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4 16:41:4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

      地表變化帶給我們的信息

      (鄂教版科學六上第三單元地面形態(tài)的變化第7課)

      教學目標

      1、運用實例說明海陸的變遷,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觀點。

      2、通過對地表變化的現(xiàn)象分析,認識地球地表運動變化的事實。并了解“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提出的事實依據(jù)。

      3、引領學生體驗科學家探索對地球地表變化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分析假設的科學素養(yǎng)。

      4、通過大陸漂移—板塊構造學說的發(fā)展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教學準備

      有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地圖輪廓的紙片;收集有關地表變化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歸納小結。

      師:在前幾次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地表運動所產(chǎn)生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你能列舉自然界中的哪些現(xiàn)象與地表的運動有關嗎?

      學生列舉現(xiàn)象:地震、火山噴發(fā)、高山盆地的出現(xiàn)等。

      師:這些現(xiàn)象都是地表運動引起的。那么它們能夠告訴我們一些什么信息呢?請大家閱讀54頁的`一段材料。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這些地方以前是什么樣的地貌?

     。2)這些地貌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3)你認為我們的地表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生著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閱讀并討論,針對第三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假設,并闡述自己的理由。

      二、通過資料的提供,說明科學家是怎樣通過地表變化的一些現(xiàn)象,分析得出“大陸漂移假說”的。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有很多同學都提出了他們的不同的觀點,并且闡述了自己精彩的理由。其實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也象大家剛才一樣,通過認真地思考,收集證據(jù)后,提出了他自己的觀點。請大家閱讀55頁的材料。并討論以下問題:

     。1)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的依據(jù)是什么?

      (2)你剛才的觀點和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認為誰的觀點更有說服力?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比較認識到科學家提出假說的思維過程。

      三、提出課外研究任務。

      師:通過我們今天的討論,我們了解了的科學家們是通過怎樣的研究提出了這些有趣而大膽的想法。其實,地表運動帶給我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外收集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相關資料。同時大家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相關的內(nèi)容開展研究,還可以互相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簡易太陽系模型。

      2.意識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資料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3.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在教室里和操場分小組教學。

      2.材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shù)據(jù)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課時

      一、設計太陽系模型。

      1.談話:根據(jù)上節(jié)課得到的有關太陽系家族成員的信息,說一說太陽系各成員之間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2.學生匯報后組織大家在教材第43頁的空白處畫出太陽系主要成員的位置順序關系圖。

      3.提問:如果我們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太陽系資料做個太陽系模型,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4.學生分小組舉行深入討論交流。

      5.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后,教師從八顆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擬材料選擇以及行星模擬的大小和位置關系等三方面進行總結。

      6.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對九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如何處理?(指導學生認識到需要按照比例來縮小。)

      (2)如果要綜合利用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數(shù)據(jù)這兩組數(shù)據(jù)來建造模型,如何處理呢?(指導學生認識到比例要一致。)

     。3)處理數(shù)據(jù)后的結果如何?我們還能在桌面上建太陽系模型嗎?為什么?(如果兼顧體積和距離兩個數(shù)據(jù)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這個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說明部分已經(jīng)有過描述,這里不再復述。)

     。4)如果要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導學生認識可以分別處理兩類數(shù)據(jù),做不同類型的模型。)

      7.指導學生按照大小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體積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擬大小為0.5厘米直徑的圓球為標準,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擬的大小分別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導學生按照距離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遠近數(shù)據(jù)。如果以水星到太陽模擬距離為0.6厘米為標準,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陽模擬距離分別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陽系模型。

      1.講述在室內(nèi)建立太陽系模型的步驟:

      (1)參照一定比例將各色橡皮泥或準備的其他材料分別加工成“八顆行星”。

     。2)由于八顆行星都是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公轉,且行星軌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顆行星的軌道平面。然后參照八顆行星分布的圖片,調整各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

      (3)參照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運行軌道上。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開始制作太陽系模型,教師深入各小組舉行指導。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師組織同學分別交流自制的太陽系模型,并對同學勤于動腦、善于動手的良好品質給予充分肯定。

      4.小結:說一說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xiàn)?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電磁鐵的特性作假設性的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會設計簡單的實驗記錄表和試驗報告。

      2、知道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制作能力(學會制作電磁鐵的方法)、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4、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本課通過課題直接引入新課,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教師在組織制作電磁鐵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做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本課教學時,教師可課前組裝好電磁鐵,課上實驗完畢后,讓學生自己拆開電磁鐵,觀察結構,再組裝好。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也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及感受、體會、從而導入新課。

      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出示課前收集的各種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板書通電的線圈)

      2.提問: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說出電磁鐵是否有磁性和兩極)

      二、猜想假設

      學生質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學生討論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實施探究

      1.演示實驗:

      (1)做個電磁鐵,不接電源,用它接近大頭針。

      (2)將電磁鐵連接電源,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3)將電磁鐵電源切斷,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2.談話:

      剛才的實驗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討論:

      這個裝置有時有磁性,有時沒有磁性。?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學生自己動手做個電磁鐵,(分有鐵芯和無鐵芯兩種情況)

      五、展示交流

      小組匯報結果

     。1)有鐵芯的電磁鐵磁力大。(2)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沒有磁性。(板書通電有磁性斷電沒磁性。

      六、拓展創(chuàng)新

      生活中利用電磁鐵來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說一說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知道了電能產(chǎn)生磁,學會了制作電磁鐵,了解了電磁鐵的應用。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jù),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jù),培養(yǎng)證據(jù)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鐵銹是不同于鐵的物質,了解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

      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

      鐵片、銹鐵、鐵銹、電路、磁鐵、錘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活實例圖片:

      很多的鐵制物品被銹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銹就要了解鐵銹。

      二、觀察鐵銹,和鐵形成對比認識

      1、提出問題,明了探究任務:鐵銹是從鐵變來的,那么鐵銹是鐵么?生答。怎樣證明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銹鐵、鐵銹(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持我們的看法?

      3、引導思路:要看鐵銹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銹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jù)借鑒課本資料實驗探討填寫35頁表格。(指出: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

      4、反饋交流探討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fā)現(xiàn)說明你的看法的?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說明鐵

      銹不是鐵,是鐵產(chǎn)生的一種新物質,那么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銹的關鍵。

      三、探索鐵銹形成成因

      1、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銹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大膽討論猜測。

      3、制定研究計劃。

      4、交流研究計劃,相互質疑補充,(對研究命題作出指導,通過比較“鐵為什么生銹?鐵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與具體學生單一猜想問題作出比較,指導問題選擇的可行性,人員分工等)

      四、總結:

      下周我們再上課的時候,相信同學們對鐵銹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獲,我們還可以獲取避免生銹的方法。

      閱讀43頁相關資料——鐵為什么會生銹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5

      科學概念:

      1、 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我們周圍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 物體可以根據(jù)組成它們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或者根據(jù)這些性質來區(qū)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和方法:

      1、 根據(jù)觀察到的特征和性質描述和分類物體和材料。

      2、 將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新情況中。

      3、通過回顧和反思,我們應該不斷提高我們原來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探索物質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和反思,我們可以不斷提高對材料的理解。

      【教學難點】

      連接物體和材料可以使它們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問題。

      【教學準備】

      1、 學生在課前收集可重復使用的材料。

      2、 教師準備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種物品的圖片,自制復合紙(在普通紙外面覆蓋塑料薄膜)。

     。ń虒W過程)

      一、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

      1、 展示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種物品的圖片。分組作業(yè),根據(jù)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對物品進行分類,并填寫P61表格。

      2、 匯報、交流、總結:

      不同的物體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的不同用途。

     。2)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這也是由于使用要求和材料特點。

      2、 根據(jù)材料的物理性質對所學材料進行歸納總結

      1、 顯示表單。這些是我們在本單元學習過的材料。他們的特點是什么?讓我們做一個盤點總結。

      2、 組填充表單(它在水中下沉或漂浮由or表示),其他部分由or表示。

      3、匯報與溝通,注意橫向比較不同材料。

      三世。材料和環(huán)境

      1、 我們使用的一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粘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可以根據(jù)各自的特點直接制作相應的物品。其他的是人造材料,如塑料、磚、陶瓷和橡膠,這些都是由人們加工制成的.天然材料。它們具有我們需要使用的一些特性。告訴我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和哪些人造材料。

      2、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而有些則不能。課前,學生收集可重復使用材料的信息,并與全班同學分享。

      學生介紹他們收集到的信息。

      摘要:可重復使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jié)約資源,減少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在功能相似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提倡在生產(chǎn)商品時使用可重復使用的材料。

      4、 進一步了解材料,開闊視野。

      1、 閱讀數(shù)據(jù)庫:《材料發(fā)展史》和《復合材料》。

      2、 展示自制的復合紙。建議學生課后對復合紙與普通紙進行對比研究。

      3、這個單元已經(jīng)結束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完成材料的學習。我們建議你課后對感興趣的材料問題進行探究,我們一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6

      第一單元:物質的變化

      第一課無處不在的物質變化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質。過程與方法: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質構成的

      1、切身環(huán)境導入:觀察我們的周圍,由哪些物質構成了我們的教室?

      2、學生自由發(fā)言,(預計大多為可視性的具體物體)教師指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

      3、深入探討:我們的教室其實不僅存在這些可以看的見摸的著的物質,還有我們不能直接感觸到的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是物質么?

      4、建議作出討論,要求學生列出證據(jù)和理由。

      5、教師介入抽象物質的界定:對學生見解適當點評,必要情況下以空氣做示例,塑料袋實驗證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質構成。

      6、小結:無論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還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感觸的到的物質,都說明了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二、過渡物質在變化:

      以教室為例,教室里同學們所列舉的物質都是一成不變,沒有任何變化的么?學生會列舉許多變化,教師給予肯定。

      1、師引入演示: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老師帶來的兩種物質——易拉罐和水結冰的圖片。

      討論:捏扁易拉罐和水結冰也同樣是物質發(fā)生了變化,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呢?(物質本身沒有變,形狀改變,變化速度不同)我們生活里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分組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盒里有火柴和鐵釘,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它們的變化又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實驗討論:火柴燃燒過以后變成了什么物質?和之前一樣么?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么?(除變化速度不同以外,都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么?

