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1
設計意圖:
《有的人》是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全詩語言質樸,采用強烈的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以魯迅為鏡,揭示“人是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略讀課文要求,把閱讀的核心、質疑的主人、積累的主體回歸為學生,高年級的學生有能力自讀自悟,在感悟到“雖死猶生”和“雖生猶死”的開篇對比后,引導孩子從“對人民的態(tài)度”,“人民對兩種人的態(tài)度”來對照研讀,滲透魯迅的相關資料,豐富人物形象,拓寬感受的空間,也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整理、表達、積累能力。同時在一“騎”、一“俯”,一“上”、一“下”間,反復朗讀,讀出魯迅的高尚情操,讀出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讀出所有像魯迅這樣的人都值得“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的道理。
2、反復朗讀,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3、搜集材料,走進魯迅,走進那個時代。
教學重點:
了解本文的對比手法,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感情。
教學難點:
從特寫強對比中,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魯迅的相關資料。
2、圖片、課件(魯迅的名言等)。
課前談話:用一句話說說你心中的魯迅。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入課
1、魯迅走了,但他留給后人的很多很多,十三年過去了,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臧克家仍心潮起伏,寫下了這首《有的人》。
2、讀題,質疑
梳理質疑:“有的人”指誰?
二、自主初讀,吟詩解疑
1、略讀課文怎么學?生交流學法。
出示閱讀要求:
。1)讀準確,讀流暢。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讀詩:讀準字音。
。1)分節(jié)讀詩,正音。
強調預設:朽,理解:不朽。
3、吟詩:讀順詩歌。
回歸整體,讀詩。
4、比較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詩的特點。
齊讀詩歌。
三、合作賞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種人嗎?
。1)(隨即出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2)輕聲讀讀,發(fā)現(xiàn)什么?
兩個“死”,兩個“活”一樣嗎?
。3)朗讀指導“有的人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現(xiàn)在你心里應該非常明白,兩個“有的人”一樣嗎?
。4)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對比。
2、合作學習,細讀《有的人》。
。1)找找兩種人的不同,在旁邊寫上批注。
。2)交流心得。
3、重構課文,對照感受
。1)第2到6節(jié)中找出第一類人。組內讀讀。
、伲ǔ鍪荆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么偉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谶@些“有的人”是怎樣的人?他們的結果呢?(出示)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塾靡痪湓捳f說這樣的人。
偉大,實則渺小,讓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伲ǔ鍪荆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2
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難點: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查找魯迅及臧克家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魯迅像,這位是誰?你了解嗎?教師出示魯迅資料。指名讀。
2、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句話是誰說的,生齊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過渡:魯迅是一個時刻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人,他愛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他。板書:愛人民,人民愛。今天,我們學習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詩歌《有的人》。
3、一起來認識一下臧克家,課件出示臧克家資料及寫作背景,教師口述。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我們就來一起欣賞這首詩歌,請同學們多讀幾遍課文,每讀一遍的感受和收獲都是不一樣的.,看看誰的收獲最多。邊讀邊注。
2、生自瀆詩歌
3、交流收獲。
學生說不到的教師提示:
1)哪些句子表達出了作者對魯迅的懷念。
2)描寫了幾種人,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學肯定還有很多感受和收獲,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出來吧。想讀哪一小節(jié)就讀哪一小節(jié)。
5、指名讀。
6、教師指導讀、范讀、理解讀。
7、如果將文中“有的人”替換成某一種人怎么換,代到詩句中讀一讀。
過渡:這首詩歌不只是單純的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哪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著,歌頌了魯迅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板書:無私奉獻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筆,快速記下你此時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師贈言:同學們讓我們把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化為自己學習的動力,刻苦學習,以期有所成,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4、最后給大家留一項作業(yè)課件出示,教師讀。
收集有關魯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辦一期紀念魯迅為主體的手抄報。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并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詩歌語言樸素,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一開始安排學生自學感悟,教師點撥引導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朗讀,將鮮明的對比融入到朗讀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拓展到21世紀的小學生應該怎么做,學生說得非常好,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起來,于是安排了寫,記下此時的感受。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3
教學目的:
1、深入思考詩歌的深刻內涵;
2、體會詩歌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3、誦讀作品體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哲理性思考。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體會詩歌中多重對比的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建議:
《有的人》是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這首詩不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在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對比中,闡揚了某種人生哲理。詩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對比的方法,頗具意味。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詩歌的特點加以點撥,并在誦讀的基礎上領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A
預習指導:
1、閱讀巴金的作品:《憶魯迅先生》(《1949—1979散文特寫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2、熟讀臧克家的詩《有的人》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
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后,我國詩壇上最杰出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戰(zhàn)爭,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樣點燃了人們的愛國熱情;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政治諷刺詩,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新中國誕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有的人》是他這類詩中的代表作。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表現(xiàn)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
二、導讀
1、學生自由誦讀,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2、教師配樂朗誦全詩(要求學生標出詩中對比句)。
3、明確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三、導學
1、這首詩的小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請大家快速默讀全詩,看一看詩中哪些句子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
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補充。
3、有感情朗讀。(注意愛憎情感的表達)
4、討論以下問題:
。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痹娋渲袃蓚“死”字、兩個“活”字的含義有何不同?
