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故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一:長庚入夢
傳說李白母親白天在蠻坡渡浣衣,一條紅鯉魚躍入衣籃。當(dāng)晚食用鯉魚后,夢見天上金光閃閃,長庚星(太白金星)從天而降落入懷中,于是有了身孕,后來生下李白并以太白字之。長大后的李白也確有幾分“仙氣”,他漫游天下,學(xué)道學(xué)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無人能及。李白在當(dāng)朝就享有“謫仙”的美名,后來更被人們尊為“詩中之仙”。
故事二:詩鎮(zhèn)石牛
據(jù)說青蓮鎮(zhèn)石牛溝有頭石牛,白天睡臥,晚上就出來糟蹋莊稼。少年李白知道此事后,就偷偷跑去看,并將看到的寫了首詩:
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cái)?shù)千秋。
風(fēng)吹遍體無毛動,雨滴渾身似汗流。
芳草齊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李白將寫好的詩貼在石牛背上,石牛心服口服,果然從此以后就老實(shí)了,再也不到處糟蹋莊稼了。
故事三、夢筆生花
據(jù)天寶遺事記載,李白年少之時,曾夢見自己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來果然才華橫溢,名聞天下。又記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jié),但沉酣中所撰寫之文章,未曾錯誤;與人議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論,所以時人稱之為“醉圣”、“詩仙”。
故事四、仙子仙逝
時楊國忠已死,高力士亦遠(yuǎn)貶他方,玄宗皇帝自蜀迎歸為大上皇,亦對肅宗稱李白奇才。
肅宗乃封李白為左拾遺,派郭子儀召見。
李白嘆宦海沉迷,不得逍遙自在,辭而不受,別了郭子儀,泛舟游侗庭岳陽,再過金陵,泊舟于千石江邊。
是夜,月明如晝。李自在江頭暢飲,忽聞天際樂聲味亮,漸近舟次,舟人都下聞,只有李白聽得。忽然江中風(fēng)浪大作,有鯨魚數(shù)丈,奮猛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施節(jié),到李白面前,口稱:“上帝奉迎星主還位。”
舟人都驚倒,須臾蘇醒。只見李學(xué)士坐于鯨背,音樂前導(dǎo),騰空而去。明日將此事告于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陽冰具表奏聞。天子敕建李滴仙詞于千石山上,春秋二祭。
故事五、除暴救弱女
《新唐書·李白傳》說:“擊劍為任俠,輕財(cái)好施”。傳說李白在去匡山路上,遇到惡少欺侮一弱女子,李白義憤填膺挺身而出,以其精湛的劍法把惡少打得落花流水,將弱女子救下。由此可見,李白身上有一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英雄俠氣。
故事六、天上謫仙人
李白初到長安,遇到賀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難》一篇呈上,賀知章邊讀邊點(diǎn)頭,一遍未完,已稱嘆數(shù)次,最后,他翹起大姆指向李白說:“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立刻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賀知章的贊語具體化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賀知章當(dāng)時已是文壇元老,《蜀道難》一經(jīng)他推崇贊美,宣傳力度是很大的。果然,很快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了。
關(guān)于李白的故事還有很多,為了方便大家熟記,小編今天就講這幾個故事給你。如果你覺得幾個故事還不夠過癮,小編建議你去李白故居逛逛,追尋一下詩仙李白曾經(jīng)走過的足跡,近距離觸摸一下這位盛唐詩壇大腕的靈魂,感受一下他成長過程中的傳奇故事,那可是相當(dāng)不錯的哦!
故事七、鐵杵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jīng)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xué)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么,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么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李白,依然認(rèn)真地磨著手里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xì)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xì)小的針。”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墒俏颐刻觳煌5啬パ侥,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堅(jiān)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jiān)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毕氲竭@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fā)燒。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xù)讀起來。
故事八、少年李白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不少錢,相當(dāng)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xué)下山,經(jīng)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xì)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睆拇艘院罄畎拙痛蛳訉W(xué)念頭,下功夫讀書。他既學(xué)文又習(xí)武,專門學(xué)習(xí)劍術(shù)。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游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jīng)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jù)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xué)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xué)會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一位客人,風(fēng)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dāng)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fēng)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后是贊嘆,最后竟是擊節(jié)拊掌,他說:“小家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
李白自小志趣遠(yuǎn)大,稟性高潔。當(dāng)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jìn)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dāng)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薄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jié),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shí)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氐郊液笥胗X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于是展紙揮筆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故事九、醉書狂草敵兵
唐玄宗時,渤海國的使者帶著國書來到長安,唐玄宗召見番使,命令翰林學(xué)士宣讀番書。
不料翰林學(xué)士打開番書,見上面全是些鳥獸文字,竟一字不識。唐玄宗宣詔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沒有一個人識得。唐玄宗震怒。
翰林學(xué)士賀知章回到家中,憂心忡忡,長吁短嘆,引起家中客人李白的關(guān)注。
李白問明情況,道:“可惜我李白金榜無名,不能為朝廷分憂解難!辟R知章問知李白能識番文,驚喜萬分,立刻向唐玄宗作了匯報(bào)。唐玄宗賜李白進(jìn)士及第,穿紫袍束金帶,在金鑾殿上接見了李白。
李白捧起番書,用唐音譯出,念道:“渤海國大可毒書達(dá)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我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可將高麗176城讓與俺國……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哪家敗勝!”這分明是一份“宣戰(zhàn)書”。唐玄宗問文武百官:“番人要興兵搶占高麗,有何策可以應(yīng)敵?”眾人緘口不答。玄宗又問李白:“那我們該如何回復(fù)番使?”李白道:“明天召見番使,我當(dāng)面回答他!碧菩诋(dāng)即封李白為翰林學(xué)士,設(shè)宴款待。
第二天上朝,李白大筆一揮,不一會兒就寫好了國書,當(dāng)眾念道:“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啥荆鹤晕羰巡粩,蛇龍不斗。本朝應(yīng)運(yùn)開天,撫有四海,將勇卒精,甲堅(jiān)兵銳……方今圣度汪洋,恕爾狂悖,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戮,為四夷笑……”
番使大為震驚;氐讲澈,將大唐國書交給渤海國國王,國王看后驚嘆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敵得!”于是,寫了降表,歸順大唐王朝。
李白醉書狂革,展示了大唐威儀,嚇退挑釁的蠻國!安粦(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事十、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據(jù)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dāng)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
圓圓的月亮影子,為什么會分成兩半呢?這里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
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dú)自坐在酒樓上賞月,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太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干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里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
到了半夜,李太白趁著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太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dāng)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
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适戮瓦@樣傳下來了。后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jù)說那里就是當(dāng)年大詩人李太白賞月的地方。
故事十一、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dāng)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jìn)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
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fā)現(xiàn)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么問題,都能對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獨(dú)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dāng)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
于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jīng)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边@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瞇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jiān)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jiān)叫高力士,當(dāng)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fù)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