      3、比較前后兩種實驗:這兩組實驗有什么相同和異同點?(前者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體,后者產(chǎn)生新的物體)

      三、讓物質發(fā)生變化:

      1、在教師提供的鐵絲、熱水、紙張、蠟燭、火柴中,它們都會產(chǎn)生在怎樣的變化呢?(學生的思維面不會停留在課本展示的變化中,要求學生作出適當合理的解釋,教師適當補充,尤其是蠟燭的燃燒)

      2、各種變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ㄖ攸c在自然產(chǎn)生的變化和人為產(chǎn)生的變化、變化速度的快慢、是否產(chǎn)生新的物質)

      3、過渡引申:我們說的是我們現(xiàn)有的物質,對于巖石、房屋、馬路在變化么?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么?說出你的依據(jù)。

      四、總結:

      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有些變化只是改變物質的形態(tài),大小,有些變化就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劑。

      ●能夠用自制的指示劑辨別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知識與技能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堿性和中性的各種物質。

      ●了解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的酸堿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探究變色花的秘密,意識到事物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領悟到化學世界的奇妙,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奧秘的愿望。

      ●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會變色的白色紙花(花朵用醋或檸檬汁浸過,葉子用面堿浸過;浸泡的時間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堿中和,使實驗失。、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檢測物質用的果凍盒(貼上標簽)、燒杯、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學生準備:厚塑料袋、各種待檢測物品、檸檬、梨、柚子各一塊。

      教學活動建議

      1、變魔術探奧秘。

      教師問學生:看過魔術表演嗎?有什么感覺?最近老師學會了一個小魔術,想表演給同學們,你們愿意看嗎?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紙花,用噴壺往紙花和紙葉上噴“水”,當學生感到很驚奇時,問學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學生中的問題——“花為什么變色了?”進一步引導同學猜想,如做花瓣和葉子的紙上是否做了“手腳”,噴壺里的“水”是否有問題,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東西,葉子上可能噴了什么藥水,噴壺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藥品等等,這里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多種猜測。然后教師說:要想判斷同學們猜想的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教師布置學生分組實驗:在裝有白醋和堿水的燒杯中。分別滴入五六滴紫包心菜汁,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學生會說:紫包心菜汁會讓白醋變紅,讓堿水變綠。教師告訴學生:像白醋一樣,使紫包心菜汁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一樣,使紫包心菜汁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那么根據(jù)實驗所看到的現(xiàn)象,你們能夠解釋花為什么變色嗎?學生解釋后,教師接著說:你還知道哪些物質是酸性物質?哪些物質是堿性物質?想想你們家里炒菜、做湯用的鹽屬于哪一類物質呢?學生發(fā)表觀點后,教師請同學們將紫包心菜汁滴入鹽水中五六滴,看看鹽水是否變紅或變綠。教師接著告訴學生:像鹽水一樣,不能使紫包心菜汁變色的物質,叫做中性物質。類似紫包心菜汁這樣的物質,由于能夠分辨物質的酸性和堿性,人們稱它為指示劑。實驗室里經(jīng)常用指示劑檢驗酸和堿,工廠在檢驗產(chǎn)品質量時、醫(yī)院在某些化驗中也經(jīng)常用到它,因為它使用非常方便。指示劑種類也很多,我們今天只認識了其中的一種,而且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制作出來的。

      2、自制指示劑。

      教師介紹用紫包心菜壓汁做指示劑的方法:

      第一步:將紫包心菜(約50克)撕碎,裝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溫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水變?yōu)樽仙珵橹梗?/p>

      第四步:用牙簽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個孔,將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燒杯中;

      第五步:將條形過濾紙全部浸沒在紫包心菜汁中,過一會兒,用鑷子夾出,搭晾在燒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制作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四點:

     。1)盡量選擇紫包心菜的薄葉,少用梗;

     。2)紫包心菜撕的塊要小一點;

     。3)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準。

      3、檢測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建議教師讓學生把帶來的各種液體裝入洗凈的果凍盒里或白色的瓶蓋里,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劑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發(fā)水、自來水、小蘇打水等各種各樣的液體中,根據(jù)顏色的變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填寫實驗記錄。最后教師要告訴學生:我們用紫包心菜汁做指示劑只能初步檢驗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要想準確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還要用其他的指示劑,以后到中學化學課會學到。

      課后布置學生用自制的紫包心菜汁或檢測紙檢測自己周圍環(huán)境中水的酸堿性。農(nóng)村的學生可以檢測井水、河水的酸堿性;海邊的學生可以檢測海水的酸堿性。離江河湖海遠的學生可以檢測雨水的酸堿性。并建議學生請教家長或查閱資料,研究水中的酸或堿過多時,對動物、植物、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什么影響。以此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水污染的關注。

