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4個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教學策略
“以讀為本”與多種方法有機結(jié)合。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介紹故事背景。
(二)承接:初讀文本,理清順序與結(jié)構(gòu)
1、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
2、初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把課文讀正確。
3、自學生字,初步理解新詞。
4、交流:易錯字如何記?
5、容易讀錯的字音。書寫。
6、讀熟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7、指名逐節(jié)讀。試說節(jié)意。
8、說說本文主要寫什么?
。ㄈ┳鳂I(yè):
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理解課文難點:陳賡到底“對得起”還是“對不起”小紅軍?
2、了解外貌描寫對表達人物情感的作用。
3、了解紅軍長征中的艱苦生活,體會紅軍戰(zhàn)士患難相助、生死與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紅軍一心為他人的崇高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
了解紅軍長征中的艱苦生活,體會紅軍戰(zhàn)士患難相助、生死與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紅軍一心為他人的崇高品質(zhì)。
三、教學難點
理解:陳賡到底“對得起”還是“對不起”小紅軍?
四、教學策略
“以讀為本”與多種方法有機結(jié)合。
五、教學過程
(一)由題入手,指導學法
1、今天我們學習新課——《馬背上的小紅軍》(板書課題),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這兩個字(“倔強”)怎么讀?“倔強”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是——
2、從課文的題目可以看出這是篇寫人的課文,我們要怎樣學習?
(二)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對話”,體會思想
1、課文對小紅軍的描寫,哪方面給你的印象最深?是動作、語言、還是神態(tài)?
2、本課有個特點,就是在小紅軍與陳庚的對話中表現(xiàn)小紅軍的思想感情。課前已經(jīng)要求大家畫出對話部分。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對話部分,想一想,課文寫了幾次對話?從每次對話中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畫出有關(guān)語句,在旁邊簡單寫出你的感受,再與同桌交流。
3、小紅軍和陳庚的'三次對話,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較具體指導理解第一次對話,第二、三次對話主要是自學)
聽到看到想到
第一次:體力強賽跑拒絕讓馬
第二次:等同伴堅決拒絕同行
第三次:糧食多拍拍拒絕讓糧
4、小紅軍為什么不騎陳庚的馬?為什么拒絕與他同行?為什么拒絕他讓出的青稞面?小紅軍到底想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紅軍,當時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雖然……還是(不能)……因為……”的句式表達。
5、想象要有依據(jù),小紅軍筋疲力盡,小紅軍餓得發(fā)昏,你是從課文找到依據(jù)的嗎?說說看。
6、已經(jīng)累的走不動了,要是能騎會兒馬,那該有多好;已經(jīng)好幾天是孤單一人了,要是有個伴那該有多好;已經(jīng)餓了好幾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該有多好?墒,小紅軍在特別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拒絕了幫助,這又是為什么?他是個怎樣的人?
練習朗讀: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部分,請看要求:
先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用命令的口吻說”“倔強地說”“無可奈何”“輕輕地拍了拍”等詞語的意思,讀出相應得語氣,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讀。
2、哪位同學來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3、哪兩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要讀出相應的語氣。
。ㄍ队埃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馬走吧!
“你要同我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保
討論:
1、陳庚回頭找到小紅軍,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陳庚全明白了:小紅軍說自己……其實……,說自己……其實……,小紅軍這也拒絕,那也拒絕,是……”等提示語說一說。
2、陳賡到底“對得起”還是“對不起”小紅軍?
。ㄋ模┬〗Y(jié)。
了解外貌描寫對表達人物情感的作用。
。ㄎ澹┳鳂I(yè)
搜集有關(guān)紅軍長征的書籍讀一讀。
教學反思
《馬背上的小紅軍》這篇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如何引導學生關(guān)注人物命運,使學生進入故事情景,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和品質(zhì)呢?通過教學本文,我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課前準備:搜集長征故事,初步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特別是介紹紅軍過草地的故事,感受一下紅軍長征時的艱險和革命英雄的頑強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學生學習課文的認知、情感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學生質(zhì)疑,抓住學習理解全文的突破口。
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可以就這些問題開展討論:
1、當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起因是什么?
