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將相和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全文共講了哪幾個故事。
2、自學本課生字詞,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絕口不提”、“完璧歸趙”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3、按不同故事內容給文章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1、學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按不同故事內容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讓同學齊讀,導入設問: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請你們自己先讀讀書,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初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氏發(fā)現(xiàn)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巴觇禋w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說。
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推辭——謙讓不干。
抵御——抵擋,抵抗。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能耐——技能,本領。
攻無不克——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zhàn)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zhàn)必勝。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多指善于打仗。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F(xiàn)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xié)力——協(xié),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二、師生共同介紹歷史背景。
三、再讀課文,把“將”、“相”的名字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
學生讀完之后,找人回答這幾個問題:
“將”指的是廉頗。
“相”指的是藺相如。
本文一共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可以用“完璧歸趙”來概括。
第二個:可以用“澠池之會”來概括。
第三個:可以用“將相和好”來概括。
四、統(tǒng)觀全文,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權,維護國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抄寫字詞。
2.想一想每個小故事發(fā)生的原因和結果是什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ǘ┝私馊齻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教學過程
。ㄒ唬z查復習。
1.找人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分別是什么故事?(教師借機板書)
2.再請同學說一說是怎么分的段。
(二)交代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ㄈ⿲W習課文第一大段。
1.齊讀第1自然段,同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通過讀書,學生馬上知道這是在向我們交待時代背景。
這一句話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后面三個故事的總起因。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接著請同學們默讀第一大段。同時想一想: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呢?
通過默讀,學生知道:
起因:秦國自以為強大,想騙取趙國的寶物和氏璧,趙王很著急。
經過: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畏強權的精神與秦王斗智斗勇。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3.再默讀這一大段。同時思考:
。1)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非常著急?
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讓同學聯(lián)系文章的第一句去思考,“秦國最強”中的“最強”是最為強大的意思,“常常進攻別的國家”說明秦國以強欺弱,非常專橫。然后再讓同學想一想趙王為什么著急。同學們如果認真讀書就會發(fā)現(xiàn)第3自然段直接介紹了趙王著急的原因。因為趙王深深地知道秦王以城換璧是假的,只不過想把無價寶騙到手,如果趙王把和氏璧送去給秦王,秦王當然不會像信上說的那樣把15座城給趙王,只能是白白吃虧,輕易地就讓秦王占到了便宜。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說的那樣去做,又怕秦王以此為借口派兵進攻,到時遭殃的還是趙國。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趙國的群臣才束手無策,趙國因想不出兩全其美的對策才著急。
(2)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藺相如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這對表現(xiàn)人物品質有什么作用?
聯(lián)系上文,同學們知道藺相如是在趙王與眾臣“為難”的時候出現(xiàn)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很為難,而藺相如知難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機智勇敢的精神。
。3)面對這個難題,藺相如是怎么說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體會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點?
教師在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時候,先抓住“想了一會兒”這個詞,使同學們理解他在想什么,其實他不是在想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能不給秦王發(fā)兵制造機會。接著讓同學反復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抓住“愿意去”。體會出藺相如的勇敢。然后分析了兩種可能性和兩種動作!叭绻娴摹瓝Q,就給……”、“如果不肯……一定……送回”,這兩句話運用了兩個復句,都是假設關系的,說明他把問題分析得非常透徹,對策也設計好了!耙欢ā币辉~讓我們看出了藺相如的胸有成竹。最后體會“理屈”,就是“理虧”的意思。這也是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種局面,迫使秦國不能出兵,也使趙國由現(xiàn)在這種左右為難的被動局面,轉成主動的局面。這些地方充分說明了藺相如的深謀遠慮,也表現(xiàn)出了他超人的智慧。
。4)輕聲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藺相如是如何與秦王展開斗爭做到完璧歸趙的?
、偬A相如看到秦王無誠意拿城換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表現(xiàn)了他什么品質?
在指導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體會出秦王是怎樣喜歡和氏璧的。通過讀第8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學生馬上會找出“雙手捧”、“一邊看一邊稱贊”這說明和氏璧的確是個價值連城的寶貝,連見多識廣的秦王都這樣愛不釋手,更可知它的價值。“絕口不提”一詞讓學生理解它的意思,再體會一下,秦王“騙寶”的丑惡嘴臉一下子暴露在我們面前。這也是在藺相如動身前大家早就估計到的。正是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藺相如才會有下面的表現(xiàn)。
看到秦王無意拿城換寶,藺相如想出了寶玉有瑕的辦法把玉要回。他先是“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边@一言一行,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機智。秦王聽他這么一說,也就把和氏璧又交給了藺相如。這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這一部分要抓住“捧”、“退”、“靠”、“站”這幾個動詞,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接著再讀藺相如的話,先抓住“理直氣壯”,讓同學理解他的勇敢;他的一番話,又表現(xiàn)了他不畏強權,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在秦王假意應允以城換寶以后,相如又是怎么做的呢?讀了第8自然段最后幾句話我們就知道了,他要求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把和氏璧交出來。
針對第一道小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讀、思、議、品味重點詞句。如三次說話:第一次,假借指“毛病”要回玉,說明他機智;第二次,“理直氣壯”揭穿騙局,說明他勇敢;第三次,“大大方方”講明原因,說明他機智勇敢。另外,抓住“捧、退、靠、舉、撞”等動詞,去理解其機智、勇敢的品質。
、谔A相如是真的要捧著寶玉撞柱子嗎?他要求舉行典禮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對上文有了較深的理解,同學們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應允是真。因為前面講過秦王對寶玉愛不釋手,所以他絕不會眼看著寶玉被藺相如抱著撞碎在柱子上,這也是藺相如機智之處。他要求舉行典禮,其目的有兩個,一種就是真的造成這種聲勢,讓世人都知道秦與趙國以城換寶;另一個目的是拖延時間,好派人把寶玉及時送回國。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藺相如的認識。
、勖鎸μA相如,秦王為什么處處表現(xiàn)得很被動呢?
這個問題的設計,其實是想讓同學們了解到藺相如勇敢、機智,而秦王則理屈、貪婪,所以處處被動。
教師歸納:秦王愛寶,絕口不提給城;相如假說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玉碎,假意答應讓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禮,一面暗中派人把寶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藺相如回國。
。5)這場斗爭的結果怎樣呢?
讀了第10自然段,同學馬上回答出:“完璧歸趙”。這時教師板書這個成語,讓同學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是什么意思。
(6)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學習完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我們是怎么學的呢?我們先讀課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通過讀、畫、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下面咱們仍舊按這種方法學習后面兩個故事。
。ㄋ模⿲W習課文第二大段,默讀,思考。
1.這段主要講了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還提到誰?
2.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概括出來。
事情的起因是:趙王赴秦王之約,去澠池相會,并帶相如一起赴約。
事情的經過是:澠池會上,相如勇斗秦王。
事情的結果是:他們順利返回趙國,趙王封相如為上卿。
3.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趙王為什么決定不下,藺相如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讓學生弄明白秦王約見趙王的目的是什么。結合上文,同學們馬上可以想到,秦王是想借約見之機占趙國的便宜。趙王和大臣們正是看清了秦王的這個陰謀詭計,所以才左右為難,束手無策,決定不下。去,怕有危險;不去,又顯得太膽怯,怕日后被世人傳為笑柄。此時,藺相如審時度勢,他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時時以國家的尊嚴和利益為重,看出他品格的高尚。趙王讓相如隨行,藺相如欣然應允,表現(xiàn)了他的勇敢精神。
(2)澠池會上,秦王逼趙王鼓瑟,趙王為什么不好推辭?“推辭”是什么意思?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說的?畫出重點詞句。從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澠池會上,秦王讓趙王為他鼓瑟,趙王因為懼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辭!巴妻o”的意思就是謙讓不干的意思。于是為秦王鼓了瑟。而秦王卻得寸進尺,還讓人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很顯然,這說明同為大王,秦王與趙王是不平等的,秦王可以憑借自己強大的勢力指揮趙王,而趙王的地位就低于秦王,這對趙國當然是個奇恥大辱。因此,在這關系到國家榮辱的關鍵時刻,藺相如挺身而出,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抓準描寫藺相如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使學生理解藺相如不畏強權、機智勇敢的精神?勺プ 吧鷼鈽O了”、“跟您拼了”等詞語,讓學生體會出藺相如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抓住秦王怕死的弱點,以死相拼,迫使秦王為趙王擊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粉碎了秦王的陰謀,表現(xiàn)了他機智、勇敢的精神。
秦王又沒有占到趙王的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只好放趙王回去了。
。3)澠池之會的結果怎樣?廉頗起了什么作用?
澠池之會。趙國又占了上風,藺相如又立新功,封為上卿,這是澠池之會的結果。這里藺相如當然起了決定作用,但廉頗的功勞也不能忽視。因為在背景介紹時同學們已經了解到,廉頗是一位英勇善戰(zhàn)的大將軍,他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秦王之所以放趙王回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廉頗在邊境做好了準備,萬一有什么情況,廉頗會拼力殺過來,保護趙王的,到時危險的是秦王。因此說,趙王安全回國,廉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4)給這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
教師可告訴學生,加小標題,可以把故事高度概括成2個字,也可用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來概括,因此這個故事可以概括為“澠池之會”。
。5)教師小結:過渡。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藺相如大智大勇,連連立功,職位比老將廉頗都高了,這樣就引起了“將”和“相”之間的什么問題呢?學生可能說是“矛盾”,也可能說是“不和”,于是教師隨機板書“不和”。那么,在處理這場內部矛盾中,藺相如又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呢?從中能體會出他的什么品質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大段。
。ㄎ澹┳詫W第三大段。
因為這篇文章的三個小故事結構相同,學生又有了前面學習的方法,因此自學起來不會很困難。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隨后教師檢查、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1)這一大段主要寫了誰和誰?寫了他們的什么事?