他發(fā)現(xiàn)皇帝喜歡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jī)會整整李白呢。
李白呢,其實(shí)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jiān)了。于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zhǔn)不準(zhǔn)?”皇上因?yàn)榧敝畎讓懺t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么要求,盡管講!崩畎渍f:“我剛喝了點(diǎn)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準(zhǔn)許我穿戴隨便一點(diǎn),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胡子說:“既然這樣,我就準(zhǔn)許你隨便一點(diǎn)吧。”
于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diǎn)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jī)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zhǔn)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dāng)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
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fù)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后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故事十二、有景道不得
李白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依舊不得重用,就離開長安繼續(xù)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幾個好友一起來到了黃鶴樓,一般來說來到這種名勝古跡文人墨客總是會在上面題詩,但是到了這兒李白面對著無限的風(fēng)光,剛想提筆作詩就看到了當(dāng)年崔顥留下的那首《黃鶴樓》,讀罷此詩,李白就把筆給放下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故事十三、李白賦李花
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jīng)。父親高興,覺得兒子會成為詩人,得取一個恰如其分的好名字。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那年春天,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
春風(fēng)送暖百花開,
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
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而出:
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拍手叫好,兒子果然有詩才。越發(fā)歡喜,思忖: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最后一個白字,圣潔如雪。于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故事十四、與鄉(xiāng)紳對聯(lián)
不到10歲,李白名揚(yáng)鄉(xiāng)里。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胡姓鄉(xiāng)紳招來一些人,考李白,出了一上聯(lián):“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焙挟(dāng)?shù)厝齻地名,很難對。
李白隨口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xiāng)紳不服氣,又指著墻上畫(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壇,睡在崖邊,壇口朝外面流著酒)出了上聯(lián):“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笑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xiāng)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xiāng)紳的確腦滿腸肥,眾人觀之哈哈大笑。胡鄉(xiāng)紳滿臉通紅。酒席后,他領(lǐng)眾人到花園散步,見荷花池幾只小鵝游來游去,便靈動一動,說:“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向池塘中看了一眼,一只烏龜伸出頭來,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故事十五、飼鳥高手
據(jù)史料記載,李白是訓(xùn)養(yǎng)禽鳥的高手。
李白20歲時,曾隱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讀書練劍外,還馴鳥,“養(yǎng)奇禽千計(jì),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爱(dāng)?shù)卮淌分篮,到山上拜訪,還以“身懷道術(shù)”為名向朝廷舉薦。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師”,沒應(yīng)召。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處漂泊時,也樂此不疲。
李白對馴養(yǎng)禽鳥的濃厚興趣,折射出他熱愛生命、崇尚自然的積極的人生觀。
故事十六、太白酒家
流放被赦后的時日里,李白逗留的采石磯只有一家酒店。店主是魯姓財(cái)主家魯老板,是黑心老板。他看李白窮困潦倒,暗示小酒保別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熱情為李白斟酒,臨走時還把上等美酒給李白灌上一大壺。
這天,李白又走進(jìn)酒店。魯老板笑呵呵地對李白說:“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淺,經(jīng)不住翰林的大酒壺呵!”李白從懷里取出最后一錠銀子往柜臺上一扔,“啪”!魯老板滿臉堆笑:“有眼不識江底淺,沒想到李翰林還有這么多酒錢!鞭D(zhuǎn)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錢!”李白一揮袖子:“別找了,下次再來!”
見李白天天來喝酒,魯老板就往白酒里兌水,李白喝出來了,也沒說什么,后來魯老板干脆給李白灌上滿滿一壺涼水。李白回到船上,喝一口才知是水……如今,連唯一能使他解悶的酒都沒有了!沒有酒,就寫不出詩,李白肝腸寸斷。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過一間茅舍,見一位兩鬢全白的老人家微笑,請他進(jìn)屋。進(jìn)門,老人跪拜:“感謝救命大恩人!”“我姓紀(jì),老家幽州,那年遭災(zāi)荒,我和老伴帶著孩子上山剝樹皮。忽然大虎撲來,把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嚇得魂不附體。多虧先生正飛起一箭,連射兩虎,我倆才死里逃生。”李白記起,扶老漢說:“算不了什么。”老漢說為了報(bào)恩,他一直在暗地里跟著李白,捕魚,打柴。李白熱淚盈眶,問:“孩子哩?”“在酒店里幫工。”老人從屋里抱出一大壇子酒,“來,仙人,請開懷大飲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這老頭子包啦!”李白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來一飲而盡,醉了,出門望江。瞇著醉眼叫人拿筆,老人趕快遞上筆墨紙張,李白遙望滾滾的大江,提筆揮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老人伸手捧起墨跡奔回茅屋貼在墻上。
打那起,過路的,打柴的,捕魚的,都想進(jìn)來看看墻上的詩,有的抄,有的背,一傳十,十傳百。有的還千里迢迢,專門來欣賞這首詩。“喝了我釀的酒,才寫出這般好詩的呀!”
老漢開起了酒店。從此,“太白酒家”問世了。
魯老板到江邊拜訪李白要詩,李白沖他擺擺手:“你家酒池太淺經(jīng)不住我一口喝啊!”說罷把手一揚(yáng),叫船夫開船,只見竹篙一點(diǎn),小船輕輕離開江岸,朝江心駛?cè)チ恕?/p>
不久,魯家酒店關(guān)門了,而紀(jì)老漢的“太白酒家”生意,卻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漢病故,李白有詩:
紀(jì)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故事十七、桃花潭水
唐天寶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
汪倫,據(jù)清嘉慶年間編纂的《涇縣志》記載,是住在桃花潭岸邊的隱士,是個不圖仕途的文人。
汪倫得知李白東游至宣城,修書請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欣然至,汪倫款留數(shù)日,臨別贈以汪倫,據(jù)清嘉慶年間編纂的《涇縣志》記載,是住在桃花潭岸邊的豪仕。
款留數(shù)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贈汪倫》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故事十八、翰林李白
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huán)時,李白結(jié)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dāng)詩人遠(yuǎn)遠(yuǎn)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dāng)時的政事,李白能當(dāng)場根據(jù)唐玄宗的意思,寫下一篇“和番書”,而且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diào)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翰林。
故事十九、李太白醉草讀蠻書
明朝馮夢龍編撰《警世通言》載其事:
渤海國特使朝見唐玄宗,帶來羊皮書,眾卿皆不識得。
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對御座前將唐音譯出,宣讀如流。番書云:
渤海國大可毒書達(dá)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吾界,想出自宮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可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與俺國,俺有好物事相送。大白山之蕪,南海之昆布,柵城之鼓,扶件之鹿,郭頜之永,率賓之馬,沃州之綿,循淪河之鯽,丸都之李,樂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那家勝。
故事二十、三首《清平調(diào)》
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huán),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李龜年正張羅著管弦班子準(zhǔn)備唱的時候,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舊詞?”叫李龜年拿著金花箋賜給李白,讓李白趕緊寫詞。哪想到這時李白正和幾個朋友躺在酒樓里呢。李龜年趕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進(jìn)宮,半醉半醒的李白,寫下了三首《清平調(diào)》: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唐玄宗高興,但想李白古體詩超凡脫俗,不知五言詩寫得怎么樣,于是讓李白以“宮中行樂”為題寫十首五言律詩。
李白醉意朦朧中,明白皇帝試他本事,就對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賜給我無畏的膽子,這才能盡情發(fā)揮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
李白命令道:“楊國忠,快給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脫了!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當(dāng)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李白拿過筆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筆地又寫了十首《宮中行樂詞》。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每出深宮里,常隨步輦歸。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
唐玄馬上讓樂師譜曲,讓樂工演唱。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伺機(jī)報(bào)復(fù)。
李白寫完詩就睡著了。
過了兩天,楊玉環(huán)一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diào)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jī)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會唱他的詞?”
