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離騷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4-04-15 13:44:27 教學設(shè)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離騷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shè)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離騷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離騷教學設(shè)計

    離騷教學設(shè)計1

      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shù)手法,藝術(shù)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背誦《沁園春.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風騷”指國風與離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理解離騷含義:離別的憂愁,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了解屈原多少?愛國詩人。讀懂詩歌多少?看到“兮”字最多。民間端午節(jié)和屈原的聯(lián)系,引出人們對屈原的認識。(PPT2)

      二、文學常識1.總說:印象中的屈原(PPT3)

      2.杰出的政治家(PPT4-5),偉大的詩人屈原(PPT6-7)(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xiàn)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chǎn)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xiāng)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jīng)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xiàn)力。

      3.解題: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離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是屈原面臨個人與國家的厄運,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是一個崇高而痛苦的靈魂的自傳。(PPT7-8)

      三、預習檢測1.誦讀指導(PPT9)

      2.字音字義(PPT10)苗裔(yì):后代子孫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g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嶺上騏驥(qíjì)駿馬申椒(jiāo)申地產(chǎn)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憚(dān):害怕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zhǒng腳后跟謇謇(jiǎn):忠貞的樣子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3.分析詩歌(PPT24)

      4.文言知識總結(jié)(PPT11-23):之、以、夫、而、豈詞類活用句式: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判斷句反問句

      5.精華鑒賞(PPT25):

      象征手法的運用: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帶香草:表明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潔美人芳草:比喻賢臣

      對比手法的運用:堯、舜:“耿介”——桀、紂:“猖披”

      吾:“恐年歲之不與”——黨人:“偷樂”

      靈活的詩歌體式--“騷體詩”:將“兮”放在單句的末尾,兩句一韻。

      6.自譯詩歌(PPT26-31)

      我本是古帝高陽氏的后裔,號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親。太歲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先父看見了我有這樣的生日,他便替我取下了相應的美名。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著正則,替我取下的別號是叫著靈均。我的內(nèi)部既有了這樣的美質(zhì),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裝扮。我把蘼蕪和白芷都折取了來,和秋蘭紐結(jié)著做成了個花環(huán)。我匆忙地就像是在趕路一般,怕的是如箭的光陰棄我飛掉。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蘭,我在冬天去收攬水邊的青藻。古代三王品德純潔無瑕,眾芳都薈萃于他們周圍。花椒叢菌桂樹雜糅相間,

      豈只把蕙草白芷來連綴。那堯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對了路。桀與紂是如此猖獗恣肆,那些小人只曉偷安享樂,國家的前途黑暗險隘。豈是我害怕自身遭禍殃,只恐國家敗亡猶車毀壞。我為君王鞍前馬后奔走,想讓你追及前王的腳步;楚王你不體察我的衷情,反而聽信讒言對我嗔怒。我本知忠言會招來禍患,想隱忍不語卻難舍難割;遙指九天叫它給我作證,全都是為你君王的緣故。君王與我有約在先,后來反悔變心有了別的打算。我已不把離別當作難事,只是為國君的多次變卦而悲傷。

      四、文本研習(PPT32-33)

      1.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賜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質(zhì)和才能,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養(yǎng)。主要表達作者出身高貴,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潔,同時也是與現(xiàn)實的抗爭,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意思。

      2.詩歌的后半部分詩人一再擔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擔心什么?

      最擔心的是時光如流水,而沒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祖國。另一方面詩人更是充滿憂慮,怕國君昏聵誤國,保守落后,政治混亂

      3.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現(xiàn)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梢钥闯鏊麍孕耪胬,崇尚高尚的人格,有著獨立的人格

      4.你從詩中讀出詩人什么形象?

      純潔高大、一身正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

      五、問題探討:(PPT34)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tǒng)夸耀。“來吾道夫先路”、“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tǒng)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如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xiàn)還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六、詩歌藝術(shù)品味(PPT35)

      1.比喻形象,想象瑰麗,富有浪漫色彩: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如用“江離”、“秋蘭”來比喻自己博采眾長!俺黑橹咎m兮,紉秋蘭以為佩”比喻堅忍不拔的政治理想。運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君主,不僅使作品含蓄,富于韻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群賢

      2.語言精練華美,帶有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詩中豐富的聯(lián)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絢麗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語氣詞的運用巧妙靈活,使詩歌帶上了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

      七、課文小結(jié):(PPT36)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作品表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宏大的藝術(shù)空間和開闊的畫面,塑造了詩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潔的人格、強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馳騁于仙界。柳宗元為驚嘆地說:“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北扰d的手法滲透到整個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顯了出來,春蘭秋菊,飄風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馬遷稱其:“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美名:肇錫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美德: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美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美政: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八、作業(yè):(PPT37)

      1.背誦這首詩。

      2.以《<離騷>中的屈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3.完成《優(yōu)化設(shè)計》

    離騷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倭私馇,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zhì),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诜磸驼b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弁ㄟ^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①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①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谛蕾p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shè)

      一、導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毖U裊秋風,不知從何悄悄襲來,讓洞庭生波,讓木葉飄零,讓山河變色,讓我們心底生涼。每每讀到屈子的這兩句詩,我的眼前會倏然立著一位滿身憂傷的詩人,面對浩浩湯湯地洞庭波涌,他形單影只,兀立于蕭瑟的秋風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一個不斷求索的詩人,一個不斷追尋的詩人,一個時時掩面痛哭的詩人,一個對人間邪惡不斷詛咒的詩人,一個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長歌當哭以淚作詩的詩人。為什么他的詩能夠穿時間的長空走進我們的心靈,一次次地打著我們?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頌揚?為什么他能為成為我們中華文化一個符號,一座不論隔著多么遠的時代依然能讓我們看到的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離騷》,走進這個詩人的心靈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與人格魅力。

      二、簡介詩人: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漁父》、《招魂》等,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三、朗讀詩歌

      1、聽錄音朗讀,讀準字音。

     。病⒙犱浉x,把握詩的節(jié)奏。

     。ń處熆偨Y(jié)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個節(jié)拍,隨文意切分。B、注意

      延長。C、注意重音D、注意感情)

      3、學生自讀。

     。ㄌ崾荆骸百狻弊,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注釋,讀懂詩句。

      1、《離騷》的題旨,司馬遷解釋為“離憂”,意思尚不夠明白;班固進而釋“離”為“罹”,遭遇),以“離騷”為"遭憂作辭";王逸則說:"離",別也;騷,愁也。把“離騷”釋為離別的`憂愁。二說均可通。

      2、區(qū)別下列各組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

      之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固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以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競周容以為度

      雖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雖九死其尤未悔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余佩之陸離

      4、重點詞:

     、儋猓赫Z氣助詞,相當于“啊”,“楚辭”中大量用“兮”,有時在句中,有時在句末。

     、谔妫簭U棄、貶斥。申:加上罪名。蕙纕、攬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③浩蕩: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詩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謠諑:造謠,誹謗。

      ④固:本來。錯:通“措”,措施。以為:以之為,把……當作。度:法度,準則。

     、輳(tún):憂悶。郁邑:通“郁邑”,憂愁苦悶。侘傺(chàchì):失意的樣子。溘(kè):突然、忽然。

     、奕海汉先。圜:通“圓”。周:合。孰:何。

      ⑦尤:罪過。攘:忍受。詬(gòu):恥辱。伏:守、保持。

      五、品讀詩歌:

      自主合作探究

      1、詩中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命運?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與黑暗現(xiàn)實矛盾,獨特個性(純潔無暇的貴族血統(tǒng)與心性,正直,忠正)與社會、歷史沖突(站在整個社會的對立面),在失敗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隱忍,不能迂回,不能無悶。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責,他抗爭,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擊與蔑視,是別人對他的徹底的失望。他一點出不含蓄,一點出不躲閃,一點也不講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由此遭到邪惡的全面攻擊,他與邪惡沒有絲毫的相容余地。他是代表獨特個體而與社會宣戰(zhàn)的最偉大最慘絕人寰的戰(zhàn)士,他的悲劇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2、詩中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品格?

      明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矏喝绯,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3.屈原抱石沉江這一舉動,你是如何看的呢?

      六、悟理:

      主題性研究課題:文學即人學。學完本文后,你認為在商品經(jīng)濟的今天,學習屈原的為人處世是智還是愚?

    離騷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3、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

      [教學重點]

      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shù)手法,藝術(shù)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

      民間有關(guān)習俗,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你知道,這是為了紀念誰嗎?

     。ǘ┳宰x感知

      1、關(guān)于作者

      屈原,名( ),字( ),( )時期()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埃 )”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國( )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上個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 ),英國的( ),意大利的(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做成的'紀念日。

      2、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 )。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 )。

      3、關(guān)于楚辭

     。1)《楚辭》是我國第一部( )(風格)詩歌總集,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是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 》,因此,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楚辭》與《詩經(jīng)》在文學史上并稱“”,成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

      4、整體感知

      (1)文題理解

      “離”通( ),意為( )!膀}”意為( ),“離騷”即( )。

      (2)誦讀課文

      結(jié)合注釋及相關(guān)工具書,疏通字、詞,并把重要詞語的含義注解到文中。

     、俳o下列加點幾字注音

     、谥赋鱿铝芯渲械耐僮

      肇錫余以嘉名

      來吾道夫先路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

     、劢忉屜铝芯渲械募狱c字(“名”“字”),并指明其用法。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④指出下面的句子的特殊用法。

      恐年歲之不吾與

      (3)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研讀探究

      1、在你的想象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用原詩句作答)

      2、在《離騷》中,作者常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請找出相關(guān)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四)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2、閱讀全文,找出文中體現(xiàn)屈原高貴品質(zhì)的語句,并摘抄賞析。

      3、分析《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

      (五)探究閱讀

      1、你贊成屈原沉江的舉動嗎?寫一篇短文,闡述自己的觀點,在班內(nèi)交流。

      2、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后所傳頌。課后搜集有關(guān)屈原的對聯(lián)、詩歌或評論,寫一篇評價屈原的文章。

    離騷教學設(shè)計4

      教學背景:

      1、屈原的生平和基本情況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歸人,戰(zhàn)國末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

      表作者。他出身于貴族家庭,曾受到懷王的信任,擔任過左徒、三閭大夫等官職,參加過起草憲令和從事外交活動。他學識豐富,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nèi)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但他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和饞害。懷王不辨忠奸,聽信讒言,把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后來,懷王受秦國欺騙,客死于秦。頃襄王繼位后,屈原曾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這時的楚國日益衰敗,于公元前278年國都被秦國攻破。屈原悲痛欲絕,于這一年陰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2、屈原的思想性格特征

      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即圣君賢相的統(tǒng)治和民本思想。但是,他的“美政”思想?yún)s并不能得以實現(xiàn),因為他不愿意于腐朽貴族同流合污。然而,他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楚國人民,堅強不屈,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些充分表現(xiàn)了屈原執(zhí)著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借用詩人艾青的一句詩來概括,那就是——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對屈原而言,是“只會敬仰,而不會效仿”。

      3、屈原的作品:《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

      4、《離騷》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也是最早的抒情詩,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在文學史上,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離”通“罹”,遭遇;“騷”,憂愁!峨x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共373句,2490字,被稱為詩家的絕唱。

      教學目標:

      1、了解《楚辭》及其作者。

      2、反復誦讀,理清課文生字詞和難懂的句子,疏通詩句。

      3、學習本文象征手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4、感受作者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段:敘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生辰名字。

      第二段:敘述自己積極進修,鍛煉品質(zhì)和才能,決心輔助楚王進行改革,使國家富強起來。

      師:通過疏通課文,我們了解了屈原出生、生辰、名字、政治理想和他在政治中的處境,F(xiàn)在請同學們說說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生:希望楚王抓緊時間,拋棄污穢的品行,立志改革,做一位圣君,而自己做一名賢臣。

      師:原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他的理想?

