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已整整地四年了,看著學生們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地成長,內心感慨萬分。尤其四年級的語文教學,使我感受很大,我以前歷過失敗的痛苦,也嘗試過成功的喜悅。四年級語文,透過全方面的調研,成績位列前茅。成功的方面歸納起來有這么幾點:
一、學生自學,教師點撥
每一篇課文我首先讓學生自學,自學的過程,分主角讀課文,劃出問題:包括不認識的字詞多音字,同義詞反義詞可讓學生在自學中享受自由,無包袱,無心理負擔,自由自在的翻閱著字典,查閱著資料。讓同學交流自己的成果,取長補短。教師的作用是:點撥、鼓勵、表彰,看誰發(fā)現的問題多,看誰解決的問題多。在交流中相互幫忙,相互學習。采取了這些方法后,好玩的學生不玩了,班內自發(fā)的構成了一個“比、學、趕、幫、超”的風氣。在學習中鼓勵優(yōu)秀,激發(fā)差生,采取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形式幫忙差生,看哪個學習小組的失誤少,差生就減少了。這樣把全班學生的`用心性調動起來,人心齊,泰山移。一年來我班的差生數量越來越少,學習熱情也越來越高,不懈的努力最終換來豐厚的回報。
二、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的材料
一年來,我鼓勵學生自讀一些報刊和一些書籍,定期檢查他們的閱讀成果。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把他們學習的知識,以講故事向全班同學匯報,看誰講的故事多,看誰講的故事好。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的潛力就提高起來了,用心性也調動起來了。養(yǎng)成隨讀隨記的好習慣,讓學生建立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建立學習心得?,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每周一次總結,展示各自的成果。鼓勵落后表揚先進,建立起以班長為中心的學生組織,并維持這個活動的持久性和長期性。
三、各科教師相互協作
合作共處,相互協調,是各科教師共同搞好班級工作的重要保證。在平日的教學中,做到不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不占用學生的音,體,美等課,真正使課改成為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體系。學生的素質看教育,教育的素質看老師。做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始終以這個觀念嚴格要求自己,繼續(xù)在教學中探索新課改的奧秘,為教育事業(yè)負起自己的職責,傳授自己的智慧而努力。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三月桃花水》一文,語言精美,瑯瑯上口,課文突出描寫了桃花水的清和美。在講授這課時,我著重加強學生的感悟,引導學生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景象有時不是靠講而能講出來的,必須由學生進入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字里行間去,品出字的內涵,真實感受到文字所蘊含的'美,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用自己的真情和語言讀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被課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描寫桃花水美的相關語句,先放手讓學生自獨自悟,在交流中提高對語句的理解把握,在互讀中去品文字的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去感受三月桃花水的水美,猶如將學生帶進了桃花水之中,油然激起了學生對桃花水的贊美之情,學生出于自己的激情,擁堵表達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桃花水的喜愛之情,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文理解不是靠講所能辦到的,必須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才會在學生心中激起浪花,并久久不能平靜,產生感情,表達感情。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一、教學效果
1、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直接板書課題,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大榕樹的資料和鳥類棲息的資料,為學習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2、自讀自悟,初讀感知。
在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之后引導學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一次見到了什么景象?為什么兩次所見所聞會不一樣?問題拋出后,在自讀自悟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品詞析句,領悟內涵。
潛心默讀課文:作者為什么在結尾發(fā)出“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感嘆呢?引導學生聚焦幾個關鍵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3)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從重點句子入手,深刻感悟作者的真實感受。第一句,抓住“不可計數”一詞,從字音入手,感受榕樹的枝干的多,體會榕樹的大。如此大的空間才能容得下那么多的鳥呀!特別是第二句話展開合理的想象,去感受作者筆下的大榕樹的生機勃勃的靜態(tài)美,似乎是新的生命在顫動。此時播放相關的圖片,從一抹抹新綠中去感悟生命的存在和活躍。第三句抓住關鍵詞“應接不暇”,引導學生去展開合理的想象,讀出文字含著的意思,即鳥太多了!那么多鳥都愿意棲息在這里,足以看出大榕樹就是它們快樂而安全的家園!