2、小紅軍的外貌是什么樣子?他為什么是這樣的?
3、同學們和他年齡差不多,同學們的外貌和小紅軍的外貌有沒有差別?想象一下當時的環(huán)境?你想對他說什么?
4、陳賡同志為什么要幫助他?
5、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庚同志,不接受他的幫助?
6、陳庚同志全明白了什么?
7、陳庚同志是怎樣明白的?
8、同學們明白了沒有?
針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實際就是積極地探究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萌芽,學生就會順藤摸瓜,主動地閱讀文本,尋求答案(同時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朗讀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會)。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中已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情景,進入了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就應該因勢利導,帶領(lǐng)學生走進課文,走進那艱苦的歲月里。
三、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體會。
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為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找出課文中描寫小紅軍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有感情的讀一讀,思考你能從中感悟到什么。從而讓學生懂得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小露珠》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是一教師上這堂課中的三個教學片段,從這些片段中,可明顯看出該教師十分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首先,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說話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課文中的人物,都是以童話的形式出現(xiàn),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如片段2中,當老師剛說完假如你是金黃的向日葵或是碧綠的白楊樹,你會怎樣感謝小露珠呢?有些同學就已經(jīng)迫不和待地舉手了。再如片段1中,進行小動物與小露珠的`對話,每一組同桌說得都是那么投入,有的甚至加進了扮演。
正是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滔滔不絕,出現(xiàn)“老師,我,我!”的局面。其次,增強說話的彈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吹贸,該教師是精心設計了這一系列的說話環(huán)節(jié),且每一個對話都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
如片段1中的對話訓練,同桌選擇自身喜歡的小動物,根據(jù)所選的動物,對方說出相對應的贊美的話。什么“披著綠衣裳的小青蛙”“威武的小蟋蟀”“五彩繽紛的小蝴蝶”等等。同時,若把這三次說話進行比較,不難看出說話形式是從易到難。
片段1較普遍,提示語在前;
片段2稍有難度,提示語在后。
片段3更難一些,要求學生加上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等。這樣,也教給學生一種寫作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最后,以情感為紐帶,牽動學生心靈。
片段3是本課的高潮,大家說著各種感人的話,想留住這是一堂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語文課,相信會在小露珠。此時,師生達到一種共鳴,大家都陶醉在難舍難分中,期待著內(nèi)、外都美的小露珠明天的到來。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給全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學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書本里的螞蟻》是一篇精致淺顯的童話故事,故事好懂有趣,學生喜歡,故本課教學主要采取朗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說、質(zhì)疑問難、合作學習。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文字的魅力,課中我設計了“文字串門”游戲,讓學生變換標點和文字順序改變句子的意思。學生對這個游戲尤為感興趣,連平日里不怎么愛動腦的陳卓都舉起了小手,很多同學在游戲結(jié)束了還意猶未盡。我不由想到,如果依據(jù)課文的不同特點,相應的在教學中組織一些有趣的語言游戲和語言活動,不是更能激發(fā)孩子們學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與閱讀的主動性嗎?“文字串門”游戲從形式上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在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篇文章是一篇物候?qū)W的小故事。敘寫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后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告訴學生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學會審題,比如課題《第一朵杏花》,要求學生將“第一朵杏花”與“一朵杏花”作比較,思考這兩者之間有什么異同?反復思考,惟有思考才能作出以下判斷:“一朵杏花”顯系泛指,只要是杏花,任意挑出其中一朵來,都可以講是“一朵杏花”,誰也否認。然而,“第一朵杏花”就不同了,不是隨意挑出一朵杏花,便可以指稱的,關(guān)鍵在于“第一朵”,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圍繞“第一朵”展開的,人物、事件都緊緊關(guān)聯(lián)著“第一朵”。我以為學好課文,審題是關(guān)鍵,平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不僅對學好課文鋪路造橋,而且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審題基礎。