      生:惟草木之零落兮……來吾道夫先路

      師:這些句子表明了他的理想,但他有沒有像《氓》中那樣把自己的感想直接明白而

      又清楚地表達出來呢?他是用怎樣的方法來表達的`呢?這種方法叫什么?

      生: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政治理想,而是運用象征手法來表達,即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藝術(shù)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除了在這里用了象征手法外,另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朝搴陂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等都用了象征手法。它源于《詩經(jīng)》比興手法,形成了“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惡禽臭物以比讒佞”的興寄傳統(tǒng)。

      第三段: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與立場,表達了這種觀點不為楚王采納的痛苦心情。

      師:課文中除用了象征手法來闡述自己政治理想外,在這一段中,還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縱向?qū)Ρ取檬ゾt臣與昏君奸臣作對比;橫向?qū)Ρ取命h人的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作對比)

      師:此外,《離騷》與《詩經(jīng)》相比,句式和詩歌體式上有哪些進步?

      生: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chuàng)造出句式可長可短,將“兮”字放在單句末尾,兩句一韻篇幅宏大,內(nèi)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

    離騷教學設(shè)計5

      廣東版高一課標教材《語文》(必修1)選了屈原《離騷》片段,內(nèi)容和人教版原先的選段不同,具有相當?shù)碾y度。剛接觸時,學生和老師都不知如何下手。因為內(nèi)容的生澀,大多數(shù)老師就選擇了讀,但學生讀的欲望不強,目標不明,所以熱情不高。學習停留在知識層面,如生字詞、修辭手法、象征意義等。

      我?guī)W生學習此課,選擇從人物形象出發(fā):屈原是誰?我們生活中現(xiàn)在哪些傳統(tǒng)和他有關(guān)?你從什么渠道獲取過關(guān)于他的信息?他給你的原有印象是什么?

      關(guān)注人物和事件,是學生本能的興趣。問題以發(fā)散的方式由學生去展開,在七嘴八舌中大家勾勒出屈原的最初形象。老師并不下結(jié)論,而是直接將興趣引入課文。

      有學生說《離騷》是屈原的精神自畫像。也有學生說因為“君不圣,相空賢”,他要苦求美政;信而疑,忠被謗,他要宣泄憤怒。

      然后迅速切入文本,按照“五讀”的環(huán)節(jié)完成本課的學習。

      一讀:

      整體感受他是怎么畫自己的,或者說他是怎么苦求或宣泄的?按照自己的感覺誦讀課文,把第一遍閱讀的感受告訴同桌。

      用分享的形式來完成初步感知,給學生思維的碰撞搭建了第一個平臺,這是最基本的合作。深淺、對錯、好壞姑且不論,不以老師意志或教參意志僵化約束學生的感受,這種感知體驗的過程正是學習的要素之一。

      學生說得很亂,也有說得離譜的,還有自己找參考資料來照本宣科的。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得以體現(xiàn)。

      二讀:

      老師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并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根據(jù)老師的朗讀在原文中畫出節(jié)奏符號(斜線)和重音符號,并在不會讀的、容易錯的字詞上標注拼音;二是感覺一下《離騷》的句式有什么特點。

      這樣,把生字詞所在的句子自然地提出來解讀,就生成了一些問題。

      如“孟陬”就引出了屈原的出生問題,引出了“血統(tǒng)、出身、氣度、名字”等,由內(nèi)容的描述自然轉(zhuǎn)到去探究內(nèi)容背后的東西,完成內(nèi)容到內(nèi)涵的自然過渡,并且就勢而問“為什么”,學生思路活躍而不混亂,就慢慢梳理出“非凡—非凡人—非凡責任”的初步結(jié)論。

      至于句式,學生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便是“兮”字,由“兮”字生成新的問題:為什么用這么多“兮”字?首先學生解釋這個字(楚地方言“啊”),教師適時帶出文體知識(楚地特色;楚辭代表作,二句成對,四句成節(jié)等)。然后學生由教師的朗讀想到抒情性,教師再適時穿插文學常識(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浪漫主義杰作等)。下面一個問題也就自然生成了:按照對屈原情感的理解選讀課文,看他抒的是什么情,又是如何抒情的?

      新課標強調(diào)課堂教學問題的生成,即要讓學生產(chǎn)生問題,讓問題產(chǎn)生于學生,這樣學生才有探究、解決的欲望。同時,問題的產(chǎn)生又不能遠離文本和學習的目標,所以巧妙的設(shè)計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理性地把握預設(shè)與生成的關(guān)系。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恰到好處地生發(fā)出一些問題,同時完成了基本知識的學習。

      三讀:

      請學生范讀第二段,問學生的新發(fā)現(xiàn)。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最后集中到兩點:一是大量出現(xiàn)的第一人稱;二是大量出現(xiàn)的香草美人形象。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契機出現(xiàn)了,于是立刻安排討論,以四人一小組的結(jié)合方式,各自選題,進行較為充分的探究。最后請小組發(fā)言人總結(jié)發(fā)言。

      學生們的收獲是令人驚喜的:

      討論“第一人稱”,問題有:文章反復出現(xiàn)“我”可見詩人什么特點?和“我”相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是什么?從中能讀出屈原的什么品格?下面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學生發(fā)言:

      ●自我表白的欲望。學生聯(lián)系第一段來解說。

      ●強烈的自我意識。學生聯(lián)系反復出現(xiàn)或省略掉的代詞“我”來展開。

      ●勇于肯定自我、褒揚自我(帶有自我崇拜的'味道)。學生聯(lián)系“內(nèi)美”“修能”來展開。(這里學生還有了一點小爭論,即“自我崇拜”是褒是貶。)

      教師適時拓展:《離騷》2400多字,300多句,直接提及“我”的有80多處,出現(xiàn)頻率之高,比較少見。再讀,沉思,傾聽作者靈魂的聲音。學生有精彩感悟:

      ●感覺到了他的悲苦。一個人受了委屈壓抑,有苦無處說,積郁難忍,就會形諸文字;屈原因為有“我”所以苦,但又因為能有“我”而見其坦蕩。

      ●感覺到了他的孤獨。他缺乏在那種權(quán)力圈子里巧妙周旋的能力,因此也就注定在這個圈子里難以長久立足。一個無法與眾人溝通的“我”,一個遭眾人排斥的“我”,怎能不孤立呢?獨醒者、自修者注定是孤獨者。(有老師的穿插提升在其中)

      ●感覺到了他的執(zhí)著。這種執(zhí)著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眾人皆醉,世人皆濁,但他不隨波逐流。世俗之所以可怕,就在于毫無準則、法度,所以執(zhí)著最難得。

      ●感覺到了他對自己的珍惜。他若不尊重愛惜“我”,是可以妥協(xié)、投靠、改變以取富貴,或者楚才晉用,或者做個逍遙的隱士。但他不愿意,他要“撫壯”還要“道夫先路”。為了成就自己,為了自己所堅持的生命價值觀、生命理想,他只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了。他是被歷史留下名字但畢生從政失意的文人典型。從失敗走向失敗。他后面還有賈誼、曹植、李白等人。這是天才的悲劇,任何一個理想主義者都避免不了這樣的悲劇。

      ……

      這個問題作為重點探究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讀透、談深、說到位,這個學習過程也成了學生精神提升的一個過程。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同時得到了提高,是此環(huán)節(jié)一大得也。整個過程中老師以關(guān)鍵的語句進行穿插,構(gòu)成討論的一個分子,并適時引導、拓展、提升。

      討論“香草美人”,問題有:“香草美人”象征什么?寫這些對塑造詩人形象有什么作用?學生發(fā)言有:

      ●佩帶香草———品行高潔、芬芳。

      ●朝搴夕攬———積極修身,完善自我。

      ●去皮不死的木蘭,經(jīng)冬不枯的宿莽———志向堅貞。

      教師拓展屈原作品中常見意象: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奸佞。提問:香草僅指作者自己嗎?(學生答:還泛指賢臣。)追問:“美人”是誰?(學生一認為是愛戀的女子;學生二否定,說本文不是愛情詩,屈原是愛國詩人,他最擔憂祖國,“美人”是祖國;學生三進一步補充:祖國的代表在當時就是國君,愛國就是忠君,所以“美人”是楚王。)學生還在爭論,教師適時轉(zhuǎn)移:詩歌有一段專門寫到了國君,還寫到了其他一些人,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寫了誰,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屈原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

      四讀:

      品讀第三段。聯(lián)系上面留下的問題,思考,自由組合討論。最后形成了下列一些意見。

      ●寫了堯舜(耿介、得路)和桀紂(猖披、窘步)的對比(自然點一下手法問題)。

      ●寫了黨人(偷樂、幽昧險隘)和詩人(惟、恐,道夫先路)的對比。

      ●詩人(奔走、不舍)和君王(信讒、怒)的對比。

      ●作者態(tài)度:愛憎分明。對楚王:滿懷熱情、滿懷期待,忠誠、忠心。對黨人:疾惡如仇,決不妥協(xié)。

      ●作者態(tài)度何以見?一從對人物的稱呼上見(對楚王用荃、靈修、美人等);二從作者對他們的用語上見。

      學生在閱讀、探求的過程中,立體地理解了屈原,以及他周圍的環(huán)境、他所處的時代。

      五讀:

      齊讀課文。教師提出書面練習的要求:屈原辭別了這個世界,現(xiàn)在我們用什么語言來辭別他呢?

