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幸福教育” 是把幸福當作教育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情感體驗,把教育當作一件幸福的事情來做,這樣的“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學”。作為老師,在教學中感受幸福、傳遞幸福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完七年級語文教材第一單元之后,我感覺教學的幸福指數(shù)還行,于是對本單元幾篇課文的教學進行了與“幸福課堂”有關的思考:
《在山的那邊》是學生步入初中接觸的第一篇課文,如果說只重在詩意的理解和感受,結合一定的朗讀指導,介紹新詩的語言特點,可能只是一堂平常如小學的語文知識課,學生難以在精神上獲得提升,在理想上獲得重建,也難以激發(fā)對初中語文課堂的熱愛,難以生發(fā)步入益智校園的豪邁。我設計了討論你眼中的“山”與“海”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講述自己接受江聲、長郡、益智等學校招生考試的感受,考進益智,他們覺得是見到了“大!,是自己征服了很多座“山”(如數(shù)學、作文等等)得到的成功,在“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的詩句朗讀中,我聽出了孩子們心中的豪邁、對人生嶄新的理解。
——原來,幸福的語文課堂,應該教孩子學會健康:在成功時不自滿,失敗時不氣餒,在任何的挫折面前不低頭,永遠保持樂觀幸福的心態(tài)。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在討論“如果你是莫頓 亨特的朋友,你會采用什么方式幫助他”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打電話叫警察,有的說找鄰居救助,有的說去商店買繩子,有的說干脆自己上去把他抱下來……在我就要決定結束這個問題時,袁鵬舉手了,他說:“老師,我會采用那四個小朋友的做法,干脆走掉,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然他膽子大不起來的!睂W生中馬上噓聲一片,悄悄議論說這樣做太不仗義了,不能這樣。我冷靜地想了想,馬上表揚了袁鵬敢于思考、目光獨特,同時在班上尋找這種觀點的支持者,有周譯詮舉手了,他補充了贊同的理由,大家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我接著補充了狐貍媽媽堅決地趕走小狐貍的故事,強調了袁鵬觀點的合理性,得到了大家的首肯。這種現(xiàn)象是在教案設計之外出現(xiàn)的,我慶幸自己的處理比較藝術。我深知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學生對于語文材料應該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則人際交流就無法進行。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各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jīng)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作品,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語文教學特別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獨創(chuàng)性的理解。
——原來,幸福的語文課堂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還應該用生動活潑的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紫藤蘿瀑布》的教學第一課時里我解決了兩個問題:1、在家人遭遇災難的時候,心情沉重的作者為什么選擇寫紫藤蘿而不是其他的花種?2、為什么要把紫藤蘿比喻成瀑布?比喻成織錦或者圖畫不也可以嗎?為了找到答案,學生們積極投入思考,第一題有的'說因為紫藤蘿非常漂亮,富有生機,有的說因為作者個人愛好喜歡,有的說因為她家正好是有一樹紫藤蘿而不是別的花種,我在肯定他們的答案的同時,帶領他們一起找到了花與人相同的命運,這種經(jīng)歷激發(fā)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鳴,這樣學生豁然開朗了。第二題學生進行了仔細的比較,織錦的比喻好在哪里,哪里不足,圖畫的比喻有什么不夠完美之處,各說各的意見,最后恍然大悟:瀑布是流動的,正如“生命的長河無止境”,這個比喻最能切合文章的中心,當然就是比喻成瀑布最好了。
——原來,幸福的語文課堂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求知:“激興趣、學方法、育能力、養(yǎng)習慣、會創(chuàng)造”是學會求知的必然之路。我們必須構建生命的新課堂,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童趣》是非常有趣的文言文,因為是文言文,我不想把課堂搞成死氣沉沉的串講翻譯,就采用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得到知識,在質疑中提高鑒賞能力,在模擬想象中體會“物外之趣”的美妙。真正的“自主學習”,應該是從學生心底出發(fā)的。無論他們多么幼稚,只要是從他們的“昨天”走過來,就會有層次,有深度,就會留下進步的痕跡。所以,我采用講述女兒抓蒼蠅的有趣故事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對童年趣事的好奇心,在閱讀課文時,努力營造“樂學”的氛圍,讓一個“趣”字貫穿始終,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創(chuàng)造的潛能得到了激發(fā),于是放言無忌,妙語連珠。
——原來,幸福的語文課堂里,老師教學的姿勢應該是一個“學習者”,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講臺的主角,講臺應該真正還給學生。
“幸福”的含義很深、很廣,語文教師應該是幸福的傳遞者,而傳遞幸福的陣地主要在課堂,因此,只有立足課堂,幸福著文本的幸福,幸福著學生的幸福,幸福著職業(yè)的幸福,才能真正做一個合格的幸福的傳遞者。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注重了三點:
1.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品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突出了“語言品味”這一教學重點。
2.注重對情感的體會!蹲,看云去》是一篇托物詠志的文章,學生除了對語言層面的品味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第10、11兩自然段的重點語句,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透過對兩自然段的品味,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通過《第一次真好》中的教學,教育學生要敢于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要珍惜“第一次”。
3.試著培養(yǎng)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們自主閱讀,自由質疑,探討尋求答案,開展了小組內、小組間、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之中我覺得有下述幾方面需要改進:
1.學生自主閱讀和自主解讀。有時有些散,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予以學生恰當?shù)囊龑А?/p>
2.教育要面向全體,有部分學生沒有完全參與討論,教師應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在上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上,讓我對七年級新生的認知水平和語文基礎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這節(jié)課上我決定采取不同于上一節(jié)課的教法。首先,我讓學生將選文中難懂的段落、詞匯劃下來,然后小組內探討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全班解決。這一環(huán)節(jié)后,幾乎整篇選文都被劃了下來。由于選文內容重復的比較多,所以最終需要解決的`詞語并不多。于是,我將這些全班同學都沒有解決的詞語在黑板上給注解了出來,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記下來并記住,然后開始通譯全文。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室內活躍了起來,都積極認真地開始看書、翻譯、學習。等學生都靜下來的時候,我開始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先小組內相互檢查,再各小組間展開競爭檢查,再由課代表主持分必答題和搶答題的競賽得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習效果也不錯。這一堂課,我感覺到比較滿意。