其次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含義,理解文中的語段也很重要。比如:“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已經(jīng)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边@一句子要引導學生這樣思考:陽光明媚,紅杏出墻,釀就了一派爛漫春色,作為老年人看了之后,一般會駐足欣賞,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墒沁@一句寫竺可楨爺爺卻迥然有異于普通老年人,他不是簡單地流連光景,而是“走近”,繼而點算“數(shù)了數(shù)”,四朵杏花已經(jīng)綻開,數(shù)字精確,并且發(fā)現(xiàn)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綻開,亦即有的.盛開,有的剛開,這是什么原因?關(guān)鍵在于竺可楨爺爺是從事物候研究的,從下文可知,他關(guān)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錯過了時機,只好詢問孩子了。因此,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在于對課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于表現(xiàn)竺可楨爺爺對周圍植物變化多么留意,觀察多么細致,對錯過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又不無遺憾。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幅圖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古色古香的圖包含了太多的美,一看到這篇課文就開始后悔前年到開封時沒有買上一幅復制品,現(xiàn)在也好讓學生看一看,學校電教設備都是壞的`,怎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畫的精心呢。上課后,我先板書課題后,組織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整體了解這幅畫,然后我又補充了部分相關(guān)的課外知識,在學生對這幅圖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開始讓學生自學,自讀課文將字讀準,并反復讀文標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學生的感受時,我再對學生的讀進行指導,并引導看圖,特別是圖的長高,及圖上的人物數(shù)量及牲畜的數(shù)量,當與現(xiàn)實的進行比較學生感知了圖后,孩子們不禁對圖有了一種佩服的感覺。接著我讓學生自已選自已喜歡的那一段仔細讀一讀體會一下。結(jié)尾時對整篇課文進行了總結(jié),抓了一下課文的描寫順序,及總分的結(jié)構(gòu)。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币虼耍虒W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是分析課文的需要,也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途徑之一。
《西門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戰(zhàn)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深入群眾,調(diào)查研究,破除迷信,興修水利,使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媳婦這一迷信活動的經(jīng)過。而作者在敘述這一重點、難點時,是通過西門豹懲治巫婆、懲治官紳頭子、懲治官紳們來突出的。因此,教學《西門豹》時,緊緊抓住“三懲”,并有機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呢?教學時分這樣三步進行的:
第一次想象:“給河伯娶媳婦”這個主意是巫婆想出來的,故而懲治巫婆是西門豹治理鄴要走的第一步妙棋。教學時,抓住“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這句話讓學生邊讀邊注意帶點詞語,并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思考,不難明白:西門豹并不是真的要為河伯重新選媳婦,只是以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從而達到破除迷信,教育群眾,懲治巫婆的目的。
緊接著引導學生看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巫婆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想象巫婆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學生仔細看圖,經(jīng)過討論后,有的學生說:“巫婆嘴張得大大的,亂喊亂叫,好像在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三年級語文《西門豹》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手伸得長長的,亂抓亂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庇械膶W生說:“巫婆聽說西門豹要將自己投入漳河,嚇得屁滾尿流,平時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氣勁兒早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通過想象,使學生明白西門豹聰明過人,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地懲治了邪惡,為老百姓報了仇,出了氣,并產(chǎn)生懷疑:為什么巫婆這么害怕見河伯?她不是年年給河伯辦喜事嗎?