      作為課堂作業(yè)的一種形式,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用心貼近心的過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借語言的載體得以充分的展示。舉例:“千年的塵埃未能掩埋你的風骨,王朝的變更無法改變你的語言。滄桑歲月里多少成與敗的輪回,歲月?lián)Q了容顏,你卻在污濁的塵世里行至永遠,以至形成了一座雕像、一首詠嘆曲,永世挺立,亙古回旋。”

      最后布置課外作業(yè):屈原對我們的心靈形成了一種沖擊,或許從此以后,我們的生命或多或少會跟他發(fā)生某種關(guān)系。請找出對你生命影響最大的五個人,分別配一小段評述。

      作業(yè)是完全開放的,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感知屈原之后,意識到我們的生命是需要引導的,或許他們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樣除了提高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同時還能讓他們開始思索人生,讓精神層次得以提升。

      反思:

      這是一節(jié)常規(guī)的講讀課,但學生成了這堂課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是課文資源的調(diào)動者、整合者。多種學習方式的交替使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深入探究,學生們穿越了文本的重重迷宮,從感知到積累,從積累到探究,從探究到生發(fā),從生發(fā)到鑒賞領(lǐng)悟拓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有發(fā)現(xiàn),有生成。這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這堂課上,《離騷》不僅是以古詩文的形象出現(xiàn),更是以屈原的傲岸挺拔的形象出現(xiàn)。走近屈原,認識屈原,和屈原對話,這些生澀的文字已經(jīng)在對話中消融在學生心里。人文素養(yǎng)不是一句空話,它是落在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它和知識、能力等相交相融,不可割裂。

      具體說來,本課的

      1.學生意識=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從語言到內(nèi)容,偏重掃除語言障礙這些主要的教學任務學生不感興趣后,把教學切入點調(diào)整為對作者的感悟與把握,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同時,讓學生在第一遍閱讀以后與同桌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提升了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成功體驗。學生的范讀、學生的發(fā)現(xiàn)、討論與歸結(jié)問題,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2.發(fā)現(xiàn)意識=本課的教學始終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一開始教師在范讀時就要求學生去尋找問題,學生找出了“出生”“兮”等問題,在三讀以后,又鼓勵學生有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現(xiàn)了“第一人稱”“香草美人”的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生成來自學習現(xiàn)場,因而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自然就成了學生自己關(guān)注的問題,責任感驅(qū)使他們主動思考分析,從而為學習效率的提高找到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3.起點意識=按照過去的常規(guī)做法,首先是掃除語言障礙,讓學生在詞句上能夠疏通后才進入內(nèi)容。但是,學生對作者并不陌生,通過注釋也能夠了解一些文意,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從把握作者入手,進入課文,會有感性的認識和初步的印象,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相機指導點撥一些語言上的特點,同樣可以殊途同歸,達到學習本課的基本目的。教學起點也涉及教學中對這些古代文化的價值定位問題,即我們的人文性如何體現(xiàn)的問題,本課的教學,就是充分信任學生,站在理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來確定教學起點,這樣學生收獲頗多,也頗實在。

      4.拓展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生發(fā)的問題順藤摸瓜,梳理出一些初步的結(jié)論,教師還在此基礎(chǔ)上,有意識地要求學生進行拓展,由“兮”字拓展到當時的“楚語”再到“楚辭”,由“美人”到“國君”再到各種“意象”,既合邏輯,又自然流轉(zhuǎn),學生學習起來非常順暢,擴大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體驗了情感,升華了認識。從開始到結(jié)束,要求學生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拓展的地方很多,使得課堂學習內(nèi)容非常豐富。學生發(fā)現(xiàn)了“第一人稱”“香草美人”等意象后的感悟,就是思維拓展的很好說明。

      5.教師意識=課程改革之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怎么定位呢?本課的教學就努力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學習成果的分享者的角色:組織學習,設(shè)計切入口,相機誘導,集中大家的問題,比較分析鑒別問題的輕重,引導學生把握住關(guān)鍵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在探討中自然進行一些穿插講解,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拓展。這當中,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為文字艱深就滿堂灌般地一講到底。在這里,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使得全場的空氣都凝重了起來,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最后作業(yè)的布置,更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一個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平臺。由屈原到其他一些我們靈魂為之震撼的人物,當我們的學生和這些精神巨人相伴而行,我們可以預想到這會對他們的人格發(fā)展和精神成長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

      這堂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一是預設(shè)和生成的關(guān)系處理得還不是十分到位,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是有牽引的痕跡。不牽怕學生走遠,牽了又違背了自主原則,這是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二是文本知識點和情感體驗的和諧問題沒有處理好。本課努力想?yún)f(xié)調(diào)二者,但事實上字詞落實還不夠。三是由于班額太大,不能把更多的機會給更多的學生,讓他們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過程。

    離騷教學設(shè)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屈原及其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實詞;能結(jié)合詩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掌握詩歌朗讀的基本方法,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意;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問題,客觀地分析問題,評價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屈原屈原愛國憂民的情感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培養(yǎng)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結(jié)合詩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 :對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教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闡釋毛爺爺《沁園春》詩中“風騷”兩字導入

      “風”指《國風》,代表《詩經(jīng)》;“騷”即《離騷》,概括《楚辭》!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泛指文學。

      二、簡介《楚辭》和屈原。

      《楚辭》是戰(zhàn)國時代在我國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種叫做“辭“的新詩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屈原是“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者,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 “兮”就是一個標志。

      有關(guān)屈原的了解結(jié)合注釋1,由學生補充。

      三、結(jié)合背景知識釋題

      結(jié)合當時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屈原的“美政”理想以及兩次被罷官流放的不平遭遇!半x騷”有三種合理的解釋:

      1!半x”通“罹”, 遭遇;“騷”,憂愁!半x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2。“離”,離別。作者抒寫離別之愁。

      3!峨x騷》是楚地歌曲名稱,意義與“牢騷”一詞相同,含有牢騷不平之意。

      四、誦讀課文

      1。錄音范讀,學生輕聲跟讀,正音。

      2。老師范讀第一段后總結(jié):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3。學生大聲朗讀,讀準讀清。

      五、整體感知課文

     。ㄒ唬⿲W生借助課下的注解,小組合作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難點由教師點撥。

      重點字詞小結(jié)(投影)

      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導”,向?qū)?正:通“證”,作證,為證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 /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 把與本書相關(guān)的文章放在書前來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jié)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 近路

      黨人: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 /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 關(guān)于軍事的

      3。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 難,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難

      4。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ǘ⿲W生討論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課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家世、生辰和美名);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詩,背誦第二段。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離騷》是屈原的真情告白,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近屈原,觸摸他的靈魂,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

      二、 人物形象研討

      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屈原的與眾不同?

      齊讀全文,引導學生結(jié)合有關(guān)詩句分析,并摘抄。

      (一)出身不凡,血統(tǒng)高貴。

      (二)打扮與眾不同,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表明其品質(zhì)高潔,志向堅貞。

      扈江離辟芷,紉秋蘭

      朝搴木蘭,夕攬宿莽

      乘騏驥以馳騁

      《離騷》原文補充: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ㄈr明的思想性格特征:忠君報國,雖死不悔,正直敢言,執(zhí)著追求。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離騷》原文補充: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 研討詩歌塑造屈原形象的的藝術(shù)手法。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guān)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現(xiàn)實中的君王,用眾芳,椒、桂、蕙比喻群賢等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具體體現(xiàn)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盡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xiàn)實的背景與虛設(shè)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屈原志潔行高,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四、拓展閱讀與探究,進一步理解屈原形象。

     。ㄒ唬╅喿x《魚父》,屈原與漁父的觀點代表了2種不同的價值觀,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與評價

     。ǘ┣赖囊饬x探討。學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客觀的看待問題。

      五、總結(jié)

      屈原是個愛美的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美政的理想,而現(xiàn)實卻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忠佞不分,世事不明,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孤獨的唯美主義和理想主義者,而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和他的《離騷》,那飛揚的想象力,不羈的灑脫,還有九死而不悔的執(zhí)著,(朗誦全詩)

      六、布置作業(yè)

      讀《離騷》,讀屈原,寫一首題為《讀你》的現(xiàn)代詩。教師范文(略)

    離騷教學設(shè)計7

      資源簡介

      《離騷》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賞文:反復吟誦古詩詞,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把握節(jié)奏。

      2.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關(guān)鍵語句,體悟詩人情感,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

      1.重在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粗通文意。

      2.在粗知文意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情讀”詩歌。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導朗讀,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由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導入,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為什么屈原能夠贏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呢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一問題一起走進歷史上的宏偉詩篇《離騷》賞其文,品其人,尋找答案。

      板書課題:

      《離騷》

      三讀三求,理解文本。

      聽讀,讀準字音,感受一段音樂美。

      1.聽配樂朗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并關(guān)注重點字詞的讀音,并且給句子劃分節(jié)拍。(投影展示讀要求及騷體詩的誦讀指導)

      2.聽生試讀第一段,注意字音和句讀,讓學生評價;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句讀;再找一位學生范讀進行前后比較。

      3、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意讀,讀通文意,觸發(fā)一份《離騷》情。

      1.解題:“離騷”,“遭憂也!倍嗝襟w展示關(guān)于屈原和《離騷》的文學常識。

      (1)簡介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nèi)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nèi)外交錯的復雜斗爭。據(jù)《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边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xiàn)。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2)《離騷》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tǒng)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xiàn)了詩人為實現(xiàn)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半x”——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jié)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由簡介作者知人論世: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再結(jié)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自己或者同桌交流學習疏通文意。合作探究結(jié)合課后練習第二題找一找哪些是屈原表白心志的詩句?