點撥:
前一個“活”是指“肉體的生存”,后一個“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個“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個“死”是指“生命結束”。
(2)“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點撥: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使讀者聯(lián)想起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話,感受到魯迅對人民的愛的執(zhí)著。
(3)“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表現(xiàn)出一種什么精神?怎樣理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點撥: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能喚起我們讀魯迅《野草題辭》時的激動!爸灰猴L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會使我們聯(lián)想起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境。
5、上面提到的那些詩句已經寫出了對魯迅的紀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嗎?詩中為何要給我們刻畫另一類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這首詩是從哪幾方面將兩種人進行對比的?(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7、分組朗讀(一組同學讀每節(jié)詩的前兩行,另一組同學讀每節(jié)詩的后兩行),再次體會對比的作用。
8、討論:把這首詩的題目改為《魯迅贊》或《紀念魯迅》好不好?為什么?
點撥:
以《有的人》為題更含蓄,更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為題,大大擴大的詩歌的思想內涵,使詩歌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
四、小結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完全取決于對人民的態(tài)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壓迫人民的人速朽。這種人生觀念在詩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魯迅逝世時,他就寫過這樣的詩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完成練習冊作業(yè)。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4
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fā)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
2、通過讀,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3、把較難懂的內容(第三、第六、第七節(jié))講清楚,講透徹。
教學重點
1、理解對比的寫法。
2、體會用詩講道理。
教學難點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抗(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病ⅰ坝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ā坝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為什么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為什么說“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ò衙挚倘胧^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叭蹘r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課時安排
第1、2課時: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課后題。
第3、4課時:理解對比的寫法,和本詩蘊含哲理。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ǖ1節(jié))(第2、3、4節(jié))(第5、6、7節(jié))
人生意義
(對比)(對比)(對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作家簡介
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國"五四"運動以來最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一直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1949年全國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fā)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三、解題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贊美的是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lián)系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贊美為主旋律的。這苜詩主要采用對比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為歌頌與贊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對比中,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四、導入
人都有生和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態(tài)度;钪娜,有的活得崇高、偉大;有的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間題上,毛主席曾經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保ㄅe例說明)
《有的人》這首詩以形象、凝練、通俗的語言寫了對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抒發(fā)了作者由此而發(fā)的感受,以此來紀念魯迅以及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
五、通讀課文
1、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理解課后題一: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闭f說這兩句詩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的不同含義。
。ā坝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它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宇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宇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
3、體會:“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得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ㄒ粋"騎"宇,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tǒng)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啊,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外強申干、自我吹噓的丑態(tài),對反動派迸行有力的諷刺;對于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么充分,把魯迅的形象寫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
4、體會: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ò"名字刻入石頭"的"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tǒng)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認為"刻入石頭"是萬全之法,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這里的一個"爛"字,既道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活力、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lián)想。"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拜、無比愛戴的深厚感情。)
5、體會:“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騎”、“摔”、“垮”字分別說明什么?
。ā膀T”生動地表現(xiàn)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tài)。而人民要推翻他們,打倒他們,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為結果又形象地表現(xiàn)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6、理解課后題二:
為什么說“把名字刻人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庇謶斣鯓永斫?
。ò衙挚倘胧^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遺臭萬年。"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末,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ā翱倘搿焙汀盃”是譏諷、嘲笑,是對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動派的鞭撻、討伐;“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zhàn)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六、課文分析
1、這首詩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ㄈ糠郑旱1節(jié)是第一部分;第2、3、4節(jié)是第二部分;第5、6、7節(jié)是第三部分。)
。ǖ谝徊糠,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2、小結:從以上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出: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3、教師提間:這首詩所以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在人民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在于它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想一想,這一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ㄒ磺形:θ嗣竦娜耍貙⒈蝗嗣袼贄;而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則會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懷念。)
4、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而作的,為什么以"有的人"為題?