第二次想象:在教學懲治官紳頭子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應抓住“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這句話要求學生注意帶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就會懂得西門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來,而是做樣子給官紳們和圍觀的百姓看。西門豹叫官紳頭子去催巫婆回來只是為了找借口把官紳頭子也投進漳河,達到懲治邪惡的目的。
接著提出問題:圍觀的群眾表現(xiàn)怎樣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老百姓會質(zhì)問官紳們,漳河里真有河神嗎?”有的學生說:“老百姓在交頭接耳,他們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三次想象:當西門豹殺一儆百,官紳們嚇得丑態(tài)百出。教學這一部分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讀讀課文中的內(nèi)容,并要求劃出描寫官紳們極度恐懼的詞、句。學生們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膽”、“連氣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師應趁熱打鐵,再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官紳們?nèi)绱撕ε拢繃^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學生說:“那些官紳們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他們明白,用‘河伯娶媳婦’這種騙錢害人的把戲被戳穿了,他們活不成了!庇械膶W生說:“官紳們看到他們的頭子被投進漳河里,下邊該輪到他們了,個個嚇得沒了魂!庇械膶W生說:“官紳們知道他們罪惡大,西門豹不會饒了他們,老百姓也不會饒了他們
”教師這時進一步追問:這時的老百姓會怎么認為呢?有的學生說:“老百姓會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這些巫婆官紳們編出來騙人的,害得我們家破人亡,他們一個個發(fā)了財,應該讓他們受到懲罰,把錢還給老百姓!庇械膶W生說:“要不是西門豹來做官,還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兒,西門豹真是一個為民辦實事的好官。”教師稍一啟發(fā),學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開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聯(lián)想是橋梁,想象是翅膀。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從天上掉了下來。這篇課文語言大多是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的,指導好學生讀好人物對話并進一步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是本文的情感目標。要重指導學生讀好兩個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讓學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態(tài)的幾個關(guān)鍵詞,體會人物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驚”的情緒變化,而更羸的語氣多為鎮(zhèn)定、胸有成竹。讓學生練習帶著語氣自讀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不僅讓學生弄清了事情的經(jīng)過,還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一、以詞為線,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采用多種形式品詞。
1、以詞為線。本課的學習主要以魏王神態(tài)語氣的變化(疑惑——大吃一驚——奇怪)這三個詞為主線,展開教學,先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依次提出這三個詞,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理解魏王神態(tài)語氣變化的原因,從而讓整個教學有條清晰的線索。
2、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采用多種形式品詞!绑@弓之鳥”一詞分為本義和喻義在文中一前一后理解,在整體感知時,學生說到本文主要講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師順勢說明這只聽到弦響就嚇得掉下來了鳥,就叫“驚弓之鳥”了解了詞語字面意思,在學到課文最后一段時,分析這只鳥為什么聽到弦響就會掉下的原因, “能手”之詞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 “大吃一驚”一詞采用比較的方法和驚訝作比較,體會這個詞語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氨瘧K”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安桓蚁嘈拧辈捎寐(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詞語的理解中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有效地指導了朗讀。
句段訓練結(jié)合,體現(xiàn)訓練的層次性。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這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點。怎樣讓句段的訓練層次清晰呢?我先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自讀本段話,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對這幾句話有的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還著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懂每句話,最后把這四句話的意思串起來概況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訓練結(jié)合起來。
二、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關(guān)系。
。2)了解驚弓之鳥的比喻意義。
。3)知道更羸為什么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
。4)知道更羸為什么有這樣大的本事的原因。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同時注意了學生朗讀指導。我想如果每篇課文教師都能找到一兩個恰當?shù)挠柧汓c,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進行詞句段的品讀,學生一定能有所獲。
三、自身不足
(1)情景創(chuàng)設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走進文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diào)動起來,課堂顯得有些沉悶,發(fā)言學生白面不寬。
(2)讀的還不夠落實。很多地方只是讓學生個別讀、齊讀了一下,有些語語氣沒有讀出來,教師并沒有進一步引導。教學中,我們沒有真正落實課堂民主,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享受主動思考、自由傾聽、相互評價的權(quán)利。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課堂所采用。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評價。,不斷比較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變化,以增強學習信心。 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大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實而活。對于學生讀書的指導還要多下些功夫,特別是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小馬過河》一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故事說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里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么”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為目的,心里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么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后,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
“我背《論語》的時候,有一個字不認識,去問爸爸、媽媽,爸爸讀一個音,媽媽讀一個音,我不知道誰說的對,就想:還是去查查字典吧。結(jié)果證實了媽媽讀得對!