4、誦讀積累,感悟寫法。
學生通讀全文,標畫哪些語句是靜態(tài)描寫,哪些語句是動態(tài)描寫。作者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創(chuàng)設探究的學習氛圍,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動靜結合寫法的好處。比賽背誦積累,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豐富了語言材料。
二、成功之處
整堂課上同學們是學習的主人,有時思考,有時背誦,有時探究,思維很活躍,感受力也很強。
三、不足之處
學生動手能力即遷移運用的能力沒有好好地落實。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在學生朗讀體會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以便提高他們的遷移運用能力;增加口語交流的內容,落實好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云雀的心愿》的心愿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理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
因為是童話故事,故事淺顯易懂,仔細研讀這篇童話故事,我發(fā)現故事是以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結構進行編排的,我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帶學生仔細品讀故事,學習故事的表現方式。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并沒有在讀懂課文內容意思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花大量的時間帶學生去研讀這篇故事的表現結構的特點,邊研讀文章表達形式的過程中,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這篇故事以“云雀出去看世界”為線索,分別寫出到“沙漠”、“大河”、“森林”三個地方的所見所聞。在學習生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給課文分段。提示學生可以以云雀到過的不同地方為線索來給故事分出主體部分的層次。經過討論交流,分好故事的層次。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總起句,交代故事“云雀媽媽帶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钡诙恋谑匀欢畏謩e按“沙漠”、“大河”、“森林”的見聞感受,分為三部分。最后兩個自然段合為第五段,“云雀表達自己的心愿。”在分層次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整體的認識,為進一步研讀故事打好基礎。
接下來,引導學生研讀故事的.表現形式。第一段只有一句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對全文起總領全文的作用。第二至四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這三部分表達上的特點。先以云雀到“沙漠”上空為例,仔細研讀!靶≡迫革w呀飛,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先交代地點,“一陣狂風刮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他們睜不開眼!边@是云雀在這個地方的所見,“‘這里的風沙真討厭!’小云雀埋怨說。”這是云雀在這里的感受。接下去是媽媽對這里的環(huán)境的解釋。在研讀的過程中,在黑板上做適當的板書提示。接下來研讀第三、第四部分,引導學生發(fā)現,三四部分的表達結構與第二部分的內容表達結構相同,按“地點,所見、感受、媽媽的解釋”來組織故事情節(jié)。把三個情節(jié)表達在黑板上進行標注對比,學生更直觀的對故事的整體表達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他們發(fā)現三次的情節(jié)表達有驚人的相似。我乘機告訴學生:“這是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編排特點,很多精彩的的故事都是采用這樣的三段式結構編排的,如三顧茅廬……這叫故事的一波三折,這樣故事才能精彩!苯又,最后故事一部分云雀的心愿的理解順理成章。
反思這節(jié)課,自己大膽處理教材,引導學生學習故事的表達形式,以課文為例,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表現形式。對于這樣的嘗試,自己覺得是有意義的。其實,這節(jié)課上還可以在讀一篇的基礎上,再拓展讀一些相似文體結構的故事,比如人教版的《巨人的花園》、《七顆鉆石》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三段式結構特點。還可以讓學生試著用三段式的表達結構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以達到讀寫結合,學會運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這節(jié)課的對比研讀故事的情節(jié),探究故事的表達形式,向課文學習表達,為學生的學習表達積累經驗,這是很好的嘗試。今后,應該用心解讀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值得學習的知識點,發(fā)揮教材的最大價值,引導學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秘密,努力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
1我們偉大的祖國,江山如畫,風景獨好,有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現在請同學們觀賞幾張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2這就是在我國廣西省境內的桂林山水,由于當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質,形成了獨特的山水景觀。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那兒的綺麗風光。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1 聽教師范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2 出示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甲天下。甲乙丙丁,“甲”居首位,“甲天下”即“居天下首位”!肮鹆稚剿滋煜隆奔础肮鹆稚剿拿,居天下第一位”。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口氣。
(如有同學可能會找到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可隨機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小節(jié),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句是作者游完桂林山水后感受。)
三、抓住主干,體會寫法。
1找到文中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小節(jié)。
2指名朗讀。
3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兩個小節(ji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分別寫出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
4 小組學習、體會。
5 全班交流找到的共同點。
(1)運用了比較的寫法,襯托桂林山水的與眾不同。
(2)都用了排比句式,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3)都運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4)都運用了比喻、聯想等修辭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寫具體。
四、深入學習,加強體會
不管用什么樣的寫法,都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下面我們就去領略一下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表達這種美的。
1 學習桂林的水
(1)出示填空:
我看見過____________,欣賞過_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攀登過_____________,游覽過 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的圖片,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的意思,思考:既不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又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的漓江水究竟有什么特點呢?