我的反思:1、特別是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低,我們教師要俯下身子,站在學生的高度進行施教,教學效果就會好學多;
2、七年級新生剛從小學轉入初中,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都有待于改變,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盡快地適應初中的生活;
3、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得當。不同的學生、班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心中要裝著每一名學生。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面對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小生命,我們倍感肩上的使命神圣。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的去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時,我們總能找到適合教好他們的方法;當我們俯下身子,站在學生的高度思考他們的需要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純真與可愛。讓我們靜靜地思考,讓思緒輕輕地在每一個可愛的孩子身上逗留,美美的享受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分鐘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從教十幾年了,上了無數(shù)堂課,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沒有一堂課比這堂課讓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它時常在我腦海中重現(xiàn),提醒我藝無止境,自己的差距還有多遠。
那是教了幾年政治后重新教語文的一次競賽課,雖然是新教材,但我還是不慌不忙,心想,就憑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一堂課算什么,隨便上什么都行,我當時就選了《綠色蟈蟈》。應該說我還是用心準備了的,畢竟是第一次在學校上語文公開課,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步驟包括課件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我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1、導語:從輕快的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想到森林、昆蟲,讓學生回憶童年時玩昆蟲的體驗,自然而然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放松、讓課堂活起來。然后,讓一兩個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熟悉的昆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要介紹好昆蟲并不容易,讓他們帶著任務來學習法布爾的文章,這樣學習目標明確,效果也會好的多。
2、資料助讀:讓學生了解法國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知識是很必要的,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找資料的習慣。
3、速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課生字詞較多,為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并積累一些常用的詞匯,我準備了幻燈
片打算用一至兩分鐘的時間完成這一內容。4、精讀體味:我設計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學生自己說說喜歡哪一段文字,為什么?如果學生沒有動起來,就用第二種方案引導學生重點品讀“蟈蟈的聲音”和“蟈蟈捕蟬”這兩段,學習作者擬人、比喻、比較的寫法、生動的'筆調。第三種方案出示3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同樣的目的是品味作者生動的文藝筆調。5、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提出疑問,最好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拔。6、課堂小結,讓學生說一說這堂課學到了什么?如果學生能說出兩個層面的收獲,即寫作特色方面的和科學精神方面的,那就達到了教學目的。7、作業(yè):模仿法布爾的寫作方法,選擇喜愛的一種昆蟲,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繪其外形、聲音和動作特征。
但課卻上砸了,出人意料的糟,讓我始料不及。當時我思維混亂:怎么會這樣?完全控制不了局面,結果草草收場。課后我冷靜下來分析原因,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很多素質都不過硬。
一是不能因材施教,自己一廂情愿把教學過程想得天花亂墜,把教學方法設計得盡可能新潮,但卻沒有想到學生能否跟得上,如果跟不上該怎么啟發(fā),這一方面是因為太久了沒教語文,對學生的水平有了陌生感,另一方面是自己違反了教學最基本的規(guī)律,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殊不知再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不能配合就是最蹩腳的,這是對
我不深入了解學生的懲罰。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一篇詩歌,描寫了秋天農(nóng)家秋景圖、江面深秋圖、原野深秋圖三幅畫面,表達作者對秋天喜愛贊美之情。
詩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詩歌的朗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重音、停頓、感情都要把握到位,我先范讀課文,然后拿出一小節(jié)讓學生和我共同感悟,欣賞詩歌的音韻美,最后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愛上朗讀、學會朗讀。
詩歌的語言精煉生動,品味語句、賞析詞語可以讓我們真正的去懂得詩的美。例如:“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飽食”來形容鐮刀,鐮刀飽食什么了?“稻香”很容易讓人想到沉甸甸的稻穗。這些都讓人想到秋天的豐收之景。為了有比較的賞析,把“飽食過稻香的”去掉,再讓學生體會,加上和去掉的不同,更易看出作者用詞的生動形象。然后學生自己品味詞語的美,這樣,學生探索的`激情產(chǎn)生了,聰明的智慧得已在課堂中閃爍。
總的來看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點值得今后借鑒:
1、使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利用圖畫、音樂及教師本身富有情感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種既能愉悅學生的目光又能愉悅學生心靈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呈現(xiàn)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這樣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樂于學習之境,有效地滿足了他們的生理感官與心理需求,同時使科學和藝術得到完美的結合。
2、真正做到課堂師生角色的轉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處于一種平等的,合作的關系,彼此還架設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使得課堂成為師生、生生相互對話的平臺。對于學生的回答,只要是能夠反映其內心世界的真情實感的,教師都加以肯定與表揚。
3、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或合作學習,或獨立思考,或朗讀課文,或描述畫面,或分析語言,或改寫詩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成為課堂風景圖中的最亮點,與詩情畫意的教學設計渾然融為一體。