(因為詩人是"借著紀念魯迅這樣一個機會,用詩作為出口,抒發(fā)心中的積憤"(臧克家語)。詩中不僅歌頌了偉大的戰(zhàn)士魯迅,而且熱情地贊頌了以魯迅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向著惡勢力沖鋒陷陣的革命戰(zhàn)士的崇高精神。同時,也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詩中寫的兩種人,代表了兩個階級的斗爭,從而深切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惡勢力的無比憎恨,對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崇敬和熱愛。)
5、這首詩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ㄟ@首詩的每一節(jié)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為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偕纼r值的對比。
第1小節(jié)中,前一個"活著"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著"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tǒng)治者"活著",不過是行尸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趯Υ嗣袢罕姂B(tài)度的對比。
第2一4小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tǒng)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恥地為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c、殘害人民,養(yǎng)肥自己。
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b、"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yè)。c、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
、廴嗣袢罕妼煞N人態(tài)度的對比。
第5一7小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c、"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a、"永遠記住他";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xù);c、"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通過以上3種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6、課后題五:
毛澤東同志稱贊魯迅“在黑暗與暴力的進襲中,是一株獨力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重的小草”,而這首詩卻說魯迅“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應該怎樣理解?
。珴蓶|同志所說的"小草"與這首詩里所說的"野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沒有堅定立場的騎墻派,后者指愿與舊社會同歸于盡,一起被革命烈火燒掉,為革命斗爭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者。魯迅說,"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這黑暗的社會背景就是"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魯迅先生以徹底革命的英雄氣概,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會燃燒起來。)
七、教學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
課后題六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5
一、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人教版教材和蘇教版教材的重合篇目。是較為重要的一個詩歌篇目。
詩,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用最少的字詞,最簡練的結構,最優(yōu)美的音韻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無言之美,無盡之意,因此被譽為是“藝術中的藝術,文學中的文學”。詩中營造的意象與意境,能使人心靈沉浸乃至陶醉。因此詩歌教學絕不能用諸如時代背景——詞語解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樣的機械教學流程,否則就切割了詩歌所蘊含的情思、激情和韻味,而變得蒼白和枯燥了。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必須飽含詩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詩歌與其它文體相比,能較為充分地顯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懷。優(yōu)秀的詩篇能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啟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訴讀者應當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閱讀欣賞詩歌,應從情緒和感情著眼,從語言入手。我以為,總體說,詩歌的教學重點是領悟感情,品味語言,適當傳授知識。教學方法主要是朗讀、感悟、點評。其中朗讀尤其重要。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教學之魂。詩歌教學更應通過美讀、吟詠、背誦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讀出文章的韻味情致,讀出作者的喜怒哀樂,為作者之悲而悲,為作者之樂而樂。通過誦讀使詩歌的精華積淀和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中,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真善美的激情沖動,進入一種亢奮,旺健的前進式的精神狀態(tài)中!∫獙W生引入詩歌的意境,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詩人之情、教師之情于一體,以濃蘊熾熱之情去熔煉學生之心,情到深處,詩人、教師、學生共鳴。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人們常說:“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不可言傳的入微之處,往往可以憑借各種朗讀方式(獨誦、齊誦、領誦、合誦、分角色朗誦)讓學生去會悟。只有師生深切了解詩歌的內容,并被詩人的感情所激勵時,才能帶著真情實感去朗讀。倘若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那就有助于在學生面前再現(xiàn)詩歌中的形象,使學生頓悟開竅,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課標提倡: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視學生為“物”,用冷峻無情的語言之刀,肢解學生賴以學習的基本材料——課文,有心無意地奉送知識給學生,聽憑其自然“悟得”,而應該以滿腔的熱情與愛心,以飽含激情的語言之火,燃起他們學習的強烈欲望,引導他們去探求并獲取知識,育成能力,并付諸實踐。
教研室曾對200節(jié)公開課做了一個統(tǒng)計調查:出示表格
因此,新課標提出:要重視學生的讀,在時間上予以保證,從方法上給予指導,由實踐中獲得體驗。目前南師大附屬中學就提出,語文課上保證讀書時間為一堂課的60%
我們沒有必要這么機械,但詩歌教學中的朗讀感悟顯然為重中之重。我首先就決定這堂課以朗讀感悟為主,并且應該保證50%的課堂時間用以朗讀。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目標制定為:在反復朗誦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詩的哲理內涵和作者的感情。并進行簡單的比較閱讀。
。教學重點為:對比的寫法。2.詩中的哲理性議論。
三、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導入:
本來設計以介紹作者導入,后來覺得略嫌平淡。恐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臨時改為郁達夫寫的《悼魯迅》導入。并故意不說出哀悼的是什么人。“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他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他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他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他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xiàn)了一片微紅的新月!比缓筇釂枺旱磕畹膫ト耸钦l?這個問題學生是心領神會的。關鍵是充滿激情的朗誦導入,一上來就奠定了詩歌的中對魯迅的那中景仰、崇敬的基調,下面再講臧克家如何贊頌魯迅就自然多了。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情境。
第二步,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教師朗讀中的感情傾向。之后學生齊讀。提出思考題:1、把《有的人》前四節(jié)中八處“有的人”具體化,試改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2.以上這八種人可以分為幾種類型?3.這兩種人共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學生討論,明確:
1、被人民憎惡的人 被人民愛戴的人
殘酷剝削人民的人 為人民服務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獻的人
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人 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
2、一種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種是危害人民的人。
3、對人民的態(tài)度不同;對功名、榮譽的追求不同;對生命的意義的觀念不同。
這三個問題可以很容易的解決。
學生齊讀最后三節(jié)。提出思考題:后三節(jié)可以不寫嗎?
