大胸次之有?

      《唐詩箋注》:詩豪語辟,正與少陵“斫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匹敵。“巴陵”一句,極言其快心。

      《唐詩選勝直解》:言鏟去君山而令湘水平鋪,太白胸中放曠豪邁可見。中流暢飲,洞庭秋意,盡收于醉中矣。

      《詩式》:首句,若以君山在湖中不免猶為芥蒂,不如鏟除更好。二句,君山鏟去,湘水平流,則眼界彌覺空闊。三句,先點“酒”字,四句,落到“醉”字。步驟一絲不亂。三句有了“無限”二字,四句“醉殺”二字迎機而上,所謂一應一呼也。結句有醉倒在洞庭秋色之中,有“一腳踢翻鸚鵡洲,一拳捶碎黃鶴樓”之概。(品)豪邁。

      《李太白詩醇》:嚴云:便露出碎黃鶴氣質。

      安旗云:其三純是奇想。其所以發(fā)此奇想者,總為胸中與積憤欲抒,況又在醉后。故自然流出,不假安排。然亦須其一、其二為之鋪墊。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古詩8

      原文:

      白胡桃

      紅羅袖里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譯文:

      剛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繡花紅衣袖襯托一個白晃晃的東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盤里卻什么也看不到了?

      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經以后,從手腕上退下的晶瑩剔透的水晶珠。

      注釋:

      [1]紅羅袖:繡花紅衣袖

      [2]白玉盤:白色瓷盤

      [3]疑:此詩詩眼,就像的意思

      [4]“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詩》原文里作“精”。

      賞析:

      白胡桃,一種普通果物,而在“詩仙”李白筆下,竟是那樣冰清玉潔,那樣的靈秀剔透。這首詠物小詩的開首兩句就很不一般:“紅羅袖中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這里,詩人從五顏六色中挑出紅、白兩色作底色,來襯托白胡桃的潔白無瑕你看,將它藏在紅羅袖中.紅白分明,欲掩卻露;將它放在白玉盤上,桃盤一色,欲顯卻隱。這里用一個“見”字,一個“無”字,兩相對比,不僅描繪出了胡桃的色澤,更賦予它活潑與頑皮。這個白色的果物像個小精靈,它以紅羅為伴時,突顯著自己;而當它滾動到白玉盤中時,卻又好像消逝了。以上兩句,本來就生動得叫人感到白胡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緊接著的兩句,詩人又把一幅寫意詩畫升華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边@里以珠寶比喻胡桃,極言了胡桃的晶瑩,同時,詩人發(fā)揮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給小小的白胡桃罩上了一層虛幻迷離的色彩:難怪它白得那樣純正,那樣透靈,卻原來它久綴于老僧的腕上,長聽經文念誦,長受佛家香火,哪里還會不白?哪里還會不清?在這種氛圍中,讓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還是珠寶?這種“似是而非”,實在是不可勝收的朦朧美!詩中“疑”字本身說明它不是真的,讓讀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間,承上啟下,為下文做了鋪墊,此詩語言平實,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白胡桃本是一種俗物,可一經大詩人李白的神筆點化,它卻變得如珠似玉、高貴華美了!詩人那瑰麗奇特的“詩心”和那“點石成金”的生花妙筆,那狀物卻不滯于物、繪形而不囿于形的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在這首小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傊,這首詩雖無深意,但設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胡桃的形象描繪得生動而有趣。

    李白的古詩9

      【題解】

      五言古詩。李白作于天寶十四年(755)安史叛軍攻陷洛陽之后。共五十九首,“西上蓮花山”是第十九首。詩中借游仙的幻想登上蓮花山,月白風清,駕霧凌云而步于太清之上,仙人引導,仙女伴隨,就在幻游這個廣闊自由的仙界時,詩人俯視人間,只見“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的關懷和對祖國的熱愛。詩人將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結合起來,以浪漫主義表現(xiàn)理想,以現(xiàn)實主義描述現(xiàn)實,末尾不著一字評論,而詩人的悲憤與不平自見。