4、給學生提供了詩歌學習的方法。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明白品味語言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朗頌是品味語言的極好手段,朗頌時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要投入情感,使自己成為詩歌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體會詩歌內容,還可以讓詩與畫與歌和諧交融。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jié)課想要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后讓學生認讀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字詞,并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匯報過程中進行了說的練習,并為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并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并引導學生說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jié)課中,我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后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一.我這次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經(jīng)有目共睹,但還是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違背的,也是不科學的。在課堂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文言文好學嗎?喜歡學嗎?”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不好學,不喜歡”。我想這是學生心里真正的呼聲,但是我們教師卻是經(jīng)常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依然按照我們自己的意念來教學。這里面可能有很多復雜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才是最關鍵的,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我們的教學就算是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堂上,我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導語的設計,圖片的展示,提出一些問題,講一些故事,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等等。但還是覺得這樣不夠,因為一旦涉及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我無法讓知識點的講授變得更為生動,更為形象,我想這是我個人的問題。
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里面的樂趣,因為他們才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于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盡量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fā)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fā)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里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著意刻畫了背的細節(jié),并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并要把這種優(yōu)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
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并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xiàn)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合適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并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明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危機,形成了活躍和默然兩派;钴S的經(jīng)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shù)較少,大多數(shù)學生甘于默然,不愿發(fā)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fā)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范圍,對于討論的進程作一些合適的調整,對于學生新生發(fā)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tǒng)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并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七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合適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于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薄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于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美的情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或許由于最近家里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所以總是心情不好,每天沒有靜下心來備課;蛘吒_切的說,上課就是為了應付學生。
看著學生上課時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看到學生寫的日記,我越發(fā)的感覺到我的教學工作再也不能這樣應付下去了。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討厭我的課,我在學生心中就會沒有威望了。我的教學就會沒有成績了。想著想著我越來越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前的形式容不得我再去逃避了,我必需堅定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所以在周末,我認真準備新課,并且閱讀了一些課外書,準備了很好的課外拓展;蛟S人們對某事但做了充分準備,內心中就會有一種自信。星期一,上課我一改昨天嚴肅,面帶微笑,當我的小班長告訴班級某某學生犯錯誤時,我沒在大怒,而是淡淡的一笑。
等到上我語文時,我充滿自信的來到班級,我投入我所有的'激情、熱情。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因為這篇課文學生在早讀時已經(jīng)讀了好幾遍了。并且文章比較短。內容比較好理解。所以課上我沒有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而是直接進入文本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再讓其它小組的學生回答問題上。這樣學生就是在質疑、探究、交流中獲得共同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強,并且對問題理解[ ]也到位。在探究本課的寫法上同學們有了分歧。有的同學說運用的是對比,有的同學說運用的以小見大,托物言志的手法,經(jīng)過同學們的討論,得出正確答案?吹酵瑢W們因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而赤的時候,看到他看他們的唇槍舌戰(zhàn),我真的很開心。他們才是真正在學習,青春的色彩在他們身上展現(xiàn)。我看到他們真的在追逐夢想。