(3)出示排比句式。
默讀第二小節(jié),圈出能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語。
(4)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靜、清、綠
(5)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句式把三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概括漓江水的特點。
(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漓江的水不但很靜、很清,而且很綠。)
(6)如果用感嘆贊美的語氣怎么說?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指導讀出“啊”的不同讀音。
(7)說說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具體寫出這些特點的?
(學生從感覺到的、看到的,聯想到的品讀作者觀察方法的`不同。)
(8)齊讀第2小節(jié),讀出氣勢,讀出漓江水的柔美。
2 學習桂林的山
過渡: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美,那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 自由讀課文第三節(jié),出示填空:
桂林的山雖然沒有_______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______,但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具體寫這些特點的。再讀課文,填寫下表:
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描寫。
(3)哪個特點給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的意思。
(5)播放桂林山的視頻,感受桂林的山的獨特。
3 指導朗讀。
全班同學挑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朗讀第二、第三小節(jié)。
五、深入感悟,增強情感
過渡:單看桂林的山,很美;但看桂林的水,也很美;桂林的山水交融,那就更美了。你們看——
1 出示課文最后一節(jié),師生共讀。
2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钡暮x。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仿佛置身于畫卷中。
3 這幅畫是誰畫的?
4 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
六、總結方法,仿寫練習
桂林山水的美深深地感染了多少人啊。作者便用手中的筆把美麗的桂林山水描繪了出來。為了寫出桂林山水的美,他用對比的手法來襯托,用排比的句式來贊頌,用比喻、聯想來修辭,把文章寫得具體、動人,使人身臨其境。我們也來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寫桂林的另一處美景。
1出示例段落:
桂林的溶洞
桂林人常說:“寧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庇喂鹆郑垂鹆,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不看洞,等于沒有到過桂林。
由于桂林特有的溶巖地貌,那里的溶洞特別多。七星巖、蘆笛巖、銀子巖、冠巖、豐魚巖、龍巖、羅漢肚巖等等星羅棋布。每一個溶洞,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桂林的溶洞一般都是連環(huán)洞。洞相套,洞相疊,洞中山峰雄峻,碧流潺潺,千景萬物,好像具有生命,充滿生機;
桂林的溶洞大。大的可以放下千軍萬馬,大的可以行舟走船,大的你一眼看不清盡頭,大的可以乘電梯提升,大的可以“海陸空”旅行。
桂林的溶洞奇。奇形怪狀,變幻莫測,石灰?guī)r水晶巖神秘的結合在一起,發(fā)出致幻的光芒。紅得像珊瑚,綠的似翡翠,黃的像瑪瑙,白的似堆雪。
游人進入其中便像進入神話世界一樣,迷幻如臨仙境,置身像在畫中。鐘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錯落其間,琳瑯滿目,像一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令人驚嘆不已。有的溶洞充滿石筍、石柱、石幔,它們身上如鑲嵌上千顆明珠,在燈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繽紛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就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之墻外。從此,花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只有雪、霜、北風、雹在花園做客。一天,孩子們從圍墻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花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巨人看到這一幅奇特而又可愛的景象時,他的心被觸動了:當他看到小男孩因無法挨到樹枝而急得哭起來時,他的心軟了,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舉動。最終,巨人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童話,但是他們并未掌握感悟童話中真善美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句子,體會人物的形象美,感悟童話的內涵。