楊玉環(huán)很奇怪地問:“他一個翰林學(xué)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
高力士說:“第二首《清平調(diào)》里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嗎?”
楊玉環(huán)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每當(dāng)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huán)總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辭去那只能逗君王開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楊玉環(huán)重要,既然她討厭李白,就只好賞給李白許多黃金讓他出京游歷。
從此,李白再次云游四方。
故事二十一、浪跡天涯
到華陰時,醉醺醺地想登山,走過華陰縣衙門口卻沒有下驢。縣令不認(rèn)識李白,見一個小百姓竟敢騎驢闖縣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問他:“你是什么人?膽敢如此無禮?”李白當(dāng)時接筆寫下一紙奇怪的供狀,上面沒寫姓名籍貫,只寫著:“曾經(jīng)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親自為我調(diào)制羹湯;楊國忠為我捧硯;高力士替我脫靴;天子的門前我尚能騎馬,華陰縣門口卻騎不得驢!笨h令又驚訝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謝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聲笑著,騎上他的驢繼續(xù)浪跡天涯。
故事二十二、豈有此理
唐肅宗乾元年間,年過花甲的李白仍在騎著毛驢浪跡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熱的天氣使他渴得七竅生煙,忽見前邊一家門前挑著小旗,上書“佳醋”二字。李白想,沒有酒喝,喝點(diǎn)醋也不錯。
李白把毛驢拴在樹上,緩步走進(jìn)店來,一看,店內(nèi)早已坐著一人,看穿戴象個七品芝麻官。李白懶得理他,就直奔柜臺,對店家說: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
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
店家是個落泊文人,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個謎語,謎底是“何等好醋”,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陳醋,北國佳品,客官盡可品嘗!”
醋店遇知音,李白高興,與店家聊起來。飲完了醋,把醋壺還給店家,說:
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
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diǎn)水不來。
店家馬上就解出了謎底是“我要回去”,便與李白告別。
縣官見李白從進(jìn)店到走,都與店家說說笑笑,說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邊,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見李白轉(zhuǎn)身要出門,就站起來叫道:“且慢,你是何許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過頭來,說: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
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縣官一頭霧水。李白解下毛驢騎上,揚(yáng)長而去。
李白在說:豈有此理!
故事二十三、海上釣龜客
據(jù)說李白曾在開元年間謁當(dāng)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龜客李白。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龜,以何物為鉤線?”李白回答:“以風(fēng)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痹紫嘣賳枺骸耙院挝餅轲D?”李白回答:“以天下無義丈夫?yàn)轲D!惫粴鈩莶环病
故事二十四、李白與杜甫
李白與杜甫二人詩風(fēng)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樣,但是卻結(jié)為知心好友。杜甫贈送給李白的詩總計(jì)有十四首之多,可見他們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氣高,作起詩來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杜甫卻屬于苦吟一派,總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傳說李白曾寫詩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詩辛苦。
故事二十五、捶碎黃鶴樓
歷代文人歌詠黃鶴樓的詩篇,最著名的當(dāng)數(shù)唐朝崔顥那首七律《黃鶴樓》。因?yàn)橛辛诉@首詩,詩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在《李太白全集》中找不到黃鶴樓。
李白倒寫過“捶碎黃鶴樓”的詩句,為此還引起了一場風(fēng)波。
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時遇到當(dāng)時任南陵縣令的故人韋冰,兩人對飲敘舊。詩人有滿腹心事,于是即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抒情詩《江夏贈韋南陵冰》。詩中的“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二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看做狂人。
李白“捶碎黃鶴樓”的故事不脛而走。宋代有個和尚戲作一偈:“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顯題詩在上頭!绷硪粋和尚覺得此偈還不足以寫出太白風(fēng)韻,又把后兩句改為:“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fēng)流處也風(fēng)流。”
流放歸來,心情何堪?捶碎黃鶴樓!