在文章主旨及寫作手法探究完之后,我進行拓展。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踢三腳》意在告訴學生:我們在竭盡全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時,我們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還要富有智慧。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過得更有價值意義。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終于領悟了這個道理。我為了培養(yǎng)學生[ ]的思維能力,我選了幾個歇后語,讓同學們依據(jù)他們對詞義的理解,來接下句,有幾個理解能力強的學生真的說了出來?磥砦业膶W生還是很有潛力的。這一節(jié)課高潮不斷,學生的激情真的被我調動出來。老師對于學生的引路真是太重要。
老師認真的去準備每一節(jié)課,在了解學生的特點前提下,采取多種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是有命力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會真正的有收獲的。課堂上有些時候看似老師做得是一些與教學毫無關系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看似無益的卻益處大大的。我們老師設計教學宗旨就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讓學生在快樂在學到知識。這是一種很難做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肯于探索,我想我們會找到適合我們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chuàng)新,就會有收獲的。有創(chuàng)新的課堂才會有生命力。
當然這一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老師拓展的部分學會是否真的理解了呢,對于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文章的重點是不是掌握了呢,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們是不是真的有收獲了呢?
通過這節(jié)課我又重新找到了自信,我知道我應該用更大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研究課本,采取更多方式達到高效教學!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在這篇課文文本解讀的時候,我把主題定在“奉獻精神”這個層面。但是僅僅挖到“奉獻精神”是不夠的,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領會主題,于是,預設了一個問題:行道樹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默默奉獻的?還預設了一個“以寫帶悟”的環(huán)節(jié):用第二人稱,給行道樹寫一段話,用上四個關鍵詞“環(huán)境”“生命”“責任”“執(zhí)著”。
在研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談談“行道樹具有怎樣的品質”的時候,學生果然不假思索就說出了“奉獻”。于是就追問:“課文里還有一些句子也體現(xiàn)了它的品質,找出來,讀一讀,說一說體現(xiàn)的是什么品質?”于是,學生再仔細去選讀相關詞句,得出了“豁達”、“堅忍”、“盡職”、“執(zhí)著”等結論。接著,我們就討論行道樹在什么情況下奉獻的。學生紛紛發(fā)言,得出結論“是在遠離生存故土,不被理解,不被珍惜,孤獨、黑暗、喧囂……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奉獻的。”
我最后板塊小結:奉獻不僅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睿智地適應環(huán)境,需要我們堅忍而執(zhí)著地盡職做事,如此,我們的生命才能煥發(fā)出異彩!從學生最后所寫的一段話來看,學生對主題的理解確實比較深入了。
通過解讀新課標,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從這里引發(fā)出來這樣幾點思索:
首先,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行道樹》一文是在與環(huán)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yōu)槭裁磫螁沃粚⑺闯梢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fā)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yōu)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教師也應培養(yǎng)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就像張曉風,文風“亦秀亦豪”,東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交織烙印,其作品中對自然萬物宗教性的虔誠的情感和對故國刻骨銘心般的相思情愫及對生命價值的沉思,我們有了解.深思與體會,就不會將《行道樹》貼上“奉獻者”這樣一個狹隘的標簽,而應是從生命價值和生命本身熏陶感染學生的內心,引發(fā)學生對人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從更深刻更廣泛的角度體味作者的思想藝術境界。
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打開束縛思想的繩索,甩開難于割舍的依賴,用心傾聽內心自然的簫聲,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的體驗下,與課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的快樂與慰藉,在洋溢著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向著高曠的境界不斷升華。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一片寫景的散文,文章先總寫了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再從山和水兩個方面分別寫濟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通過對山和水的描繪,來抒發(fā)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之前學過了朱自清的《春》,學生大致掌握了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運用自己在《春》這一課中學到的寫景的方法,自學這一課,然后,做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其他的同學。
我整體課堂的設計是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的安排是:美讀課文,整體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熱愛之情,理清文章的結構:總—分,然后是學生回憶在《春》中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自己選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歡的一節(jié),寫一篇小教案。第二課時:講清楚講課的.規(guī)則,開展“教師大比武”比賽,由學生點評,最后老師總評,總結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從教學設計上看,這節(jié)課的設計完全遵守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傳授給學生文章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在小組合作的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討成果,在課堂上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長,補比自己之短,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有限,沒能很好地進行課堂調控,以致于出現(xiàn)了一發(fā)難收的局面。氣氛之熱烈,效果之顯著,固然讓人欣喜,但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用兩個課時上完了,感覺還比較好。因為這是七年級語文課文,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合作研究,自主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研[內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究性學習的'好習慣。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