1.在講授新課時,要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運用已習得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抓住人物態(tài)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景色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的道理,應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緊緊抓住巨人的表現與花園里的不同的景色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jié)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畫面,感受童話的神奇。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發(fā)音干擾而讀錯,要提醒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課要求會寫的11個字,大都筆畫繁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準確識記并書寫。
2.閱讀理解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讀后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
3.表達運用
讓學生在明白了童話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對故事情節(jié)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課文預習作業(yè)。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導入課題,解題趣
1.板書課題,揭題導入。
。1)師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篇童話,題目是《巨人的花園》。
。2)課件出示:巨人的花園。
2.簡介作者,齊讀課題。(出示課件)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19世紀后期英國作家、詩人、劇作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快樂王子》《石榴屋》等。
(1)師介紹作者,引導:從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齊讀課題,交流回答。
3.看題觀圖,初識巨人。
。1)師:這個課題很有意思,一讀就知道這是一篇童話,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說說你的理由。
。2)生交流。(預設:巨人)
。3)師引導: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樣子的?
(4)課件出示巨人圖片。
、賻熞龑В哼@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邊的孩子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陬A設:太超常了。
、蹘熜〗Y:童話中的人物就是這樣的奇妙。(板書:奇妙)
【設計意圖】這節(jié)課一開始就將閱讀焦點指向了“文體”,因為讓學生了解文章體裁是溝通學生語感和意境的樞紐。所以本次課我從情趣基調入手,用“巨人”這個形象帶領學生進入“童話之境”,從而讓學生對童話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塊二
學習字詞,析詞趣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師引導:《巨人的花園》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走進花園去瞧瞧吧!
。2)讀故事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呢?(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l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l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賻熤该x閱讀要求,并指導:讀童話可不能像讀普通課文一樣,而是要像講故事一樣讀。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還要想辦法認識不會讀的字詞。
、谏杂勺x課文,邊讀邊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
會認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嘯(xiào)
縷(lü)
摟(lǒu)
頰(jiá)
會寫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懲(chénɡ)
蹤(zōnɡ)
嘯(xiào)
私(sī)
頰(jiá)
拆(chāi)
①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碩、拆”讀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允”讀“yǔn”,不要讀成“yǒnɡ”;“砌”讀“qì”,不要讀成“qiè”;“頰”讀“jiá”,不要讀成“xiá”。
、谏_火車認讀后,全班齊讀。
、壑笇懮。
師引導:說說通過自學你掌握了哪些生字,與大家交流交流記憶方法。
、軒熞龑^察字形,明確字的結構、筆畫、筆順,示范寫字,并指導書寫。
。2)詞語歸類。(課件出示三組生詞)
叱責
北風呼嘯
快樂歡叫
自私
冰雹瘋鬧
增添春意
臉頰
小鳥歌唱
立刻逃走
拆除
桃花盛開
景象可愛
、偕杂勺x詞,邊讀邊想: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是描寫什么的?
②師指名讀詞并交流這三組詞。
、蹘熜〗Y: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描寫的是巨人、花園、孩子。
、軒熤笇ёx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畫面,注意讀出詞語的味道。
、輲熤该x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讀詞亦需“語境感”。詞語歸類中的三組詞語分別指向巨人、花園、孩子,這種詞語上的運用妙在其營造的語境,讓學生的語感和境感在誦讀中得到了融合。
板塊三
初識人物,感文趣
1.師引導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呀?(預設:巨人)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讀出來的?