      教學過程:

      1、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接觸各類物質,研究物質的種類和用途對家庭、工業(yè)、農(nóng)業(yè)、建筑業(yè)等有著很大的作用。

      2、變魔術,讓學生在玩中發(fā)現(xiàn)知識。

      指導學生用紫甘藍或紫蘿卜自制指示劑。根據(jù)學生帶紫甘藍的多少,分小組擠紫甘藍汁或紫蘿卜汁。

      提醒學生注意五點:

      ① 盡量選擇紫甘藍的薄葉,少用梗;

     、 紫甘藍撕的塊要小一點,紫蘿卜要切碎些;

     、 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 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宜;

     、 小組成員要團結合

      學生玩魔術“紙花變紅,紙葉變綠”——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葉子上抹上堿水,在往紙花上噴上紫甘藍水奇妙的現(xiàn)象就發(fā)生了。討論紙花變色的原因,了解物質變化的`種類,知道指示劑能夠分辨出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3、指認一些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介紹一些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提問:怎樣用科學的手段去辨別酸性物質、堿性物質?

      4、學生用紫甘藍制作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質的酸堿性。

      教學生制作紫甘藍指示劑,用自制的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體,觀察顏色的變化

      第一組: 蘋果、梨子、香蕉、橘子、柚子、葡萄;

      第二組: 自來水、食鹽、白糖、白醋水、口堿、小蘇打水;

      第三組: 香皂水、洗衣粉水、洗手液、洗發(fā)液、洗潔精、消毒液;

      第四組: 牛奶、豆?jié){、椰奶、花生奶、藕粉、麥片;

      第五組: 茶水、雪碧、純凈水、蜂蜜、白酒;

      第六組: 面包、饅頭、米飯、餅干、雞蛋、蛋糕;

      第七組: 舒肝健胃丸、麗珠得樂、達喜片、健胃膠囊、健胃消食片。

      把第一組的水果榨成汁;把第二組中的食鹽、白糖、口堿加水溶解;把第三組的洗滌用品用水稀釋;把第四組的藕粉、麥片加水調成稀稀的糊;把第五組的蜂蜜加水稀釋;把第七組的藥加水稀釋;把第六組的面包、饅頭、米飯、餅干、雞蛋、蛋糕放在培養(yǎng)皿里。將以上被檢測的物質分別準備好,量取100毫升放入燒杯中,然后在每組被檢測的物質中,分別滴上10滴紫甘藍汁,觀察記錄物質顏色的變化。

      通過三輪的探究實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像梨子、橘子、柚子、葡萄、獼猴桃、白醋、洗手液、洗潔精、雪碧、白酒,這些物質屬于酸性物質。而像自來水、口堿、小蘇打、香皂、洗衣粉、衣領凈、白糖、餅干、雞蛋、蛋糕、麗珠得樂、達喜片,這些物質屬于堿性物質。,將結果填在活動記錄上。

      5、了解酸性、堿性物質的意義。

      通過一些事例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意義。竹子喜好堿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會大面積死亡。鹽堿地上長不好植物,可以通過家硫酸亞鐵改良土壤……

      6、鞏固

      今天你學會了怎樣的一個小魔術?酸性、堿性物質有哪些意義?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chǎn)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

      丟棄的垃圾危害環(huán)境 。

      過程與方法

      調查統(tǒng)計家庭一天的垃圾數(shù)量和成分。

      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

      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破壞。

      培養(yǎng)關注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調查統(tǒng)計一天的垃圾數(shù)量和成分。

      教學難點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破壞,培養(yǎng)關注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收集家中一天的垃圾;

      2、收集垃圾堆、垃圾 場、垃圾污染河道的圖片;

      3、教師準備大型垃圾場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品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同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的'垃圾。

      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都有些什么?讓我們不妨一起來研究一下。

      (揭示課題:一天的垃圾)

      二、嘗試給垃圾分類

      師:同學帶來的垃圾中如果要進行分類的話,你打算按什么標準分呢?

      1、討論分類的標準

      A、按是否有毒分

      B、按材料分

      C、按是否有毒分……

      2、討論如何統(tǒng)計

      師:我們在統(tǒng)計時如果無法測出垃圾的重量怎么辦?

      給垃圾分類時該注意什么?

      3、學生分組統(tǒng)計。

      4、反饋統(tǒng)計結果

      三、關于垃圾的討論

      1、說一說這些垃圾的來源。

      2、統(tǒng)計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總重量。

      3、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產(chǎn)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分組統(tǒng)計。

      5、算一算全校學生家庭一天產(chǎn)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6、組織討論

      師:想一想,這么多垃圾被丟棄后會對環(huán)境造成什么影響?我們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談談你家平時是怎么處理垃圾的?