學生能很快反應:不行。后三節(jié)是寫這兩種人的結局。正以為兩種人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因此人民就會有不同的回報。后三節(jié),詩人在對生死、榮辱、善惡、美丑議論的基礎上,使詩意升華到歌頌一種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因為它揭示規(guī)律,使人明理,因此詩的容量增大了。
再思考重點句的意思:
誰愿意做野草?你怎麼知道?他為什麼愿意做野草?
魯迅愿意做野草。從他寫的散文詩集《野草》的《題辭》中可以知道。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到處是青青的野草”的含義是什麼?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名字很快被人民忘卻,被人民唾棄!暗教幨乔嗲嗟囊安荨奔呆斞傅木裼肋h活在億萬人民的心里。(野草暗指魯迅)
思考:你從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局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總結:熱愛人民的人流芳百世 ,魚肉人民的人遺臭萬年。
然后要求學生在朗讀中體悟作者的感情。提問:如果讓你來讀這首詩歌,你認為應該怎樣表達語氣?提示:每小節(jié)上兩句和下兩句之間形成怎樣的特點?
學生馬上反應:對比。前一個問題迎刃而解。一生回答:我認為對前一種人,要表達出對他的憎恨和鄙視,后一種人,就是像魯迅那樣的人,應表達出崇敬、熱愛。
再問,從副標題來看,本詩的寫作目的在于贊頌還是在于批判。
學生明確:是贊頌。所以朗讀時贊頌之情應更顯著。
這樣,我就以此為要求讓學生朗讀。請每組推薦一名朗讀較好的學生參加朗讀比賽。每一人讀完請其他同學評點。要求做到:1、每一節(jié)詩都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兩個方面的形象更鮮明,把正面襯托得更高。兩種人對人民態(tài)度的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不同人生觀,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讀得時候,要有明顯的語氣差別。2、讀出反復的修辭所形成的磅礴的氣勢。
目標明確之后,學生能在朗讀和聽讀中掌握詩歌的特點,一,這首詩歌的寫作手法是對比和反復。對比使兩者形象更加鮮明,反復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節(jié)奏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氣勢。二、學生知道了詩人寫作的目的。感受到詩歌形象的鮮明,領會到詩人強烈的愛憎,了解了詩歌的主題。
評點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欣賞和體悟,能準確到位地指出朗讀的同學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使下一位朗讀的同學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讀得更到位。最后,教師評點,再次范讀,并要求學生跟讀。這時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已不在剛開始的層面上。很動情地把氣氛推向高潮。
教師作總結:這首詩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反動階級,深刻地揭露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反動統(tǒng)治者必將被人民唾棄的真理。其實,騎在人民頭上的人,不只被唾棄,而是遺臭萬年。
最后做一點延伸閱讀《野草》《自嘲》要求思考:通過你讀過的魯迅作品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你能對魯發(fā)表一點你自己的看法么?可以評論他做人的品質,也可以從文學角度進行評點。
布置作業(yè):選擇魯迅或臧克家做一點研究性學習,寫成一篇小論文。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6
這首詩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所以副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坝械娜恕笔莻引人深思的題目——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
全詩共七節(jié)。第一節(jié),對兩種人的生與死進行評價,指出:有的人“活著”,不過是行尸走肉,其實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里。第二至四節(jié),寫這兩種人對待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贊頌了給人民當牛馬的精神,鞭撻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腐朽和驕橫。第五至七節(jié),寫人民對這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給人民當牛馬的人,“人民永遠記住他”,而騎在人民頭上的人,只能落得個可悲的下場。全詩熱情歌頌了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情鞭撻了反動統(tǒng)治者。詩歌在表達上的突出之點,是運用對比和反復的手法。
這首詩中的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lián)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lián)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首詩是1949年 11月1日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作者曾說:“對于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為人民奮斗犧牲而不想到個人,在他死后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xiàn)他的偉大!薄盀榱思訌、突出主題的意義,豐富這篇短詩的內容,通篇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方法,題目不寫做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詩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節(jié)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節(jié)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節(jié)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儆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前一句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著,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這是全詩提綱挈領的小節(jié),抓住它品讀全文,就會事半功倍。
、谟械娜/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tǒng)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呵,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外強中干、自我吹噓的丑態(tài),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對于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么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矍樵缸饕安荩戎叵碌幕馃。
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yè)。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里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馨衙挚倘胧^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翱倘搿币辉~,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tǒng)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這里的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按猴L”“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zhàn)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2)對詞語的理解。