2.生交流,師引導生用上“開始、后來、最后”等詞,概括地說一說。
示例1:巨人給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從巨人突然回來,見到孩子時的樣子看出來的。
示例2:巨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錯能改,我是從一開始巨人把孩子們趕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們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們一起在花園里玩這些情節(jié)中感受到的。
3.師小結:這位同學用上了“一開始……然后……最后……”這樣的詞語,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說清楚了?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確是了解童話內容的一個好方法。明明是同一個巨人,同學們卻讀出了不同的感受,說明大家都在認真思考,用心體會。初讀課文時巨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設計意圖】就課程而言,寫法決定讀法,讀法決定教法!毒奕说幕▓@》是篇童話,在感知環(huán)節(jié)將“文體意識”融入其中,授之以漁,讓學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話內容的一個好方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jié)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2.聯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想象意境,品意趣
1.導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童話的王國,感受到了童話中奇妙的世界。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走進《巨人的花園》,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2.品讀故事開頭,結合原文,體會巨人的孤獨。
。1)師引導: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巨人的花園以前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學讀出了自私,有的同學讀出了知錯能改。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巨人呢?我們得細細地讀讀這個童話才能知道,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開頭。
(2)課件出示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的圖片。
、賻熞龑В哼@是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板書:孩子)
、陬A設:我看到了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快樂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聽到了他們歡樂的笑聲,聽到了小鳥悅耳的歌聲。
。3)引導體會巨人的形象。
①師引導:孩子們在花園里盡情地歡笑,盡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
、趲熤该卮稹#A設:他離家去看朋友)
、蹘熞龑В核谀莾鹤×硕嗑?
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軒熞龑В鹤x到這,巨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A設:巨人害怕孤獨)(板書:怕孤獨)
3.讀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師引導:有一天,巨人回來了,看見孩子們正在花園玩。巨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請默讀第3~5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
。2)課件出示:
“你們在這兒做什么?”他叱責道。孩子們嚇得跑開了。
“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巨人自言自語道,“這是隨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這里玩!庇谑撬诨▓@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墻,掛出一塊布告牌:
禁止入內
違者重懲
。3)師指名交流,相機引導: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示例1:一個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個脾氣暴躁的巨人。
(5)指導朗讀。
①師指名讀第4自然段,指導讀出“叱責”的語氣。
②師指名讀第5自然段,指導讀出“自言自語”的語氣。
、蹘熞龑гu價:聽了他的朗讀,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朗讀課文,感受巨人的花園的變化。
。1)朗讀第6~1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并思考:巨人的花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師引導生交流。
、賻煟海ㄕn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預設:巨人的花園,仍舊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個詞語說說嗎?(預設:凄涼)
、趲熒献骼首x。師讀第1句,生齊讀第2句。女生讀第3句;男生讀后面部分。
③師引讀第8自然段,生齊讀第9自然段。(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可是春天始終沒有來,夏天也沒有來。秋天給每個花園帶來了金色果實,但巨人的花園卻什么也沒有。
、伲ㄕn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師: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巨人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
、坌〗M討論:巨人的花園為什么出現了這么奇特、可愛的景象?
④師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刪繁就簡,以巨人說的話為語言訓練和文本涵泳的突破點,引導學生比較,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看似不經意的師生情境對話,讓“想象的角度增加、廣度開闊、精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溫度”,把學生帶入洋溢著趣味的童話中,感受童話故事情節(jié)的奇妙,又一次了解童話文體特點。
板塊二
語言實踐,說醒悟
1.出示圖片,引導質疑。
(1)師:更奇妙的還在后面呢!(課件出示巨人與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2)師引導生看圖:此時的巨人在干什么?
。3)示例:巨人和孩子們在花園里歡快地玩耍。
。4)師引導質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結合我們前面讀到的內容,你有什么疑問嗎?
。5)預設:之前巨人還那么生氣,現在巨人為什么和孩子們和好了呢?
