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熱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體會歌會的特色。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欣賞品味精彩的語言片段,感受云南歌會的美。
3、體會作者對民俗文化的贊美,領略民俗風情,并激發(fā)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感受歌會的特色。
難點:
理解我國民俗文化的深層內涵,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生命意蘊。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雖然脈絡清晰,但是內容繁多瑣細,對三個場景的解讀上很難處理,因此我決定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并以美為切入點,把對美的賞讀與挖掘貫穿到教學過程中;诒疚牡奶攸c,我將借助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并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同時通過點撥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關鍵時刻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使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引導作用,目的是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同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內涵。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展示民俗文化
1、由單元特點——民俗入手,先讓學生說說我們河南本地都有哪些風俗?
民風和民俗,作為精神文化產(chǎn)物,是我們民族成員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的體現(xiàn),然而在當今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這種民俗的聲音已經(jīng)完全被都市的喧囂所淹沒,因此我希望學生并不要拘泥于課本,充分了解我們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因子再次活躍在孩子們的視野中,所以在講課之前必須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對民俗問題的興趣。
2、導語:
我們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我們剛才說了我們河南的民俗,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美麗的云南之旅,看看那里都有怎樣美麗的風俗?
3、云南之旅: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將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由我和學生在課前共同收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ppt《云南之旅》,通過圖片展示向他們介紹云南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
看完了美麗的云南風情后,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作家沈從文是怎樣向我們展現(xiàn)云南的民俗風情的,不知是云南之美流淌出這樣的文字,還是沈從文的文字流淌出別樣美麗的云南。
二、了解作者——熟悉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本篇課文選自沈從文的《記憶中云南的跑馬節(jié)》一文。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云南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chǎn)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队洃浿械脑颇吓荞R節(jié)》就是沈從文作為歷史文物研究學家對云南民俗——云南的歌會的一種“行為采錄”,是作為作家的沈從文對于民俗文化一種特殊的“搶救性發(fā)掘”。
三、通讀全文——感受文章特色
讓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自己解決文中的生字詞,并在朗讀中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
例如本文的特色詞語:
蹲踞酬和譬喻柞木龍吟鳳噦
箍桶閹雞熹微
。ㄗ寣W生在閱讀中掌握正確讀音的同時,并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速讀全文——理清結構層次
本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晰,描寫了三種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再次快速地閱讀課文,篩選關鍵信息,看看本文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找同學分別說出自己的答案,并請全班同學共同分析,看看那個同學分的最準確?
進而明確:
第一部分(1)總寫對云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敘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合作探究——講述歌會場景
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都是怎樣描寫的?(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點撥:比如在“山野對歌”中
小結: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在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多讀,在閱讀中初步感受文章特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1、關注民俗話題——走進美
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云南的歌會》,接下來首我將播放一段視頻,這是在我們河南土生土長的曲藝盛會——馬街書會?赐炅宋覀兒幽系鸟R街書會,接下來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美麗的云南,看看那里究竟有怎樣美麗的風俗?
2、初識文章特色——發(fā)現(xiàn)美
。ㄓ捎诒疚牡钠容^長,在課堂上讓學生反復的朗讀體會并不符合實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找特色:
速讀課文,歸納總結本篇文章都有哪些特色?
教師點撥:所謂“特色”也就是這篇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咱們可以從全文的結構和文中的語言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明確:
比如:課文結構清晰
表現(xiàn)內容豐富
語言自然生動
片段描寫精彩等特色。
在歸納出這些特色后,緊接著我會讓學生們在課文中找出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些特色?
比如,課文結構清晰,可以分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以及“山寨傳歌”三個畫面;
片段描寫有:
景物描寫片斷: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
動物描寫片斷:有時面前三五步路旁邊,忽然出現(xiàn)個花茸茸的戴勝鳥,矗起頭頂花冠,瞪著個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對于唱歌也發(fā)生了興趣。
場面描寫片斷:有一次由村子里人發(fā)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幾個鄉(xiāng)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桌子,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聽曲子。
人物描寫片斷: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學生們通過查找可能還會總結出還有情景描寫片斷、事物描寫片斷等等。
。ń酉聛頌榱俗寣W生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更好的體會云南歌會的美,我將從以下兩大步驟來講清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
3、展示歌會畫面——感受美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通過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比較閱讀,分析比較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以及它們在特點和描寫內容、描寫重點上都有什么不同?并通過表格的形式將其展現(xiàn)出來。
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加以教師的點撥進而總結出以下內容:
歌會畫面描寫重點描寫內容歌會特色
山野對歌人物外貌、動作、才智對抗賽歌
比拼才智
緊張激烈
山路漫歌環(huán)境花、鳥、人即興歌唱
快樂自由
無拘無束
山寨傳歌風俗參與的人、場面、形式民歌傳唱
熱鬧非凡
其樂融融
。ㄟ@樣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并且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展現(xiàn),化繁為簡,直觀清晰,讓學生很容易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第二步:
緊接著我會讓學生對“山路漫歌”這一自然段進行重點品析,因為本段對景物、動物的描寫都很精彩,而且十四五歲的趕馬女孩子與學生們的年齡相仿,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4、體會民俗風情——品味美
接下來咱們來具體品味一下“山路漫歌”這一自然段究竟美在哪里?