故事二十六、李白求師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寫詩飲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么一大把年紀(jì),怎么能挑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fù)薪朝出賣,
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
穿云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游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jìn)鎮(zhèn),柴擔(dān)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zhuǎn)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么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jié)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jī)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干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diǎn)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币胝业嚼衔,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里,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巖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饑;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zhuǎn)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xì)辨認(rèn)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筑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fā)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lǐng)略哩。
他回轉(zhuǎn)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谷,看來,準(zhǔn)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致,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只小船,一位須發(fā)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jīng)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fēng)塵仆仆、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闭f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dāng)今的詩仙!我算什么,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么來向一滴水求教,實(shí)在不敢當(dāng),不敢當(dāng)!”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fēng)風(fēng)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fā)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jīng)?吹嚼畎缀瓦@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游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游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巖,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dāng)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里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jīng)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曾經(jīng)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dān)任翰林供奉,賜金放還,游歷全國,先后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唐肅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zhuǎn)到達(dá)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早發(fā)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后世譽(yù)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
人物生平
1、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李白先世曾遷居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后其父逃歸于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xiāng),李白即出生于此。祖籍為隴西郡成紀(jì)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神龍?jiān)辏?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fā)奮讀書始于是年!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绷祝拼男W(xué)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好劍術(shù),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2、辭親遠(yuǎn)游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xiāng)而踏上遠(yuǎn)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yáng)州(今江蘇省揚(yáng)州市)。秋,病臥揚(yáng)州。冬,離揚(yáng)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途經(jīng)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jié)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zāi),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jié)婚,遂家于安陸。是年王昌齡進(jìn)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40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jié)。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cái)賦,強(qiáng)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29歲。在安陸。
3、蹉跎歲月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并結(jié)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jié)果。暮秋游邠州(在長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游于晉州(今山西。。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于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jīng)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qū)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shù)為786萬余,人口4543萬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jié)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jīng)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jié)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jīng)》。令天下士庶(士大夫階層與庶民)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李白三十三歲,構(gòu)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4、獻(xiàn)賦謀仕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唐玄宗獻(xiàn)上著作《明堂賦》,賦云:“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庇衷疲骸八拈T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jìn)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按賦中有“臣白美頌”等字樣,疑太白曾以此賦在東都洛陽進(jìn)獻(xiàn)玄宗。此賦盛贊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開元二十七年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于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yīng)常舉和制舉以入仕途,只能走獻(xiàn)賦之路,這是真獻(xiàn)賦謀仕的原因。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機(jī)獻(xiàn)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yuǎn)勝漢朝,并在結(jié)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dāng)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jìn)長安后結(jié)識了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xiàn)了詩,最后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fēng)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后,李白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5、供奉翰林
天寶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jìn)宮。李白進(jìn)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玄宗問到一些當(dāng)世事務(wù),李白憑半生飽學(xué)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wù)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jì)實(shí)。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huán)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diào)》。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jié)“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賜金放還。
6、李杜相識
李白《靜夜思》
天寶三載(744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yáng)全國,而杜甫風(fēng)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jié)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dān)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隨后三人同游河南濟(jì)源王屋山陽臺宮,欲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dá)陽臺觀后,方知他已經(jīng)仙逝,惟睹其畫,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臺貼》。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jì)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jié)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濟(jì)州拜訪過當(dāng)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7、安史入幕
李白與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dāng)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dāng)涂返宣城,避難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fēng)疊隱居。