2.品讀故事結果,語言實踐,體會巨人的醒悟過程。
(1)師指導:請自由朗讀第12~15自然段,并思考:巨人有什么轉變?用橫線畫出寫巨人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句子。
。2)師引導交流:巨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3)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師指名朗讀。
、趲熖釂枺捍禾鞛槭裁床坏竭@兒來了?你明白嗎?請聯系上下文說一說。
。4)課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課件出示:
他輕輕地走下樓,靜悄悄地打開前門,走進花園里。孩子們看見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園里又出現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輕輕抱起他,放到樹枝上。這棵樹馬上開花了,小鳥們也飛來歌唱。
別的孩子看見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樣兇狠了,也都跑了回來。春天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①師生合作朗讀。師讀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讀后面一句。
、趲熞龑В鹤x了這一部分,你有什么發(fā)現?(預設: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們在一起)
。5)小練筆。
師引導:看著這奇妙的一切,巨人終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請寫下來。
課件出示:
小練筆:
巨人終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生完成練筆后,師指名交流。
示例1: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
示例2: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桃樹綻出綠芽,到處草翠花開;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到處都被冰雪覆蓋。
⑤師引導:用對比的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顆冰冷的心開始變得溫暖了,你們說的這些,用書上的一句話說,就是——(出示課件)
師:我們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我的花園里,孩子們是最美麗的.花。
⑥師小結:不管怎么說道理就是一個,那就是——孩子就是春天。(板書:孩子是春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巨人變了,他不再孤獨,變得快樂;不再自私,變得寬容。
【設計意圖】學生經由情境感知進入意境領悟,進而遷升至與巨人心靈契合的心境感悟。這一閱讀境界的提升亦是學生言語境界、言語情懷的重新構建。
板塊三
總結拓展,寫童話
1.想象圍墻拆除后的景象。
。1)師引導:巨人終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圍墻,迎來了春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生自由交流,想象拆掉圍墻后花園里的美景。
。3)課件出示巨人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4)師引導生想象巨人把花園分享給孩子們后,他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
、賻熞龑В壕奕税鸦▓@和孩子們分享后,他還那樣孤獨寂寞嗎?
、陬A設:巨人不再孤獨,因為有了孩子們的陪伴。
③猜猜巨人陪孩子們做了哪些游戲。
示例1:巨人陪孩子們做捉迷藏的游戲,讓孩子們藏在他的身后。
示例2:巨人讓孩子們爬到他的身上,抱著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
2.生齊讀14、15自然段,感受他們的幸福。
。1)師引導: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課件出示段落)
。2)生有感情地齊讀14、15自然段。
3.結合生活,領悟童話中的道理。
(1)師引導:巨人懂得了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所以他變得快樂了,他的花園變得四季如春了。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這種美好的畫面,我們不僅在童話世界里能夠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你們在生活中有與人分享帶來快樂的小故事嗎?(生自由交流)
。2)師小結:是啊,快樂就是與人分享,快樂就是給別人送去溫暖與關愛。雖然現實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沒有童話那樣神奇,但同樣也會帶給人許多欣喜。正如詩人布朗寧所說:“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希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音頻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4.完成練筆,感受童話的魅力。
。1)師引導: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仿佛和巨人同悲同喜。孩子們,你們愿意成為童話中的一員嗎?下面就讓我們繼續(xù)把這個故事寫下去吧。
。2)課件出示小練筆要求。
課件出示:
小練筆:發(fā)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
。3)生發(fā)揮想象,自由進行小練筆。
。4)師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5.拓展閱讀,激發(fā)興趣。
師指導:王爾德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jié)純真生動。細細地研讀,你可以從這些童話中體會到人間的冷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課下同學們可以去圖書室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人分享的快樂種子才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拓展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關注點在于欣賞語言,欣賞童話的表達方式,學習和積累童話知識。
1.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側重認知性閱讀。
初讀課文,認識這個美麗的花園。在課堂的開始我就以這個美麗的花園為切入點引入課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對這個美麗的花園印象深刻。
3.抓住重點,品讀感悟。
這一塊的閱讀,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復品讀、揣摩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體會花園的變化,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tài)度,通過自行朗讀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為描寫巨人自私的語句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
4.拓展想象的空間。
如巨人趕走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作者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類文鏈接
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所發(fā)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后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欲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fā)閱讀期待
。、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fā)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wèi)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qū)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fā)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wèi)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wèi)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才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里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ㄊе兀次⒅亓;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后,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后,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yī)這一段的內容。
讀后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么情況下用?