文章這一段主要寫了廉頗和藺相如,寫了他們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
。2)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怎樣?
事情的起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總想尋機羞辱藺相如。
事情的經過是:藺相如處處避讓,并對下人講清了避讓的原因。
事情的結果是:將相和好。
。3)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從這兒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從藺相如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找到他避讓廉頗的原因很簡單:秦王比廉頗厲害得多,但藺相如都不怕,他也就更不會怕廉頗。因為他深深地知道,秦王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將相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會乘機攻打趙國。藺相如避讓廉頗,完全是為了趙國的利益。
通過反復朗讀藺相如的話,讓學生體會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好品質。
。4)“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廉頗為什么會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呢?從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質呢?
從詞的本意上講,“負荊請罪”就是背著荊條請求責罰、賠禮道歉的意思。
因為廉頗居功自傲,與藺相如鬧不團結,而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那些深明大義的話和處處避讓的行為深深地感化了廉頗,使他覺得自己心胸狹窄、羞愧難當。于是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從廉頗的這些舉動,我們也不難看出,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也同樣有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好思想。
。5)哪一個詞最能概括將相和好?如何理解這個詞呢?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讓學生體會到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的品質,接著找出“同心協(xié)力”一詞,讓學生理解詞意,最后說出他們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6)這個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標題?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負荊請罪。
。┛偨Y全文,揭示中心。
總結,揭示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表現(xiàn)了藺相如顧全大局,注重團結,機智勇敢的品質和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ㄆ撸┝私馊齻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本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相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ò耍⿵褪觥柏撉G請罪”這個小故事。
學生在復述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先列個提綱,然后再給出一些關鍵性的詞語和運用的好的語句,最后讓學生進行復述。
最后教師小結:復述不是背誦,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故事的梗概進行。
。ň牛┳鳂I(yè)
1.熟讀課文,學習人物的精神。
2.練習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將相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全文共講了哪幾個故事。
2、自學本課生字詞,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絕口不提”、“完璧歸趙”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3、按不同故事內容給文章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1、學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按不同故事內容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fā)興趣。
1、板書課題,讓同學齊讀,導入設問: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請你們自己先讀讀書,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初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氏發(fā)現(xiàn)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說。
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推辭——謙讓不干。
抵御——抵擋,抵抗。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能耐——技能,本領。
攻無不克——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zhàn)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zhàn)必勝。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多指善于打仗。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F(xiàn)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xié)力——協(xié),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二、師生共同介紹歷史背景。
三、再讀課文,把“將”、“相”的名字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
學生讀完之后,找人回答這幾個問題:
“將”指的是廉頗。
“相”指的是藺相如。
本文一共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可以用“完璧歸趙”來概括。
第二個:可以用“澠池之會”來概括。
第三個:可以用“將相和好”來概括。
四、統(tǒng)觀全文,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權,維護國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抄寫字詞。
2.想一想每個小故事發(fā)生的原因和結果是什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斫庹n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ㄈ⿵褪觥柏撉G請罪”這個故事。
。ㄋ模┯懈星榈乩首x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斫馊齻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ǘ┝私馊齻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教學過程
。ㄒ唬z查復習。
1.找人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分別是什么故事?(教師借機板書)
2.再請同學說一說是怎么分的段。
。ǘ┙淮幌卤竟(jié)課的學習目標。
。ㄈ⿲W習課文第一大段。
1.齊讀第1自然段,同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通過讀書,學生馬上知道這是在向我們交待時代背景。
這一句話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后面三個故事的總起因。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接著請同學們默讀第一大段。同時想一想: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呢?
通過默讀,學生知道:
起因:秦國自以為強大,想騙取趙國的寶物和氏璧,趙王很著急。
經過: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畏強權的精神與秦王斗智斗勇。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3.再默讀這一大段。同時思考:
(1)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非常著急?
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讓同學聯(lián)系文章的第一句去思考,“秦國最強”中的“最強”是最為強大的意思,“常常進攻別的國家”說明秦國以強欺弱,非常專橫。然后再讓同學想一想趙王為什么著急。同學們如果認真讀書就會發(fā)現(xiàn)第3自然段直接介紹了趙王著急的原因。因為趙王深深地知道秦王以城換璧是假的,只不過想把無價寶騙到手,如果趙王把和氏璧送去給秦王,秦王當然不會像信上說的那樣把15座城給趙王,只能是白白吃虧,輕易地就讓秦王占到了便宜。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說的那樣去做,又怕秦王以此為借口派兵進攻,到時遭殃的還是趙國。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趙國的群臣才束手無策,趙國因想不出兩全其美的對策才著急。
。2)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藺相如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這對表現(xiàn)人物品質有什么作用?
聯(lián)系上文,同學們知道藺相如是在趙王與眾臣“為難”的時候出現(xiàn)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很為難,而藺相如知難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機智勇敢的精神。
。3)面對這個難題,藺相如是怎么說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體會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點?
教師在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時候,先抓住“想了一會兒”這個詞,使同學們理解他在想什么,其實他不是在想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能不給秦王發(fā)兵制造機會。接著讓同學反復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抓住“愿意去”。體會出藺相如的勇敢。然后分析了兩種可能性和兩種動作。“如果真的……換,就給……”、“如果不肯……一定……送回”,這兩句話運用了兩個復句,都是假設關系的,說明他把問題分析得非常透徹,對策也設計好了!耙欢ā币辉~讓我們看出了藺相如的胸有成竹。最后體會“理屈”,就是“理虧”的意思。這也是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種局面,迫使秦國不能出兵,也使趙國由現(xiàn)在這種左右為難的被動局面,轉成主動的局面。這些地方充分說明了藺相如的深謀遠慮,也表現(xiàn)出了他超人的智慧。
。4)輕聲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藺相如是如何與秦王展開斗爭做到完璧歸趙的?
、偬A相如看到秦王無誠意拿城換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表現(xiàn)了他什么品質?
在指導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體會出秦王是怎樣喜歡和氏璧的。通過讀第8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學生馬上會找出“雙手捧”、“一邊看一邊稱贊”這說明和氏璧的確是個價值連城的寶貝,連見多識廣的秦王都這樣愛不釋手,更可知它的價值!敖^口不提”一詞讓學生理解它的意思,再體會一下,秦王“騙寶”的丑惡嘴臉一下子暴露在我們面前。這也是在藺相如動身前大家早就估計到的。正是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藺相如才會有下面的表現(xiàn)。
看到秦王無意拿城換寶,藺相如想出了寶玉有瑕的辦法把玉要回。他先是“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边@一言一行,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機智。秦王聽他這么一說,也就把和氏璧又交給了藺相如。這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這一部分要抓住“捧”、“退”、“靠”、“站”這幾個動詞,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接著再讀藺相如的話,先抓住“理直氣壯”,讓同學理解他的勇敢;他的一番話,又表現(xiàn)了他不畏強權,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在秦王假意應允以城換寶以后,相如又是怎么做的呢?讀了第8自然段最后幾句話我們就知道了,他要求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把和氏璧交出來。
針對第一道小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讀、思、議、品味重點詞句。如三次說話:第一次,假借指“毛病”要回玉,說明他機智;第二次,“理直氣壯”揭穿騙局,說明他勇敢;第三次,“大大方方”講明原因,說明他機智勇敢。另外,抓住“捧、退、靠、舉、撞”等動詞,去理解其機智、勇敢的品質。
、谔A相如是真的要捧著寶玉撞柱子嗎?他要求舉行典禮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對上文有了較深的理解,同學們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應允是真。因為前面講過秦王對寶玉愛不釋手,所以他絕不會眼看著寶玉被藺相如抱著撞碎在柱子上,這也是藺相如機智之處。他要求舉行典禮,其目的有兩個,一種就是真的造成這種聲勢,讓世人都知道秦與趙國以城換寶;另一個目的是拖延時間,好派人把寶玉及時送回國。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藺相如的認識。
、勖鎸μA相如,秦王為什么處處表現(xiàn)得很被動呢?
這個問題的設計,其實是想讓同學們了解到藺相如勇敢、機智,而秦王則理屈、貪婪,所以處處被動。
教師歸納:秦王愛寶,絕口不提給城;相如假說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玉碎,假意答應讓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禮,一面暗中派人把寶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藺相如回國。
。5)這場斗爭的結果怎樣呢?
讀了第10自然段,同學馬上回答出:“完璧歸趙”。這時教師板書這個成語,讓同學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是什么意思。
。6)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學習完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我們是怎么學的呢?我們先讀課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通過讀、畫、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下面咱們仍舊按這種方法學習后面兩個故事。
。ㄋ模⿲W習課文第二大段,默讀,思考。
1.這段主要講了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還提到誰?
