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歌頌荷花的古詩文及賞析

    時間:2023-04-20 11:58:06 松濤 勵志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歌頌荷花的古詩文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歌頌荷花的古詩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歌頌荷花的古詩文及賞析

      又到一年仲夏,正是賞荷好時節(jié)。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有夏天邀人賞荷,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tǒng)。詠荷花的詩詞不在少數(shù),或贊美其君子風(fēng)度,或欣賞其品格高雅,或唱和其風(fēng)韻獨勝,或詠頌其優(yōu)美風(fēng)姿......

      紅白蓮

      宋 楊萬里

      紅白蓮花開共塘,

      兩般顏色一般香。

      恰似漢殿三千女,

      半是濃妝半淡妝。

      【釋義】

      紅蓮白蓮擠身一處,競艷爭芳,荷風(fēng)送爽,荷香撲鼻,荷花半濃半淡,猶如漢皇宮中的無數(shù)美女,她們有的濃妝重彩,有的淡妝清麗。

      楊萬里筆下的詠荷詩極具神韻,這首《紅白蓮》,將荷花描繪得極為靈動,有色有香,色和香之間妙不可言。

      蓮花

      宋 張文潛

      平池碧玉秋波瑩,

      綠云擁扇青搖柄。

      水宮仙子斗紅妝,

      輕步凌波踏明鏡。

      【釋義】

      平靜的池水宛如碧玉一般,泛著清盈的水波;綠葉在風(fēng)中搖晃,就像搖動的扇子。水面上荷花宛如水中仙子,互相攀比著誰的妝容最美,搖曳的身姿如在明鏡的水面上踏著凌波微步。

      詩的前兩句寫荷葉如綠云搖扇,碧波蕩漾;后兩句寫蓮花如水宮仙子,輕步踏波,爭紅斗艷。新奇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荷葉荷花的美好形象。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

      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fēng)四五月,

      也能遮卻美人腰。

      【釋義】

      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并不妨礙彩舟的蕩漾。直到四五月間夏風(fēng)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這是一首題畫詩,畫中彩舟上的美人在沒腰的荷葉荷花中穿行,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艷麗的美女賞荷圖。

      雨中荷花

      宋 杜衍

      翠蓋佳人臨水立,

      檀粉不勻香汗?jié)瘛?/p>

      一陣風(fēng)來碧浪翻,

      真珠零落難收拾。

      【釋義】

      荷花如佳人在如翠蓋的荷葉陪伴下臨水而立,花容在雨中紅粉不勻香汗?jié)駶。一陣風(fēng)吹了荷葉翻轉(zhuǎn),葉上的水珠滴落下來難于收拾。

      詩人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雨中荷花的嬌羞之態(tài)。

      荷花

      宋 王月浦

      雨余無事倚欄桿,

      媚水荷花粉未干。

      十萬瓊珠天不惜,

      綠盤擎出與人看。

      【釋義】

      驟雨初歇,閑來無事,倚靠在欄桿上觀賞荷花。在那柔美的池塘上,荷花滿臉脂粉尚未晾干。

      綠葉上沾滿了雨滴,宛如玉盤上盛滿了玉珠,給人觀賞。

      詩人用綠葉襯托出了荷花之美,抒發(fā)了對雨后荷塘美景的贊美之情。

      月下看白蓮

      宋 楊公遠

      十里荷花帶月看,

      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應(yīng)舞徹霓裳曲,

      宮女三千下廣寒。

      【釋義】

      十里白蓮,花月一色,月下的白蓮,如月宮里的三千宮女,跳著霓裳羽衣舞,真是美不勝收!

      相較于唐代詠荷詩多有寄托,宋人更側(cè)重于對荷花優(yōu)美風(fēng)姿的描繪。楊公遠的《月下看白蓮》,描繪出的荷塘月色,令人神往不已。

      采蓮曲

      唐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

      笑摘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

      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人落花去,

      風(fēng)此路躕空斷腸。

      【釋義】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

      隔著荷花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

      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xiàn)一片光明。

      風(fēng)吹起,衣袂空中舉,荷香體香共飄蕩。

      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

      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

      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xiàn),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描繪出明艷、活潑、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語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無做作,一氣呵成,展示出詩人的姿態(tài)高雅、清新脫俗。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

      采蓮曲

      唐 王昌齡

      荷花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義】

      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裙子綠得像荷葉一樣,紅潤的臉頰與盛開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雜使人難以分清,歌聲由池中傳來,才知道她們穿行在荷花叢中采蓮呢!