      【全詩】

      《古風·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偕徎ㄉ剑杭次髟廊A山上的蓮花峰。峰上有宮,宮前有池,池生千葉蓮。

     、诿餍牵合膳

     、厶澹旱兰艺Z,指高空。

      ④云臺:蓮花山東北的云臺峰。

      ⑤衛(wèi)叔卿:神仙名。傳說他服云母成仙,曾乘云霞、駕白鹿去見漢武帝。以為武帝好道,必禮遇他。而武帝只把他當作一般臣下看待,于是失望而去。

     、搌櫍壶櫻。紫冥:高空。

     、吖诶t:官員所戴的帽子,此處指有官職。

      【導讀入境】

      李白是一個多夢的詩人。青年時代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夢想著建功立業(yè);后來受詔進京,更夢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圖;至于上山學道,夢想成仙,更是夢中夢了。這些夢后來都破滅了。但是,人是不能沒有“夢”的,更何況這樣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此,李白的游仙詩就特別多,他要在夢境中尋求仙境,尋求人生與社會的理想,而這理想與現(xiàn)實又有著多么巨大的矛盾啊。請看約作于安祿山攻破洛陽以后的這首古風:

      我們這位謫仙人先是夢見自己登上了蓮花峰頂,遠遠地看見了那位喚作明星的仙女。仙女雪白的手兒拈著一朵粉紅色的木芙蓉花,凌空款步,飄飄而來。彩虹般絢麗的衣裳,曳著長長的衣帶,迎風飄舞,升向天際。她要邀請我們的詩人留下來,享受天界的融融和樂、平等靜穆的生活。又領著他去拜會仙人衛(wèi)叔卿。他恍恍惚惚與衛(wèi)叔卿同行,駕乘鴻雁遨游天宇。天上是多么美好,這不正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嘛。詩人真是流連忘返了。

      然而,猛一低頭,看看自己熱戀著的故土吧:被胡兵占據的洛陽一帶一股戰(zhàn)爭的血腥氣卷地而來。到處生靈涂炭,血流遍野。逃難的人群奔跑著,呼號著。而逆賤安祿山跟他的部屬們卻衣冠簪纓坐了朝廷,瘋狂地發(fā)出獰笑!

      【賞析】

      游仙是為了詠懷。本篇反映了詩人所追求的`理想與血腥現(xiàn)實的激烈的矛盾沖突,同時曲折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痛苦掙扎。他要超脫現(xiàn)實,閉眼不看人間的苦難,但是大凡偉大的作家,都是人民的兒子,不會忘記自己熱戀著的祖國和人民。這和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這種矛盾心理相適應的是詩中前后兩種迥然不同的色彩與意境的強烈對比。前半部升仙圖中在藍藍的天空的背景下,襯上仙女手的白、花的紅、衣裳的七色艷麗,色彩是何等的亮麗、和諧、雅致;而意境又是何等的開朗明快。而后半部的戰(zhàn)亂圖中則呈現(xiàn)一片昏黃灰暗的色彩,一種陰冷慘烈的意境。

      詩人以色彩與意境的對比來表現(xiàn)自己矛盾心理的手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思考題】

      1.讀李白的另一首游仙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看一看它與本詩所描寫的仙境有何相似之處(如色彩、意境、所寄托的理想等),再看一看它們的結尾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何不同。

      2.讀魯迅的《〈吶喊〉自序》開頭一段,體會它與本詩所表現(xiàn)的“夢”的含義。

    李白的古詩10

      1、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2、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4、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色—— ——李白《長干行二首·其二》

      5、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6、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李白《長相思·其一》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8、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作者:李白)

      9、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0、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11、終是莊周夢了蝶,你是恩賜也是劫,終是李白醉了酒,你是孤獨也是愁——