至德元載(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fù)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guān),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載(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fā)了建功報(bào)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dǎo)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后,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于鳳翔,授左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潯陽出發(fā),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jīng)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8、賦歌而終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jīng)過長期的輾轉(zhuǎn)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fā)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dāng)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dāng)?shù)刈鎏,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yīng)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fā)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dāng)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dāng)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路歌》后去世。
關(guān)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傮w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qū)<覍W(xué)者的考證之說。說當(dāng)李光弼東鎮(zhèn)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dāng)涂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dāng)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yàn)槔畎琢鞣乓估,遇赦得還后不久,就結(jié)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shí)。
年譜
七零一年(武則天長安元年)李白生。
七零五年 (中宗神龍?jiān)?李白五歲。發(fā)蒙讀書始于是年
七一零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歲。攻讀《詩》、《書》及諸子百家。
七一五年(開元三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shù),喜任俠。
七一八年(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
七二零年(開元八年)李白二十歲。出游成都、峨嵋山。謁颋于成都。颋甚贊其才,復(fù)勵之以學(xué)。
七二一年(開元九年)李白二十一歲。春歸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讀書。
七二四年(開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xiāng)而踏上遠(yuǎn)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七二五年〔開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歲。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jīng)荊門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在江陵與當(dāng)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nèi))。秋游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
七二六年(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yáng)州(今江蘇省揚(yáng)州市)。秋,病臥揚(yáng)州。冬,離揚(yáng)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jīng)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jié)識孟浩然。
七二七年(開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jié)婚,逐家于安陸。
七二八年(開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七三零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宰相說,并結(jié)識其子張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jié)果。暮秋游邢州(在長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長安之北)。
七三一年(開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于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jīng)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七三二年(開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jié)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jīng)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jié)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七三三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歲。構(gòu)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七三五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yīng)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滯留太原。
七三六年(開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歲。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門關(guān)(今山西省代縣)。南下洛陽與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處,結(jié)識岑勛。南返途經(jīng)襄陽時,與孟浩然再會。是年杜甫二十五歲。在齊魯燕趙一帶漫游。
七三八年(開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又出游南陽、篙山(元丘的居所)、陳州、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七三九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歲。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蘇省寶應(yīng)縣)。夏,漫游于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秋,逆長江西上,經(jīng)當(dāng)涂(今安徽當(dāng)涂縣),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滴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一帶),二人會晤。冬,自巴陵歸安陸。
七四一年(開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歲。居?xùn)|魯,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等隱于祖徠山(在今山東省州市北部),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又以學(xué)道為事,意欲出游越地。
七四二年(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四月,游泰山。夏,與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縣),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以“謫仙人”稱之,復(fù)推薦于朝廷,得玄宗優(yōu)遇,命為翰林院供奉。
七四三年(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huán)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diào)》。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jié)“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七四四年(天寶三年)李白四十四歲。春正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初夏,與杜甫識于洛陽。旋往開封,請北海高天師授其道,決心遁入方外。秋,與高適、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屬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吳橋縣北),乞蓋寰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jì)南(今山東省濟(jì)南市)的道觀紫極宮。還歸任城。
七四五年(天寶四年)李白四十五歲。春在任城。杜甫來東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帶。夏,與高適、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濟(jì)南。秋,與杜甫復(fù)會于郡(今山東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魯郡別杜甫,游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七四六年(天寶五年)李白四十六歲。春,游魯郡。臥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魯郡。是年自春以來屢有南游之念,終于秋末啟程。至宋城,又游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園),旋到揚(yáng)州。
七四七年(天寶六年)李白四十七歲。春在揚(yáng)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經(jīng)丹陽(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秋到越中,往會稽吊賀知章。登天臺山(在今浙江省臺州天臺縣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
七四八年(天寶七年)李白四十八歲。春在金陵,夏至楊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縣南),冬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謁見江太守昊王李抵。
七五一年(天寶十年)李白五十一歲。春在任城。秋滯留在高鳳(后漢的隱士)石門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經(jīng)河北道、鄴郡(今河南省安陽市)。
七五二年(天寶十一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連。十月,抵達(dá)范陽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識安祿山跋啟與邊地戰(zhàn)事之真相,頗感危險(xiǎn),即離范陽而去。
七五三年(天寶十二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自范陽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縣東),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縣),繼續(xù)沿汾水南下,入潼關(guān)(關(guān)所在今陜西省,為洛陽與長安之問的要地),登西岳華山。至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長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縣)、句溪、敬亭山等地。
七五五年(天寶十四年)李白五十五歲。夏游當(dāng)涂。秋游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冬返宣城。旋至金陵,獲安祿山亂。門人武諤許去魯中(今山東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別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七五六年(肅宗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dāng)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dāng)涂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fēng)疊隱居,永王數(shù)次下達(dá)聘書,幾經(jīng)猶豫,終于決定下山入其幕府。
七五七年(至德二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 王東巡歌》。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南逃。旋被搏入尋陽獄中。妻宗氏為救其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辟白為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wù)。并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七五八年(肅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fā),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jīng)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七六零年(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尋陽,再登廬山。決意游仙學(xué)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縣西北)。歲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咳松餄(jì)為生,聞史朝義勢力復(fù)盛,李光弼派兵鎮(zhèn)壓,再次請纓入其軍幕,但因病而半道還。冬初,寄宿于當(dāng)涂縣令(縣知事)李陽冰處。曾出游歷陽,旋歸當(dāng)涂,臥病于斯。
