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白居易的古詩
盛世大唐是最賦酒香詩意的時代,唐詩就像那時候的流行歌曲,一位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則是彼時的超級大明星,其中最著名之一的就是白居易。本文為一年級白居易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年級白居易的古詩 篇1
《賦得古原草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
。、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场⑤螺拢好⒌臉幼。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huán)不已!耙粴q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斑h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巴鯇O”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尾!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詩人故事
在大詩人李白眾多的粉絲中,最有名的當數(shù)魏萬,他為一睹詩仙的風采,《愚公移山》中提到的王屋山出發(fā),鍥而不舍地追蹤偶像的蹤跡,歷經(jīng)半年,跋涉三千里,終于在廣陵(今江蘇揚州)趕上了大詩人。經(jīng)人引薦,魏萬得以和李白相見。他風塵仆仆,淚流滿面,撲倒在地,雙手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時間寫成的四十八韻 《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請李白指正。李白為此深受感動,投桃報李,一氣呵成了一百二十韻的《送王屋人魏萬還王屋并序》,回贈魏萬,鼓勵這位年輕人。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級詩人張籍。張籍相當單純地相信“吃什么補什么”。他將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加入膏蜜,像喝補藥一樣,每頓必飲,并且大發(fā)感慨:“喝下他的詩啊,讓我肝腸從此改換!”
賈島是位苦命的詩人,生前窮苦潦倒、郁郁寡歡,但死后詩名卻很響亮。他身后不乏眾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詩人李洞。李洞“酷慕賈島”,他的頭巾上有一串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為賈島祈福的念珠。每聽說有人喜歡賈島,他必親手抄錄賈島的詩相贈,還叮嚀再三:“此無異佛經(jīng),歸焚香拜之。”
可是,以上之人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瘋狂。荊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他有些文化,自稱“好白詩”,“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的詩句,凡三十余處”,連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詩句,且配了圖畫,圖文并茂。他常袒胸露臂于街頭,且行且歌。如此體無完膚的瘋狂怪誕之舉,就是在當今社會恐怕也不多見。
到了宋朝,粉絲最多的詩人當屬蘇東坡。他的粉絲階層廣泛,甚至連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加以模仿,例如,與他相關的幾道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一直流傳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壺傳統(tǒng)的.江蘇宜興小住,隨即便出現(xiàn)了流行全國的“東坡壺”。甚至他所戴的那種高筒短檐帽都被士大夫爭相效仿,稱為“子瞻帽”。
據(jù)說,晚年的蘇東坡從謫貶地海南島返回汴京,消息不脛而走。運河兩岸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慕名者,爭睹這位偶像的風采。
一年級白居易的古詩 篇2
池上二絕
原文
其一
山僧對棋坐⑴,局上竹陰清。
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⑵。
其二
小娃撐小艇⑶,偷采白蓮回⑷。
不解藏蹤跡⑸,浮萍一道開⑹。
注釋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對棋:相對下棋。
、葡伦樱菏侵阜畔缕遄。
、切⊥蓿褐改泻夯蚺。艇:船。
、劝咨彛菏侵赴咨纳徎ā
、邵欅E: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矢∑迹褐杆参,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譯文
其一
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其二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游于池邊,見山僧下棋、小娃撐船而作此組詩。
賞析
第一首詩寫山僧對弈,也就是自己心態(tài)的一種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來就是與世無爭,他們又在竹陰下下棋,那種不染一絲塵埃般的清凈,令作者神往!吧缴畬ζ遄,起碼有兩個和尚;“時聞下子聲”,有人在旁邊聽,那么至少就是三個人了。這首詩人物全都隱藏不露,所以雖有三人活動,也覺得清幽無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時聞下子聲”更如天籟音樂,烘托了真正的寧靜。
第二首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蓮花盛開的夏日里,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采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蓯、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白居易就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冻厣隙^》就是這樣一組描寫一種平凡生活的小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兩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
【一年級白居易的古詩】相關文章:
白居易的《長恨歌》古詩原文08-04
小學生古詩:白居易《池上》03-26
白居易《長恨歌》古詩的讀后感10-29
《舟中讀元九詩》白居易古詩鑒賞06-07
我眼中的白居易作文08-20
年少詩精白居易的故事11-03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經(jīng)典名言10-18
白居易《草》教學設計10-27
《歌舞》白居易唐詩鑒賞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