      這首詩像一幅美妙的采蓮圖畫,描寫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古風(fēng)

      唐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釋義】

      碧綠的荷花生長在幽靜的泉水邊,朝陽把她們映照得鮮艷無比。清秋季節(jié),一朵朵芙蓉從綠水中裊裊舉起,茂密的圓葉籠罩著縷縷青煙。

      秀麗的花容,清香的氣息,絕世空前,可是誰來舉薦她們呢?眼看著秋霜漸濃,秋風(fēng)勁起,難免紅顏凋謝。

      但愿她們能在王母的瑤池里生長,時時鮮艷,永不頹色。

      李白的這首詩,以荷為喻,道出了荷花的心事,也傳遞了詩人的心聲:空有絕世的美艷,過人的才華,卻無人欣賞。也表達了不甘被埋沒,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實現(xiàn)自己理想抱負的地方的志向。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

      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

      翠減紅衰愁殺人。

      【釋義】

      一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ㄔ栽诮鹋枥铮~子卻讓它落地成為塵土。但荷花的紅花綠葉,卻配合得很好,它們長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綠葉減少,紅花謝落,使人覺得無比惆悵的時候。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詠了荷葉“任天真”的品質(zhì),借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

      拓展:回鄉(xiāng)偶書古詩文賞析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發(fā)已經(jīng)斑白。

      【譯文一】

      少年時離鄉(xiāng),到老了才回家來;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jīng)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

      【譯文二】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越來越少。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譯文三】

      我離別家鄉(xiāng)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回家后才感覺到家鄉(xiāng)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fēng)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xiāng)、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dāng)年離家,風(fēng)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fā)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zhuǎn)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靶柨蛷暮翁巵怼,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jié),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回路轉(zhuǎn),別有境界。后兩句的妙處在于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xiàn);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謝新恩】

      《謝新恩》出自南唐國君李煜。這首詩可能是悼亡之作,表現(xiàn)了對大周后的懷思之情,悲切纏綿。一共五部。

      【原文】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賞析】

      這首詞從重陽習(xí)俗寫作者的秋愁。詞的上片和下片渾然一體,確實不好明確分開。詞的開頭二句先寫“秋光留不住”,首先就為全詞定下了悲愁嘆惋的基調(diào)。作者在詞里的景物描寫很充分,從“紅葉”滿階到“重陽”登高,既有“茱萸香墜”,也有“紫菊氣飄”,時看“晚煙籠細雨”,時聞“新雁咽寒聲”。這些景物描寫,雖然也有些許歡樂熱鬧的,如重陽登高,佩茱萸以驅(qū)邪等,但更多的卻是“紅葉”、“晚煙”、“細雨”、“新雁”等引人悵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點染的“暮”、“咽”等情狀,一幅晚秋的悲涼氣氛便籠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長相似”的哀嘆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內(nèi)容,但是在這首詞里,它的表現(xiàn)更為自然婉致。李煜詞多有以情見景的寫法,但這首詞他用的卻是以景見情的方式。整首詞大部分都是在寫景,都是在營造氛圍,只是到了最后才點明主旨。這種寫法鋪墊充分、自然流暢,如大浪遠來,初見微瀾,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驚之感,這種筆法在寫景抒情時當(dāng)為借鑒。但是在這首詞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見景之嫌,所以整詞情調(diào)不明快,悲愁感傷的氣氛稍濃。

      《浣溪沙》的古詩文翻譯及賞析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yīng)。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衣巾在風(fēng)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fēng)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謾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注釋】

      [1]徐門:即徐州。謝雨,雨后謝神。

      [2]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3]繰車(sāo騷),抽思之具。繰,通繅。

      [4]牛衣:編草使暖,以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

      [5]謾思茶:很想喝茶。謾,泛,滿,一作漫。

      【賞析】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現(xiàn)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gòu)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jīng)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并好象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nóng)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些少三句,農(nóng)村的季節(jié)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nóng)村的貧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并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gòu)成的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nóng)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jié)、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磥恚K軾似乎并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nóng)民的距離并不太遠。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dāng)時農(nóng)村生活的氣息。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并不在于要反映農(nóng)村的貧困面貌。由于災(zāi)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于強調(diào)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tài)。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浣溪沙》這首詞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zāi),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guān)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nóng)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繰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多么細心,多么興奮。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墒怯弥x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nóng)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nóng)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zhuǎn)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dān)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guān)系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jié)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nóng)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浣溪沙》詞中有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此詞為作者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藝術(shù)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xí)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fēng)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上片寫景,也寫人,并點出季節(jié),生動地勾勒出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生活的畫面:作者從棗樹下走過,棗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這時候,他耳邊聽到了村子里從南到北傳來一片片繅絲車繅絲的聲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正叫賣黃瓜。作者抓住富有季節(jié)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聲有色地渲染出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