七六二年(代宗寶應(yīng)元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dāng)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歸當(dāng)涂,病況日下,自知無望。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精神失常。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托李陽冰。十一月,卒于當(dāng)涂,有絕筆《臨終歌》一首。
詩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講解
公元758年,一名57歲的男子從潯陽出發(fā),懷著萬分不甘又無奈的心情前往夜郎。這名男子被后人譽(yù)為詩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那一年,李白病體初愈。因?yàn)榇饲八麉⒓佑劳鯑|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李白究竟到?jīng)]到過夜郎(今貴州轄內(nèi)),至今仍有爭議,但有一點(diǎn)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著,詩人李白的仕途從此打上句號。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場失意的一代詩仙在安徽當(dāng)涂縣去世,終年61歲。據(jù)說《臨終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寫。
《論語子張》載: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滿腹經(jīng)綸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卻又從未參加過科舉。直到他將近不惑之年時,才通過公舉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見容于權(quán)貴,兩入翰林卻都沒呆多久,便棄官離京,最終卻又卷入永王與唐肅宗的帝位之爭中。
時至今日,對于李白這位偉大的詩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貫在內(nèi),仍有諸多的謎底待解,國人對李白的研究也從未停止。日前,第十七屆中國李白研究會年會暨李白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召開,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書。記者采訪了相關(guān)研究人員,為讀者講述一代詩仙李白在從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
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dāng)涂縣的李白墓
詩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當(dāng)涂縣太白鎮(zhèn)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處遠(yuǎn)近聞名的旅游景點(diǎn):李白墓園。園內(nèi)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青蓮書院、十詠亭、盆景園等景點(diǎn),年接待游客30萬人。2006年5月25日,李白墓作為唐代古墓葬,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名單。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時,其墓地位于龍山,小的讓人覺得寒酸。以至于詩人項(xiàng)斯(字子遷,晚唐著名詩人)路過當(dāng)涂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夜郎歸未老,醉死此江邊。葬缺官家禮,詩殘樂府篇。游魂應(yīng)到蜀,小碣豈旌賢?身沒猶何罪,遺墳野火燃。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龍山對面的大青山。晚唐詩人范傳正說:(李白)舊墳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
李白老年的落魄,恰與其仕途不順、在帝位之爭中站錯隊(duì)而被發(fā)配夜郎有關(guān)。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書,作者楊采華先生介紹說,李白發(fā)配夜郎被赦免后,投奔其在當(dāng)涂任縣令的族叔李陽冰。當(dāng)時連年天災(zāi)兵禍,百姓生活困苦,縣令李冰陽也無法援助李白一家五六口人。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這是另一個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對李白悲慘命運(yùn)的嘆息!
籍貫不明斷了科考路
后人熟知的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是浪漫、瀟灑、不羈的代表。
李白24歲時,他便離開故鄉(xiāng)(四川江油)而踏上遠(yuǎn)游的征途,稱做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云游期間,李白結(jié)識了孟浩然等友人,留下了不少令人叫絕的詩作。但是,令人費(fèi)解的是,才華橫溢的李白從未參加科舉考試。是李白怕自己考不上?還是李白不想走上仕途?
楊采華是漢詩學(xué)會理事,著有《屈原及其辭賦新解》等書,《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是其新著。對于李白為何沒有通過科舉走上仕途,楊采華的研究結(jié)果是:李白的黑戶身份斷了他的科考之路。
對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人認(rèn)為是西域碎葉城(位于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也有人說在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楊采華舉例說,李白在《贈張相鎬》中說:本家(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之亂奔流咸秦,因官寓家!缎绿茣氛f李白是山東人。范傳正卻在李白碑碣上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jì)人,絕嗣之家,難求牒譜。
李白的籍貫不能確定,又無牒譜資料可查,他家潛居廣漢不能冒籍也不能附籍。楊采華表示:用今天的話說,李白一家人是黑戶口。在開元、天寶年間,沒有戶籍的人是不能參與科考、不能從軍的。唐玄宗曾頒布《禁客許附貫敕》說:諸州貢舉,皆于本貫籍分明者,然后依列,不得于所附貫便求申送。如有此色(這類問題),所由州縣,即便催科,不得遞相容許。這道皇帝詔書既杜絕了地方上許多附籍貫的考生,還扼斷了地方官員徇私枉法之道?蛇@詔書也有不足之處,它將李白這樣有才華而沒有籍貫或籍貫不明的有志青年拒之科考大門之外。于是,李白縱有生花之筆,經(jīng)天緯地之才,也不能進(jìn)入科考大門博取功名。
歷經(jīng)曲折才經(jīng)舉薦入仕
從24歲開始四處游歷,到被召進(jìn)翰林院,李白經(jīng)過了十多年。其間,李白有過一段婚姻,他與原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jié)婚,并居于許家。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這段婚姻是門不當(dāng)、戶不對。不過,有研究稱李白其實(shí)是李唐宗室子弟,是大有身份之人。
從相關(guān)典章制度看,盛唐青年人進(jìn)入仕途的途徑:一是科考,一是從軍,一是舉薦,一是買官。在這幾條途徑中,科考與參軍都要嚴(yán)格以戶籍檔案為依據(jù),否則,沒戲!楊采華介紹說,唐代科考取士制度并不完善。于是,朝廷又采用了舉薦入仕的途徑,州郡太守(刺史)有權(quán)舉薦孝廉及山林隱逸奇才,負(fù)責(zé)將這些人選送為王朝效力。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敘說,昔年,我與東嚴(yán)子隱于岷山之陽長達(dá)數(shù)年之久,不曾來往過城市之中,我們遠(yuǎn)居在大山深處豢養(yǎng)飛禽數(shù)以千百,這些鳥兒與我們朝夕相處,時常飛到手上啄粟。廣漢太守聞之驚異,他來山中考察后稱贊我們慈善惠及禽獸,頌德于朝野并舉薦我們進(jìn)入仕途,可我們倆卻置之不理。李白陳述的這件事,大約發(fā)生于開元初年,他被舉薦的同時也拒絕了舉薦。
李白的心態(tài)終歸是發(fā)生了變化,為了走上仕途,他也開始結(jié)交權(quán)貴。李白進(jìn)長安后結(jié)識了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xiàn)了詩。李白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fēng)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對于李白入仕的時間,有一說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楊采華認(rèn)為是在公元733年。楊采華介紹說,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在元丹丘、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幫助下,李白第一次進(jìn)翰林院成為翰林供奉,這與魏顥所謂白久居峨嵋,與元丹丘因持盈公主達(dá),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動京師之說較為一致。此外,杜甫有首《飲中八仙歌》,詩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寫于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可見李白在此之前已入翰林。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現(xiàn)存故宮博物院。詩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落款:十八日上陽臺,太白。
兩入翰林均未久待
第一次進(jìn)入翰林院僅過去一年多,李白便出走了。楊采華說,在長安結(jié)識賀知章等飲中八仙。這個名稱是杜甫取的,他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用詩的形式給這8個人畫了8幅漫畫。多年后,李白追憶這段浪漫的宮廷生活時,在《流夜郎贈辛判官》詩中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fēng)流肯落他人后這時的李白是多么瀟灑倜儻。
從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秋,李白負(fù)氣出走翰林院。到天寶二年(743年)再入翰林院,李白整整10年沒有進(jìn)入長安,所謂十年罷西笑及一去已十年,今來復(fù)盈旬便是證據(jù)。
不過,李白在翰林院并未久待。李白一開始頗得玄宗信任,他在《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也透露說: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dú)在金鑾殿。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當(dāng)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后來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以自昏穢。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楊采華舉例說,對于李白在翰林院的這段日子,晚唐詩人皮日休說得更明白: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魂?谕绿焐衔,跡作人間客召見承明廬,天子親賜食。醉曾吐御床,傲幾觸天澤。(《李翰林白》)
李白最終在天寶初年從翰林院被放逐歸山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rèn)為:李白醉草詩文時讓楊貴妃捧硯,太監(jiān)高力士脫靴,因而引發(fā)報(bào)復(fù)。不過,楊采華認(rèn)為,李白實(shí)際上是得罪了當(dāng)時的右相李林甫。
《資治通鑒唐紀(jì)》稱: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yè)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計(jì)去之。尤忌文學(xué)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天寶初年,李林甫屢興大獄,設(shè)計(jì)陷害丞相張九齡、左丞相李適之,并先后羅織了京兆尹韓朝宗案、長安令柳升案等等,波及數(shù)千人。為了防止刺客奪命,李林甫夜夜身著女人裝,扮成婦女。李白曾作《雪讒詩贈友人》: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雀之強(qiáng)強(qiáng)。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此詩中的婦人并非指楊貴妃,實(shí)則指經(jīng)常男扮女裝的李林甫。李白在《答高山人兼呈權(quán)顧二侯》中稱謬揮紫泥詔,獻(xiàn)納青云際。讒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jì)。彷徨庭闕下,嘆惜光陰逝。未作仲宣詩,先流賈生涕。佞臣,只能是奸臣李林甫。
天寶五年(746年)初春,李白寫了《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后不久,自己也被放逐歸山,離開了翰林院。
陷帝位之爭被流放
李白最終陷入落魄,要從安史之亂說起。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時,李白避居廬山。這場唐朝的內(nèi)亂原本沒李白什么事兒,但怪就怪他的名氣太大了。唐玄宗在馬嵬坡遭到兵變,被逼無奈殺了楊國忠與楊貴妃。此后,唐玄宗與太子李亨分道揚(yáng)鑣。玄宗入蜀,李亨則在靈武自即帝位,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要說這李亨登基也不合法,但玄宗先遭安祿山叛亂,又在馬嵬坡被逼殺掉貴妃,已經(jīng)是心灰意冷,對自己突然被太子尊為太上皇,也就沒說啥。但他的兒子可就不這么想了。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著靖難的旗號,招兵買馬,揮師東下,其實(shí)是趁機(jī)擴(kuò)大地盤,想借亂世當(dāng)皇帝。