2.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概括出來。
事情的起因是:趙王赴秦王之約,去澠池相會,并帶相如一起赴約。
事情的經過是:澠池會上,相如勇斗秦王。
事情的結果是:他們順利返回趙國,趙王封相如為上卿。
3.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趙王為什么決定不下,藺相如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讓學生弄明白秦王約見趙王的目的是什么。結合上文,同學們馬上可以想到,秦王是想借約見之機占趙國的便宜。趙王和大臣們正是看清了秦王的這個陰謀詭計,所以才左右為難,束手無策,決定不下。去,怕有危險;不去,又顯得太膽怯,怕日后被世人傳為笑柄。此時,藺相如審時度勢,他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時時以國家的尊嚴和利益為重,看出他品格的高尚。趙王讓相如隨行,藺相如欣然應允,表現(xiàn)了他的勇敢精神。
。2)澠池會上,秦王逼趙王鼓瑟,趙王為什么不好推辭?“推辭”是什么意思?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說的?畫出重點詞句。從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澠池會上,秦王讓趙王為他鼓瑟,趙王因為懼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辭!巴妻o”的意思就是謙讓不干的意思。于是為秦王鼓了瑟。而秦王卻得寸進尺,還讓人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很顯然,這說明同為大王,秦王與趙王是不平等的,秦王可以憑借自己強大的勢力指揮趙王,而趙王的地位就低于秦王,這對趙國當然是個奇恥大辱。因此,在這關系到國家榮辱的關鍵時刻,藺相如挺身而出,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抓準描寫藺相如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使學生理解藺相如不畏強權、機智勇敢的精神?勺プ 吧鷼鈽O了”、“跟您拼了”等詞語,讓學生體會出藺相如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抓住秦王怕死的弱點,以死相拼,迫使秦王為趙王擊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粉碎了秦王的陰謀,表現(xiàn)了他機智、勇敢的精神。
秦王又沒有占到趙王的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只好放趙王回去了。
。3)澠池之會的結果怎樣?廉頗起了什么作用?
澠池之會。趙國又占了上風,藺相如又立新功,封為上卿,這是澠池之會的結果。這里藺相如當然起了決定作用,但廉頗的功勞也不能忽視。因為在背景介紹時同學們已經了解到,廉頗是一位英勇善戰(zhàn)的大將軍,他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秦王之所以放趙王回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廉頗在邊境做好了準備,萬一有什么情況,廉頗會拼力殺過來,保護趙王的,到時危險的是秦王。因此說,趙王安全回國,廉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4)給這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
教師可告訴學生,加小標題,可以把故事高度概括成2個字,也可用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來概括,因此這個故事可以概括為“澠池之會”。
。5)教師小結:過渡。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藺相如大智大勇,連連立功,職位比老將廉頗都高了,這樣就引起了“將”和“相”之間的什么問題呢?學生可能說是“矛盾”,也可能說是“不和”,于是教師隨機板書“不和”。那么,在處理這場內部矛盾中,藺相如又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呢?從中能體會出他的什么品質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大段。
。ㄎ澹┳詫W第三大段。
因為這篇文章的三個小故事結構相同,學生又有了前面學習的方法,因此自學起來不會很困難。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隨后教師檢查、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1)這一大段主要寫了誰和誰?寫了他們的什么事?
文章這一段主要寫了廉頗和藺相如,寫了他們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
。2)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怎樣?
事情的起因是: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總想尋機羞辱藺相如。
事情的經過是:藺相如處處避讓,并對下人講清了避讓的原因。
事情的結果是:將相和好。
(3)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從這兒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從藺相如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找到他避讓廉頗的原因很簡單:秦王比廉頗厲害得多,但藺相如都不怕,他也就更不會怕廉頗。因為他深深地知道,秦王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將相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會乘機攻打趙國。藺相如避讓廉頗,完全是為了趙國的利益。
通過反復朗讀藺相如的話,讓學生體會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好品質。
(4)“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廉頗為什么會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呢?從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質呢?
從詞的本意上講,“負荊請罪”就是背著荊條請求責罰、賠禮道歉的意思。
因為廉頗居功自傲,與藺相如鬧不團結,而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那些深明大義的話和處處避讓的行為深深地感化了廉頗,使他覺得自己心胸狹窄、羞愧難當。于是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從廉頗的這些舉動,我們也不難看出,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也同樣有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好思想。
。5)哪一個詞最能概括將相和好?如何理解這個詞呢?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讓學生體會到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的品質,接著找出“同心協(xié)力”一詞,讓學生理解詞意,最后說出他們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6)這個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標題?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負荊請罪。
。┛偨Y全文,揭示中心。
總結,揭示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表現(xiàn)了藺相如顧全大局,注重團結,機智勇敢的品質和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ㄆ撸┝私馊齻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本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相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ò耍⿵褪觥柏撉G請罪”這個小故事。
學生在復述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先列個提綱,然后再給出一些關鍵性的詞語和運用的好的語句,最后讓學生進行復述。
最后教師小結:復述不是背誦,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故事的梗概進行。
。ň牛┳鳂I(yè)
1.熟讀課文,學習人物的精神。
2.練習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根據(jù)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著重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為重和廉頗顧全大局、知錯就改的優(yōu)秀品質。
3、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
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
教學難點:
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指誰?“和”是什么意思?課文圍繞“將相和”講了哪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二)讀書評價,感悟廉頗其人
1、找出廉頗評價藺相如的話。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評價廉頗:聽了廉頗這短短的三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廉將軍?
3、再讀廉頗的話,找出將相不和的原因:將相之所以不和,是因為()。
(三)言為心聲,感悟藺相如其人
1、快速默讀課文,用直線畫出藺相如說的話。
2、小組討論:找出幾處你最喜歡的`話,認真讀一讀,說說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
①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就沒動兵的理由!保ㄐ赜谐芍瘢
、谔A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眥真的有毛病嗎?為什么說謊?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機智)
③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腦袋和璧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理“直”在哪里?真撞嗎?你體會到了什么?}(機智勇敢)
、艿搅伺e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不怕被殺嗎?你體會到了什么?}(機智勇敢)
⑤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不畏強暴)
、尢A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為的是我們趙國呀!”(顧全大局)
(四)將相之和
畫面定格在“負荊請罪”這個歷史瞬間,化靜為動,想象兩人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他們會說些什么?
1、小組交流;
2、情景表演。
(五)總結拓展
1、通過學習,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2.思考: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詳細說出因果聯(lián)系;愛國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3、“和”的社會意義。
將相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情感、知識、技能):
1、認識過度句與過渡段,初步了解過渡句(段)的作用
2、學會8個生字,理解32個詞語的意思能說出其中5個成語意思
3、進一步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理解課文,概括人物特點的讀書方法
4、了解藺相如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顧全大局的.品質,以廉頗勇于改過的品德,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心理活動,概括人物特點
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廉頗
教學準備:
戰(zhàn)國末期七國草圖,錄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推敲課題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為學習過渡句、段打好基礎
2、學習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點的讀書方法。了解藺相如機智勇敢,才智超群維護國家利益的斗爭精神
4、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并努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查閱資料(3分)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將相和》,一起把課題念一下。生齊讀課題:13、《將相和》這是一個歷史故事,對我們大家來說,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師布置大家認認真真地去預習了這一課,同時呢,也可以上網(wǎng)去查尋一些有關將相和的資料。今天,老師先給大家一個展示交流的機會。請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資料上來交流一下,好不好?(學生交流查閱的資料。)
二、揭題、審題、了解課文主要內容。2分
1、課題中“將”指—“相”指—“和”的意思是—從“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們想象一下,他們是什么原因是他們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言歸于好呢?我們把課文打開,請同學們快速地把課文讀一下,想象一下這個問題?
。ㄕw感知課文)
三、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24分
1、推敲小標題,聯(lián)系課文第3小節(jié),朗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任務難,看出藺相如才智超群)小結學法:聯(lián)系上下文
2、聽錄音第8小節(jié)
要求:邊聽邊想,你覺得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把你認為最能反映藺相如品質的句子劃出來。(言行為主)
3、交流
出示重點句:
。1)齊讀,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可圍繞“理直氣壯”詞提問(“理直氣壯”是什么意思?藺相如騙回了和氏璧,為什么還理直氣壯?)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一讀,說一說
。3)用“理直氣壯”的語氣讀一讀
。4)藺相如要把璧撞碎,真會撞嗎?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怎樣?秦王會讓他撞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5)、朗讀
4、聽錄音第9節(jié)
出示重點句:
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鼻赝鯖]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送藺相如回國
。1)重點討論:
、偬A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了,后果會怎樣?那藺相如為什么還大大方方?對比秦王態(tài)度
、谥攸c段意思討論
如果有誠意—先交城
不然無誠意—不交城
殺了我也沒用不講信用
得不到璧
。2)朗讀指導
。3)小組方法,口答段意
(4)人物評論:你覺得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么長處)
三、課堂練習。5分
1、藺相如之所以說這塊璧有點小毛病,騙回和氏璧是因為。
2、用“之所以是因為”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進行說話訓練
四、布置作業(yè)。6分
1《作業(yè)本》1、2、4。
2、預習另外兩個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好品質。
3、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揭課題,曉背景。
1、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聊聊一本書《史記》,把書翻到95頁的“資料袋”。史記是由西漢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史記》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歷史。其中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zhàn)國七雄”。七雄并峙,戰(zhàn)火頻繁。而秦國又數(shù)七雄之中最強悍,常常侵犯別的國家,被其他諸國稱為“虎狼之國”。我們來看看春秋戰(zhàn)國的形勢圖。大家可以看到,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處于兩大強國之間。當時秦國全力進攻楚國,不能集中兵力對付趙國,主要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秾⑾嗪汀愤@個故事就始于較強勢的秦國和較弱勢的趙國之間。(課件:戰(zhàn)國形勢圖)
2、出示課題:(課件:課題)將相和(板書),齊讀課題,解釋課題:“將”是誰?“相”是誰?“和”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
1、現(xiàn)在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
2、老師這有幾個詞語,在我初讀課文的時候也覺得有幾個字比較容易讀錯,你們能正確地讀出來嗎?(課件:生字新詞)允諾膽怯拒絕乘機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
3、詞語會讀了,課文你們讀懂了嗎?課文有幾個故事組成?找出每個小故事的起止,并用適當?shù)男祟}概括每個故事的內容。(指名說一說)
4、其實這篇課文有個特點,每個故事結束之后,都有個小結段,快速地瀏覽課文,這出這幾個小結段。(指名說,出示課件)
5、同學們把這幾個小結段齊讀一遍,邊讀邊思考:能不能從中找出關鍵詞以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這幾個故事嗎?(齊讀句子)好,誰能來說一說?(指名說)
(澠池之會:這是一次在澠池的會見,文言文中“之”有“的”的意思,你可以把“之”加進去再說一說嗎?)