、俾牳杪
本段生動地描寫了唱歌的場面,試著在文中找出都是誰在唱歌?
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出:
云雀在唱歌:一邊飛一邊不停的唱歌······
戴勝鳥在唱歌:“郭公郭公”叫個不!ぁぁぁぁぁ
趕馬女孩子在唱歌:唱著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讓學生通過品味體會作者把自然界的歌聲與人的歌聲相應和,給人一種自然樸實,和諧歡快的美感。)
、谫p語言(本段語言非常優(yōu)美,我會找出具有代表性的)
“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弊寣W生邊讀邊注意著重標注的地方,從而讓學生體會把報春花的顏色和天空的藍色交織在一起,不僅有種醇樸自然的本色,而且使人產(chǎn)生一種聯(lián)想,給人一種意象美,讓人身臨其境。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弊寣W生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云雀起飛的樣子,并體會動詞運用的生動精彩,不僅表現(xiàn)出云雀的輕捷,更形象生動地寫出云雀扶搖盤旋而上的姿態(tài),活靈活現(xiàn)。
③品美點
在此為了激發(fā)學生們的表達欲望,我會先進行點撥:
“這段文字寫的多美呀!比如美在有動有靜:
動態(tài)的有關于云雀動作的描寫: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靜態(tài)的有關于景物的描寫: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有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粉藍色的報春花······”
經(jīng)過點撥學生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點,比如:美在有點有面,美在有聲有色,美在有人有物,以及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詳有略等等。
。ê玫睦蠋熞糜蟹庞惺,在學生們的思維被調動起來后,進而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本段中作者把大量筆墨都用在了景物描寫上,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意圖?
明確:“趕馬女孩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腦。但是作者并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這是一種寫實:云南確實有著如此美麗的風光,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其次,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ㄔO置這個問題也不一定要求學生分析的面面俱到,在這些手法上大做文章,只要有所感受,體會到民俗的形成與環(huán)境人物的密切關系,以及作者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就行了。)
5、反思民俗生活——升華美
思考:學習完這篇課文試著比較一下,云南的歌會和馬街書會的異同。(這樣學生在比較中既是對課文的回顧,又能提高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突破難點:我們的馬街書會雖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但如今卻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學習完這篇課文,在對待民俗文化方面我們都有哪些思考呢?
教師點撥:
學生明確:
課堂小結:
作業(yè)設計:
1、收集我們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以“家鄉(xiāng)風情”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記憶中云南的跑馬節(jié)》。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對抗賽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即興歌唱風俗美
山寨傳歌:民歌傳唱場面美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教學重點)
2、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教學難點)
3、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學重點)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師生欣賞。
教師講解導入:在云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fā)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贊賞。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感受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忌諱:忌怕而隱避。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三、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一)聽課文錄音,理清文章脈絡:課文可分幾個部分?請概括各部分內容。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云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敘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二)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明確: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ㄈ⿲W生復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學生自評、互評。)
四、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復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云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云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后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
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很好的掌握了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對云南的歌會也已經(jīng)有一定的了解。
二、賞析品讀課文。
※學法指導:
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后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注。
學生讀后,教師評價朗讀并引導:
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云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嘆服作者的構思是多么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ㄒ唬┵p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引:同學們注意,由于云南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里,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1、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么?
明確: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2、“多”字說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明確:不能!岸唷闭f明“對調子”多數(shù)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3、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明確: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4、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明確:機智才能。
5、這里作者著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
明確:動作、神態(tài)、外貌。
6、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著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shù)民族農(nóng)村婦女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7、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采用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xiàn)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播放劉三姐的對歌音樂片段,體會民歌的文化魅力。
(二)賞讀“山路漫歌”。
8、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么歌?
明確:悅耳好聽的山歌。
9、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么樣的美?
明確: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并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F(xiàn)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這條路……接著起飛”),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lián)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
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鉆”等動詞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10、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huán)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關系?
。ㄗⅲ捍颂幦珣{學生自己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例:寫實。云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
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映襯優(yōu)美的人物優(yōu)美的歌!
板書:以景襯人
。ㄈ┵p讀“村寨傳歌”。
11、“金滿斗會”呢是一個以什么為主要內容的盛會?