      12、日照香蘆升子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模兜里沒有錢——

      13、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1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1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日還——(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18、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19、關羽痛飲結金蘭,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醉后生虎膽,東坡舉杯邀嬋娟——

      20、造句:中秋之夜,遠在他鄉(xiāng)的詩人李白站在窗前仰望天空,借著皎皎圓月,遙寄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21、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2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拼豪畎住缎新冯y·其一》

      24、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李白《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25、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客中行》唐·李白

      26、春去秋復來,相思幾時歇————李白《姑孰十詠·望夫山》

      27、人來有清興,及此有相思—— ——李白《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28、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9、當君相思夜,火落金鳳高————李白《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30、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李白《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

      31、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長謠————李白《送當涂趙少府赴長蘆》

      32、翩翩弄春色,延佇寄相思————李白《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

      33、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

      34、有便憑將金剪刀,為君留下相思枕————李白《搗衣篇》

      35、寒燈厭夢魂欲絕,覺來相思生白發(fā)————李白《寄遠十一首》

      36、相思兩不見,流淚空盈巾————李白《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37、相思若煙草,歷亂無冬春————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38、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39、清晨鼓棹過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樓————李白《對雪醉后贈王歷陽》

      40、相思定如此,有窮盡年愁————李白《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41、及此北望君,相思淚成行————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42、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李白《別內赴征三首》

      43、中闊道萬里,霞月遙相思————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44、相思定如此,有盡窮年愁————李白《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45、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李白《古風其三十八·孤蘭生幽園》

      46、蘭生谷底人不鋤,云在高山空卷舒————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47、光風滅蘭蕙,白露灑葵藿————李白《古風其五十二·青春流驚湍》

      4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李白的'古詩11

      1.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6.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7.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8.秋浦歌

      唐代: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9.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古詩12

      原文:

      金陵三首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譯文:

      晉家朝廷南遷長江,金陵就是當時的首都——長安。

      地勢有帝王之氣,山水則虎踞龍蟠。

      金陵空自壯觀,長江亦非天塹。

      酒醉回船歸家去,口吟吳歌獨自歡。

      金陵地勢雄壯,江水空搖,高墻巍峨不動。

      東晉在這里建都,百萬富豪紛紛在這里夾道修建高樓。

      東晉終于滅亡,宮殿被荒草湮滅。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視著曾經繁華的江洲。

      魏晉六代,興衰迭起,我且痛飲三杯,為金陵高歌一曲。

      這里的宮殿不比長安的少,四周山巒圍城,比洛陽的山更多。

      古殿傍邊吳王種植的花草,深深宮院里美女穿戴著的晉朝樣式的綺羅綢緞的服裝。

      都隨著人事變換而消失,就像東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注釋:

     、艜x元帝南渡江,于金陵即位,遂都之。

     、歧娚烬報,石頭虎踞,諸葛武侯稱為帝王之宅。

     、恰端鍟罚宏惖澝魅,隋師臨江,后主從容言曰:“齊兵三來,周兵再來,無勿摧敗,彼何為者?”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度耶?”

     、阮亷煿拧稘h書注》:“楫謂棹之短者也。今吳越之人呼為橈!

      ⑸擁:環(huán)抱的樣子。金陵: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鐘山。《藝文類聚》:徐愛《釋問略》曰:建康北十余里有鐘山,舊名金陵山,漢未金陵尉蔣子文討賊,戰(zhàn)亡,靈發(fā)于山,因名蔣侯祠。故世號曰蔣山。

      ⑹這句意為:江水繞城而流。

      ⑺當時:指六朝。

     、讨x朓詩:“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摟。”

      ⑼國:都城。亡國:指相繼滅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兩句意為:金陵到處是春草,王宮湮沒于丘墟中。