6、板書小標題,強調“璧”的寫法。
7、我們再來看前兩個小結段,前一句話總結了上文的故事,后一句話引出了下面的故事,我們把這樣有承上啟下作用的段叫做——過渡段。對,過渡段能更便于我們了解課文內容。
8、再讀故事,明晰每個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1、弄清將相和的前因后果。通過課題我們就能知道藺相如和廉頗最后和好了,這也說明他們之前不和。不和的原因是由什么引起來的?和的原因又是什么?(也可以用小故事的標題來回答)
2、你覺得趙王應該升藺相如為上卿嗎?藺相如是靠什么升為上卿的?再讀三個小故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體會藺相如的過人之處。
A抓住”騙”完成完璧歸趙。
1討論完璧歸趙的起因是什么?結果怎樣?
秦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以城換璧是誠心誠意的嗎?你從哪看出來的?
藺相如識破了秦國的騙局,他是怎么做的?從中你體會到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進行討論,演一演。
總結: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
B抓住”逼”完成澠池之會。完璧歸趙后,秦國兩次打敗趙國,在這種情況下,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澠池會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是什么?秦王是如何侮辱趙王的?藺相如何反應的?為什么逼?如何逼?結果怎樣?,(抓住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
C抓住”避”完成負荊請罪。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對敵人寸步不讓,相反,對于居功自傲的廉頗老將軍的態(tài)度又怎樣?
(1)如何避開廉頗,不跟廉頗見面?(2)手下如何看待?(3)怎樣說明原因的?
你這一事件中,你又讀出了藺相如身上怎樣的品質?
總結:同樣是語言描寫,人物的個性不同,語言也不一樣,以后在描寫人物時,必須體會人物的個性。
三、總結
(一)、這三個小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二)理清文章條理: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系是怎樣的?最后咱們想一想:藺相如為什么能機智勇敢,胸懷開闊?廉頗為什么勇于改過?因為愛國。
四、結尾。
最終,廉頗和藺相如和好了!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如此說來,趙國本應更加強大,可是最后還是秦國統(tǒng)一了六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史記》中寫的清清楚楚,同學們可以詳細地讀一讀《龍門靈秀》中《廉頗》。而且《史記》中寫人的.藝術課遠不止“品其言,知其人”而已,(出示課件)希望同學們能在歷史長河中盡情遨游,在《史記》中認識更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
拓展:讀《硬脖子的洛陽令》,思考《硬脖子的洛陽令》:硬脖子指的是什么性格特點?本文是通過哪幾件事寫出了他的這個性格特征?這幾件事是什么關系?
教學反思1
《將相和》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由名著選段組成。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我前后用兩個課時進行了本篇課文的學習。第一課時重在閱讀,兼以掃除字詞障礙、介紹課文出處、作者生平、故事背景,梳理三個小故事,并了解三個小故事的因果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學會讀、讀中學,我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閱讀的力量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語言分析打下了基礎。第二課時對人物進行逐步分析,通過三個小故事,逐步豐滿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時,在導入時,我選擇以名著為媒介,介紹《史記》。向學生交代《將相和》的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叫做戰(zhàn)國時期。當時,比較強大的國家有七個,分別是——秦、楚、齊、趙、燕、魏、韓,也稱戰(zhàn)國七雄。七個國家都想一統(tǒng)天下,因此戰(zhàn)火連年。然而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秦國,也稱虎狼之國,位于趙國的西面。而趙國的東面則是富強的齊國。趙國處于兩個大國之間,行事處處小心。更何況,當時的秦王是一個兇狠殘暴、陰險狡詐、不守信用又貪得無厭的人。趙王也就更加小心翼翼了。通過"戰(zhàn)國形勢圖",讓學生了解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國家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對當時歷史的好奇,從而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為學生年齡段,對于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成功地把他們帶進課堂,帶進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故事。
通過請同學讀課文,疏通生字詞;齊讀課文,說明"將"是誰?"相"是誰?通過自讀課文,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并進行板書。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我都給予了肯定,關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目的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后,我在學生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在多媒體PPT上進行呈現(xiàn)。最后,留下課后問題"你認為藺相如、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教學反思2
第二課時時,我決定采用以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分析人物形象。其實,要讀懂這個故事并不難,但要真正讀懂藺相如、廉頗還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因此,我設計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朗讀,希望能通過讀,讓學生找到感覺,身臨當時歷史環(huán)境中。通過學生的讀來展現(xiàn)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藺相如的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廉頗的驍勇善戰(zhàn)、知錯就改,以及二人的共同的愛國心。在讀有關描寫藺相如的句子時,我用不同的激勵語言鼓勵學生,當學生讀出了膽識過人的藺相如,我會稱贊"好一個膽識過人的藺相如";當學生讀出理直氣壯的藺相如時,我會肯定"多么理直氣壯的藺相如啊!"這種激勵手法,實是想讓學生真正的投入課文中,潛移默化,從各方面去深入體會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漸漸地人物形象在學生的朗讀中鮮明了,精神品質也逐漸在學生們頭腦中清晰了,那么以讀為本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多層次讀的訓練中順利完成了,并隨機板書。
最后,我對本文的語言進行的總結,希望學生在以后的習作中有所進益。即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結果依次展開;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都是對人物刻畫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的;用詞力求簡潔、精準。
本次教學中,我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對故事的分析,對人物的分析,對語言的分析。課堂節(jié)奏較為緊湊,對于重點的把握較為準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投入興趣較大。但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當更注意讓學生成為主體,更多地讓學生的主體性突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另外,在以后的備課中,應當更加仔細,對小細節(jié)進行雕琢?傮w來說,本次教學較為成功。一個完美的課堂需要反復的雕琢,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積極改正,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將相和教學設計5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
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概括人物性格特點。
3、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走進課文,理解內容
通過廉頗很不服氣,找出藺相如說的話。
二、完璧歸趙
1、讀“第一次說”
藺相如第一次說的話讀出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
師:這段話涉及到一件寶貝——和氏璧,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件寶貝的特點?
生:無價之寶、價值連城
師:所以,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大家想想,廣州市才一座城市啊,現(xiàn)在七國混戰(zhàn),攻城奪地的,十五座城池雖然有點夸張,但是也不錯啊。[師要扮演趙王]現(xiàn)在,我就是趙王了,我覺得那就換吧!在座的諸位大臣認1為這個主意好不好?
生:不好.師:為什么不好啊,拿一塊玉換十五座城池,不虧啊。生:(說明騙玉的道理)師:哦,這位大臣言之有理,鎮(zhèn)國之寶被騙走了,我趙王的面子何存,趙國的國威何在,趙國的子民將被天下人取笑啊。愛卿所言極是,這璧不能換。那孤王即刻擬旨,告訴秦王咱們不換,這樣做應該沒有問題了吧?
生:(說明秦王借此攻打,而趙國打不過的理由,借此引出第一段)
師:愛卿真是考慮周全啊,看當下的國際形勢,我們和秦王打仗,無異于以卵擊石,弄不好會亡國的呀。真是愁煞我也。
師:諸位愛卿,現(xiàn)在我們趙國形勢危急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當務之急,誰敢擔此重任?這可是掉腦袋的差事啊。
生:藺相如
師:好,你現(xiàn)在就是藺相如,你對趙國的君臣許諾生:“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2師:(進行點評,引導)引讀梳理句式: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我就;如果我一定。誰來再試一試?
生讀
師:(進行點評,此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而定次數(shù),英勇無畏的氣勢,氣壯山河的膽量。)
師:現(xiàn)在我們士氣高漲,你們都是藺相如,我們一起來許諾——
生:“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師:我看到了你們無畏的勇氣,決心和自信,相信你們能夠成功。
2、第二次說
師:藺相如把和氏璧呈給了秦王,他對秦王說的第一句話是——
生:“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睅煟翰皇钦f和氏璧價值連城嗎?藺相如怎么說有小毛病呢?這不是矛盾嗎?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藺相如說謊,一種是和氏璧名不符實,你們認為是那種原因?
生:藺相如撒謊。
3師:原來如此啊,藺相如原來是個撒謊的人,做人要誠實,撒謊可不好,你們怎么理解這件事情?
生(秦王絕口不提換城)
師:原來是有背景的呀。秦王絕口不提換城,秦王難道不喜歡和氏璧嗎?有何依據(jù)?
生:(秦王雙手捧著和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師:秦王是怎樣稱贊和氏璧的?生:真是個寶貝!
師:哦,見過無數(shù)奇珍異寶的秦王都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可見和氏璧果然非同凡響。這時,你們猜一猜秦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不能交換城池
師:你現(xiàn)在就是秦王,這是和氏璧,你來表演一下。生表演秦王(師根據(jù)具體情況而繼續(xù))
師:(扮成藺相如)呀,不好,這秦王絕口不提換城的事情,大事不妙啊,我得把和氏璧拿回來。
。ń處熯M入角色,進行即興表演)
【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要和氏璧,秦王不給。藺相如想搶和氏璧,秦王的人直接把他當刺客給殺了!