      點撥重點字詞,明確詩人心志: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至死不改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寧死不從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剛正不阿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薄奚頋嵭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薄獔远ㄐ拍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絕不改變

      美讀,讀準感情,與爾同銷萬古愁。

      屈原把他的遭遇、理想、熱情、痛苦全部寄托于《離騷》之中,可以說《離騷》是作者用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希望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點撥:詩人在感嘆時要讀得深沉有力;

      在充滿理想時要讀得激越而高昂;

      在遭遇屈辱之時要讀出屈辱與憤懣。

      一男生一女生有感情地范讀,讓學生點評,提到感情要讀出跌宕起伏,不能一個基調(diào)。

      全班同學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三、總結(jié)全文,背誦課文:

      在我們課前我曾問同學們?yōu)槭裁辞軌虻玫饺澜缛说淖鹬兀肯氡卮鸢敢讶恢獣。沈從文先生的姨妹曾?jīng)給沈從文先生寫得挽聯(lián)評價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老師覺得用來評價屈原也是很合適的;而對于《離騷》這樣的千古奇文我們應該牢牢地記住它。

      先嘗試名句背誦;

      段落上下句填空背誦

      讓學生大膽嘗試背誦第一段。

      四、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在課下再多搜集有關(guān)屈原和《離騷》的資料,以《屈原之我見》或者《離騷之我見》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談談你的個人看法。

      板書設(shè)計:

      離騷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偉大偉大

      屈原

      六、教學反思:

    離騷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掌握“修姱”、“羈”、“誶”、“怨”、“浩蕩”、“溘”、“尤”、“反”、“忳”等實詞以及“雖”、“兮”、“以”等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2、吟誦注意節(jié)拍、重讀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課文1-6節(jié)

      1、掌握“修姱”、“羈”、“誶”、“怨”、“浩蕩”、“溘”、“尤”、“反”、“忳”等實詞以及“雖”、“兮”、“以”等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2、吟誦注意節(jié)拍、重讀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范背課文

      二、學生集體朗讀

      三、分析課文

      1、學生朗讀1、2節(jié),這兩節(jié)寫了怎樣的內(nèi)容?

     。1、自述家世、出生時辰。2、皇考為作者命名。)從“帝高陽”到“曰靈均”八句為第一段。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

      原文:帝高陽之苗裔(yì)兮,朕(zhèn)皇考曰伯庸。

      注釋:高陽:高陽帝名顓(zhuān)頊(xū),是軒轅黃帝之孫。黃帝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玄囂,次子名昌意,顓頊是昌意的兒子。黃帝死后,由顓頊嗣帝位,建都高陽,故以高陽為帝號。后來遷都帝丘。苗裔:朱熹說:“遠孫也。苗者,草之莖葉,根所生也;裔者,衣裾(jū)之末,衣之余也。故以為遠末子孫之稱也!彪蓿涸谇刂,“朕”字的使用是無分貴賤等級的,人們一律用作第一人稱代詞,相當于“我”。自秦始皇立國之后,才把“朕”字定為皇帝專用的自稱代詞;士迹骸盎省笔堑滦泄獯蟮囊馑迹弧翱肌笔侵竿龈。伯庸:是屈原父親的表字。古人諱名不諱字,所以屈原諱他父親的名而敘他父親的表字。

      講譯:我是遠古帝王高陽氏的后代子孫。我德行光大的先父,表字叫伯庸。

      原文:攝提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降古音讀洪hóng)。

      注釋: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即指寅年。古歷法把天宮分成十二等分,謂之十二宮,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各宮又輪轉(zhuǎn)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以歲星(木星)在天空運行,每年所指向的這個宮來命名紀年。比如歲星依次指向子、丑、寅、卯宮,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第三年是丙寅,第四年是丁卯,而丙寅年又簡稱寅的,寅年名為攝提格。十二年里才有一個寅年,十二個月里才有一個寅月,十二日里才有一個寅日,一個月三十日里會有二個或三個寅日,所以十二年里,僅有二至三天碰上寅年、寅月、寅日。貞:正,當?shù)囊馑肌C馅睿骸懊稀,始也,孟春;“陬”,正月;孟陬,孟春正月。在古歷法上又稱正月為寅月。惟:發(fā)語詞。庚寅:庚寅日。降:出生。

      講譯:正當寅年、寅月,又在庚寅日,我便降生。

      原文:皇覽揆(kuí)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注釋:皇:皇考,先父。揆:估量,研究。初度:初生的時日或初生時的器度。肇:始(區(qū)別“兆”)。錫:通“賜”,賜給。嘉名:美好的名字。

      講譯:先父觀察我出生的時日(器度),認為我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氣度不凡,因此賜給我美好的名字。

      原文: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公正而有法則(平),靈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注釋:《離騷》是屈原的自敘詩,詩中記敘了遠祖的稱號、父親的表字,自然也要寫上自己的名字。但屈原在《離騷》中把自己真名隱去,而用含蓄隱括的方法把自己名字的含義表達出來。屈原名平,《離騷》把“平”字隱去,而用“正則”。把“原”字隱去,而用“靈均”。把“平”與“原”的含義再表達出來。清王夫之《楚辭通釋》:“平者,正之則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彼浴罢齽t”就是“平”,“善而均平”的土地就是“原”!吧凭钡摹吧啤庇峙c“靈”通義,故“靈均”亦隱存著“原”的意思。王夫之又說:“隱其名而取其義以屬辭,賦體然也!

      講譯:給我命名叫正則,給我起字叫作靈均。

      賞析小結(jié):此為第一段,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前一節(jié)(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時辰,后一節(jié)言皇考為詩主人公命名。從遠古帝顓頊帝說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guān)系,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xiàn)他貴族出身的優(yōu)越感和責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nèi)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tǒng)和得天獨厚的內(nèi)在美質(zhì)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后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

      明確:1、2節(jié),詩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來歷,追述世系,說明他與楚國血肉相連;敘寫名字,點出他不凡的風度、儀態(tài)。(從遠古帝顓頊帝說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guān)系,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xiàn)他貴族出身的`優(yōu)越感和責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nèi)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tǒng)和得天獨厚的內(nèi)在美質(zhì)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后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

      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為第二段。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嘉德懿行。

      2、請學生朗讀3—6節(jié),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為第二段。

      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嘉德懿行。(“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至“夕攬洲之宿莽”)。(3、作者內(nèi)美且修能。4、早搴夕攬惜時修德。)

      ①詩人有著怎樣的品質(zhì)?是怎樣形象地描繪的?

      明確:詩人既有“內(nèi)美”(內(nèi)在美德)又有“修能”(優(yōu)良的才能),可見他品性高潔、才華出眾。詩人展開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離與幽香的白芷,又聯(lián)綴起秋蘭作為佩飾。借香草(“江離”“辟芷”“秋蘭”)象征自己的美質(zhì)和才能。

      ②詩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樣做的呢?

      明確:時光如逝水,歲月不待人。詩人深感努力向前,還怕追趕不上,于是就勤奮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蘭啊,黃昏去拔經(jīng)冬不凋的草,即抓緊時間,修養(yǎng)自己。

     、壅垖W生概括3、4節(jié)的內(nèi)容。

      明確:這兩節(jié)自述早年就懷有遠大的理想與美好的志趣,積極努力,勤奮不懈。

      3、作者內(nèi)美且修能。

      紛,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紉。

      作者身披各種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yǎng),希望有所作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4、早搴夕攬惜時修德。

      汩:水急流通狀,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澤,所采的都是芳香堅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長久之道。

    離騷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誦讀,了解騷體詩誦讀特征;通過自主、合作,了解屈原的身世和《離騷》的文學地位,掌握“名”“字”的詞類活用和“不吾與”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探究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歸納詩人的藝術(shù)形象,感受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zhì),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并運用所學鑒賞托物言志類詩歌。

      【教學重點

      熟練朗讀詩歌1-6節(jié)分析詩句,歸納形象理解“香草”、“美人”的虛指義

      【教學難點

      本課的文本時代久遠,生僻字較多,學生在朗讀和內(nèi)容理解上均有不小的難度;詩中作者對自己的美化,也是學生的認知誤區(qū);“香草”、“美人”的虛指義需要點撥。

      【教學策略

      教師范讀和學生自主朗讀,把握騷體詩的誦讀特點

      學生自主、合作,理解詩歌大意

      問題導讀,讓學生探究歸納人物形象,澄清認知誤區(qū)。

      問題引導與教師講授相結(jié)合,掌握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

      【輔助教學

      CAI

      【課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語

      幻燈片展示民俗活動,導入新課。

      設(shè)計語:這條靜靜流淌著的清澈的江水叫汨羅江,與它相關(guān)的民俗有很多。賽龍舟、吃粽子、掛荷包、喝雄黃酒、插艾草。這些風俗是關(guān)于什么節(jié)日的?這個節(jié)日是在哪一天?與哪一位歷史人物有關(guān)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屈原的《離騷》。

      二、作者作品

      幻燈片展示文學常識。教師要求學生對重點內(nèi)容做筆記。

      設(shè)計內(nèi)容:屈原(約前339~約前278)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23篇。以《離騷》為代表。因為《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為“國風”,所以后人將《詩經(jīng)》和《離騷》并稱“風騷”。它們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傳統(tǒng)的源頭。

      三、初讀詩歌

      1、教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語氣)

      2、提問、總結(jié)騷體詩誦讀特征。

      設(shè)計:騷體詩與《詩經(jīng)》相比有所不同!对娊(jīng)》以四字句為典型句式,騷體詩的句式則長短不一,一般是每句詩三至四個節(jié)拍,節(jié)奏感強;多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diào)子回蕩頓挫,婉轉(zhuǎn)動人,讀時應拉長語氣。

      3、給5分鐘時間,依照提示朗讀1-6節(jié),自主、合作疏通大意。

      要求:把生僻字詞的音義寫在書上。

      4、正音

      設(shè)計內(nèi)容:裔、陬、揆、肇、錫、重、扈、芷、紉、汩、搴、阰、撫、穢

      四、品讀詩歌、分析內(nèi)容

      1、齊讀第一段,問題拋出:你從第一段中獲得了關(guān)于屈原的哪些信息?

      明確:出身高貴,生日吉利(板書)

      2、齊讀第二段,問題拋出:你從第二段中獲得了關(guān)于屈原的哪些信息?

      明確:氣度非凡,名字美好(板書)

      “名”和“字”的名詞動用現(xiàn)象。

      3、誤區(qū)澄清。問題拋出:屈原是否有點太過美化自己了?結(jié)合課下注釋,說說屈原所要表達的情感。

      明確:屈原對自己出身的謳歌,實際上飽含作為炎黃后嗣、五帝正統(tǒng)的驕傲和自豪,并因此把振興楚國、拯民濟物看作自己理應擔當?shù)呢熑。同時,對自己的美化,也是對奸佞小人的滿腔憤怒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zhì)。

      4、齊讀第三節(jié),問題拋出:根據(jù)第三節(jié)的信息,請說出屈原的衣著服飾。(明確:披著香草,戴著蘭花。)這在現(xiàn)實中可能嗎?(明確:香草、蘭花不是實指,而是虛指,采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象征著美好的品德。披香草,佩蘭花即對美好品德的追求。本節(jié)是說屈原德才兼?zhèn),追求高潔?/p>

      5、問題拋出:這種“香草蘭花”的用法在第四節(jié)中哪里出現(xiàn)了?(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勤奮自勉)他為什么朝夕不輟地勤奮地追求著美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時不我待)

      “不吾與”屬于賓語前置現(xiàn)象

      齊讀第四節(jié)。

      6、屈原有如此美好的品德,仍然勤奮自勉,我們作為中學生,應該怎么做呢?