      ⑽空余:只剩下。后湖:一名玄武湖,在今南京市東北!冻鯇W記》:建業(yè)有后湖,一名玄武湖!毒岸ńǹ抵尽罚盒浜嗝Y陵湖,亦名秣陵湖,亦名后湖,在城北二里,周回四十里,東西有溝流入秦淮,深六尺,灌田一百頃!兑唤y(tǒng)志》:玄武湖,在應天府太平門外,周回四十里,晉名北湖。劉宋元嘉未有黑龍見,故改名,今稱后湖。

     、襄蓿簜髡f中的仙山。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

     、小缎W紺珠》: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皆都建業(yè)。

     、选毒岸ńǹ抵尽罚郝尻査纳絿,伊、洛、瀍、澗在中。建康亦四山圍,秦淮、直讀在中。故云:“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崩畎自啤吧剿坡尻柖唷,許渾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謂此也。《太平寰宇記》:《丹陽記》云:出建陽門望鐘山,似出上東門望首陽山也。

      賞析:

      瞿蛻園、朱金城指出這組詩同儲光羲《臨江亭王詠》詞意相似,都是懷古概今、憂傷時事之作,顯有弦外之音(《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評箋)。

      第一首描繪金陵城的壯險形勢以寄慨。詩人一落筆便流露出深沉的吊古傷今之情。起句“晉家南渡日”概括了西晉末的一場歷史浩劫。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前漢劉聰?shù)南鄧鴦㈥滓ハ萋尻,懷帝被俘,士民死者三萬余人。漢兵燒殺搶掠,掘陵墓,焚宮廟,將洛陽變成一片廢墟。是年,漢兵又攻占長安。中原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而今,李白游金陵之時,自范陽起兵的安祿山已攻陷長安,玄宗倉皇出逃四川。北方人土紛紛攜家南渡,避亂江東。歷史好像重演了西晉永嘉年間的故事。因此,這一句詩猶如驚雷劈空而來,撼人心魄,表明了當時唐王朝已面臨山河破碎、社稷傾圮的嚴重局面。次句“此地舊長安”,飽含著詩人對胡騎踐踏京都長安的悲痛。金陵此地,今日依然是歌舞昇平氣象,這正像昔日的`長安。詩人沒有說如今長安是怎樣一副局面,他是不忍心說。這里可參照詩人在《永王東巡歌》中所描寫的“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情景,想象當時長安的悲慘境地。

      頷聯(lián)寫金陵城的陸地形勢。上句說,金陵為六朝帝都,這里遺留著帝王住宅、巍峨宮闕。金陵城東有鐘山,城西有石頭山。王琦注引張勃《吳錄》載,諸葛亮曾稱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毕戮湔f,鐘山和石頭山猶如龍蟠虎踞于金陵東西,氣象雄壯。這一聯(lián)在寫景中顯現(xiàn)出金陵城歷代的繁華,宮廷的偉麗,王朝的興盛,山勢的壯觀。詩人傾注了對祖國錦繡山川和悠久帝都的熱愛之情。頸聯(lián)寫江面。金陵城北是空闊長江,主與鐘山爭雄。由于有長江限隔南北,金陵歷來易守難攻,號稱“天塹”。然而,六朝的末代統(tǒng)治者都是奢侈淫樂,不修內政,專恃天險,以為可以長治久安,但結果無一不導致金陵失陷而亡國。李白眺望著滔滔江流,回顧歷史,聯(lián)想當世,不由得喟然長嘆。這兩句含蓄地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其意蘊正與后來詩人劉禹錫在《金陵懷古》中以精辟議論道出的“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相同。這里寫的是“金陵空壯觀”,其實詩人是暗諷“長安空壯觀。”當今唐代的統(tǒng)治者依托關中百二山河之險,也沒有能夠阻遇安史叛軍長驅入關攻占長安,以致重蹈六朝的復轍!翱铡弊挚芍^意味深長!疤靿q凈波瀾”句,又透露出李白對平定叛亂的思考。瞿、朱二先生曾指出,《金陵三首》“當與《永王東巡歌》合看!彼麄冊凇队劳鯑|巡歌》的按語中說:“當時玄宗號令不出劍門,肅宗崎嶇邊塞,忠于唐室之諸將皆力不足以敵安、史,則身處江南如李白者,安得不思抒奇計以濟時艱?”(《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評箋)因為此后不久,李白就加入了永王李璘軍幕并獻奇計,力主永王據金陵為根本,而后用舟師泛海,直取幽燕,顛覆安史老巢。可以推想李白寫“天塹凈波瀾”句時,對于據有長江天險的金陵城面臨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已有所預見,并作了思考。

