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三年下冊《撈鐵牛》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提宋朝時發(fā)生的故事。有一次,黃河發(fā)大水了,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懷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了鐵牛,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媒體設計:字卡,浮力實驗器具,字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yè):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撈鐵!,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字幕)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這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xiàn)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ㄕf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五.作業(yè)。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17.撈鐵牛
鐵牛被水沖走——懷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點
備船裝沙
準備工作并船搭架
兩頭拴牢
打撈鐵牛--鏟沙--劃槳--拖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