      設(shè)計內(nèi)容:聽了同學們的話,老師很高興,老師為你們知道學習而驕傲,為家鄉(xiāng)有你們這樣的有志學子而由衷地感到高興。面對此情此景,老師想吟詩一首。

      7、教師范讀第5、6節(jié)。教師引導。

      設(shè)計內(nèi)容:時光飛逝,美人遲暮。撫壯棄穢,愿為先導

      8、問題拋出:老師把同學們比作美人,那么屈原把誰比作美人?

      明確:楚懷王。這里也使用了美人的虛指義,象征賢德的君主。

      五、練習鞏固

      幻燈片展示詩歌鑒賞題。要求:動筆寫出來。

      練習設(shè)計: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緌(ruí),帽子上的纓帶,這里是指蟬頭部伸出的觸須。

      詩歌寫了蟬的哪些生活特點?作者在贊美什么?

      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分析詩句,竹子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之中?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作者用竹子來寫什么?

      六、小結(jié)。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屈原的《離騷》,學習了他高潔的愛國主義情操,學習了他借香草美人象征美德君王的手法。走近屈原,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就是一朵晶瑩剔透的雪花,以自己的高潔向這個世界宣告著與黑暗混濁的對立,并把生命融入楚國這片熱土。讓我們懷著無比的敬意,深情朗讀他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情懷。

    離騷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領(lǐng)悟其愛國的實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guān)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guān)鍵語句。

      4、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特征。

      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

      1、對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

      1、正音

      苗裔 孟陬 揆 扈 芷 汩 搴 騏驥 申椒 昌被 憚 踵 荃 謇 羌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diào)和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幾組有關(guān)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

      提問:你們知道照片上這們歷經(jīng)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

      (老師深情的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jīng)憂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

      二、有關(guān)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xiàn)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2、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jīng)>>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chǎn)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除此之個,<<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離騷的含義

      關(guān)于<<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后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jù)<<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zhuǎn)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jié):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jù)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任務:初步感知,疏通字詞

      把握主旨

      教學過程:

      一、抽生翻譯課文

      二、字詞小結(jié)

      1、實詞

      苗裔:后代子孫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通狀 搴:攀、折 騏驥:駿馬 申椒:申地產(chǎn)的椒 昌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 憚:害怕 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腳后跟 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忠貞的樣子 羌: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jié)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近路

      黨人: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guān)于軍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導,向?qū)?/p>

      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余曰靈均 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三課時

      任務:分析<<離騷>>內(nèi)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tǒng)高貴,器宇不凡(皇句)

      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

      為實現(xiàn)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guān)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現(xiàn)實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群賢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對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zhuǎn)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屈原精神品質(zhì)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xiàn)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xiàn)實的背景與虛設(shè)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請大家寫一篇500字以上的論文,闡明自己的觀點.

      六、板書設(shè)計

      出身 楚懷王同宗

      內(nèi)美 興盛 楚王

    離騷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zhì),和忠君愛國思想。

      2、理清〈離騷〉的思路,理解節(jié)選部分主旨。

      3、了解浪漫主義手法傳統(tǒng)的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運用的效果

      重點:

      1、理清〈離騷〉的.思路,理解節(jié)選部分主旨。

      2、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zhì),和忠君愛國思想。

      難點:

      理解詩歌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單元學習詩歌,是按照時代的先后順序安排的!丛娊(jīng)〉和<離騷》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的兩大源頭。是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可與日月爭輝。

      二、屈原及背景介紹

      忠君愛國詩人

      希望輔佐明君,致君堯舜,對內(nèi)制定法令,對外接待賓客。推舉有賢能的人,結(jié)果觸犯貴族的利益,鄭袖等人在懷王面前讒言,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最后楚國滅亡,投汨羅江而死。

      所以“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芍^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矣!薄抉R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三、解題

      離騷:遭遇憂愁。思考可能些什么?

      憂愁

      節(jié)操

      四、具體分析課文;

      問題一:憂愁的是什么?

      憂愁(民生之多艱)

      (皇帝昏庸,賢愚不分)

     。ㄐ∪穗x間)

      問題二: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它是什么樣的節(jié)操呢?

      節(jié)操(寧可死以流亡兮,吾不忍為此態(tài)兮)不同流合污

     。ǚ灏滓运乐,至前世而固然。)以死明志

     。ㄍ诵尬岢醴┬奚眇B(yǎng)性

     。裆饔兴觅猓岐毢眯抟詾槌#嵣碜院

     。m體解吾猶未變兮,其與心之可懲)至死不渝

      五、總結(jié)屈原:

      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與世同流合污,保持操守,潔身自好的人。

      六、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離騷教學設(shè)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楚辭》的基本特征,認識屈原的“愛國精神”,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的堅持真理的愛國精神和獻身精神。

      3、過程與方法:朗讀法、探討分析法。

      教學重、難點:

      本詩的藝術(shù)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

      1.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chuàng)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妒酚浨袀鳌防镎f,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薄秷笕伟矔防镆舱f:“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彼抉R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這首詩本身找證據(jù)是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tài)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這并不足信。因為《離騷》后半部分,全是寫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濟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大忠實于史實,是有可能的。

      2.主要內(nèi)容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它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浪漫的想像,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魅力并重,令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同時,它也是我們了解屈原偉大思想與生平的最重要的歷史資料。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主要敘述作者因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周圍眾人的猜疑和造謠中傷,君主也疏遠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決不就此退縮,和蠅營狗茍的小人們同流合污,一方面設(shè)想自己要隱退,同時更加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美好的德行。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達最直接、強烈的段落。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現(xiàn)了詩人的極度苦悶、難以排解的心情,為下面情緒的抒發(fā)定下了基調(diào)!坝嚯m好修姱以羈兮,……又申之以攬茝”,寫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圍群小之間的尖銳沖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賢愚忠奸的昏庸。對此,作者堅定地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競周容以為度”,寫群小對自己的誣陷以及周圍風氣的敗壞。“眾女”“時俗”兩詞,說明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一團糟,人們的行為沒有準則、尺度可言,一味投機取巧,鉆營逢迎。面對如此污濁的、看不到希望的環(huán)境,作者爆發(fā)出痛苦而無奈的浩嘆:“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薄皬鳌焙汀坝粢亍倍际菓n愁煩悶的意思,兩個詞連用,表現(xiàn)了作者憂悶之深。清代朱驥在《離騷辨》中說:“此句無限神情,在‘獨’字、‘也’字內(nèi),蓋大夫遙想從前一片婆心,滿腔熱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边@一句是整首詩中最長的詩句,作者似乎將胸中郁積已久的愁悶盡情傾吐出來,震動人心。然而,作者雖然為自己的遭際悲憤萬端,卻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他聲明:“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接下來,“鷙鳥之不群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進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diào)和的,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對自己之所以不見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雖然抑郁難平,但情緒趨向平穩(wěn),并堅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肮糖笆ブ瘛保憩F(xiàn)作者以前賢為榜樣,同時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來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說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離騷》里也稱引了不少詩史或傳說材料,可見作者對歷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賢臣就是引導他追求進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對此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了懷疑。他后悔當初沒有認清形勢,選準道路,那么現(xiàn)在趕緊抽身退出還來得及吧!當然,由進到退是要經(jīng)過一番內(nèi)心掙扎和斗爭的!把觼小薄安健薄爸瓜ⅰ钡日Z,讓我們看到一位猶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詩人形象!疤m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呂延濟說:“行止依蘭椒,不忘芳香以自潔也。”終于,詩人有了一個明確的想法:“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边@一句既含有讓步,又帶著倔強。只求潔身自好,這是碰壁之后的讓步;“復修”“初服”,全然不顧自己獲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這是不計功利得失的倔強。以下“制芰荷以為衣兮,……芳菲菲其彌章”從各方面寫自己衣飾的高潔。作者不憚繁復地描述種種衣飾,意在表明他修身之嚴。讀起來,這幾句詩給人無限鄭重的感覺。其中,“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和前面的“復路”是相應的。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獨好修以為!!蔼殹弊直憩F(xiàn)出作者認定自己的原則是正確的并甘愿為之付出的自覺態(tài)度,帶有一點自豪的味道!半m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堅信自己,至死不變。

      對于這一部分,我們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偾统淹醯拿。楚懷王賢愚不分,沒有主見,輕易聽信周圍群小的挑撥。有關(guān)詩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谇腿撼(主要指楚國舊貴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賢才,肆意對屈原造謠中傷;他們投機取巧,毫無原則。有關(guān)詩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競周容以為度!

     、矍统酢⑷撼籍a(chǎn)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這是導致他在現(xiàn)實中碰壁的根本原因!芭e賢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quán)位的壟斷;“循繩墨而不頗”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quán)。這極大地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屈原意識到楚國的危險處境,深知楚國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強起來,才能與強秦抗衡。他一心為國家的前途考慮,群臣卻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這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楚懷王昏庸淺薄,經(jīng)不起小人挑撥,不能采納他的主張,疏遠了他。

     、芮钠犯衽c精神。屈原潔身自好,決不與周圍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堅持真理,捍衛(wèi)理想。有關(guān)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豈余心之可懲!薄皩庝鬯酪粤魍鲑猓嗖蝗虨榇藨B(tài)也!”“亦余心之所善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問題探究

      1.節(jié)選的這部分里第一節(jié)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節(jié)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節(jié)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誣陷、傾軋,君主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然遭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無變通、退縮的念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對這種心志的表白。第二節(jié)里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及行迷之未遠”是就在政治活動中的進退來說的,并不意味著詩人就此放棄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2.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韻律感、音樂性?