“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四驅(qū)車,讓我自己插起來。樓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說很好插,而表弟說很難插。到底是好插還是難插,我決定親自試試,沒想到我一會兒就插好了。”
“我與姐姐、弟弟去公園玩,在游樂場過獨木橋時,弟弟說會掉下去,很危險,而姐姐說大膽走,不會有危險。雖然我很緊張,但我還是很快地跑了過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注:校內(nèi)公開課 20xx年9月XX日 今天在學校上了一節(jié)師徒結(jié)對校內(nèi)公開課,學校里面的很多資深語文教師聽課并給了我很多建議。我的收獲如下:
。1) 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在四(1)班上過同一節(jié)課,但是感覺完全不一樣,
學生的反應不一樣,回答問題的內(nèi)容不一樣,就決定了教學的進度快慢。比如:在四(1)班講課時,學生將“條約”可以說個大概,可是在四(2)班就說的不怎么到位,因此對“條約”的分析用的時間長一些。所以備課一定要備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教學才能一氣呵成。
(2) 依舊是評價過于單一的問題。對于學生的評價語總是那么一兩句,調(diào)
動不了同學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且對學生的回答也沒有針對性的評價。這還需要在課堂上多揣摩、多磨練。
(3) 對教材的解讀不到位。比如:“條約”一詞沒有給學生一個很準確的
定位,只是說它是一個約定、承諾,沒有強調(diào)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應該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簽訂的,確定簽約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所擁有的權(quán)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比绻紤]到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像類似深奧一點的詞語可以提前讓他們查資料,再根據(jù)實際生活易理解的詞語來解釋,這樣印象更深刻。還有“宣告”一詞,應該是學生學第一部分的重點所在,理解了這個詞語,對文章的朗讀也會有更深的體會,而我卻忽略了這個詞語的解釋,沒有把握重點。
。4) 基本功不扎實,有些字的筆劃寫的不正確,對筆劃的`描述也不對。比
如:“橫撇”說成“橫折”等。還有一些字寫倒筆。在給學生做示范
寫字這樣的錯誤時不能原諒的,因為很有可能他一生寫這個字都是倒筆。以后一定在平時的備課中注意,并在課余時間要向其他老師請教筆劃的描述問題。這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問題,一定忽視不得。
。5) 課堂沒有重點,安排不合理。就像余老師評價的“感覺你什么都講了,
但是學生什么都沒有學到”。課堂安排的是第一課時,有分析課題、初讀課文、學習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第一節(jié)課安排的內(nèi)容過于飽滿,導致學生掌握情況不好,對學習內(nèi)容印象不深刻。應該將重點放在第一部分的解讀上,在第一部分都沒有理解透徹的情況下繼續(xù)學習第二部分只會增加學生的負荷,沒有真正地學到東西。
。6) 朗讀的還不夠,學生沒有體會到對和平的真切向往。我將知識肢解了,
一個一個問題追問學生,卻并沒有將學生的感受帶動起來,應該以讀促情,多讀,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學生自然能讀出其中的感情了。
。7) 避免出現(xiàn)不經(jīng)意表現(xiàn)出來的不好的習慣,比如拿著話筒說話、經(jīng)常在教室里快速地走以及用“對不對”這樣的口頭禪。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
新教師一定要珍惜每一堂上公開課的機會,只有上公開課,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自己對自己永遠最不了解,讓更有經(jīng)驗的老師做指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么,優(yōu)點是什么,取長補短,給學生呈現(xiàn)出最好的課堂。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教材首次提出開展“記錄自己課余生活”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安排在《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后面,目的是使師生了解安排此項活動的意義、目的及開展活動的方法。因綜合性學習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有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提醒學生繼續(xù)完成綜合性學習的任務。
本組無論是閱讀、還是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訓練,都與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這一主題密切相關(guān)。比如,在導讀,點出了本組的專題,課文為這一專題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從課內(nèi)到課外,繼續(xù)圍繞本組專題展開,“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則是這一專題訓練的拓展和延伸。教學中要加強整合的意識,注意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原文:
兩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國對希臘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希臘人民奮起反抗,以一萬人對付波斯帝國的十萬大軍,在海邊一個叫馬拉松的小漁村和敵人展開了決戰(zhàn),結(jié)果大獲全勝。
為了把勝利的喜訊報告給首都雅典翹首以待的同胞,戰(zhàn)士菲利比斯不顧傷痛、饑餓和極度的疲勞,從馬拉松出發(fā),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終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門。到達雅典的時候,他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他用盡最后的力氣,向迎接他的人們高呼:“我們勝利啦!”隨即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
從此,馬拉松這個距離雅典約40千米的海邊小漁村逐漸被人們知曉。
1896年,第一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會前,一位法國人提議,把從馬拉松跑到雅典作為一個比賽項目,用來紀念馬拉松之戰(zhàn),紀念那位把勝利喜訊帶給人民的英雄。他的建議被大會組委會采納。