、佟坝械娜恕保好抗(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
、诨睿旱谝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
、鬯溃旱谝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④騎:生動地表現(xiàn)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tài)。
、菟た澹喝嗣褚品磩优,打倒反動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為結果又形象地表現(xiàn)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二、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三、教學建議
1、本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本課,教師應注意結合學過的課文以及相關的閱讀鏈接,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還可以選擇合適的課程資源,包括視聽材料,加以補充,使學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來學習本首詩。
2、詩中部分字詞含義深刻,如,“活、死、不朽、摔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相關詩句,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義。教師宜用更多時間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捕捉言外之意,要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3、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教學時要注重對比朗讀的訓練。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因此,教師在朗讀指導中可以考慮采取多種對比朗讀的形式,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一是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的對比;二是第二小節(jié)和第五小節(jié),第三小節(jié)和第六小節(jié),第四小節(jié)和第七小節(jié)的對比朗讀;三是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朗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
4、在理解整首詩的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哪兩類不同的人,他們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從中感受到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這首詩意蘊深刻,但教學時注意不要把本首詩的主題過分拔高,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讓他們在加深對魯迅了解的同時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諦。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7
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難點: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查找魯迅及臧克家的相關資料,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魯迅像,這位是誰?你了解嗎?教師出示魯迅資料。指名讀。
2、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句話是誰說的,生齊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過渡:魯迅是一個時刻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人,他愛人民, 人民永遠懷念他。板書:愛人民,人民愛。今天,我們學習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詩歌《有的人》。
3、一起來認識一下臧克家,課件出示臧克家資料及寫作背景,教師口述。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我們就來一起欣賞這首詩歌,請同學們多讀幾遍課文,每讀一遍的感受和收獲都是不一樣的,看看誰的收獲最多。邊讀邊注。
2、生自瀆詩歌
3、交流收獲。
學生說不到的教師提示:
1) 哪些句子表達出了作者對魯迅的懷念。
2) 描寫了幾種人,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學肯定還有很多感受和收獲,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出來吧。
想讀哪一小節(jié)就讀哪一小節(jié)。
5、指名讀。
6、教師指導讀、范讀、理解讀。
7、如果將文中“有的人”替換成某一種人怎么換,代到詩句中讀一讀。
過渡:這首詩歌不只是單純的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哪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著,歌頌了魯迅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板書:無私奉獻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筆,快速記下你此時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師贈言:同學們讓我們把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化為自己學習的動力,刻苦學習,以期有所成,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4、最后給大家留一項作業(yè)課件出示,教師讀。
收集有關魯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辦一期紀念魯迅為主體的手抄報。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并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詩歌語言樸素,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一開始安排學生自學感悟,教師點撥引導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朗讀,將鮮明的對比融入到朗讀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拓展到21世紀的小學生應該怎么做,學生說得非常好,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起來,于是安排了寫,記下此時的感受。
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對整組教材考慮得較少學生對魯迅了解得還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詩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范讀。在指導朗讀和理解時,應把握詩的整體性,不應打亂順序理解和朗讀,這樣就破壞了作者寫這首詩的初衷。
【《有的人》教學設計最新】相關文章:
《琥珀》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最新10-14
有的人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4-20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最新09-09
江雪的教學設計最新10-22
《去年的樹》教學設計最新11-01
《有的人》語文教學反思06-14
《文言文》教學設計最新11-13
有的人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