      然而,寫這組詩的時候,李白還是流落江湖的布衣詩人。他自負有謝安之志、王佐之才,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內心的痛苦和焦慮可想而知。尾聯(lián)寫他正在吊古傷今之際,忽然聽到從江上舟中和江岸歌樓酒館傳來一陣陣軟媚的吳歌聲。詩人痛感在這衰世之年,竟仍有人不以國家危亡為念,照舊聲色歌舞,尋歡作樂。他實在不愿聽這種靡靡之音,于是令船家轉棹而去。這里的“醉客”,是詩人自喻。說是“醉客”,其實他是最清醒的。這一聯(lián)運用倒卷筆法,先寫醉客回橈而去,再點出吳歌自歡,這樣就更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當時享樂腐敗世風的辛辣諷刺,他的深沉悲痛和無限感嘆。這里的意蘊,同劉禹錫的“《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金陵懷古》)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正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首用盛衰對照手法,抒寫興亡之感,借以示警當世。首聯(lián)以倒裝句式,描繪金陵城依山環(huán)水的地理形勢。頷聯(lián)寫六朝興盛時期,金陵城人戶百萬,朱樓夾道,一片富麗繁華景象。頸聯(lián)一轉,感嘆亡國后滿城春草萋萋,王宮埋沒于古丘,觸目荒涼、衰敗。這兩聯(lián)一盛一衰,前后映照,包含著極深的歷史教訓。尾聯(lián)描繪惟有那亙古不變的后湖月,仍舊照著湖波上那個荒涼冷落的瀛洲島。這一幅清冷,朦朧的景色,融合著詩人對于故國蕭條、人事變幻的深沉感傷。余音裊裊,發(fā)人深思,引人遐想。

      第三首直以六代興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聯(lián)即以唱嘆出之。詩人為六代忽興忽亡之國澆灑三杯美酒,唱一曲悲愴挽歌。頷聯(lián)巧妙地將眼前的金陵城與心中系念著的洛陽、長安聯(lián)系起來寫。從字面上說,這兩句不過是寫由于歷經兵燹,金陵的宮苑多已坍塌荒蕪,比起秦地即長安來是少了;但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卻同洛陽一樣多。其實,內在的深層含意是說:宮苑如林的長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鐵蹄下已化作一片廢墟、焦土了。東都洛陽四周雖有群山作屏障,卻因當政和握兵者的昏庸無能早已淪落;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陽一樣多,到底能不能堅守得住也是難說。詩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仿佛是純客觀的景物描寫之中。這一聯(lián)是嘆今。頸聯(lián)接寫對歷史陳跡的憑吊。吳國昔日金碧輝煌的宮殿,而今長滿了野花荒草;當年東晉深宮中的綺羅珍寶,也早已蕩然無存。言外之意是說,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已足以使人深思,警醒。尾聯(lián)總束一筆,感嘆六朝繁華已盡隨人事而滅,好像與長江的碧波一道向東流逝,一去不返。詩人在第一首詩中,還只是通過“金陵空壯觀”暗示國家興亡不在于山川形勢的險要;而在這里他已用“人事”一詞,點出了社稷的存滅取決于人事。這是組詩畫龍點睛的一筆。結句展現(xiàn)長江滄波,無休無止,滾滾東流而去。這正是詩人不可抑止的滾滾心潮。這個結尾猶如“臨去秋波”,情緒無限悲涼,意境渾茫、渺遠。