      7、多媒體出示本溪市產(chǎn)生的垃圾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及人們?nèi)绾翁幚砝?/p>

      四、課堂拓展

      1、談談今天所學的體會。

      2、對校園內(nèi)同學們產(chǎn)生的垃圾進行統(tǒng)計,寫一封倡議書。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9

      1.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2.提出研究問題

      觀察銀河系的圖片,了解銀河系的的特點。

      教師提問: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銀河系的大小?什么是光年?

      3.了解光年的概念

     。1)談話:為了了解銀河系的大小,先必須了解光年?誰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計算天體距離的單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離。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學計算。

      (4)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向全班同學講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計算銀河系的直徑、中間部位的厚度

      (1)談話:我們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千米呢,中間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學生計算。

      (3)匯報計算結果。

      銀河系的直徑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間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談話:通過剛才的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中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更不用說我們的`地球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覺得了不起,同時還要有寬闊的胸懷,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5.制作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沙和大白紙,下面根據(jù)我們所學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做一個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每一組的成果。

     。4)請組長來評價大家的成果。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制作,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對銀河系的形狀掌握的很好。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團結協(xié)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組都獲得了成功。

      6.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銀河系的資料和圖片,把你認識的銀河介紹給大家。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需要有合適的獲取信息的手段。

      2、學習畫統(tǒng)計圖和解讀圖表信息。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向數(shù)學老師請教畫條形統(tǒng)計圖 (或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

      【教學過程】

      1、 引入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獲取大量的信息,必須對事物進行細致的?疾。我們從哪里可以獲得信息呢?

      2、 從大樹開始

      組織討論:

      我們是怎樣觀察大樹的?

      我們是怎樣知道家鄉(xiāng)的水資源是不是受到了污染的?

      我們又是用怎樣的`方法弄清接線盒里電線的連接方式的?

      (出示:西紅柿、石頭、泡沫塑料等)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

      推測的依據(jù)是什么?

      設計了怎樣的活動來驗證?

      沒有這樣的活動,我們能下結論嗎?

      我們設計這些實驗活動的目的是什么?

      3、 我們的身體有多高

      我們的身體有多高 ?這個問題怎么回答?

      課前同學們測得了自己的身高,分組統(tǒng)計并根據(jù)小組的數(shù)據(jù)說說我們的身體有多高。

      匯總全班同學的身高記錄表,完成一張“六 (x)班學生身高(條形或折線)統(tǒng)計圖”。

      討論:

      從圖中我們能知道哪些信息?現(xiàn)在問我們的身體有多高,我們又怎么回答?與小組里的結論一樣嗎?

      4、 思考討論

      我們現(xiàn)在獲得的關于我們的身體有多高的信息是準確、全面的嗎?要使我們對于身高的答案更趨于精確,還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如何獲得?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nèi)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shù)據(jù),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煸谳喩系你^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

      2、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在小組內(nèi)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nèi)。

      4、交流討論數(shù)據(jù)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shù)據(jù)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guī)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tài)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也會發(fā)生變化。

      了解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環(huán)境與生物的密切關系,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tài)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知道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也會發(fā)生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圖片,幻燈片 為每組準備:2個大小不同的球形燒瓶、2個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很多客人,兩只青蛙也來湊熱鬧了,(點擊幻燈片1 2只青蛙)一見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誰能幫幫它們找到既安全又舒適的家?(請同學回答并上來貼青蛙圖)

      2、你為什么要這樣選?

      3、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嗎?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與留

     。1)、師:提及青蛙呀,我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清楚,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顏色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借助P84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說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們組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告訴我,行嗎?

      (2)學生回答上述問題。(隨機出示第2張幻燈片 青蛙變化圖)

      2、大自然選擇了它們

     。1)導語:剛才我們了解到黃青蛙和綠青蛙是因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而出現(xiàn)的。

      我這里有一組狐貍的`照片,同學們你們了解這幾種狐貍嗎?(出示幻燈片3 狐貍)

     。2)觀察圖中這幾種狐貍,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這三只狐貍的形狀、大小都不相同,猜測一下,它們各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

     。4)、三種狐貍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來看資料(依次出示五帶圖—紅狐—五帶圖—灰狐—五帶圖—北極狐)期間請三個同學讀三只狐貍的資料。

     。6)、剛才我們也看出來,北極狐的耳朵比其他兩種狐貍小,科學家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發(fā)現(xiàn)(點擊出示幻燈片生物學家 文字敘述部分)

      (7)、為什么生長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會有不同的體型特征呢?

     。ㄔ俅纬鍪疚鍘D)

      (8)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并匯報。

     。9)、同學們都認為狐貍體形與它們所適應的生活環(huán)境的溫度有關,北極狐的體型最有利于保溫。那么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證明一下怎么樣?