     、傺喉崱8鶕(jù)上古音韻系統(tǒng),《離騷》是隔句用韻的。如“余雖好修姱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里,“替”“茝”是韻腳;“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里,“錯”“度”是韻腳。

     、谠诰渲衅毡槭褂谩百狻弊!百狻弊质钦Z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在這首詩里,一般是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

     、鄞罅渴褂脤ε季洹?蓞⒁姟把杏懪c練習”第三題所舉的對偶句。

      ④多用雙聲疊韻聯(lián)綿詞及疊音詞。如“羈”“郁邑”“侘傺”“陸離”等是雙聲詞,“岌岌”“菲菲”等是疊音詞。

      三、有關(guān)資料

      <一>、楚辭

      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俺o”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它為“辭”,或連稱為“辭賦”。又由于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以“騷”來指稱楚辭的。如蕭統(tǒng)《文選》中的“騷”類、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辨騷》篇,就是對整個楚辭而言。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

      楚辭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它受著《詩經(jīng)》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楚地早有歌謠,據(jù)劉向《說苑》記載,約公元前6世紀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論語》載孔子曾聽到《接輿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這些楚地歌謠僅一鱗半爪地存于歷史記載中,只是到了戰(zhàn)國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才形成一代文學樣式。

      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出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chǎn)生了一些楚辭作者。據(jù)《史記》記載,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F(xiàn)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傳下來。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見《宋文鑒》卷九十二)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除此而外,《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關(guān)于作者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尊崇。

      《屈原列傳》說屈原名平,字原。而《離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zhuǎn)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屈原與懷王同祖,他當左徒,是以宗親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動,據(jù)《屈原列傳》所載,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證,主要有:內(nèi)政方面贊助懷王,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外交方面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

      楚懷王死了以后,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qū)。大約此時郢都在莊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xiāng)而就遠,輾轉(zhuǎn)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于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游、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于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

      屈原學識淵博。他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的歷史傳說,都很熟悉;對于春秋以來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chuàng)業(yè)史,尤為精熟。在這廣闊的領(lǐng)域里,他總結(jié)了許多經(jīng)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隨處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內(nèi)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他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的現(xiàn)實,使楚國強大起來。他熱烈頌揚古代的圣君如堯、舜、禹、湯、后稷、文王以及齊桓、晉文和楚之三后等,熱烈頌揚古代的賢臣如伊尹、傅說、呂望、周公、寧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齊、伍胥及楚之子文等。他還用對比的方法講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紂、羿、寒浞、澆等。他想通過對比來說明圣君賢相的重要,并借以說明楚無圣君賢相的危險性,這些都是針對現(xiàn)實而發(fā)的!氨藞蛩粗⒔橘,既遵道而得路”(《離騷》),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對國君的最高要求。所謂賢臣,則以伊、傅、呂、寧為楷模,而不以貴胄為對象。這就是主張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的意思,屈原在講到賢臣時,往往用忠貞、忠誠、忠信這些辭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愛國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古代賢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現(xiàn)。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內(nèi)容就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反復談到“民”的問題,“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離騷》);“愿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zhèn)”(《九章抽思》)。這實際上是古代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引)思想的發(fā)展。所謂圣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于康樂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據(jù)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jù)《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毒耪隆贰哆h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nèi)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jù),有義可陳,重在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情愫!峨x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chuàng)作的重點!短靻枴肥乔鶕(jù)神話、傳說材料創(chuàng)作的詩篇,著重表現(xiàn)作者的學術(shù)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毒鸥琛肥浅䥽肷駱非,經(jīng)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fā)和環(huán)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tǒng)的痕跡。《離騷》一組,《九歌》一組,構(gòu)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

      <三>、《離騷》

      《離騷》是《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王逸《楚辭章句》題作《離騷經(jīng)》,宋代洪興祖在《楚辭補注》中指出:“蓋后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jīng)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

      關(guān)于《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后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jù)《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zhuǎn)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

      關(guān)于《離騷》的寫作年代,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屈原放逐,著《離騷》!眲t當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于懷王世被疏以后,有說作于頃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說作于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于懷王時而作成于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關(guān)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庇终f:“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離騷》作為長篇巨著,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是極其豐富的。關(guān)于它的內(nèi)容層次,歷來也有各種各樣的分法。大致說來,詩的前面部分是從自己的世系、品質(zhì)、修養(yǎng)和抱負寫起,回溯了自己輔佐楚王所進行的改革弊政的斗爭及受讒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tài)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中間部分是借女勸告、陳詞重華,總結(jié)歷史上興亡盛衰的經(jīng)驗教訓,闡述了“舉賢授能”的政治主張,并從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現(xiàn)了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轉(zhuǎn)而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詢問出路,從中反映了去國自疏和懷戀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騰遠游之中,“忽臨睨夫舊鄉(xiāng)”,終于不忍心離開自己的祖國,最后決心以死來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作為對往事的追憶,偏重于敘寫現(xiàn)實;后兩部分作為對未來的探求,偏重于馳騁想象,最后則以回到現(xiàn)實結(jié)束全篇。詩中通過這樣的抒寫,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于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離騷》的創(chuàng)作,既植根于現(xiàn)實,又富于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采取鋪陳描敘的寫法,把現(xiàn)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xiàn)在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詩中又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現(xiàn)實關(guān)系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四>、《離騷》賞析

      屈原是詩國的一顆巨星,遠在眾星之前,它出現(xiàn)在我國詩歌史上,成為無數(shù)后繼者所仰慕的風范。他的不朽之作──《離騷》,震古爍今,千百年來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成為我國詩歌史以至世界詩史上,最為激動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偉大、優(yōu)秀的藝術(shù),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無盡藏。歌德說:“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笔堑,多少年來人們讀《離騷》,人們認識它,分析它,開掘它,只要是一個態(tài)度嚴肅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過。它給人以“真”的啟迪,“善”的激勵,“美”的享受。它是那樣完美而豐富,古老而常新,“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離騷者,猶離憂也”,這是司馬遷對《離騷》題義的解釋!扒街鳌峨x騷》,蓋自怨生也!边@是他對詩篇創(chuàng)作動力的說明,也是對長詩《離騷》感情基調(diào)的詮釋。屈原為了振興邦國,實行“美政”,“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但卻“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遭讒遠逝。他滿懷“存君興國”之志,卻喚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國兵挫地削,危亡無日,自己卻竟被疏失位,救國無門。這對于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志士來說,能無怨乎?詩中有云:“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shù)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后說:“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離騷》正是詩人蘊藏著滿腔愛國激情,飽含著血淚寫成的一首悲傷怨憤之歌,讀之令人摧肝裂膽,撼人心魄。

      《離騷》一詩素稱難讀,這除了南楚的方言、歷史、神話、風物帶來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礙之外,主要由于全詩感情回環(huán)激蕩,反反復復,脈絡不易掌握。誠然,《離騷》是一首規(guī)模宏偉的長詩,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從洪氏說刪去“曰黃昏以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敘傳性的長篇政治抒情詩,而又帶有某些神話色彩和事件敘寫以及情節(jié)因素。因此,對于《離騷》一詩,我們只有首先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入到它的思想、藝術(shù)深處,發(fā)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偉大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長詩《離騷》,敘寫了詩人自己的某些生平經(jīng)歷,從而說它帶有自敘傳的性質(zhì),但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現(xiàn)實的描寫,在自我形象中滲入了濃重的神話因素。詩中的構(gòu)思,具有某些情節(jié)性,但也并非是客觀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的敘寫,而完全是主觀想像的飛騰。這一切都說明長詩《離騷》是一篇浪漫主義的抒情之作,而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篇自傳體的敘事詩。也就是說我們讀長詩《離騷》,特別應該把握的是它的“情”,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活動的起伏,以至由此而展開的全部豐富性和貫穿于全詩的藝術(shù)特質(zhì)。

      貫穿于《離騷》長詩中的“情”,即司馬遷所說的“怨”情,更確切地說就是一股忠怨之情。詩人身處戰(zhàn)國時期新舊交替的激烈變化時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熱愛的祖國,原本是一個強大富庶的國家,在群雄并峙之中,曾居于盟主地位,有著統(tǒng)一天下的諸多條件。但自楚悼王變法失敗以后,國政受舊貴族的把持,日非一日。至屈原所生活的懷王時期,由于內(nèi)政不修,外有強秦壓境,已處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屈原是一位“博聞強志,明于治亂”的政治家,是一位有理想、有遠見和剛正不阿的愛國志士。他出于對祖國命運的擔憂,滿懷忠貞之志,企圖革新政治,振興楚國。但他的一片赤忠之心,卻得不到理解。最初他曾一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擔任左徒要職,推行新政;誰料正當他忠心耿耿,報效祖國之際,卻因為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而謠諑蜂起!氨娕涤嘀昝假,謠諑謂余以善淫”。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讒見疏。他怨忿楚王之“數(shù)化”,“不寤”;怨忿“黨人”之“貪婪”、“工巧”,怨忿“眾芳”之“蕪穢”、變節(jié)、墮落。最使他感到哀傷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國的日趨危亡,而自己卻被剝奪了報效祖國的機會,“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閨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做為一個“忠而被謗”,愛國獲罪,眼看祖國瀕臨險境而又“救國無門”的人,該是有怎樣的一種激怨之情啊!于是詩人的感情猶如火山爆發(fā),迸射而出,鑄就這篇積忿幽深、摧人肝膽的長篇詩作──《離騷》。

      忠怨之情是長詩《離騷》的一條主線,而從全詩結(jié)構(gòu)上看,則可以分為兩大層次,即從開篇到“豈余心之可懲”,可以視為詩篇的前半部分,這一部分主要寫詩人矢志報國,高潔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與楚國黑暗現(xiàn)實的沖突;從女媭的責難至篇末,則主要寫詩人遭到迫害以后,繼續(xù)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動起來的內(nèi)心沖突,以至于最后的抉擇。從藝術(shù)手法來說,前半部分雖然也有藝術(shù)夸張,并運用了許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詩人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歷,是實寫;而后半部分,則主要把熾烈的感情化為超現(xiàn)實的想像,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路歷程,表現(xiàn)了一個苦悶的靈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虛寫。

      掌握了長詩《離騷》這一結(jié)構(gòu)層次,我們再來具體分析一下它的內(nèi)在邏輯,亦即詩篇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軌跡,以及起伏于全詩中的細微的心理描寫。