。ㄍ捴械哪хR、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庞心男┠Я?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ㄊ秤、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翘辗N子為什么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由于處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yǎng)、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游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yōu)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并將優(yōu)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wěn)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么意思?
聯系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里?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fā)探索欲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
3、科學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著人類的生活?茖W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xù),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后作業(yè):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四年級上冊《搭石》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而它這種美很樸實,親切,真實,好像就在身邊。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激發(fā)學生善良的心靈美,人性美。本學期我們學校的教研活動我就選擇了它。因為它感動了我,也因為曾經聽過其他老師上過,學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于是想把這些想法付諸行動。
這節(jié)課,我沒有采用多媒體,而是最最普通的常態(tài)課。課前我做了準備,除了小黑板外,又在大黑板上畫了8塊大小不同排列整齊的石頭,一看就知道題目《搭石》的意思了,可別認為這些石頭難看,他們可有大用場。這節(jié)課的中心句是: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提出過渡句:“有美的地方才是風景,為什么搭石也能稱為風景?”從文章中找讓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讀讀,細細體會,進入文本的解讀。重點理解文中4個句子。每個句子都體現一種美,如上了年紀的人把不平穩(wěn)的石頭放平穩(wěn),他認真負責,為他人著想,于是我就在石頭中間寫“美”字,又寫上“為他人著想”;又如年輕人背老人過河,體現出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于是讓學生來寫寫,學生也在石頭上寫個“美”字,又寫上“尊老愛幼”……這樣,一塊塊石頭上就內容豐富了,光禿禿的'石頭也變漂亮了。
從文本中找美,又延伸到生活中找美,于是有助人為樂美,講衛(wèi)生美,勤勞美……原來美到處都有,只要用我們的眼睛用心看,感悟,會發(fā)現這個世界是多么美好。
我這人上課真的有很多毛病,比如容易緊張,一緊張,自己說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一緊張,學生說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能很好的抓住課堂上一瞬間的生成,比如,一學生說上了年紀的人擺放搭石是因為他想好人是有好報的,我給予她的是認可。其實這樣的說法有欠妥的地方,家鄉(xiāng)人這么做是認為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并沒有什么施恩圖報的想法;一緊張,我有時腦子里會一片空白,接下來不知要講什么了,于是重復的讓學生說,讓學生讀,結果時間安排上就緊張了,今天這節(jié)課也是,開頭很坦然,優(yōu)哉游哉,結果來不及了,草草結束。辛苦準備的一堂課總讓人開心不起來。
看過薛瑞萍的一本書《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她在書中這么說:至于公開課,說白了,和寫文章一個道理:開頭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來;結尾如鐘罄之輕叩,余音繞梁;該問處問,該議處議;當松便松,當緊便緊;字斟句酌,環(huán)環(huán)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么呀!說的好輕松啊,讓人難以想象,而她用她的實際行動也一次次說明了一切,讓人佩服。她愛讀書如愛學生同樣重要的,她說:“讀書讀到一定程度,語文教學就好了。平時上課就是妙語連珠、舌燦蓮花;掌聲不斷、笑語相連;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調動學生的情緒,像樂師按動琴鍵一樣得心應手。坐在我的課堂上,想開小差都難!边@樣的老師誰都羨慕。知道自己和名師之間差距何等大,繼續(xù)一點一點努力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學生對于長城都比較熟悉,有的在電視上見過,有的還親自爬上了長城。所以,在教授這一課時,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讓學生感悟長城的氣勢和偉大。學生對課文的一二段,都比較容易理解。課文重點品讀第三段,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發(fā)言比較積極。我在講授第三段時,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都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是怎么修筑長城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引導同學說出“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讓學生的思想情感,有了更深層次的'升華。