      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大一小兩個瓶子,代表體形不同的兩種狐貍。大的就代表(北極狐),小的就代表(紅狐),這個實驗該怎樣做?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本課是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環(huán)境和我們》單元第六課,與第五課《一天的生活用水》和第七課《考查家鄉(xiāng)的自然水域》一起組成本單元的第二部分“對生活用水的研究”。是在學生了解了人們?nèi)粘I顚ΦY源巨大需求的情況下,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從而感受凈水的來之不易。

      本課包括三個主要活動:一是“制造污水”,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洗抹布、洗拖把、倒課前收集的污水等活動,感受到清潔的水是很容易變成污水的,污水的產(chǎn)生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二是“認識污水的危害”,旨在通過看圖片、小組討論、閱讀資料等活動,啥時候學生認識到水污染的危害很大。三是“污水的凈化處理”,通過組織學生親自進行污水處理實驗和觀看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錄像,讓學生了解污水處理的常用方法,意識到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處理后的水能無害地回歸環(huán)境,但一般不適合做飲用水。

      學生分析:

      在前一課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在日常生活中,“飲用水安全”、“五水共治”之類的話題也常會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等媒介讓學生有所了解,比如:各種各樣的污染物通過飲水進入人體會直接威脅身體健康;很多地方的地表水因為污染而不再適合用于農(nóng)業(yè)灌溉;許多地方因污染而導致有河有湖但仍無水可喝的尷尬處境。不過,學生了解到的這些內(nèi)容大多是零碎的,很多學生認為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大人們的事情,與自己沒什么關系,觀察與研究的興趣也不夠濃,因此,本節(jié)課中將引領學生在親自參與的產(chǎn)生污水、處理污水等活動中增強學習動力和環(huán)保意識。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認識到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水污染的危害很大,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水污染是可以治理的;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是沉淀和過濾;污水處理的過程很復雜;處理后的水一般不適合做飲用水的水源。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產(chǎn)生污水、做污水凈化模擬實驗、了解本地污水處理情況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污水問題已經(jīng)迫在眉睫,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重難點:

      重點:充分認識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難點:感受污水處理的不易。

      器材準備

      1.教師準備

      (1)導入環(huán)節(jié)用:清水1大箱、臟抹布1個、臟拖把2個;

     。2)分組活動用:放有少量干凈水的水槽1個,500ml燒杯5只、250ml燒杯每組1只、50ml燒杯每組3只、抹布1塊、過濾裝置每組1套、記錄單1張;明礬及使用說明書1份(后續(xù)發(fā))

      (3)中途呈現(xiàn)用:軟磁黑板貼12張、拓展閱讀資料每人1份、污水處理廠水樣2瓶。

      2.學生準備:課前調查表、一瓶生活污水。

      課前活動

      看動畫片《水的故事》,說說看到了什么?

      教學過程:

      一、產(chǎn)生污水

      1.今天的課與水有關。實驗桌上和水箱里裝的都是。(教師舀一杯出示)觀察一下:這杯水是怎樣的?板書:清潔的水

      2.用水可以做很多事情,這個場景熟悉吧。ㄕn件:學生在學校里搞衛(wèi)生的照片)這里的哪個活動要用到水?像這樣抹布臟了怎么辦?(學生演示:洗抹布)你把什么留下水中了?

      3.拖把臟了怎么呢?(學生演示:洗拖把)水中又增加了什么雜質?衛(wèi)生搞好了,再觀察一下:我們的這桶水也變得怎樣了?

      這個過程,對于水來說,是被污染的過程。

      4.平時,還有許多行為會造成污水。我們來開個小組交流會把!說說帶來的污水是什么行為造成的呢?里面有些什么雜質?(出示課件)

      (小組討論,學生陸續(xù)板書小卡片,如:洗衣服、洗碗、淘米、印染、施化肥等))

      5.一起來看這些造成污水的行為吧,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水污染主要是由誰造成的?可以分哪幾類?)(生:工業(yè)、農(nóng)業(yè)、生活)

      二、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1.有沒有關注過:這些污水,后來流向哪里了?

      2.如果這些污水都直接排入河流中,河水會有怎樣的變化呢?河水變化后又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每組的水槽中有一些干凈的水,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河流,然后把每人帶來的污水都倒入里面,邊觀察邊討論這個問題。(課件:河水會有怎樣的'變化?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

      3.(學生回答后)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黑水河”由生活污水、養(yǎng)豬場、洗煤廠排放污水造成;“血流成河”由印染造成;

      “牛奶河”由天然乳膠泄漏造成;“泡沫河”由畜禽糞便多年排放造成。“垃圾河”因菜場和飯店垃圾造成。(課件:被污染的河水)

      4.嚴重的污染會危及水中的生物,連魚兒也“死不瞑目”;也會危及人類,人們的身體更是深受其害;農(nóng)作物中的有害殘留物質讓人難以察覺,長期積累的毒素終究會在某一天爆發(fā)!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查,人類疾病80%與水有關。水成了“生病之源”!(課件:水污染致病的圖片與資料)

      5.怎么樣?我們造成的污水,能隨意排放到河流中嗎?(生:不能)

      6.那么,我們桌上的污水還是快點來倒入這邊的收集箱中吧,千萬不能直接排入河流。。拷M把收集的污水匯集到大的污水箱中)