      總的來看,李白的《金陵三首》以十分簡括、濃縮的筆墨,選擇了很少的帶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巧妙地將它們銜接、映襯與對照,使之容納了大跨度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抒發(fā)出吊古傷今、借古鑒今的豐富情思。三首詩的情調慷慨悲涼,意境壯闊深遠,深深地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滿腔熱忱。李白作詩任情而寫,揮灑自如,不喜受聲律約束,尤擅于七言古風。他寫律詩,也常運古詩之氣格入律,使律中有古,對中有散!督鹆耆住分,有頷聯(lián)不對仗的,如“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有頸聯(lián)不工對的,如“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也有首聯(lián)對仗的,如“地擁金陵勢,城迥江水流!笨梢娝麑φ滩痪谐8,純任自然。這三首五律寫得自然流走,有飄逸之致,節(jié)奏明快而不平直,語意斬截而不淺露,詞采清麗而又雄健。它沒有杜甫五律組詩那樣描寫工致,格律謹嚴,章法縝密,沉郁頓挫。它是疏宕的,粗線條的,大寫意和大概括的。它雖非李白的代表作,卻是唐代詩人中較早地以金陵懷古為題材的佳篇,對于后來劉禹錫、杜牧等人的金陵懷古詠史詩給予了很大的影響。

    李白的古詩13

      李白古詩《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文解釋】

      水邊的宣城明凈秀麗,如在畫中。秋天的傍晚,獨自登上謝北樓。憑高遠眺,晴空山色,一覽無余。句溪和宛溪兩條河流相互輝映,宛如明鏡。鳳凰橋和濟川橋有如彩虹橫跨溪水。遠處升起一縷縷炊煙,橘柚便掩映在這寒煙里。秋氣苦寒,深碧的梧桐染上濃重的秋色。有誰知道,在這深秋的北樓上,有人正臨風惆悵,懷念北樓昔日的主人謝朓。

      【詞語解釋】

      江城:水邊的城,即指宣城。唐時江南地區(qū)口語,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繞宣城而流的宛溪、句溪二水。

      明鏡:指橋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圓形,猶如圓的鏡子。

      雙橋:指宛溪上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下橋叫做濟川橋,隋文帝開皇年間所建。

      彩虹:指水中橋影。

      人煙:人戶炊煙。

      名句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偃藷煟捍稛。

      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凄迷、蒼老的圖畫——橘樹柚樹在炊煙的籠罩下,已帶有幾分寒意;梧桐樹染上了深沉的秋色,顯出了衰老的面容。觀察細致深刻,用凝煉的形象語言,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透露出季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氣氛。詩句寫出了秋景,也寫出了秋意。

      【賞析】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風格獨特的懷舊詩。此詩前面六句主要是寫景狀物,描寫了登上謝脁樓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而在最后二句點明懷念謝脁,抒發(fā)了對先賢的追慕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全詩語言清新優(yōu)美,格調淡雅脫俗,意境蒼涼曠遠。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后,一直處于失意之中,過著四處飄搖的生活。秋日重登謝樓,秋色傷懷,難免要發(fā)思古之幽情。想到謝朓和自己相似的經歷,雖然事隔古今,卻感到他們的精神遙相接應。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情山水,懷念古人,向大自然傾訴他的心聲。