1920年,經(jīng)過重新測量,確定這段距離為42千米195米。后來,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都采用這個長度。這就是馬拉松支運動項目的來歷。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通訊”的一篇主體課文《馬拉松》。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馬拉松的意義,即歌頌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知道馬拉松嗎?誰能說說馬拉松是什么?”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馬拉松’,好嗎?”
3、板書課題:《馬拉松》(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正確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這篇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請同學接讀這篇課文,其余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是不是讀正確了。
3、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我們再自己讀一讀,爭取做到讀正確。
4、我們輕聲把這篇課文一起讀一讀,好嗎?
三、理解朗讀課文,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1、同學們,“馬拉松”一開始是什么?那里有一段怎樣的故事,想知道嗎?
(1)指名接讀課文1——4自然段。
。2)討論,并指名說說。
。3)說說:菲利比斯是一個怎樣的人?
。4)指導朗讀課文1——4自然段。
。5)齊讀1——4自然段。
2、在小組合作中學習:
。1)自由讀課文第5自然段。
。2)討論:馬拉松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有什么樣的.意義?
。3)指名匯報。
(4)喜歡馬拉松的同學起立讀第5自然段。
3、指名一個小組讀課文第6自然段。
(1)指名說說:馬拉松的長度。
。2)讓學生換算,感受長度。
4、齊讀這篇課文。
5、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馬拉松”這項體育運動,有著關(guān)于傳遞信息的動人故事,有著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閱讀
1、說說:你了解到的,在馬拉松比賽中表現(xiàn)突出的運動員的故事。
2、說說:歷其他傳遞信息的故事。
3、書里還有好多好多關(guān)于傳遞信息的故事,同學們趕快去閱讀吧。
3。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馬拉松》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現(xiàn)代詩,這篇課文語言精練優(yōu)美,且富有韻味,很適合學生閱讀,但由于是詩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了解詩歌的含義還有些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1、享受秋天,引入課題。
2、讀讀秋的聲音,感受詩情。
3、說一說,秋的聲音
4、寫寫,秋的聲音,積淀語言。
5、布置作業(yè)。抓住仿寫詩歌,積淀語言這一點,放開手腳,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體驗、感悟。但由于前面朗讀感悟的時間較多,學生的想象沒有放開手腳,所以仿寫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有效地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與人文素養(yǎng)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在學詩歌的同時激發(fā)了作詩的興趣,發(fā)展了他們的聽、說、讀、思、演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在教學略讀課文時,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幾點不足:
一: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功夫,比如:讀第一節(jié)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jié)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著讀著,只覺滿齒余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難了一點!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2
《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小詩,如何能讓學們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yōu)美的圖片。并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學們生受了感染后,舉手特別積極。例如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
”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準備怎么臺陽同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chǎn)生情感共鳴;然后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并茂。而第二、三小節(jié)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并和小伙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
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fā)展了思維,又激發(fā)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么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chuàng)作小詩,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么,并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說:“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fā)揮了令人驚異的創(chuàng)造潛能。