師:此時此刻,萬分危急啊,既然直接要不行,我又是人家砧板上的肉,只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藺相如上前一步說
4 【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用計復得和氏璧】師:現(xiàn)在看看,就這么一句話,秦王就乖乖地把璧給了他,可見藺相如說得是多么富有智慧啊!哈哈,和氏璧回到藺相如的手里了。只見藺相如拿到和氏璧以后——
生:(捧壁,后退)
師:手拿和氏璧,說話有底氣。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說
生:“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師:此時此刻,藺相如大義凜然,豪氣沖天。拿著書可讀出不這種氣勢來。給你們半分鐘,試著做一個不畏秦王強暴的藺相如。
師:(過渡)誰是那個不畏強暴的藺相如?誰是那個隨機應變的藺相如?誰是那個智勇雙全的藺相如?
生:指名讀(師進行點評,繼續(xù)找其他學生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生厲色荏)
師:面對強權,我們臨危不懼,讀!生齊讀
師:好,誰來做秦王,誰來做藺相如?把這一段演一演。(學生進行表演,從秦王稱贊和氏璧開始)
5師:好一個貪得無厭,奸詐狡猾的秦王啊,千算萬算你沒有想到會遇到藺相如這樣的對手吧。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生續(xù))
師:最后藺相如最終不負眾望,完璧歸趙——(生續(xù))。完是什么意思?
生:完好無損
師:很好,玉,完好無損,還有什么完好無損的帶回趙國?
生:藺相如
。ㄗ穯柕磊w國的尊嚴)
師:為藺相如鼓掌,為趙國鼓掌,一個弱小的國家,沒有兵戎相見,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生靈涂炭,沒有尸橫遍野,沒有血流成河。不僅完璧歸趙,還很好的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師扮演趙王)眾愛卿說說依據(jù)藺相如的功勞和才能,該封什么官?
生:(談一下藺相如的作用)
師:是啊,藺相如受命于國家危難之間,擔任于群臣無策之際,出色的完成了完璧歸趙的重任,捍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必須升官。
三、澠池之會
師:這是第一個故事,第二個故事我們該怎樣學習6啊?
生:緊抓藺相如的話。
師:你們讀一讀,看誰能做藺相如。(半分鐘后)師:“誰是藺相如?”
師:這一次可是生死攸關啊,你來讀。生讀:“請您為趙王擊缶”師:秦王不肯擊
生:“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跟您拼了!”
師:不就是休閑娛樂,有必要拼了命地讓秦王擊缶?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故事的背景啊。
生介紹11-12自然段。
師:大家想想,前面完璧歸趙的事件秦王吃了虧,那秦王可咽不下這口氣啊,這次約見趙王澠池之會,一定心懷叵測,注定是一場鴻門宴啊。他是怎樣做的?
生:人家讓趙王鼓瑟,還記錄下來了。
師:挺好的啊,一國之君還懂樂器,全才呀,藺相如為什么氣得要以死相拼呢?
生:(答君臣方面,彈琴人地位低微,侮辱趙王)師:國有大小,但是國君地位平等,當趙王一鼓瑟,那趙王就成了秦王的奴仆了。
7師:奸詐狡猾,所以,一擊缶,人格沒了,國格沒了。該怎么辦呢?
師:這秦王,陰險,狡詐。國家威嚴又受到損害,藺相如挺身而出,誰來?
生:“藺相如拼了”
。◣煾鶕(jù)具體情況進行點評,是否體現(xiàn)那種大無畏,那種勇猛,氣勢。)
師:此時,藺相如怒發(fā)沖冠,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準備以性命相拼。手里沒有寶劍,但是有缶啊,樂器變成兵器了。他說,請您為趙王擊缶。趙王不擊,他拿著缶上前一步,又說:請您擊缶。再不擊,瓦罐就打上去了。秦王只好擊缶了。
師:同學們,藺相如厲害吧,對于澠池上的表現(xiàn),雖然沒有刀光劍影,卻同樣驚心動魄。你如果是趙國子民,想對藺相如說什么?(勇敢,機智,靈活)
師:必須升官,升什么官了?生:上卿
師:諸位大臣,你們服不服?(根據(jù)生回答,進行下一個故事的教學。)
四、負荊請罪
師:同學們,你們來看一下,這里發(fā)生變化了。本來8老廉頗位高,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戰(zhàn)功赫赫,威震朝野,號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現(xiàn)在,藺相如后來居上了。老廉頗不服氣啊,來自由讀老廉頗的話。
生:“我廉頗下不了臺!
師:你對老廉頗的話有什么感覺?你贊同他的話嗎?生:(居功自傲,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師:用自己的`話說說藺相如是怎樣做?(生講藺相如做法)
丹心碧血,傾出肺腑
生讀文
師:哎,可真是窩囊啊,連下人都看不順眼了。他們鬧情緒,嘟囔著咱們家藺大人可是上卿啊,見了廉頗將軍怎么像老鼠見了貓似的。心里課真憋屈!哪一個做藺相如來講講其中的道理?
生:“秦王趙國呀!”
師:同學們,藺相如有沒有說廉頗的壞話?生:沒有
師:他只是說:秦王不敢攻打我們趙國,是因為,武有(),文有()——(生續(xù))
師:這就是藺相如,他的心胸里裝著的不是個人,是9(國家)。
師:藺相如此言真可謂碧血丹心,傾出肺腑。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假如,你是趙國大臣,想做個和事老,你會怎樣把藺相如的想法轉達給老廉頗呢。
生:(為了國家,顧大局的心胸)(生讀藺相如的話,教師隨機點評,讀兩三遍)
師:假如你是老廉頗,得知真相后,你有何感想啊?師:好,大丈夫頂天立地,知錯就改。于是,老廉頗決定去負(荊請罪)——(生續(xù))師:大家設想一下他們見面時的情形,藺相如說了什么,老廉頗又會說什么?給你們半分鐘準備,大家試著演一演。
。ㄉf,教師隨機點評,體現(xiàn)廉頗的禮貌和真誠)師:恩,老廉頗真是一個[生:(敢說敢做,知錯就改,頂天立地的漢子,豪爽的人,愛國的人。敵人聞風喪膽,久經沙場,舍生忘死。國家的長城,擎天柱。)]人
師:藺相如沒有像廉頗那樣真正去馳騁沙場,攻城拔寨,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有勇有謀、顧全大局,勇敢機智,不畏強暴。
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都是愛國的人。從此以后,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他們——
師,同學們,將相和的故事講完了,但是將相和所體10現(xiàn)的精神品質深深地震撼我們的心靈,(板書二人特點。)
師:同學們,古今中外,凡天下安定的國家,必定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比如:(魏征,房謀杜斷,秦瓊,程咬金)(五虎上將,諸葛亮)(反例:岳飛,秦檜;)
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生靈涂炭,沒有尸橫遍野,沒有血流成河。
藺相如沒有像廉頗那樣真正去馳騁沙場,攻城拔寨,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有勇有謀、顧全大局勇敢機智,不畏強暴
受命于國家危難之間,擔任于群臣無策之際沒有刀光劍影,同樣驚心動魄啊唇槍舌劍
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性命相拼
11機智靈活果斷
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字字擲地有聲!丹心碧血,傾出肺腑小不忍則亂大謀
氣壯膽粗
手中有璧,心中有底經天緯地之才
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戰(zhàn)功赫赫,威震朝野,居功自傲,頂天立地男子漢。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聞風喪膽,久經沙場,舍生忘死。擎天柱。國家的長城
秦王:貪得無厭,狡猾強暴,竹籃打水一場空,盛氣凌人
說話要有自信、
挺胸抬頭,斗志昂揚,大氣凜然,臨危不懼,怒發(fā)沖冠,氣勢磅礴,義正言辭,理直氣壯,據(jù)理力爭,劍拔弩張,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高亢激昂。
將相和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lián)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撞"、"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復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并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解題
2、板書課題:11 將相和
二、檢查預習
(一)交流本課的資料,并相機評價。
預設:
1.和氏璧的資料。引出無價之寶一詞。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資料,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3.課文的出處。
4.藺相如的資料。提醒大家注意藺的寫法等。
(二)、文章主要講了那幾個小故事,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概括出來的。
三、學習完璧歸趙
1、指導璧的寫法
2、探究藺相如為什么能完璧歸趙
(1)自由讀文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自由發(fā)言
(5)學習重點句子"他理直氣壯的說……"
(6)指導朗讀
(7)總結人物個性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將相和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學習第二、三兩個故事,通過藺相如和廉頗的言行了解澠池會見時的斗爭經過、結果,理解藺相如避讓的原因,了解廉頗負荊請罪、兩人和好的經過,從而懂得他們都以國家利益、整體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二、教學思路:
本堂課采用“讀讀、畫畫、議議”的教學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藺相如的言行,領會人物的品質這一條主線開展教學。找出重點詞句,進行不同形式的讀、議、說、演來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廉頗到藺相如門前負荊請罪時,將相兩人各會說些什么,同桌互說,再上臺演,目的是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涵,“喜歡誰,不喜歡誰”目的是感覺課文思想內容,滲透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
昨天我們學習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我們是怎樣學的?我們用讀、畫、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下面咱們仍舊按這種方法學習后面兩個故事。
(二)學習課文第二大段,默讀思考:
1、這段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還提到誰?