      長詩《離騷》的開端就是很奇特的。詩人首先以十分莊重而自矜的口吻,自敘了高貴的出身,奇異的生日,以及由于父親對自己莫大期望而賜予的“美名”。前人分析說:“首溯其本及始生之月日而命名命字,鄭重之體也!(清顧天成《離騷解》)誠然,開篇起始的八句,感情是很肅穆的,含蘊是深邃的。他強調(diào)自己與楚王同宗共祖(“帝高陽之苗裔”),意在表明自己對楚國的興亡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為他的至死不能去國埋下了伏線。他自道奇異的生辰,美好的名字,也正是在表現(xiàn)他的尊貴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想!懊嘣徽齽t兮,字余曰靈均”。正則,正道直行,嚴于律己;靈均,稟賦良善,公平均一。這是親人對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條。總之,這起始的八句,就為他一生的自尊自重自愛(“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定下了基調(diào)。接著詩人表白了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理想,并以萬分急迫的心情表達了自己獻身君國的愿望。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這是對自己的。他擔心時光飛逝,自己為國家做不成事業(yè)。因此他不滿足于先天的“內(nèi)美”,還“重之以修能”,朝夕充實、提高自己,以便奉獻于祖國。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是對楚王(“美人”)。他擔心楚王不能及時奮進,耽誤了楚國的前途。兩個“恐”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危機感,特別是詩人為祖國的前途而焦慮,為祖國的命運而擔憂的急迫心情。他寄希望于楚王,他勸導楚王“撫壯而棄穢”,愿為楚王“導夫先路”,希望日益衰敗的楚國,重新振興,恢復到開國盛世的那種局面: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钡娙说倪@一片赤忠之心,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卻因觸犯了守舊貴族的利益,而招來了重重的打擊和迫害。詩篇展現(xiàn)了楚國社會的一片令人窒息,令人憤慨的圖景。楚王昏庸不察,信讒多變(“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怒”,“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群芳”(培植的人才)隨風轉(zhuǎn)舵,墮落變質(zhì)(“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朝廷群小“貪婪”、“嫉妒”,蔽美稱惡,無所不為。黑暗的現(xiàn)實構(gòu)成了“歷史的必然要求”與詩人的愛國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的悲劇性的沖突。詩人于是感到苦悶、孤獨、憤懣,以至強烈的失望。但詩人是堅決不屈服的,在詩篇中他反復申說了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格操守至死而不悔的決心:“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詩人是要誓死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誓死保持自己人格的清白的。

      但長詩并未就此結(jié)束,黑暗的現(xiàn)實,巨大的苦悶,迫使詩人由現(xiàn)實進入幻境!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而全詩轉(zhuǎn)入了第二部分。

      堅貞的靈魂需要戰(zhàn)勝誘惑。與常人一樣,在失敗的極端痛苦中,詩人的內(nèi)心矛盾也是激烈的。在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慘遭迫害的情況下,還應不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永無反悔的態(tài)度?在不被自己的祖國所容的情況下,應不應出走遠逝,到他國尋求知音,展示自己的才能抱負?詩人通過女媭、巫咸、靈氛這些虛構(gòu)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勸說,把自己的內(nèi)心沖突和抉擇形象化了,從而向我們展示出了一顆經(jīng)過煉獄的考驗,而更加潔白無疵的偉大的靈魂。

      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偉大的藝術(shù)是一個美的無盡藏,長詩《離騷》更確乎如此。我們讀長詩《離騷》是感到那樣的驚心動魄,那樣的仰之彌高,它有著怎樣的美的內(nèi)含呢?

      首先,就是它具有由莊嚴而偉大的思想帶來的無比光輝的崇高美。進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愛國主義激情,莊嚴的歷史使命感,以及悲壯的獻身精神,這就構(gòu)成了詩人無比崇高的美的人格,光輝耀目的美的形象。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要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要是他擁有這樣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這方面和這個人相比起來都顯得渺小的時候,那我們在這個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笔堑模覀冊陂L詩《離騷》中正是可以看到這種完美而崇高的形象,他的高尚的追求,潔白的人格,堅貞的操守,使圍繞在他周圍的那些貪婪、偏私、庸俗,以致邪惡的人群,顯得是那么渺小而又卑瑣,而詩人的人格和形象卻是峻潔而高大的。

      其次,慷慨激昂的悲壯之美,是長詩《離騷》的另一鮮明美學特色。屈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既有“存君興國”之志,又有治國理亂之能。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胸懷“美政”理想,企圖改善楚國的處境,振國興邦。但卻為黑暗勢力所圍困,從而引發(fā)出悲劇性的沖突。而最為感人的是,屈原始終是自己悲劇命運的自覺承擔者。所謂自覺地承擔,是指他對堅持斗爭下去的個人后果本有足夠的估計,但他義無反顧,仍去自覺承擔。

      我們讀著《離騷》中那些發(fā)自肺腑的昂揚詩句,就會感受到一股不能自己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壯的英雄氣概,這也正是長詩《離騷》的又一鮮明的美學特征。

      與長詩《離騷》上述美學特征相聯(lián)系的,是它的高超的、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詩人艾青在其《詩論》中說:“一首詩必須具有一種造型美,一首詩是一個心靈的活的雕塑!遍L詩《離騷》是通過怎樣的藝術(shù)手段來完成其抒情主體的造型美和雕塑出一顆美的心靈的呢?詩人把熾烈的感情與奇麗的超現(xiàn)實想像相結(jié)合,把對現(xiàn)實的批判與歷史的反思相結(jié)合,熔宇宙大自然、社會現(xiàn)實、人生經(jīng)歷、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為一爐,結(jié)構(gòu)出一個無比恢宏壯麗的抒情體系,這是詩人屈原在中國詩史上的奇異貢獻,是對中國古代詩歌園地的偉大開拓。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把它與古老的“詩三百篇”相比較,并對于它的特點與貢獻做了這樣的評論:“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甚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鼻膭(chuàng)作,特別是長詩《離騷》為我國文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傳統(tǒng),成為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典范。

      這是就長詩《離騷》總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宏觀結(jié)構(gòu)而言的。而就其諸多的具體表現(xiàn)手法來看,長詩《離騷》也有著多方面的新穎創(chuàng)造。如他發(fā)展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之義”,以香花美草作為抒情主人公的情志節(jié)操的象征,令讀者如睹其崇高圣潔之姿,如聞其道德之芳香。長詩《離騷》是一首政治抒情詩,但詩人卻不時借用男女情愛的心理來表達自己的希望與失望,堅貞與被嫉,苦戀與追求。屈原的悲劇是政治悲劇,但他對君國的忠誠哀怨眷戀之情,用愛情來比喻,用愛情心理來刻畫,就更為曲折盡致,深微動人。詩人抓住香花異草、佳木美林、男女情愛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美學內(nèi)涵,來美化抒情主體的形象和性格,從而也使全詩的風格更為絢美奇麗,光彩照人了。

    離騷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楚辭”、屈原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學會朗讀并體會詩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3、引導理解詩歌的“移情法”和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重點:賞讀課文,體會屈原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朗讀中“兮”語氣的把握

      教學設(shè)計:詩歌教學讀是重點,所以由讀導入,通過讀來理解詩人形象。但由于課文篇幅所限,很多知識不能通過課文本身的解讀來得到,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隨機增加一些相關(guān)資料,以增強學生的認知范圍,拓展知識面,深化對詩人形象的理解。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有感情地誦讀,帶動學生齊讀。

      2、屈原留給學生的印象及相關(guān)詩句。

      3、學生所掌握的有關(guān)屈原的資料。(相關(guān)材料匯集)

      二、學生朗讀全詩,并初步體會詩歌:

      1、一讀詩歌。這首詩歌與我們之前學過的詩歌相比在形式上什么特點?

     。ㄒ觥俺o”的定義和特點!峨x騷》是其中的代表作;對《離騷》創(chuàng)作緣起的解說,并借用《史記》和《四庫提要》中的相關(guān)資料。

      2、再讀詩歌。注意“兮”的語氣。

      三、賞讀詩歌,體會人物形象

      3、三讀詩歌。詩歌當中的哪些描述與你意想當中屈原的形象是相似的?

      4、詩歌當中有兩個“恐”字,他們怎么解釋?從詩的前面兩節(jié)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屈原的形象,他還在“擔心”什么?(時光的流逝,汲汲以修:君王老去,積極預政)

      5、屈原是內(nèi)修外美,有著崇高理想的詩人,也是忠君愛國,力圖致君堯舜的.政治家。為了豐富這一人物形象,請同學欣賞本文之后的一個語段。(“昔三后……夫惟靈修之故也”)

      四、讀完這首詩之后,感覺它的最大藝術(shù)特點是什么?

     。ㄏ悴、美人的比喻;浪漫主義風格)

      五、齊讀結(jié)束

      六、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的地位是相當高的,而這些謀臣策士中如蘇秦、張儀等人都是在本國不得志的情況下離開故土,而在異國有所作為。據(jù)此有人認為屈原的行為是一種愚忠,他大可不必為楚國而死。你怎么看,試著寫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小論文。

    離騷教學設(shè)計14

      教學目標:

      1. 基礎(chǔ)知識目標:了解屈原和《離騷》(歷史地位、影響、體裁、重讀);詩的鑒賞。

      思想教育目標:屈原的高潔品質(zhì)。

      能力培養(yǎng)目標:詩歌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詩的鑒賞。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講述、分析、誦讀、討論相結(jié)合。

      課時安排:共 2 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先秦詩歌除了《詩經(jīng)》外,就是屈原的騷體詩了。

      1 .屈原和《離騷》簡介

     、佟冻o》,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運用楚地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西漢前期始稱之為 楚辭 。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故后人也用 騷 來指楚辭。漢代以后, 楚辭 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

     、谇(約前 339 -約前 278 ),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詩人,政治家。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國的三閭大夫,主張聯(lián)齊抗秦。楚懷王死后,兩度被放逐,無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羅江而死。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③《離騷》,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于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

      2. 范讀 -- 自讀 -- 誦讀。

      3. 請一兩個同學讀詩。

      4. 講析選詩 --

      ( 1 )《離騷》節(jié)選的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結(jié)合注釋熟悉陌生的字詞或多音字,在初步了解的基礎(chǔ)上反復讀,熟讀,甚至初步成誦。

      2 .仔細閱讀書下注釋和課文說明,了解屈原的處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記重點詞,重點句的內(nèi)容大意,在此基上串講并熟悉其語言特點。

      3 .在串講中加深理解,整體把握節(jié)選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并分析節(jié)選部分 13 節(jié)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理清思路,在此基礎(chǔ),再讀直至熟練背誦。

      4 .鑒賞品味。

      ( 2 )講、讀、背前七節(jié),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懷。

      第一節(jié):前兩句發(fā)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艱難。 民生 也可理解為 人生 ,即自嘆人生多艱。這兩句承上啟下,后兩句極寫不為楚君所容。為什么 朝誶而夕替呢 ?