我主要運用朗讀、品味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朗讀文中富有心理描寫的語句、有代表意義的關鍵詞語以及蘊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在學習了文章以后,給學生留下思考題: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讓學生寫下來。
在反思中,也發(fā)現(xiàn)有一點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覺得自己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些簡單化了。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我上了一堂《皇帝的新裝》的公開課。這是一篇中學語文課文的傳統(tǒng)篇目,是一篇童話故事。
我們組內進行討論確定上這節(jié)課,我便一遍遍地研讀課文,參考教參及其建議,分析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初步設計了一份教案。在全體語文組前輩、同仁的幫助下,在一次次的實踐、修改中,我的公開課的教案出爐了。總的來說有導入、走進作者、檢查預習、整體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精讀探究、拓展訓練、教師寄語這幾個模塊。這堂課以提問的方法,重點完成2個教學目標:一是故事情節(jié);二是分析人物形象。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以教師寄語結束全文,告訴學生做人的道理。文章較淺,故事有趣,學生參與面廣,整個課堂氣氛和諧而活躍。
但這節(jié)課,也使我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
1.在上課過程中,由于容量大,時間緊,講得很匆忙,有的.內容沒時間展開。譬如,有一題要學生交流、討論,沒等學生反映,我就直接往下講課文了。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沒有結合具體的語言、動作分析。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緊扣住文本,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甚至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話,注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
2.教,然后知不足。在引導學生方面,做的不夠。應緊扣學生回答的問題,步步為營,牽引著學生向老師的預設目標靠近。就引導這點來說,我還得多看書,多向其他老師學生,多實踐。
3.對學生的評價僅停留在“好”、“很好”等贊揚性的詞語上,比較單一化,更多的忽略了評價的真正意義,不能及時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或角度作出評價。迅速生成能力較弱,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強,以后還要多學習、實踐。
5.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學方法應多樣化,而我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從這次的公開課中,我明白了應該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內容,善于取舍,吸取精華,懂得了“放棄也是一種美”。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一則與現(xiàn)代詩歌在文學地位中的整體走弱有關,一則也是由于教師缺乏詩意構想,教學手段單一所致。現(xiàn)代詩歌本身具有寓意豐沛、曉暢明白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巧妙運思,詩化課堂,只有跳出傳統(tǒng)的技術解讀的窠臼,融教師之真情于其間,方能洞開現(xiàn)代詩歌學習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中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巧借古詩品今詩,將濃郁的語文味植入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多。下面是這堂課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在同學們誦讀一邊過后,我也深情地誦讀起來,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師:山那邊是什么呢?
生:海!
師:是啊,白日依山盡,黃河……
生:入海流。
師: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時。
師:對,還有本冊書中曹操的《觀滄!,東臨碣石,以觀滄!
生: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師:是啊,多么美的大海!多么壯闊的胸襟!多么悠遠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為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師: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同學們,此刻請再次告訴我山那邊是什么?
生:是山!”
師:不錯,黃河遠上白云間……
生:一片孤城萬仞山!
師:兩岸猿聲啼不住……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萬重山、萬仞山橫在眼前,擋住了那個美麗、壯闊的大海,你會怎么想?思考一下,寫下來!
【片段二】
在詩的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介紹,繼續(xù)巧借古詩解讀今詩。
師:同學們,老師也有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語文教師?赡銈冎酪鲆幻處熜枰芨叩奈幕仞B(yǎng)和表達能力,通向講臺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那時我說話聲音小,還特別害羞,不少同學都給我潑涼水,說我上不了講臺,不是那塊料。幸虧在最苦悶彷徨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寶,是清代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播放)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試試能不能用課文里面的詩句來翻譯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生2:“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生3:“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來注解。
生4:“任爾東西南北風”是不是可以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怯眯拍钅傻暮!保
師:那么,阻擋著我們前進的'風在哪里?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戰(zhàn)勝了!
師:好!好一個“被信念凝成的海戰(zhàn)勝了”!屈原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成長中的我們正需要這種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讓我們激情飽滿地再次誦讀課文《在山的那邊》!
這堂課由預設的以古詩為輔助手段解讀課文到實際課堂生成的詩意與厚重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且因古詩的加入,也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形象化記憶有了一個立足點,今古對照,詩韻相協(xié),實可謂“不薄今人愛古人”,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