2、反饋。說出這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概括出來。教師板書:澠池會見。
3、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徘赝跫s趙王澠池會見,趙王為什么決定不下,相如對這件事看法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
弄清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的目的,是想借約見之會占趙國的便宜,趙王和大臣們正是看清了秦王的陰謀詭計,所以左右為難,決定不下。去怕有危險,不去,又顯得太膽怯。怕日后被世人笑話。
相如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表現(xiàn)他勇敢精神,時時以國家利益和國家尊嚴為重的`高尚品質。
、茲瞥貢希赝醣期w王鼓瑟,趙王為什么不好推辭?推辭是什么意思?因為趙王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辭?“推辭”的意思是廉讓不干。秦王可以憑借自己強大的勢力指揮趙王為他鼓瑟,并秦王卻得寸進尺,還讓人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在這關鍵時刻,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說的?畫出重點詞句,從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畫出重點詞句,可抓住“生氣極了”“請秦王擊缶”“拒絕”“再要求”再拒絕“跟您拼”等詞語,指導朗讀。讓學生讀中體會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抓住秦王怕死特點,以死相拼,逼使秦王擊缶,并叫人記下,表現(xiàn)了他機智、勇敢的品質。
⑶澠池之會的結果怎樣?廉頗起了什么作用?
趙國占了上風,相如又立新功,封為上卿。廉頗在背景介紹時同學們已了解到,廉頗是一位英勇善戰(zhàn)、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將軍,秦王之所以放趙王回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廉頗在邊境做好了準備,萬一有什么情況,廉頗會拼力保護趙王,到那時危險的是秦王,所以,趙王安全回國,廉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⑷教師小結過渡
“完璧歸趙”“澠池會見”相如大智大勇,連連立功,職位比老將廉頗高了,這樣就引起了“將”“相”之間的什么問題?教師板書“不和”,從哪里看出不和?那么在處理這場矛盾中,相如又是怎樣說的?怎么做的?從中體會出他的什么品質?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大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大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
2、檢查自學情況。
這大段主要寫了誰和誰,寫了他們的什么事?
3、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從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用投影出示句子:
⑴“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頗嗎?”說說這句話是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不是藺相如自我吹噓?為什么?(引導學生回顧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立功情景,再與對廉頗忍讓的言行對比,突出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板書:顧全大局
、啤扒貒桓疫M攻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边@句是什么句式?果因句可以用哪個關聯(lián)詞語?在原句上加“之所以”,再讀句子,然后用“之所以……就因為……”口頭造句。
a.根據(jù)課文中的內容說說之所以什么就因為什么。
b.說說平時生活中之所以什么就因為什么。課文哪個地方證明了相如的話對的?(引導學生體會廉頗在保衛(wèi)趙國中起的作用。)這句話說明藺相如怎樣?(藺相如充分肯定廉頗作用。板書:英勇善戰(zhàn))
、恰叭绻覀儍蓚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就要乘機來打我們了。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認識到為了國家利益,必須和好)。
4、這些話傳到廉頗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為什么廉頗開始是很不服氣,現(xiàn)在覺得自己不應該?所以就親自到藺相如門上去……?“負荊請罪”,“負”是什么意思?“請”呢?整個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負荊請罪?想想廉頗負荊請罪時,他們說了些什么?(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后指名幾個學生說說。)
5、廉頗認識到自己錯了,登門請罪,從中能看出他的什么品質?(知錯就改,也同樣以國家利益為重。)
6、演一演:負荊請罪的小品。
7、小結: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
將相和教學設計8
一、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把握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表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認錯等優(yōu)秀品質。
(2)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fā),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二、重難點:
(1)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三、教學方法:
自瀆感悟,討論交流。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發(fā)預習內容)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課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1)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2)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清脈絡,概括段意。
(1)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4、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導入新課
1、書課題后提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預習,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廉頗對此很不服氣,那么,他是怎么說的?
請快速從課文中找出這段話。誰來讀一讀?
2、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1)你從這句話中都讀明白了些什么?
(2)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3、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會鬧僵,為了能使將相和,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勸正在氣頭上的廉頗。愿意承擔這個重任嗎?
二、解析“完璧歸趙”
(一)自讀故事,感悟人物特點。
1、大家先讀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看看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為了使你的勸說詞更具說服力,老師建議你把藺相如與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較,看看在秦趙兩國圍繞和氏璧發(fā)生的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樣說怎樣做的,而藺相如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把有關句子勾畫下來,讀一讀,通過比較你或許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藺相如的過人之處。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體會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通過和這些人物的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依據(jù)是什么?
(二)集體交流,深化認識。
1、藺相如與趙王及文武大臣對比,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2、點撥要點:
(1)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
a、為什么非常著急?
b、生體會秦趙雙方實力差距。
c、想象一下趙王能急成什么樣,誰能用自己學過的詞語形容一下?
(2)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相如說話前為什么要“想一會兒”?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讀一讀這句話,想想強調哪些詞,才能讀出這種胸有成竹的從容。己先練一練。指名讀。
3、教師小結。
4、藺相如與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1)生闡述結論,師追問:課文中哪些描寫表現(xiàn)出了這一點,要言之有據(jù)呀!
(2)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點撥。要點:
A、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a、理直氣壯”什么意思?藺相如為什么能“理直氣壯”?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
c、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B、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
這句話中有一處細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藺相如不僅膽大而且心細,發(fā)現(xiàn)了嗎?
(3)體會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襯作用。
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a、王老師有個疑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藺相如,大家來看這個重點段,一共三百來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來寫秦王,作者這樣寫秦王,是不是有點喧賓奪主呀?
b、認為這樣安排不合適的請舉手,認為這樣安排挺好的請舉手。好,真理愈辯愈明,我們開一個小型辯論會,請大家各抒己見。
c、學生討論。
d、這樣的描寫故事中還有嗎?讀一讀,你有什么感悟?
5、讀完這個故事,了解了藺相如,你會怎么勸廉頗呢?誰來說說?
三、解析“澠池會見”
1、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大夫,不久,他在澠池會上又立新功。那么這一次是不是如廉頗所言:“沒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呢?”
2、見時廉頗并不在現(xiàn)場,你能不能給他講一講當時都發(fā)生了什么?為了讓大家更能入戲,請你從“趙王、趙王侍從、趙國大臣”這三個角色中選擇一個,以這個角色的口吻給廉頗講講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幫他分析分析藺相如在這一事件中表現(xiàn)出了哪些過人之處。
學生根據(jù)發(fā)言提綱準備發(fā)言,師巡視。集體交流。
3、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占了上風?為什么?
4、自己學過的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
四、小結全課
課,通過同學們自己的閱讀,感悟,探究,我們深刻體會到藺相如兩次為趙國立下大功,絕不僅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張嘴后面是拳拳的愛國忠心,是超過常人的智慧和膽識。聰明的廉頗在冷靜下來以后定然會明白這一點,接著還會發(fā)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下課。
第三課時(展示課)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了解到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負荊請罪”
1、個故事,勾畫語句,體會藺相如的過人之處——顧全大局。
2、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作,交流。
(二)理清課文條理。
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是怎樣的, 它們與全文的關系又是怎樣的?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其中一則小故事。
三、總結提升,課后延伸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一下后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么趙國為什么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板書設計:
將(廉頗) 相(藺相如)
百戰(zhàn)百勝 完壁歸趙 機智勇敢
勇于改過 澠池之會 不怕犧牲
不和
負荊請罪
和
以國家利益為重
將相和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權,機制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推讓的好品質,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從三個小故事中任選一個演一演。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歷史故事嗎?為什么喜歡?你知道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板書:將相和
2.請同學們讀課題?吹秸n題時,你想到了哪些問題呢?
3.(檢查預習〕通過預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板書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小故事)還有什么問題沒有弄明白呢?
二、深入探究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
1.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故事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解決了哪些問題?
2.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3.你喜歡誰?為什么?(學生板書自己喜歡的理由,就是人物具備的品質)
4.他們兩個人使我們喜歡的相同之處是什么呢?(愛國之心)
三、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自由結合,練習表演故事。
第二課時
一、回憶
1.說自己弄明白的`問題。
2.提出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三個故事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二、深入探究
1.繼續(xù)讀書,討論這些問題。繼續(xù)討論。
2.交流。
三、表演
小組表演自己喜歡的小故事。大家認真看,看后做評論:哪里演得好,哪里不好,為什么?
四、總結
1.通過學習,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收獲?獲得了什么啟發(fā)?
2.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如何修改?
3.還有哪些問題?我們課下討論,查找資料解決好嗎?
五、作業(yè)
小組合作,編寫課本劇。
將相和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lián)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把握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表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認錯等優(yōu)秀品質。
(2)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fā),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教學方法:
自瀆感悟,討論交流。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重點是理清“完璧歸趙”這一故事的層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本文的難點是通過文中對人物語言和行動的描寫,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同學們,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國家還沒有統(tǒng)一,處在戰(zhàn)國七雄時期(出示戰(zhàn)國形勢圖),七國有秦、楚、齊、燕、趙、魏、韓,其中秦國的勢力最強大,經常欺負其他國家,與他相鄰的趙國是一個弱國,經常遭到秦國的威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fā)生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1、讀課題
學習3個多音字
2、質疑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預設:文中的將是指誰?相是指誰?和是什么意思?通過預設,使學生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以及人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題目來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 預設:生這篇課文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從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3)師追問:他們因什么事不和?后來又為什么和好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聽錄音朗讀,掃除障礙。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學生學習字詞情況。
三、設疑激趣、理清文脈。
1、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了文中的“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預設:“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3、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四、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學習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歸納整理:(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經過: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秦王憑借什么來騙璧?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3、趙王接到信后是什么反應?此時大臣們是怎么想的?
