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李清照《一剪梅》古詩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李清照《一剪梅》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釋
、佟吧选,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阂鬱iàn ,光華如玉的精美竹席。
、垩阕郑褐秆闳猴w時排成“一”或“人”形。相傳雁能傳書。[2]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西邊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我兩個人,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遣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地纏繞上了心頭。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dāng)作于婚后不久。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瑯?gòu)钟洝芬锻鈧鳌吩疲骸耙装步Y(jié)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xí)兑患裘贰吩~以送之!倍F(xiàn)代詞學(xué)家王仲聞編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見:“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家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xué)生,無負笈遠游事。此則所云,顯非事實。而李清照之父稱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見蕪陋!冬?gòu)钟洝纺藗螘,不足?jù)!
根據(jù)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后伉儷之情甚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xiāng),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欣賞: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席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凹t藕”,即粉紅荷花!坝耵 ,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蕭疏秋意的時節(jié),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席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zhì)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贊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拜p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拜p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出她的神態(tài)、舉動。 “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xiàn)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 “獨”字就是回應(yīng)上句的“輕”字,點明了下闋“愁”字的癥結(jié)。 “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閑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云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xiàn)的外在表現(xiàn)。 作者借助于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后,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chǎn)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fā)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fù)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xiàn)。當(dāng)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耙环N相思,兩處閑愁!庇杉杭叭,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yīng),相互愛慕,溫存?zhèn)渲拢氲秸煞蛞欢ㄒ餐瑯右螂x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gòu)思體現(xiàn)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其內(nèi)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安畔隆薄ⅰ皡s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zhuǎn)向內(nèi)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里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總之,《一剪梅》筆調(diào)清新,風(fēng)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xiàn)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征。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賞析
此詞通過女詞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另辟蹊徑地揭示出中華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既有精微的審美體驗,又有精妙的審美傳達,堪稱一首工致精巧的別情佳作。
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lǐng)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nèi)之物,對清秋季節(jié)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全句設(shè)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ㄩ_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nèi)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huán)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具有多重妙處。這句中的“秋”字,是女詞人情懷觸發(fā)的景點,是緣景生情的契機。女詞人把季節(jié)業(yè)經(jīng)抽象化的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體特征的“紅藕香殘”表達出來。因而,“秋”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了。此為妙處之一。妙處之二是,“香”是女詞人得來的嗅覺感受。她不是對節(jié)候作判斷性的說明,而是獨特地用感覺器官去進行感受,從“香殘”的“殘”中感知到?jīng)銮锝蹬R了。這種感知方式與眾不同,頗有特色。而女詞人用她感知方式(主要是嗅覺)所感知到的對象的屬性,又起到了暗喑提示作用,暗示著“秋”的季節(jié)來臨。妙處之三是,涼秋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容易激惹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中例證甚多。它說明了審美上的對象特征和心理意緒的對應(yīng)同構(gòu)關(guān)系。女詞人并沒有讓自然景象淹沒主體的心理意緒,使讀者產(chǎn)生審美上的偏向,如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fā)情緒的媒介。既非意大境小,亦非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幽的秋思的兩相契合。
女詞人淡淡地起筆,先勾勒季節(jié)特征,然后微微推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二句,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拜p”,言其悄悄;“獨”,標(biāo)示僅己身一人。這里可引人懸思抒情主人公這些行動的原因和目的所在。詞中可謂不著一字,而意脈潛隱。到“云中誰寄錦書來”,原先潛隱著的意脈開始顯豁,上升到表層意象。女詞人眺望秋際云天,原來是企待著丈夫的“錦書來”,所以,緊接著才有“雁字回時”一句。“雁字”可以是眼前實景,雁陣回歸,嘹唳長空;亦可以是寄興之景,因為鴻雁傳書,已成為具有民族色彩的傳統(tǒng)意象,含有象征意義。當(dāng)翹首企足、引領(lǐng)秋空,是為著等待丈夫的書信的意識一旦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包蘊的深意也就得到解釋!拜p”,悄然而行;“獨”,獨自一人是為著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里,在孑然只身中,去慢慢等待那雁傳的尺素,去細細咀嚼那離別的傷情,去悄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這種情緒只屬于她,因而無需有人結(jié)伴同來,更不必張揚開去。一切只有在“輕”中、“獨”中,オ會回味、咀嚼,才體驗、領(lǐng)略得到。唯其如此,方顯出思婦之情的獨特,益見其情之深摯。上闋的煞尾處,突然跳成一個景象描述句:“月滿西樓。”這一收煞,不但呼應(yīng)了起筆“紅藕香殘”的景象,而且組合成了一個空間系列環(huán)境:紅藕、蘭舟、雁字、西樓。占據(jù)這空間一角的則是滿懷幽思的女詞人。如果化為丹青,就是一幅繪畫,產(chǎn)生出繪畫美!霸聺M西樓”,以空間感透現(xiàn)出時態(tài)感。“滿”字顯示出時間的推移。女詞人獨上蘭舟,引領(lǐng)眺望,已有相當(dāng)長的時間了。她深情,繾綣,執(zhí)著,直等待到“月滿西樓”。這里汩汩流轉(zhuǎn)的是女詞人的情和意,于是前述的繪畫美便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xué)層次:意境美。
如果說,上闋更多地是從境中隱隱顯顯地透現(xiàn)出相思之意,那么,下闋則側(cè)重于直宣情愫。換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借眼前之景來抒發(fā),暗合流水落花的傷感和無奈,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二)之恨。“相思”的全詞意脈徑露紙面。上闋的一切描述匯聚、綰合到這里,為它下了注腳。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后面的五句,轉(zhuǎn)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女詞人和丈夫在兩處作同一的感受、感應(yīng),表明女詞人和丈夫的心靈感應(yīng)是同一個節(jié)拍,可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其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fā),腸斷青春兩處愁”。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一經(jīng)熔鑄、裁剪為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dāng)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這首詞的結(jié)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而來。這說明,詩詞創(chuàng)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xiàn)新貌,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為,相對于范句,李句“特工”。兩相對比,范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shù)效果;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一新之感。這兩句詞是女詞人對相思情的獨特體驗和捕捉。相思之情,特別是心心相印的思念情,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斷,理還亂”,一旦萌發(fā),難以消遏,它銘心刻骨,像游絲一般地粘附著。它可以從外在情態(tài)的“眉頭”消除,卻又會不自禁地鉆入“心頭”。女詞人對這種情感作了獨特、深細的體察和把握。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yīng),“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jié)構(gòu)既十分工整,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shù)上有更大的吸引力。當(dāng)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它有賴于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女詞人以獨特的方式感知到人類最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又以獨特的技巧表達出這一情感,凝為審美的晶體,于是這首詞就產(chǎn)生了永久的藝術(shù)魅力。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并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一剪梅》】相關(guān)文章:
《一剪梅》李清照08-15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08-15
品讀李清照的《一剪梅》08-15
李清照經(jīng)典詩詞《一剪梅》08-15
李清照《一剪梅》詩詞賞析08-15
人李清照《一剪梅》古詩賞析08-05
李清照《一剪梅》優(yōu)秀教案兩篇08-07
李清照的作文02-09
李清照作文05-04
李清照的作品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