楊采華分析說,唐玄宗在奔西蜀途中發(fā)了詔書,下放軍國大權(quán)至諸親王及地方軍政一把手,讓其招兵買馬、擴(kuò)充軍隊(duì)平息叛軍。太子李亨卻不聽玄宗詔令,擁兵隴西,僭登帝位搶班奪權(quán)。而永王李璘出師東巡之時,得知李白隱居廬山,遂數(shù)次下達(dá)聘書,李白幾經(jīng)猶豫,終于決定下山入其幕府。在永王東巡時,李白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捕入獄。
李白被下獄后,在一首詩中說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意指自己是被永王脅迫的。楊采華認(rèn)為,李白從軍永王說不上是內(nèi)心的妥協(xié),這是他順著中丞宋若思、右相崔渙兩位大臣給他搭的梯子走下臺階的舉措。這首詩作于李白服刑中,他只能按著宋、崔兩人的啟發(fā)繼續(xù)把假話說下去。否則,新的牢獄之災(zāi)又將等待著他。李白在《致賈少公書》說:王命崇重,大總元戎。辟書三至,人輕禮重。由此可見,李白從軍永王時,很享受三顧茅廬的待遇,并不存在脅迫一說。
永王敗北后,右相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駐扎在潯陽的中丞宋若思把李白從監(jiān)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崔渙為永王事件牽連的人開脫罪名,卻得罪了同僚和下屬,被罷去右相之職,并貶為太守。接替崔渙辦理永王事件的官員李峘,將已結(jié)案件推翻重審,并重新拘捕釋放人員。宋若思讓李白先藏起來,不久,藏在潛山縣司空原舊居的李白被逮捕,后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但李白是否到過夜郎至今仍存爭議。
是否到過夜郎爭議不斷
貴高原東北部莽莽蒼蒼綿延千里的大婁山脈中段,有一個縣城叫桐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桐梓即屬于古夜郎國鱉國范疇,秦漢時期屬于先后設(shè)置的夜郎郡領(lǐng)域,史學(xué)界把桐梓稱為唐宋夜郎。桐梓有個夜郎壩,四圍皆山,其峰其巒,錯落連環(huán),是個海拔600多米的山間盆地,目前是夜郎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
李白是否到過夜郎?學(xué)界至今仍有爭議。有人認(rèn)為李白在流放途中就接到赦免的詔書,有人則認(rèn)為李白曾在夜郎居住過3年。貴州當(dāng)?shù)匮芯坷畎椎膶W(xué)者黃光榮對記者說,桐梓留存有不少和李白有關(guān)的地點(diǎn),如太白詩碑、太白碑亭、百碑臺、太白書院、太白望月臺、謫仙橋等。
李白中途遇赦得返,并未到過夜郎的觀點(diǎn),最早見于北宋人曾鞏所寫的《李白集三十卷序》。曾鞏根據(jù)李白的詩、書、自敘分析李白遭流放后,上峽江,至巫山,以赦得釋,并未到達(dá)夜郎。主張李白未至夜郎的一個主要依據(jù)是李白本人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一詩。
黃光榮認(rèn)為,李白確實(shí)到過夜郎。僅清王琦編注的《李白全集》收集的李白詩,就有32首是關(guān)于夜郎的,如三載夜郎還,于茲煉金骨、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萬里南遷夜郎國,三年歸及長風(fēng)沙、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等。
公元759年,李白被赦免之時,已經(jīng)58歲。兩年之后,季廣琛出任宣州刺史,他與李白曾同為永王幕僚。在官軍收復(fù)宣州的鼓舞下,已經(jīng)60歲的李白不顧年事已高,決定再次投軍掃除東南之亂。他來往于金陵、宣州間,有《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李白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此次投軍未果,既可說是懷揣報(bào)國之志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最后一次自我請纓,也可說是李白從政之路的最后一次嘗試。隨后,李白即返回當(dāng)涂縣其族叔李陽冰處,并于第二年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dāng)涂縣龍山,后移墓地于青山。
軼事典故
李白擱筆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fā),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崩畎子肿髟娹q解:“我確實(shí)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實(shí)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后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為懷素寫詩
李白稱贊懷素 “草書天下稱獨(dú)步”
《草書歌行》是唐代詩人李白為贊揚(yáng)懷素草書藝術(shù)而創(chuàng)作的詩歌。贊美懷素“草書天下稱獨(dú)步”,稱其草書天下第一。詩中李白以浪漫主義的筆調(diào)、奇特的想象力、極其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幅懷素醉酒后恣肆張揚(yáng)、揮筆疾書的場景,細(xì)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懷素極具張揚(yáng)的個性特征。懷素的狂放不羈、激情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筆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無不觸動讀者的心緒。此詩對后人研究懷素的草書藝術(shù),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詩友摯情
1、重訪江東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yùn)河到了揚(yáng)州。由于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dāng)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jì)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dá)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dāng)想念,便吟誦一番。
2、汪倫之情
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陽冰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崩畎姿睾蔑嬀疲致動腥绱嗣谰,欣然應(yīng)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并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崩畎茁牶蟠笮Σ恢,并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shù)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shè)宴為李白餞行,并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為白寫序
李陽冰曾與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肅宗時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帳下,因李璘丹陽起兵叛亂兵敗,李白受到牽連,被治罪流放。后雖被大赦,但居無定所,窮困潦倒,流浪到當(dāng)涂,李陽冰時任當(dāng)涂縣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當(dāng)涂安置下來,生活上給予多方照顧。李白死于當(dāng)涂,終前,把一生詩作托付給李陽冰。李陽冰不負(fù)重托,便用精美的書法把書稿重新抄錄編成《草堂集》20卷,還為詩集寫了一篇序言。流傳于世。李白的詩作所以能廣為流傳,除詩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外,李陽冰編輯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沒。
奇遇學(xué)者
一九九五年,正值二十一歲的詩文學(xué)者黃錦祥在茶庵寺園內(nèi)客居了一年,期間曾觸景生情留下詩詞數(shù)首。據(jù)說,當(dāng)年七月初的一個晚上,已經(jīng)在茶庵寺里面熟睡的黃錦祥,忽然夢見了一位峨冠博帶白衣楚楚的老者從山坡上向他走了過來,倆人會面后像久未重逢的老朋友一樣拱揖相迎,于是席地盤坐把酒暢談。老者向這位不善喝酒的黃錦祥斟酒聊天,可是相聚頃刻便要辭別,繼而朝坡下方絕塵而去,無奈一問方知原是李白仙人。隨即黃錦祥被夢中情境驚醒過來,久久不能平復(fù),追思與謫仙人之奇遇不得而解,每到夜里更是輾轉(zhuǎn)難眠。數(shù)日后(即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因惦念李白寫下了《邀李白》名句!這一首頗具傳奇的詩作后來被收錄于2004年《世界漢詩年鑒》大辭典里。
《邀李白》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晚 黃錦祥寫于江門茶庵寺
誰為我斟酒,胸前月催愁。入夢邀李白,勝訴心里憂。
家族親屬
父母
據(jù)《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名叫李客,為任城尉。
陳寅恪則認(rèn)為李白之父為胡人。而母親記載是突厥人。
妻子
李白一生,先后有過四個妻子。
1.許氏,結(jié)發(fā)妻子,許圉師的孫女
2.劉氏,同居后分手
3.東魯某氏
4.宗氏,最后一個妻子,宗楚客的孫女
第一個妻子,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陸經(jīng)過兩個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其實(shí)也談不上娶,就是當(dāng)了個倒插門女婿。由于在婚后長達(dá)十年的時間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籬下的滋味本來就使他非常的郁悶了,哪兒還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還是抱著很負(fù)責(zé)的心態(tài)去對待的,并且從婚后得育一男一女兩子這個情況來看,雙方的婚姻生活還是十分河蟹的。其子名:伯禽,(小字明月奴) ;女名:平陽 。許氏于公元738年去世。
第二個妻子,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結(jié)婚12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個姓劉的女人。不久,因?yàn)閯⑹嫌行┛床黄鹄畎,李白憤而離開。
第三個妻子,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dāng)?shù)貗D人結(jié)婚。這時候的李白剛從首都長安出來,背著一大布袋金銀財(cái)寶和杜甫、高適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與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過任城,他結(jié)識了這位婦人,兩人情投意合。李白的這個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并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chǎn),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chǎn)就交給了妻子?梢姡畎讓υ撈拮邮中湃,可惜的是這個妻子在他們結(jié)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四個妻子,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jié)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要說起兩人的結(jié)識還頗有點(diǎn)浪漫的味道,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墻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墻角撒過尿,然后提起長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人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買下了這面墻壁。于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的佳話。在很多史料的記載中,都描述這個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實(shí)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說和李白是志同道合。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獄,發(fā)配夜郎時,宗氏還多次施救,從此兩人沒再見面。李白很喜歡最后一個妻子宗氏,曾作詩《自代內(nèi)贈》表達(dá)對妻子的思念。
子女
長子:伯禽,許氏所生,李白去世30年后去世。
長女:平陽,許氏所生,出嫁后死。
次子:天然,李白在東魯時和一女子所生,不知所蹤。
個性特點(diǎn)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來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quán)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tài),推進(jìn)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李白 反權(quán)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shí)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fēng)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yáng)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他有時也發(fā)出輕蔑權(quán)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但主要還是表現(xiàn)內(nèi)心的高傲。而隨著對高層權(quán)力集團(tuán)實(shí)際情況的了解,他進(jìn)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quán)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保ā豆棚L(fēng)》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鴦。”(《古風(fēng)》第三十九。并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jù)權(quán)位者的丑態(tài)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大車揚(yáng)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fā)出了最響亮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個藝術(shù)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