4、就在大家都束手無策時,他們想到了誰?(藺相如)為什么說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勇敢機智)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勇敢機智?
5、討論、交流、整理:
用“—”畫出描寫藺相如語言的句子,用“~~”畫出描寫藺相如行動的句子。
語言:
(1)“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保ㄓ赂遥⿵膬蓚如果說明了藺相如已經做好了應對秦王的幾套方案,從中可看出藺相如還是位深謀遠慮、智慧過人的人
(2)“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保C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強暴、機智勇敢。)(指導朗讀:讀得理直氣壯,語氣堅定、態(tài)度堅決)
行動:
(1)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勇敢。)
(2)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3)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6、秦王作出讓步后,藺相如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目的是什么?秦王為什么不殺藺相如呢?
7、小結: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五、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展: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學習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
六、課堂練習
簡要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起因:(1-2)秦王企圖騙璧
完璧歸趙 經過:(3-9)藺相如勇斗秦王
結果:(10)藺相如完璧歸趙
語言:深謀遠慮 智慧過人
藺相如
行動:勇敢無畏 不畏強暴
將相和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 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yōu)秀品質。
學習重難點
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
一、走進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內容
1.導入: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
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浩如煙海,在我國漢代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讀一讀“資料袋”。(生讀)
附:《史記》用為人物寫傳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功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偉大詩人屈原,西楚霸王項羽。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學著作,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弊髡呤菨h代的司馬遷!秾⑾嗪汀犯鶕(jù)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
2.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篇課文《將相和》 出示幻燈片。文中“將”、“相”、“和”分別指什么呢?準確地書寫將、相的名字。要求寫正確、端正。“和”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說說它的意思嗎?
二、走進課文內容,整體感知。
(出示:初讀課文要求。1、仔細讀課文,讀準文中的生字、新詞。2、讀完后想想:這個故事發(fā)生在_____時候,主要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個故事.3、說說課文中哪個詞能說明“和”)
1、檢查自學情況:
(1)、課文寫了哪三個故事?(填空)作者是怎樣將這三個故事銜接起來的呢?
。2)、生字詞的讀與理解。.
人物:藺相如 廉頗
完璧歸趙
和氏璧 無價之寶 推薦
理直氣壯 賓館
澠池會見
膽怯 示弱 抵御 拒絕
負荊請罪
攻無不克 戰(zhàn)無不勝 同心協(xié)力
導: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兩件事后,身份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由最先的平民——上大夫——上卿,步步高升,真不簡單。。ā旧洗蠓颉肯惹毓倜,比卿低一等!读H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碑敃r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旧锨洹恐艽僦,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可這樣一來,他的職位比廉頗高了,引起了廉頗的不滿。找出廉頗不服氣的話讀一讀。朗讀指導(憤憤不平的語氣)如果你就是廉頗,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三、.學習“完璧歸趙” 感受人物形象
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爬到他的頭上去了,他說的對嗎?
1、.默讀第一段:讓我們走進由秦王設計的這個騙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邊讀邊思考:事情因什么而起?藺相如是怎樣面對這個騙局的?找出文中的話說說。隨機簡介:“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時期,秦國是最強大的一個,它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因此,當時一些中、小國家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系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
出示鏈接2——和氏璧。
2.識破“騙局”。
。1)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著急?找出課文中相應的語句讀讀。引導對“秦王”個性的了解。指導讀出“為難”的語氣。
。2)藺相如是怎樣對待這個難題的?找出文中的'內容讀讀。出示幻燈片自由讀讀。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那十五個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個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藺相如說話前為什么要“想一會兒”?(一是因為這是一個事關國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必須思考成熟,二是因為這是一個難題,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思考。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著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xiàn)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為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犧牲的精神。)
c、引導學生研讀藺相如所說的“如果……就……”和“如果……一定……”兩句話。還會有第三種可能嗎? 聽了藺相如的這句話,你了解到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d、胸有成竹地讀讀這段話。
3.以“騙”對“騙”。
當藺相如把和氏璧敬獻給秦王后,他又是如何識破秦王的第二次騙局的?找出文中的話體會體會。
此時藺相如又是如何應對的呢?出示幻燈片。(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點給你看!保
這時我又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智慧超群,隨機應變、見機行事的能力很強。)。
拿回和氏璧后,藺相如的第二策略是什么呢?往下讀讀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了。
出示投影(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來。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讀完這段話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a、藺相如理直氣壯地面對秦王,他的理在哪里?藺相如為什么能“理直氣壯”?
。ㄒ驗樘A相如已經把璧獻給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給城,秦國理屈,趙國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氣壯地說。)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歡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來,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會真撞的,他決不會讓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c、讀這句話,讀出藺相如的“理直氣壯”。
d、藺相如說著,舉起和氏璧說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卻沒撞的瞬間,他可能想些什么?
此時此刻,一個怎樣的藺相如呈現(xiàn)在了你的眼前?此時的你還認為他是僅靠著嘴皮子輕易成功的嗎?
出示幻燈片(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a、將這句話改寫成直接敘述的方式。(換一種說法)
b、 借口!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出示幻燈片4(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個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把和氏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這是藺相如所使用的第四策略。《將相和》
a、藺相如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時候藺相如的心理狀態(tài)?(踏實、坦然、輕松、放心、沉著、輕松、無懼無畏)
b、為什么一直跟秦王談“信用”
c、在藺相如采用四步應對措施后,結果?
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指導理解“只得、客客氣氣”
從“只得”“客客氣氣”中你讀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氣氣”與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對比,說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終于在藺相如的面前敗下陣來,而藺相如則取得第一個回合的勝利!爸坏谩闭f明秦王的“客客氣氣”,是無可奈何,沒有別的辦法,不是甘心失敗。)
說說你現(xiàn)在對藺相如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完壁歸趙”這個故事的前因是
后果是( )。
四、 課堂小練筆 內化人物形象
讀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從藺相如在故事中說的話,以及他的一些行為,我了解到了他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膽識過人、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勇于犧牲、英勇無畏、足智多謀……),如果我是藺相如我一定會在心中暗暗地想——————,并且我還會找機會跟他說——————。
、堇首x課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將相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結合學文學會十個生字,并能正確讀寫、積累詞語。
2、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故事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4、體會文章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激發(fā)愛國情感。
5、感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物的精神。
2、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學案設計:
1、自主學習生字詞。
2、仔細閱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
3、把三個小故事講給家長聽。
4、讀文章,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連堂
一、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文中的三個小故事: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二、學生自讀課文,自主質疑。
三、學生質疑總匯??師生合作解疑:
完璧歸趙
1、和氏璧真的.是有毛病嗎?藺相如這么說的目的何在?
2、藺相如真的要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嗎?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3、秦王明明已經答應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藺相如為什么還叫人抄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
4、秦王得不到和氏璧,為什么沒有殺掉藺相如?
澠池之會
5、澠池會上,秦王為什么要趙王鼓瑟,并叫人記錄下來?
6、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7、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負荊請罪
8、藺相如立功后職位比廉頗高,廉頗為什么很不服氣?你是否同意廉頗的看法?為什么?
9、藺相如是否很怕廉頗?他一再躲避廉頗是為了什么?
10、廉頗是一個戰(zhàn)功赫赫的大將軍,為什么要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11、你認為“將”“相”和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附重點題答案:
11、“將相和”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開闊胸襟,廉頗的知錯能改。從實質上是“將”和“相”共同的愛國思想。
5、秦王叫趙王鼓瑟,是為了表示秦王可以指揮趙王。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這對趙國來說是奇恥大辱;
6、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為了說明兩國之間是平等的,他冒著生命危險,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和榮譽。
8、不同意。每個人的工作和貢獻是不一樣的。藺相如雖然不能像廉頗一樣持刀作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他的唇槍舌戰(zhàn),也同樣是驚心動魄,同樣也需要用自己的生命為趙國保住尊嚴。一樣值得敬佩。
二、體會人物品質:
1、文章中,突出體現(xiàn)了“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物形象。請你用紅筆劃出文章描寫這兩個人物最精彩、最令你感動的片段,反復讀讀,品品,用你自己認為準確的詞語歸納:你認為他們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2、談談你對“秦王”和“趙王”的看法,要說明理由。
三、把握文章的主體結構:
《將相和》中有三個獨立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你能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嗎?
將相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學會簡要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學會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通過人物言行,體會人物性格。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介紹時代背景(略)
2、抓題眼“和”,理解題意(略)。
二、學生默讀課文,自學
要求:(1)查字典學習字詞,解詞要聯(lián)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3)給文章分段;(4)擬定三個故事的小標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注意:廉頗藺相如膽怯抵御上卿
。2)組詞:秦璧擊協(xié)澠
泰璧缶脅淹
(3)解詞: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理直氣壯
攻無不克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
。4)指名讀課文:課文寫了哪三個小故事,并說明這三個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個故事的大意。
。6)給三個故事擬小標題。
四、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直奔中心,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
1、板書課題后提問: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后相繼被趙王封為上大夫和上卿。這卻引起了威震朝野、戰(zhàn)功赫赫的大將軍廉頗的強烈不滿,廉大將軍對此是怎么說的呢?
。ㄉ磿,找到廉頗說的話。)
二、深入學習課文,了解人物品行。
。ㄒ唬⑵纷x廉頗的話,感知人物性格。
1、指名讀廉頗的話。
師:要知道廉頗可是一介勇夫,他坦率直爽,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說。說這番話時,他正在氣頭上,表情和語氣可能是怎樣的呢?