在這節(jié)課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當然,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四課《做一片美的葉子》,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nèi)在之美。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啟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對學生來講,這種文體比較少見,對于文中一些重點語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前,就給學生布置了預習的作業(yè),熟讀課文,學生完成較好。學習葉子的外形之美,我著重帶領(lǐng)學生細細品味了課文的第4、第6自然段,幫助學生查找“無字詞典”,理解“形態(tài)各異”的意思,借助采集到的樹葉,使學生知道,每一片葉子都有各自的特點,即使在一棵書上,也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通過朗讀,讀出葉子的美。第6自然段,就以一個問題引領(lǐng)學習,“你喜歡那個季節(jié)的葉子,為什么?”學生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不同季節(jié)葉子的喜愛。有的說,喜歡春天的葉子,因為它長得嫩綠嫩綠的,讓人不忍心碰它;有的說喜歡夏天的葉子,因為夏天的葉子長得很肥美,很茂密,我們可以在樹蔭下乘涼、游戲;有的說喜歡秋天的葉子,因為樹葉黃了飄落下來,我們可以采集做標本……可唯獨沒有人喜歡冬天的葉子。于是,我趁熱打鐵,轉(zhuǎn)到了葉子內(nèi)在美的學習。通過理解“生命的`乳汁”、“回歸大樹地下的根”,使學生知道,綠葉為大樹而生,把陽光、水分變成營養(yǎng)奉獻給大樹。即使是冬天,也是葉落歸根,對大樹毫無保留。
這篇課文由物及人,隱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引導學生比較樹葉和人相似的地方,學生很快明白了,綠葉為大樹而生,有了每一片葉的工作、美麗,大樹才會生長得組茁壯、蔥翠;我們?nèi)艘彩侨绱耍辛嗣總人的工作、勞動,我們的社會才會這么美好,我們的生活才回如此的幸福。而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是一片葉子,只要我們思想棒、學習棒、身體棒,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也就會像一棵大樹,生機勃勃。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由于本課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我采用了自讀、自議的方法。
1、首先開門見山,由上節(jié)課直接引到這節(jié)新課的講授。
2、在上節(jié)課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各自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接著各組推選一個同學做記錄員,提出一個本組成員都感興趣、都關(guān)心的問題,達成共同意見,然后推選發(fā)言人,看哪一小組發(fā)言最好,最有根據(jù)。我這樣組織,是希望看到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特意設計了評選“IQ小博士”的活動,這樣使學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到對問題的討論交流中去。
3、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同學們的討論交流下,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問題都能一一解決。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匯報交流問題環(huán)節(jié)和總結(jié)升華主題環(huán)節(jié),我以生動的'圖像、聲情并茂的朗讀、動聽的音樂,自然而然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在本課中,“愛”至始至終貫穿于其中,“感受父母之愛——回報父母之愛”是本文的主線。通過“音樂導入、激起愛潮;朗讀、感悟、喚發(fā)愛意;拓展延伸、掀起愛浪”這一系列教學活動,撥動學生愛的心弦,使真愛滲透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尤其是最后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只停留在對父母的愛,更讓學生明白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奉獻自己的愛,再加上老師滿懷激情的朗誦,更讓學生對愛的含義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從而使本節(jié)課也掀起了高潮。
當然,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需要改進。比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夠,對一些問題的引導還不到位,僅僅只停留在對這篇課文內(nèi)容的講解,還不能巧妙地把課文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將自己在本節(jié)課上的感悟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知識點
字:鳴、箭、嘣、箭、慢、掉
詞:大雁、翅膀、悲慘、弦響、使勁
重點句子:
1、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3、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4、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主要內(nèi)容:
《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
學習目標:
1、握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能手”、“大吃一驚”、“愈合”、“孤單失群”等詞的意思。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寫句子。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更羸說的四句話的邏輯關(guān)系,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教學程序:
這些目標分兩課時完成,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在把課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的原因;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以此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第二課時,主要以“積累語言
運用語言”為主,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拓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認識一個兩千多年前的朋友,(點擊出現(xiàn)更羸)認識他嗎?(板書:更羸)在哪兒認識的?板書:驚弓之鳥
二、精心品讀理解課文
1、哎,這下更羸可麻煩了。他成了《魏國日報》的頭條新聞人物了。請看:
昨日一只大雁從我國領(lǐng)土飛過,途中被人用弓箭射下,在場者舉報是射箭能手更羸活活射死大雁,動物保護協(xié)會準備向更贏討回公道。(本報將繼續(xù)跟蹤報道)(課件)
2、同學們,你們看了這則報道后,你有什么想法呢?我們一起來幫幫更羸,好嗎?