      三、污水處理

      1.課堂上的凈化處理

      師:感謝大家用實際行動減少了更大面積的水污染!不過,所有的污水,都只是這樣裝箱存放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學生談想法)

      師:的確不行啊!據(jù)了解,我們鎮(zhèn)上的居民和工廠每天產(chǎn)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yè)污水就有3萬噸之多,如果裝在這樣的箱子里的話,大概要200萬箱。ㄕn件)

      這么多的污水,有什么辦法處理嗎?(預設學生回答:建造污水處理廠)

      師:污水處理廠是集中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的地方。你認為,污水處理廠可能會用什么辦法使水變干凈?(預設學生回答:過濾、沉淀)

     。ń處熯m時指導)什么是過濾?(出示實驗器材)做的時候,污水倒哪里?過濾后的水會在哪里?(課件)什么是沉淀?沉淀最主要的是要能靜靜地等待,觀察有無雜質沉降下來。(課件)

      這些方法是否有用呢?下面,我們自己來開個“污水處理廠”吧!

      活動:

      比一比:哪個污水處理廠能凈化成功。請負責材料的“工人”來領取一盒材料,用大杯子到污水箱中取污水,倒出一部分到過濾裝置中、一部分到做沉淀實驗的杯子中,剩下一部分倒在寫有“污水”的杯子中留作對比用。這個寫有“過濾后的水”杯子是等會兒收集過濾后的水用的,別忘了記錄。(課件)

     。ǚ纸M活動,教師巡視)

      師:“工人”們!現(xiàn)在,你們的哪個方法已經(jīng)成功了?(過濾,擦去問號。)沉淀實驗需要很長時間,老師這里有一種能加快沉淀的物質,要不要?(課件:明礬)(給發(fā)一小包明礬,同時提供使用說明紙條,繼續(xù)實驗)

     。ńM織學生匯報,先請一個小組展示記錄單和凈化了的水,讓其中的兩名學生用大杯去收集凈化后的水,評價其他的組)

      師:看來,我們的9個污水處理廠都很成功,不過,還存在什么問題嗎?(生:速度太慢、時間太長、沒有徹底凈化)經(jīng)過我們大家凈化處理后的水,回到原來的清潔的水了嗎?(生:沒有)你認為,我們設計的方法還有什么問題嗎?(預設學生回答:凈化不徹底、太慢了)

      2.工廠里的污水處理

      師:看來,開個工廠沒這么簡單,凈化的方法還需要很多改進。想不想看看真正的污水處理廠是怎么處理呢?那就跟著我?萍寂d趣班同學一起出發(fā)吧!

     。úシ配浵瘢

      思考:他們方法和我們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

      當然,處理的時候還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再來看看流程圖:廠內(nèi)操作需要二十多項,廠外還需要鋪設輸送污水的管道。怎么樣?對這些有什么感受嗎?

      說一說: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后的水,回到了原來的清潔的水了嗎?

      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四、拓展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課題是《污水和污水處理》,我們先用一兩分鐘時間把清潔的水把污染了,后來又用十幾分鐘時間把其中的一小部分處理干凈了些,無害地回歸到了水環(huán)境中。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與想法嗎?

      對于我們,應該為保護水環(huán)境做點兒什么呢?(引導:我們可以在這里的哪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作用?)

      這些是我們家里每天要用到水并產(chǎn)生污水的事情,想一想:怎樣做可以減少污水的產(chǎn)生。把你們家的計劃寫下來,試試能否堅持一周,活動中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困難就寫在上面,請我們的家長來當這項活動的評委。記錄表的背面有其他班同學討論出來的“節(jié)水小竅門”,可以參考。為了水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板書設計】

      【作業(yè)輔導】

      填空:

      1.本地的自來水水源取自

      2.我家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有

      3.連線

      沉淀

      物理方法

      過濾

      化學方法

      消毒

      生物方法

      細菌分解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并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河北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教案。

      2、通過人類對宇宙探索歷程的展示,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追求、認識宇宙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宇宙的科學精神。

      3、大致了解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進展,體會我國載人航天成就在體現(xiàn)我國的綜合實力及提升國際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二、教材分析

      人的一生相對于浩淼的宇宙是極其渺小和短暫的,但是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卻是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還是無限?宇宙有沒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變化?宇宙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等等。

      這一章節(jié),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識,容量極大,而學生可能對于這方面的了解比教師多,因此可盡量地讓學生發(fā)表看法、問題,激起他們的.興趣,教師起到引導、過渡作用。

      三、教學過程

     。ㄒ唬┱n堂引入:

      圖片:東方紅一號、神舟五號發(fā)射、"嫦娥奔月"、"鵲橋相會"。

      教師:從以上圖片中你能從以上的每一張圖片得到怎樣的信息?