明確:表面說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
12、從哪里可以看出歌會盛大?
明確:人多――時間長――盛裝。
13、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
明確:盛況空前,十年難逢。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側重寫的是唱歌的場面,既有全局描繪,又有細部刻畫。
板書:點面結合
(四)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斜體字部分由學生完成)
內容
特點
寫作重點
寫法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唱歌人
以人襯景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
唱歌環(huán)境
以景襯人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唱歌場面
點面結合
三、討論問題
。ㄒ唬┫旅鎯啥稳宋锩鑼懺趯懛ㄉ嫌惺裁床煌磕阆矚g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渡驈奈摹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ǘ┱n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鞔_:用環(huán)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總結全文。
賞讀《云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三;
2、課外收集當?shù)氐拿耧L民俗。
教學反思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3、探尋并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1、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學習作者表現(xiàn)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搜集關于云南民間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資料(如《阿詩瑪》《五朵金花》以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會及三高紫禁城演唱會的音像資料。
2、教師與部分學生根據(jù)教學需要,整理、剪輯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感知課文,了解云南歌會的幾個場面,并學習本文的人物描寫。
教學設計
播放剪輯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資料并導入
1、趣味競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別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
(如:《阿詩瑪》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學生根據(jù)搜集資料的過程和欣賞到的音像片段談感受。
3、教師導入:
我國有56個少數(shù)民族,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云南的民歌,這就是——《云南的歌會》。
研習新課
1、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后能說出自己通過本文對云南的歌會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練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描繪了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這是讀者初步感知課文就可以獲取的信息,大多數(shù)學生也不會例外。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應引導大家注意每種歌會形式的特點,并總結歸納:□教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金滿斗會——民歌傳承。
2、學生根據(jù)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結構:
3、學習“山野對歌”。
a、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余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么方式表現(xiàn)山野對歌并做批注。
學生不難看出“山野對歌”這一片斷首先介紹了對歌的地點和內容,然后主要通過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的動作、神態(tài)、外貌來表現(xiàn)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快。教師在組織學生研討時應引導大家注意“山野對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里,所以對歌的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參與對歌的多是年輕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輕人還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對唱歌的女子的描寫,特別是對她的衣著的描寫,讓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聰明、開朗、勤快的少數(shù)民族農(nóng)家女子。
b、比較閱讀,交流討論課后“研討與練習”二:沈從文的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開放性,只要學生能看到兩處人物描寫的差異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真實細致,第二段著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學生喜歡哪一種寫法,只要言之成理,都應肯定和鼓勵)
。▽W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小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寫,可以間接描寫;語言可以樸素自然,也可以濃墨重彩。選擇哪一種方法,全看表現(xiàn)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讓人物符合人物的特點,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體朗讀2~3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并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設計
研讀品味4~5段
1、學習“山路漫歌”。
a、默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并與同學分享。
學生勾畫出的好詞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環(huán)境描寫,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等等。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賞析好詞好句,如:
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的`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lián)想,讓人感受到了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
“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鉆”等動詞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
教師在讓學生說得盡興時提醒學生注意:本段要表現(xiàn)的歌會形式是什么?寫人們唱歌的有幾句話?寫環(huán)境的又有幾句話?目的是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討論。
b、討論:本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yōu)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shù)貎?yōu)美的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齊讀第4段。
2、學習“金滿斗會”。
a、老人常說“十年難逢金滿斗”,默讀第5段,將“金滿斗會”與前兩種形式的歌會比較,說說“金滿斗會”的難得之處在哪里?
“金滿斗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場面盛況空前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xiāng)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時間長:唱和相續(xù),一連三天才散場。
盛妝:和逢年過節(jié)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
傳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匯集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b、齊讀第5段。
拓展探究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ǘ⿲
我國有56個少數(shù)民族,云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數(shù)民族的身份。他們能歌善舞,以此來贊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jīng)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或者歌唱激發(fā)勞動熱情、或者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jié)日的歡樂
今天我們隨著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一起領略云南民歌的風采。
1、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ㄈ┞犝n文錄音范讀,全班齊讀
。ㄋ模├砬逦恼旅}絡
第一部分(1)總寫對云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
文的敘述。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ò鍟┑谌糠郑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ㄎ澹┰俅文x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板書)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學生復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復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云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shù)氐拿窀杳袼住?/p>
“彩云之南游賞罷,踏花歸來馬蹄香”。
賞讀《云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yǎng)著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養(yǎng)分。讓我們也撿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靈魂鮮活起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云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你能說給大家聽嗎?(視頻展示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等圖片)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03-12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05-27
《云南的歌會》的閱讀練習題09-18
八年級《云南的歌會》閱讀復習題09-11
云南的歌會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1-03
云南05-31
歌會的閱讀練習題09-18
云南之旅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