3、出示(課件自學小貼士):
我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從文中劃出有關(guān)句子,來證實更羸不是殺雁兇手。
4、交流。(第5自然段)
課件: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1)證據(jù)在哪兒?(修飾:并不取箭嘣)
。2)這段話該怎么讀才能讀好。指導讀第5自然段。
5、還有對更羸有利的證據(jù)嗎?
6、更羸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友情提示:讀讀第9自然段,想一想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是怎樣進行推斷分析的?
7、自由讀第9自然段。
。1)讓生自由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點擊重點詞:第一句話畫橫線受過箭傷離開同伴害怕)
。2)在匯報過程中結(jié)合理解
理解:愈合(傷口長好)孤單失群(本課指受傷的大雁沒有同伴,自鳴自飛。
師講解有關(guān)大雁的生活習性:大雁一般過群居生活,排成人字或一字形隊)
。3)自由讀本段,同桌配合,用“因為……推斷出……”把更贏看見的和推斷的結(jié)合起來說說。
。4)更羸說的有沒有道理?
。5)真是這樣嗎?我們一起到現(xiàn)場去看看。(播放動畫)
。6)果真如此,這段話應怎樣讀。(平緩自信)師讀觀察的語句,生讀推斷的語句。
8、當時在場的還有誰?(魏王)老師想讓同學們分別當當魏王、更羸,找出他們的對話,試著讀一讀,演一演。
9、練習分角色朗讀。(自由組合)
10、交流讀的情況。
。1)說說你是怎樣演好這兩個人物的?(更羸自信魏王懷疑吃驚)
(2)分角色演讀。
11、看著更羸的表現(xiàn),你想對更羸說什么嗎?
12、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有本事也只拉弦就讓這只大雁掉下來嗎?根據(jù)生回答,從以下兩方面小結(jié)。
。1)引讀第一句話: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課件)(修飾文字:能手有名)
理解:能手。(本文指更羸是魏國最擅長射箭的人)
。2)上還有哪些能手?(畫畫能手跳舞能手書法能手)
。3)更羸善于觀察和分析。(板書善于觀察、分析)
三、推理探究理解意義
1、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了更羸和大雁之間發(fā)生的事了,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總結(jié)課文深入感悟
1、誰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根據(jù)板書)
2、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還幫更羸洗脫了罪名,從更羸身上學到了只有善于觀察、動腦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那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嗎?
五、布置作業(yè)(課件)
我喜歡,我選擇:
。1)我喜歡思考,我能找出類似“驚弓之鳥”的現(xiàn)象;
(2)我喜歡講故事,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朋友聽;
。3)我喜歡積累成語,我要搜集更多有趣的成語故事
。4)我喜歡當小記者,我要說明真相,替更羸討回公道……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學生再讓學生默讀本段,思考“更羸只拉弓,大雁就掉下來”的推斷怎樣得來的,畫出重點詞語。
2、四人小組交流方法。
3、學生組成八人大組,結(jié)合老師給的提示填寫“魚骨圖”或“框架圖”,再選出一個代表準備發(fā)言。
4、學生組成超大組,小代表在組內(nèi)匯報。再選出一個代表準備全班交流。
5、代表上臺進行全班交流。
6、教師精講,補講。
整節(jié)課,老師把學習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自學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正如《心理學》中說的: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資料,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潛力,把潛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0-29
小學語文《畫》教學反思05-26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2-09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