      學生:"嫦娥奔月"、"鵲橋相會"等美麗的神話故事,是我們的祖先向往著浩瀚的星空,對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神舟五號"的發(fā)射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教師:從古代人類向往宇宙,到實現(xiàn)飛天夢,人類一直在探索著宇宙。

     。ǘ⿵"地心說"到"日心說"

      教師:那么,人類認識宇宙是怎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學說是你了解的?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課堂全班性的交流]

      知識介紹:(學生提到的或講述很到位的,教師可以不講)

      對于地球上的萬物,我們的古 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提出了"地心說",即認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陽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地心說。公元14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發(fā)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學大成》,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確立了地心說。根據(jù)這一學說,地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其他天體都繞著地球轉動。這一學說從表觀上解釋了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的現(xiàn)象,又符合上帝創(chuàng)造人類、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宗教教義,因而流傳時間長達1300余年。

      以后的許多科學家利用更先進的觀測儀器,經(jīng)過了長期的觀察、總結、計算,從而最終證實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動學說。地球的地位從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體降為繞太陽運動的一顆普通行星。

      (三)追溯歷史(借助多媒體展示)

      教師:我們知道天體之間相距很遙遠,用我們常用的長度單位來描述它們之間距離,顯得不夠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長度單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經(jīng)過的路程),AU(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光年約是天文單位的1014倍。

      人類最先了解的是與地球并稱為"九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在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個星球?

     。ㄋ模┛偨Y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以觀看"宇宙之旅"片斷的形式,回顧了人類了解宇宙的過程。能不能談談你們的感受。

      當然,還有一些關于宇宙的知識,同學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課堂上沒來得及進行交流的,課后大家可以再繼續(xù)探討。

      說不定,多少年以后,我們在座的同學們中間,在探索宇宙奧秘方面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學說。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1、內(nèi)容

      《火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湖南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0課,它與《地表在變化》、《地震》、《巖石也變化》、《走進礦產(chǎn)》、《人類對地表的影響》共同組成了該冊教材的《地表變化的奧妙》單元,《火山》是本單元的第3課。

      2、內(nèi)容簡析:

      本課設計了三個部分,分別是模擬火山噴發(fā)的活動,關于火山噴發(fā)預報以火山噴發(fā)利、害的相關知識(以科學在線形式呈現(xiàn)的),還有一個寫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動。

      學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見過真實的火山噴發(fā),關于火山方面的知識也了解較少。有的學生可能通過電視或網(wǎng)絡對火山噴發(fā)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獨立操作火山噴發(fā)模擬實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據(jù)模擬實驗推測火山噴發(fā)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說《地心之旅》的啟發(fā)下,寫一篇關于地球內(nèi)部情況的科幻小短文。

      4、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的說明火山噴發(fā)造成的危害以及帶來的好處。

      5、能發(fā)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2、能大膽推測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

      3、能產(chǎn)生探究地球內(nèi)部秘密的欲望。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火山噴發(fā)的原因。

      2、能初步推測地球內(nèi)部存在什么物質。

      STSE目標:

      1、能夠體會科學技術發(fā)展在火山噴發(fā)預報方面的作用。

      2、能夠知道噴發(fā)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模擬火山噴發(fā)。

      教學難點:

      根據(jù)火山噴發(fā)模擬實驗推測火山噴發(fā)的成因。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我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模擬實驗,展開探究;展開想象,大膽推測;表達交流,形成結論;科學在線,開闊視野;科幻短文,拓展延伸六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課堂上教師播放智利柴騰火山噴發(fā)視頻,引導學生設計、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想象、推測火山成因,相互交流有關火山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課下欣賞科幻書,撰寫科幻小短文、繪制科幻繪畫。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視頻,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確定本節(jié)課將研究解決的問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分組實驗。交流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小組討論后用歸納性的語言進行交流,總結火山噴發(fā)的成因。然后閱讀關于火山噴發(fā)的資料。與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識。(重點交流關于火山噴發(fā)預報的知識記錄拓展內(nèi)容)課下撰寫科幻小短文、繪制科幻繪畫。

      設計意圖:視頻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的注意力必定會十分集中,這樣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在觀察現(xiàn)象的基礎上學生會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聚焦,確定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nèi)容。 學生最喜歡動手操作,通過親自體驗學生更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為下一步推測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奠定基礎。對小學生來說,進行信息和數(shù)據(jù)處理正是“動腦”的時候,應該引導他們運用推理的思維來進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推測能力的重要載體。形成結論是對所收集整理的事實證據(jù)進行分析、綜合、推理的過程,引導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形成結論,對在其頭腦中形成科學概念是有幫助的實驗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科學閱讀同樣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一種探究。特別是對于學生很少親身經(jīng)歷的火山、地震等,這種學習方式是必要的;鹕絿姲l(fā)的前兆是科學家正在攻關的難題,學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這個問題,重在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其從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想象力的舞臺。有的學生文字表達水平欠缺,可以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無疑是一種補充。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身邊的科學》教學設計04-14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08-27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精選]09-10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7-07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6-05

    科學《浮力》教學設計(精選18篇)05-24

    習作《插上科學的翅膀》 教學設計06-06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通用)09-02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通用)09-10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最新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