      詩人筆下的秋景蒼茫壯闊,意境深遠。詩中豐富的想像與奔騰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代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宣城處于山環(huán)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回映帶著整個城郊,“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這首詩作于754年(天寶十三年),這一年中秋節(jié)后,李白從金陵再度來到宣城。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凈。詩人憑高俯瞰,“江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說:“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敝傅木褪沁@種表現(xiàn)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里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發(fā)出來的。從結構的關系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皟伤敝妇湎屯鹣M鹣闯鰩F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說“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著,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用語十分恰當。“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下橋叫做濟川橋,在城東陽德門外,都是581年——600年(隋文帝開皇年間)的建筑。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燦色彩。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這兩句與詩人的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似。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lián)系起來;然而同中有異,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兩者所給予讀者的美感也不一樣,而詩人想象的豐富奇妙,筆致的活潑空靈,則同樣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里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xiàn)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里,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致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煉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里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皯阎x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詩人“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處于失意之中,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jié),他那寂寞的心情,讀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舊游之地,現(xiàn)在他又重來這里。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跡,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詩人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復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

    李白的古詩14

      【原文】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解】

      1、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海樓:海市蜃樓。

     。、故鄉(xiāng)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韻譯】

      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來到了楚國境內作一次旅游。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評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fā),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是不確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然而仔細揣摩,“送別”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蛘J為李是行舟流覽,杜則停舟細看。此說頗是在理。

    李白的古詩15

      目錄

      作品簡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fā)感憤,寄托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guī)、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敘與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抒發(fā)得真摯感人。

      作品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作品注釋

     、磐醪g: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官,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屬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懷化黔陽縣。

     、茥罨浔M:一作“揚州花落”。楊花,柳絮。子規(guī):即杜鵑鳥,又稱布谷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驱垬耍涸娭兄竿醪g,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關于五溪所指,尚有爭議。

     、扰c:給。

     、呻S風:一作“隨君”。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qū)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君直到夜郎西”。

      作品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一說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說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jié)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奔囱赜悯U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作品鑒賞

      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凄涼哀愁的氣氛。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奥劦馈,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點出詩歌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已見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辈苤病峨s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倍寂c之相近。這兩句詩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明月象征著純潔、高尚,詩人在許多詩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時照亮詩人和友人。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xiàn)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作品點評

      《批點正聲》:太白絕句,篇篇只與人別,如《寄王昌齡》、《送孟浩然》等作,體格無一分相似,音節(jié)、風格,萬世一人。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王云:白此詩兼裁古意,遂成奇語。周云:音節(jié)清哀。

      《唐詩廣選》:梅禹金曰:曹植“愿作東北風,吹我入君懷”,齊浣“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此詩兼裁其意,撰成奇語。

      《唐詩直解》:音節(jié)清哀。

      《詩藪》:太白七言絕,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朝辭白帝彩云間”、"誰家玉笛暗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jiān)謂為“謫仙”,良不虛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是遙寄情詞,心魂渺渺。

      《詩辯坻》:太白“楊花落盡”與元微之“殘燈無焰”體同題類,而風趣高卑,自覺天壤。

      《唐詩摘鈔》:趣。一寫景,二敘事,三四發(fā)意,此七絕之正格也。若單說愁,便直率少致,襯入景語,無其理而有其趣。

      《增訂唐詩摘鈔》:即景見時,以景生情,末句且更見真情。

      《唐詩別裁》:即“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意,出以搖曳之筆,語意一新。

      《唐詩箋注》:“愁心”二句,何等纏綿悱惻!而“我寄愁心”,猶覺比“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更深摯。

      《網師園唐詩箋》:奇思深情(末二句下)。

      《詩法易簡錄》:三四句言此心之相關,直是神馳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寫之。

      《峴傭說詩》:深得一“婉”字訣。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無情生情,其情遠。潘稼堂云:前半言時方春盡,已可愁矣;況地又極遠,愈可愁矣。結句承次句,心寄與月,月又隨風,幻甚。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古詩】相關文章:

    李白的古詩01-06

    李白的經典古詩05-16

    李白古詩06-06

    李白思鄉(xiāng)的古詩12-30

    古詩大全李白08-24

    李白古詩句05-09

    李白古詩(通用)06-12

    李白古詩[精品]06-12

    (熱門)李白的古詩06-22

    李白的古詩【熱】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