      下片記事,轉(zhuǎn)寫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

      接下來一句寫作者驕陽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結(jié)尾一句,寫作者以謙和的態(tài)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則顯示出詞人熱愛鄉(xiāng)村、平易樸實的情懷,二則暗示了鄉(xiāng)間民風(fēng)的淳厚。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蘇軾在徐州做知州時寫了五首《浣溪紗》,記述了作者的村野見聞和感受。此其四。

      首句寫景兼寫人,同時又點明了時令。簌簌,像聲詞,描摹棗花飄落時發(fā)出的細微的聲音。棗樹是北方常見的果樹,多種植在場圃旁或者是村莊的田間地頭。因為其經(jīng)濟價值較高又不大影響莊稼的生長,故深得農(nóng)民的喜愛。每至初夏,麥子將熟的季節(jié),那稠密的黃色的小花便掛滿了枝頭。微風(fēng)拂動,小小的棗花紛紛而下。大概作者正行至在棗樹下,那清香四溢的小花便灑滿他的衣襟。作者從尋常的棗花落筆,渲染出了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次句 村南村北響繅車寫所聞。蠶事已畢,繭子豐收,村婦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它們要趁緊張的麥收來臨之前,趕忙把繭子繅成絲,來換回生產(chǎn)、生活的用品以備麥收之用。怪不得走到那里,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繅車聲呢!緊接著下句牛衣古柳賣黃瓜是寫所見。牛衣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作者徜徉在棗樹下,抬眼望去,就在道口那棵六書下,一位身著粗麻衣服的農(nóng)人正在叫賣剛上市的黃瓜呢!棗花簌簌,繅車聲聲,再加上叫賣黃瓜的吆喝聲,這是一首多么悠揚的田家音樂啊!

      如果說詞的上片是通過作者佇立村頭,諦聽靜觀,拍攝下了農(nóng)村日常生活的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了蠶事、瓜果豐收后的繁忙景象的話,下片則記述了村外旅行中的一件生活小事,從中可見作者平易近人的作風(fēng)。年過半百的他大概是走路累了,又喝了幾杯酒的緣故吧!在初夏暖暖的陽光里,覺得意倦口渴了,很想喝碗清茶。于是就敲門試問野人家。野人家指村野的一戶人家。敲門試問有一點探詢之意,是想打聽一下老鄉(xiāng)家有沒有清茶,并不是要求人家必須得提供。這一舉動充分表明蘇軾是以一個普通過路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老百姓的面前的。他不愿意驚擾百姓,更不愿意擺老爺?shù)墓偌茏。作為州官的他,向老百姓求茶喝,態(tài)度如此之謙和,這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

      五代北宋文人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的極其少見,蘇軾在徐州做知州期間作《浣溪紗》五首,描繪了農(nóng)村的生產(chǎn)生活情景,以及各式各樣的農(nóng)村人物,為北宋詞的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這首詞記述了詞人在村郊的見聞和經(jīng)歷,似乎信手拈來,但是在構(gòu)思和語言上都頗具匠心。詞中的棗花、繅車、牛衣、古柳都是農(nóng)村常見的典型事物。賣瓜人、野人家更具有鄉(xiāng)土風(fēng)情。問農(nóng)戶敲門求茶,尤具農(nóng)村淳樸的風(fēng)俗。清新樸實,明白如話,是該詞最為顯著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歌頌荷花的古詩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古詩文賞析04-09

    精選經(jīng)典古詩文賞析04-08

    經(jīng)典的古詩文賞析04-08

    古詩文賞析04-08

    精選唯美古詩文賞析04-08

    課外古詩文賞析04-09

    《牧童》古詩文賞析04-09

    《絕句》古詩文賞析04-08

    歌頌荷花的經(jīng)典詩句匯集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