師:請各自揣讀廉頗的話(加表情、動作)。
2、再指名讀。
師:我聽出來了,廉頗只有一點不滿。允許我讀一次嗎?
師范讀(生鼓掌)
師:謝謝你們的鼓勵!能像我這樣讀嗎?
3、請愿意讀的男生齊讀。(學生基本能讀出那種粗聲大嗓、毫不顧忌的氣話來了。)
。ㄔu:開課就抓住廉頗的話反復讀,有利于對廉頗性格的'了解,并為學習“負荊請罪”埋下了伏筆。)
。ǘ、創(chuàng)設情境,深入文中,走近藺相如。
師:作為旁觀者,你們怎么看待廉頗這番話?“藺相如被封為上卿是不是靠一張嘴”?假如請你當說客,你又將怎樣說服憤怒的廉大將軍呢?
1、我想請三位同學扮演廉頗,其余同學扮說客。你們分組分別在三個故事中為自己發(fā)泄不滿和說服廉將軍找到理由。
要求:先默讀課文,廉頗們要設計自己的言詞;說客們要勾畫出反映藺相如言行的語句,然后四人小組討論怎么從人物言行中找到最充分的理由;最后請各自組織好說服的語言。
2、生自瀆課文、分組討論,師巡視、指導。(10分鐘)
。ㄗ寣W生充分的讀書、討論,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以下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引導表演、反饋自主學習情況。
師:請認真聽廉將軍的話,水可一次站起來說服他。
廉1:藺相如居然成了上卿!我連頗為趙國立下許多戰(zhàn)功,他有什么能耐?不就靠一張嘴嗎?竟爬到我的頭上去了,哼!
將相和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引發(fā)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再給他們談論的時間,然后教師再給一些時間讓同學們讀一遍書,不認識的字標出來,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
1.指導讀準字音。
2.指導認清字形。
3.理解詞意。
(三)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四)三讀課文,把“將”、“相”的名字用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
學生讀完之后,找人回答這幾個問題:“將”指的是廉頗!跋唷敝傅氖翘A相如。
(五)統(tǒng)觀全文,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抄寫字詞。
2.想一想每個小故事發(fā)生的原因和結果是什么。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找人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分別是什么故事?(教師借機板書)
2.再請同學說一說是怎么分的'段。
(二)交代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三)學習課文第一大段。
1.齊讀第1自然段,同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接著請同學們默讀第一大段。同時想一想: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呢?
通過默讀,學生知道:
起因:秦國自以為強大,想騙取趙國的寶物和氏璧,趙王很著急。
經過: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畏強暴的精神與秦王斗智斗勇。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3.再默讀這一大段。同時思考:
(1)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非常著急?
(2)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藺相如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這對表現(xiàn)人物品質有什么作用?
(3)面對這個難題,藺相如是怎么說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體會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點?
(4)輕聲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藺相如是如何與秦王展開斗爭做到完璧歸趙的?
、偬A相如看到秦王無誠意拿城換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表現(xiàn)了他什么品質?
、谔A相如是真的要捧著寶玉撞柱子嗎?他要求舉行典禮的目的是什么?
、勖鎸μA相如,秦王為什么處處表現(xiàn)得很被動呢?
(5)這場斗爭的結果怎樣呢?
(6)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學習完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我們是怎么學的呢?我們先讀課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通過讀、畫、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下面咱們仍舊按這種方法學習后面兩個故事。
(四)學習課文第二大段,默讀,思考。
1.這段主要講了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還提到誰?
2.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概括出來。
3.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趙王為什么決定不下,藺相如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
(2)澠池會上,秦王逼趙王鼓瑟,趙王為什么不好推辭?“推辭”是什么意思?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說的?畫出重點詞句。從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3)澠池之會的結果怎樣?廉頗起了什么作用?
(4)給這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
(5)教師小結:過渡。
(五)自學第三大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隨后教師檢查、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1)這一大段主要寫了誰和誰?寫了他們的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怎樣?
(3)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從這兒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4)“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廉頗為什么會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呢?從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質呢?
(5)哪一個詞最能概括將相和好?如何理解這個詞呢?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6)這個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標題?
(六)總結全文,揭示中心。
(七)了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八)復述“負荊請罪”這個小故事。
(九)作業(yè)。
1.熟讀課文,學習人物的精神。
2.練習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課文講了幾個故事?每個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標題來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三)了解課文第1自然段與下面三個小故事的聯(lián)系。
(四)編排課本劇:
1.熟讀課文,注意人物的語言、語氣。
2.檢查朗讀情況,分好角色。
3.表演課文內容。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表演。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一批朗讀表演之后,大家評議,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如還有時間,可以再請一些同學朗讀表演。
將相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學習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教育學生學習藺相如以國家為重、顧全大局的品質和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昨天,我們學了前面兩個故事,看到藺相如為使完璧歸趙,在秦王面前臨危不懼,以死相拼,澠池會上又是藺相如機智勇敢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個故事。(板書:負荊請罪)
二、新授
。ㄒ唬┱埻瑢W們自己讀課文,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1、出示填空題:
。1)藺相如做了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聲稱,藺相如聽了就。
。2)他對手下說這樣做為的是。
。3)廉頗知道了,就到藺相如門上。從此,他們,保衛(wèi)趙國。
2、學生自讀課文,練做填空題,請學生填空。
3、小結層意:這三題把這則故事分成三層。第一層講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高,因而將相不和。第二層藺相如為了趙國利益,一再避讓。第三層講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二)學習故事第一層。
1、先來看故事第一層,一生讀。
2、小結過渡:從這一層我們知道廉頗起初曾想給藺相如一個下不去,可后來卻與對方握手言和,最終將相和好。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關鍵作用?
。ㄈ⿲W習故事第二層。
1、過渡討論:關鍵因為誰?他是怎么做的?他的行動用一個詞來概括(避開)。他為什么一再避開廉頗呢?在整個事情過程中,藺相如的行動起了很大作用,除此之外,還有什么?
2、幻燈出示: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因為我們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國。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
3、齊讀,你讀了這段話理解了什么?(板書:顧全大局)
4、老師分層,同學們對這段話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我們再來一層一層細細討論一下。
5、齊讀第一層:這句話說什么?
6、齊讀第二層:
。1)這層圍繞哪個字來寫的?
。2)怎么說“和”這個道理的?(正反兩方面)
(3)“不和”有什么壞處呢?指齊讀。
(4)“和”呢?(引讀)
。5)這句話你怎么理解的?“文”的作用從前兩個故事可以看出,“武”呢?
。6)是啊,因為我們文武兼?zhèn)洌R心合力,才保住了趙國;如果我們不和,只能是國破家亡。
7、齊讀第三層:“趙國的'利益”指什么?
8、藺相如關心的是趙國的利益,他一心為了趙國。你們看看他這段話中幾次提到趙國?把“我們”換成“趙國”讀一下好嗎?
9、藺相如的話一心為了國家,處處維護國家的利益。(板書:維護國家利益)
10、我們能不能讀出他表達的意思呢?(讀、評)
(四)再學故事第一層,藺相如這樣說,廉頗又是怎么說的呢?
1、一生讀廉頗說的話,你覺得廉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先看第一句:“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1)他為誰而攻?為誰而戰(zhàn)?
(2)“克”是什么意思?“攻無不克”呢?“戰(zhàn)無不勝”?
。3)這“克”、這“勝”來得容易嗎?怎么來的?為的誰?
3、再讀讀“澠池相會”中寫廉頗的句子,你有什么體會?
4、廉頗是一位戰(zhàn)功赫赫、聲名遠揚的大將軍。他也是為了國家身經百戰(zhàn),出生入死。這時的居功自傲,我想,只是他一時只看到自己的功勞,而看不到旁人的作用?
5、過渡:當藺相如那一番肺腑之言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又是怎么想的呢?
。ㄎ澹⿲W習故事第三層。
1、齊讀,討論:廉頗怎么想的?引讀。
2、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看這幅畫面。
3、幻燈出示:(負荊請罪圖)
(1)從圖上你能看出誰是廉頗嗎?誰是藺相如?
(2)你能描繪一下廉頗的樣子嗎?
(3)他認為自己有什么罪?他背荊條做什么?
4、一個威望極高、戰(zhàn)功赫赫的堂堂大將軍竟然這樣跪在人家面前,你對廉頗有什么新的想法?別人會怎么想?(廉頗為了國家的利益,不顧自己的顏面,不計較榮辱得失,勇于改過,負荊請罪,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鍟河掠诟倪^)
5、此時此刻,面對廉頗的舉動,藺相如是怎么做的?小結:他們兩人,一個是顧全大局、不計前嫌、寬容大度的宰相,一個是顧全大局、不計得失、勇于改過的將軍,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握手言和,齊心協(xié)力保衛(wèi)國家,多么偉大的兩個人物啊!
6、齊讀。
。┬〗Y文章寫作方法。
1、這篇文章有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合起來就是(生說)。三個故事是怎么連起來的?
2、這是內容上相連,什么思想貫穿全文?是啊,《將相和》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閃爍著一種愛國主義的光輝。正因為這點,這則記載在《史記》中的故事才流傳了幾千年。故事中兩位偉大人物的崇高品質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人們還傳為美談!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熱愛祖國,處處維護國家的尊嚴,維護國家的利益。
【將相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將相和》教學設計04-02
《將相和》教學設計09-16
《將相和》教學設計(精選15篇)08-03
《將相和》優(yōu)質教學設計與反思12-26
《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9-20
《將相和》教學設計(通用13篇)09-11
《將相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30
語文《將相和》教學反思06-29
語文《將相和》教學反思01-31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0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