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quán)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lián)系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dú)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fàn),也表達(dá)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君不見李北海,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fēng)》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yuǎn)!返仍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zé)?傊,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quán)貴的主題發(fā)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shù)十年為客,未嘗 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quán)貴面前毫不屈服、為維護(hù)自己尊嚴(yán)而勇于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tǒng)的重要內(nèi)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yáng)了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而成為詩壇巨星的。
李白的詩歌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于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dāng)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zhàn)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dá)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xí)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dá)心態(tài)的寫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獨(dú),如《月下獨(dú)酌》其一,表明了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fā)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gòu)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愿,為人駐頹光!边@里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象表達(dá)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qiáng)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詩中說:“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庇终f:“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保ā洞阂寡鐝牡芴一▓@序》)李白具有英風(fēng)豪氣,又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這些不同的性格側(cè)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兩大類型:一類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運(yùn)動的美,在壯美的意境中抒發(fā)豪情壯思;另一類則著意追求光明澄澈 之美,在秀麗的意境中表現(xiàn)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例如他筆下的黃河、長江,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將進(jìn)酒》);“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保ā段髟涝婆_歌送丹丘子》);“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包S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海神來過惡風(fēng)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橫江詞》)。他筆下的山峰高聳峻拔,崢嶸奇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yuǎn)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
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yōu)美意境的山水詩。例如“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尋陽送弟昌岠鄱陽司馬作》);“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fēng)發(fā),獨(dú)上西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這些詩以明朗純凈取勝。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憑倏來飆起的感興潑墨寫意,而略去具體的細(xì)節(jié),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zhuǎn)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有著“同構(gòu)互感”的微妙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例如《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詩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詩中有著特定情感內(nèi)容的比興意象,意謂游子一去如浮云飄泊無止,故人惜別又似落日依依,緣情布景而不留鑿痕。又如“云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bǔ)闕范侍御》),首兩句既點(diǎn)明了季節(jié)和時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離別和遠(yuǎn)行。此外如“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西輝逐流水,蕩漾游子情”(《游南陽清泠泉》)等等。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傾向的個性,還使他能更深入地開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情美。這里有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吳歌》其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有對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彼羞@些詩篇,都無不是以理想的光輪使日常生活題材煥發(fā)出詩意的豐采。
李白實(shí)在是中國詩人中的游俠。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筆橫掃,狂飆突進(jìn),于是,洞庭煙波、赤壁風(fēng)云、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yáng)起來。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yáng),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游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奔馳的駿馬。在詩里,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fù)了他仙人的姿態(tài):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dá)于極端。
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qiáng)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xì)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視獨(dú)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qiáng)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diǎn)。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李白杜甫高適絕交的原因
李白、杜甫、高適同為盛唐大詩人,分別是詩仙、詩圣、邊塞詩領(lǐng)軍人物,三人在壯年之時共同游歷梁宋,書生意氣,指點(diǎn)天下,寫下許多傳世篇章。
其后多年,安史之亂起,大唐風(fēng)雨飄揚(yáng),三人的友情隨著王朝的命運(yùn)一同進(jìn)入曲折與波瀾。
李白、杜甫沒有絕交
李杜二人不過是老來困頓,各自飄零。兩人仕途皆不順利,在江湖輾轉(zhuǎn),人在順境時你來我往,唱和不斷。在逆境中自保都難,自然少了交道。李白比杜甫大了一輪,雖然壯年之時同床共被,但以他當(dāng)時的詩歌江湖的地位,屬于偶像級別,他更看重的是孟浩然、王昌齡這些人。
這不是說李、杜的感情不好,而是年齡、層次之上的自然區(qū)別。所以我們看到分手后杜甫給李白寫的詩多,而李白回得極少。
杜甫、高適沒有絕交
杜甫的官運(yùn)極差,跟他本人的個性有關(guān),而高適則正相反。三人壯年同游,分手后幾年,高適中科,得到李林甫器重,但他在李林甫倒臺前一年辭官,西入哥舒翰幕府,成為幕僚,不但避開了楊國忠對李林甫黨的清掃,還抱上了當(dāng)時名將的大腿。這種政治眼光絕非是一句運(yùn)氣好能概括的。
杜甫雖然仕途曲折,但看到高適越走越好,卻非常開心,兩人的感情是極好的!爸鲗⑹詹抛,崆峒足凱歌。聞君已朱紱,且得慰蹉跎”。寄給高適的詩中很替朋友的出頭開心,這就是杜甫心中的友情。而高適入蜀期間對杜甫也是多方接濟(jì),杜甫甚是感激,在詩中寫道:“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幾年之后,高適入京,杜甫寄書送行:“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又一年,高適去世。兩人的感情可謂是一直到最后,杜甫寫給高適的詩甚至比給他的偶像李白更多。
李白、高適互刪好友
李白在如日中天時得玄宗贈金放還,與高適、杜甫同游天下,后在梁宋娶妻宗氏,客居梁園十年,再無入仕機(jī)會。安史之亂起,李白避戰(zhàn)亂隱于廬山。
高適在哥舒翰投降安祿山之后,于兵亂中逃跑,投奔了玄宗,官拜諫議大夫。入蜀途中,玄宗命諸王分鎮(zhèn),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永王李璘則為江陵大都督。
高適極力反對,認(rèn)為會導(dǎo)致南北各自擁兵自重。果然,太子自立,是為唐肅宗。而永王李璘也是蠢蠢欲動。
高適迅速投奔唐肅宗,官拜淮南節(jié)度使,與淮南西道節(jié)度使來瑱,江東節(jié)度使韋陟三面合圍,預(yù)先對永王做好了防范。風(fēng)云變幻中,高適步步搶先,可見他靈敏的政治嗅覺和超乎常人的才能。
杜甫也投奔了唐肅宗,官拜左拾遺。在唐肅宗清除玄宗安插的房琯時不知輕重的多嘴,直接貶出,丟掉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位置。
而李白這個時候,在永王三顧廬山之后,加入了永王幕府,還為李璘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歌功頌德。他和高適這兩個老朋友就這樣站到了戰(zhàn)場的對面。
李璘起兵江陵,是為永王東巡。結(jié)果面對早有準(zhǔn)備的唐軍,永王的軍隊(duì)一觸即潰,李璘被殺,李白入獄。經(jīng)過多方活動,終于免了死罪,被貶夜郎。運(yùn)氣也還行,還沒到夜郎,就遇到天下大赦放還。才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開心的傳世七絕。
李白入獄期間,曾托人帶了一首詩給高適,《送張秀才謁高中丞》:“高公鎮(zhèn)淮海,談笑卻妖氛。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勛。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云!毖哉Z之中,顯然是希望高適念及舊情,行個方便。
然而石沉大海。
自此兩人互刪好友,也將對方從自己的詩作中盡量抹除,再無交集。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唐代詩人李白的簡介08-27
淺談唐代詩人李白10-18
唐代詩人李白的生平簡介12-12
唐代詩人李白竟會武功07-19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38首09-18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簡介12-05
唐代詩人杜牧的生平故事11-22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生平故事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