      原因是以下幾個:

      A .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 。

      B .靈修浩蕩, 終不察夫民心 。

      C . 眾女嫉余之娥眉,搖諑謂余以善淫 。

      D . 固時俗之工巧 背繩墨以追曲 。

      而自己的態(tài)度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不群, 異道 難以相安,寧肯 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 。從而揭示自己的情懷,表達 九死其猶未悔 的意志。

      ( 3 ) 后六節(jié)( 8 - 13 節(jié))表現(xiàn)屈原追求 美政 (即 圣君賢相政治 和 民本思想 )、九死未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表現(xiàn)追求美德,即使體解也不變的高尚德操。

      第八節(jié),以行路為喻,反省自己是否沒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遠返回原路。

      順著這條思路,檢查自己的進退、制衣、佩飾。檢查的結(jié)果是 余情其信芳 , 昭質(zhì)其猶未虧 ,衣飾 芳菲菲其彌章 ,意志、信仰 余獨好修以為常。 反省明志,斗志彌堅。所以應該明白,所謂反省檢查即 悔相道之不察 帶有假設(shè)意味,并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種自我反省,反省的是當初不該輕易出仕,且無法行其道,正是有了這種自己反省,才更堅信自己的追求是無悔的,才更堅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這六節(jié)以退為進,更表現(xiàn)出屈原追求 美政 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愛國情懷。

      所以說前七節(jié)述懷明志是 進 ,后六節(jié)反省自身,也是 進 ,是以退為進,是一種內(nèi)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 進 ,因而也就更顯堅定無悔。

      2. 應注意的詞語和讀音:

      相 : xi ng ,觀察,選擇。 朕 : zh n ,我;秦始皇以前是一個普通的人稱代詞, 誰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后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 步 :使……步行。 皋 : g ā ,水邊高地; 皋 的下半部分不能寫作 本 , 離尤 : 離 同 罹 ,遭受;尤,過失;

      離尤:獲罪,遭受指責。 初服 :意含雙關(guān),字面意為:從前所穿的衣服,實際指原來 的志向,志趣,夙志。 進 :指從政, 退 指辭官致仕。 信 :副詞,確實。 高 長 : 動詞,加高,加長。 佩之陸離 :陸離,單純詞,修長貌。 之 :定語后置的標志,即 陸離之佩 。 澤 :污濁。 章 :通 彰 。 懲 :挫敗。

      3. 《離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想象瑰麗、奇特,運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節(jié)奏鮮明,富有感染力。

      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 移情 技法的運用,后六節(jié)最為明顯。也就是說在這里實現(xiàn)了 我 與 物 的.同化,作者對那些美好事物 蘭皋 椒丘 芰荷 芙蓉 岌岌之冠 陸離之佩 繽紛的 繁飾 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觀的欣賞上而是把自己的愛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 我 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 我 的內(nèi)心就活動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過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們就可以體會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說此時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經(jīng)變成了那一個個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這種移情的技法在上個單元中已經(jīng)接觸過,我們說 鄉(xiāng)愁 是 郵票 、 船票 、 墳墓 、 海峽 等等就是移情的寫法, 花濺淚 鳥驚心 也是移情的寫法,大家聯(lián)系起來體會可能就容易明白了。

    離騷教學設(shè)計15

      1.<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一) 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的區(qū)別:

      大家知道,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向來是風騷并稱,風指的是我們剛剛學過的以國風為精華內(nèi)容的《詩經(jīng)》,騷則指屈原的離騷。他們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要學習《離騷》,首先要搞清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區(qū)別。如同李白之于杜甫,《西游記》之于《紅樓夢》,現(xiàn)實主義是直接反映現(xiàn)實,浪漫主義不是不反映現(xiàn)實,而是借助很多大膽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等藝術(shù)手法曲折的表現(xiàn)現(xiàn)實,比如孫悟空——人猴和一的形象,倆跟頭就可以把經(jīng)取回來,但作品中卻讓他們歷盡磨難,這些情節(jié)都是想象的,但他告訴我們的是克服困難才能做成事情,也是反映現(xiàn)實,還有那些妖怪,的反映。所以他們是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方法,殊途同歸。

      (二)關(guān)于屈原: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他名平,字原,號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戰(zhàn)國末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我們對他評價很高: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國有記載的第一位文人詩人,第一位知識分子(必須依托于一位君主,諸葛亮本事多大,依附于劉備,從來未產(chǎn)生過取而代之的念頭,劉邦、項羽則不同,后來中國文人的特點源自于屈原。)

      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有九年之久。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人們用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

      他的政治理想的內(nèi)容就是“美政”包括兩個內(nèi)涵:圣君賢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具體見參52頁)

      他的代表作品:《離騷》,《天問》,《九歌》,《九章》。其中〉《離騷》是代表作。

      (三)《離騷》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梢钥醋魇窃娙松顨v程的形象紀錄,是詩人的自敘詩。作于被放逐以后。

      含義:遭受 憂憤

      寫作原因:1.社會一片黑暗,遭受憂憤不滿 2.對奸邪小人的怨恨

      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xiàn)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shù)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賢臣、君主,用美好的外物表現(xiàn)美好的內(nèi)在品德;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xiàn)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chǎn)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四)楚辭:

      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而且由他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為“辭”或“辭賦”,又由于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稱之為“騷體”的。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jīng)》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的騷體詩,它的特點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建立起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二. 誦讀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2.教師總結(jié)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第二課時

      三.翻譯串講、.理解分析:

      (一)《離騷》有372句,分為93節(jié)。這里節(jié)選的是原詩的1—12節(jié),開頭部分。我們通過這部分的講解分析,感受一下本詩的藝術(shù)魅力。

      前面同學們做過預習了,今天我們先來做個練習。給大家一個結(jié)構(gòu)框架,“他 , ;他 , ;”等等,寫寫你眼中的屈原有怎樣的外貌、風度和品德情操,或說詩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給五分鐘時間,一會兒來看看誰評價的精準、深刻。

      (如:血統(tǒng)高貴,氣宇不凡;勤勉修行,自強不息;赤膽忠心,胸懷熾熱;嫉惡如仇,鄙視群小。/又如:高貴 高潔 憂國 憂民 孤獨 唯美 理想 執(zhí)著 具體可見參8頁)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文章那些地方體現(xiàn)出同學們的這些評價了。

      (二) 第1-2節(jié):

      串講后提問:作者在《離騷》的開篇都突出了什么內(nèi)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俑哔F的出身,是楚王同姓之臣,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對楚國的興亡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②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意在標明降生在這一時刻,“生的偉大”,像是負有上蒼的使命來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③被賜以美好的名字——無論從哪方面講,他都應該成就一番大業(yè),都應該是楚國政治舞臺上極其重要的人物。

      3-6節(jié):

      提問: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可抒難抒之情。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和愁悶。

      請同學在這幾節(jié)中找出有內(nèi)在含義的物象,說說詩人用他們分別比喻什么。(學生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用各種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

      不是直抒情感想法,而用詩化的物象去表現(xiàn)內(nèi)在的美,這是今后鑒賞的重要思路。

      2.找個同學概括一下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力求簡要全面。

      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現(xiàn)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堅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著獨立的人格)

      7-12 節(jié):

      提問:1.屈原一生“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卻為什么“謇謇之為患”?有哪幾個原因?

      ①佞臣讒害——反信讒而齏怒

      ②君王不察——荃不察

     、圩约翰辉概c世俗同流合污——余固知—忍而不能舍也

      .2. 這段仍有不少有比喻含義的物象,找出來。

      [明確] “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

      3. 這部分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明確]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群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4. 以屈原的顯赫出身和他的才干,他在那樣的壓迫和圍攻下可以另有所圖,就如現(xiàn)代社會常說的“人才流動”,況且在他的時代,蘇秦、張儀、吳起、韓非等等,都是在離開故土之后有所作為的,成為“名人”的,屈原用得著那樣的執(zhí)著?請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他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高潔的志向和高尚的人格尊嚴,在漫長的專制的時代,如果沒有屈原這類人物,中國的歷史將更加黑暗。

      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

      觀點一: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zhàn)國后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

      諸侯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lián)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衛(wèi)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xiàn)楚“王”天下的企圖,這只能說是為爭奪全中國領(lǐng)導權(quán)而進行的內(nèi)部斗爭,并非是抵御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說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tǒng)夸耀。“來吾道夫先路”“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為的是楚王的統(tǒng)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xiàn)在之于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哪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xiàn)還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三) 總結(jié):

      1.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節(jié)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zhì)、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2. 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可在班內(nèi)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guān)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xiàn),他的高潔的節(jié)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jié),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 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fā)?(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谌松牡缆肥乔鄱L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要熱愛祖國。

      4. 齊讀全文,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屈原高貴品質(zhì)的詩句,并摘抄。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維靈修之故也”——忠君報國,雖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堅持真理,永不言棄。

      補充屈原的名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這些感天動地的詩句,令我們感受到詩人高貴的品質(zhì),寧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馬遷所贊:“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倍鴱拇,一種永世不曾泯滅的信念——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一種千古不變的情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鄉(xiāng)土的依戀,深探注入到中華文化中來,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光輝傳統(tǒng)。中國的知識分子,更是在屈原精神感召下開始自己的上下求索。魯迅《自題小像》

      自題小像

      靈臺①無計逃神矢②,風雨如磐暗故園③。寄意寒星荃不察④,我以我血薦軒轅⑤。

      注:①[靈臺]心靈。②[神矢]古羅馬神話中愛神丘比特的神箭。傳說丘比特的神箭射到青年男女的心上,就會發(fā)生愛情。這里借以表示對祖國的眷念之情。③[故園]泛指當時正在風雨飄搖中的祖國。④[荃不察]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漢朝王逸注:"荃,香草,以喻君也。"這里借指祖國和人民。⑤[軒轅]即黃帝。我國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中華民族的始祖。

      譯文:愛國思想猶如愛神丘比特的神箭,我無可逃脫被刺入心窩,愛國之情火日夜燃燒!

      祖國啊,隔著重洋眺望你——帝國主義的蹂躪,清帝國的,對人民的壓榨,你就像壓在風雨交加黑暗如漆的大磨盤下,抬不起頭,喘不過氣!

      仰望遙天寒星,托他轉(zhuǎn)達我一片愛國赤誠,但我的善良的同胞卻在深重苦難中沉沉不醒,一點也不理我的召喚。

      我——軒轅帝的后裔,捧出滿腔熱血祭獻在我們民族始祖靈前,我發(fā)誓: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與繁榮奮斗終身!

      四、作業(yè):背誦這首詩。

    【離騷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高一語文教案《離騷》教學設(shè)計(精選9篇)06-01

    離騷05-10

    屈原《離騷》原文07-05

    屈原《離騷》鑒賞12-09

    人教版高二語文《離騷》教案設(shè)計(精選10篇)05-26

    《離騷》說課稿(精選9篇)03-05

    《離騷》教案(精選9篇)11-01

    屈原《離騷》對后世的影響06-05

    屈原《離騷》全文閱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