由于學生預習忽略了對詞語的理解,預習效果不好。例如“垛子”,我采取了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讓生自己感悟詞語的意思。在課堂上多給一點具體的引導,讓學生多一點時間,讓他們靜心的思考,能夠自如的表達,就更好了。教師關注面不夠廣泛,忽視了一些學困生,以后要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馮驥才的《珍珠鳥課文的中心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師教學時,常常抓住此句引導學生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文本細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著人與鳥的和諧相處,感受著那溫馨的場景。
可是,在我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在感受著作者對小珍珠鳥的喜愛和呵護的同時,我的腦袋中竟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人們對昔日戀人分手時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愛他,就請你給他自由,希望他幸福!”在課文中,是否也是這樣?如果你愛鳥,就請你給他自由,讓他自由翱翔。課文中的大珍珠鳥,為什么不會信賴人類?想來那大鳥一定不是和小珍珠鳥一樣,一出生就是被人類關在籠子里的',它是被人類捉來的。所以,即使人類給它溫暖而舒適的巢,即使讓它藏在森林般的綠蔭叢中,它也不會忘記曾經的藍天和廣闊的森林。而小珍珠鳥,因為一出生就生活在籠子里,生活在我狹小的屋里,它從沒有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下翱翔過,從沒有在蔥蔥郁郁的飛不到盡頭的森林里棲息過,從沒有聞到過各種花兒的香味……所以,它以為,屬于它鳥類的天地就是這個小小的屋子,它的家就是這個小小的籠子,多么可憐可悲的小珍珠鳥!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只要是作文課,學生頭痛,老師也頭痛。學生頭痛不知道怎樣寫,我頭痛不知道怎樣教。向同年級的潘老師請教,她也說作文教學真頭痛,所以我一直有點畏懼上作文課。
第四單元的教學結束了,又該是寫作文了。這次的習作內容是看圖寫作。提供了一個背景:1937年8月28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圖中只有一個小孩子,旁邊是一片廢墟。本來我想照老方法,讓他們先看要求,再讀兩篇范文,讓他們動手寫就是了?墒钱斘以诤诎迳蠈懴隆吧虾;疖嚹险尽睍r,頭腦中突然有個想法,于是便開始了我的作文教學。我沒讓他們看圖,只在黑板上寫下了“上;疖嚹险尽睅讉字,問道“你能說說傷害火車南站平日的樣子嗎?”同學們馬上舉起了手,“人山人海、出門旅行、回家鄉(xiāng)”等各種情況都有。我又寫下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幾個字,問:一旦戰(zhàn)爭爆發(fā),你能想象火車站的情景嗎“四散逃命、東奔西跑、跳火車、擠火車、炸彈、子彈、血流成河、一片廢墟”等等會發(fā)生的現象都說出來了。于是我便請他們看課本的那幅插圖,看這個小孩,想想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課后我反思了這次的作文教學:有別于以往的是,我集中了集體的力量,充分發(fā)揮了大家的想象,讓敢想的有機會大膽表達,讓不敢想的有機會傾聽,這樣,學生的資源被利用好了,我的.教學就容易多了。另外,教學設計也很重要。盡管我這只是靈光一現,但至少證明了我們老師的努力還是能提高學生的水平的,問題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去做,去備課,肯不肯為學生去花心思做。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驚喜,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教師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說一說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細致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教師本打算要學生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但學生也許預習透徹吧,直奔主題說出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然后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著滿滿一層小花”、“我想他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找出兩次作者看到花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談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教學時以讀為主,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驚喜——遺憾——驚奇——怦然一震。
通過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yōu)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2、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fā)向上。
3、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將心比心》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兩個小故事寫起,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它反映了人們的思想道德問題,目的在于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本文是略讀課文,適宜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我采用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學文思考解答:阿姨有顆怎樣的心?從那可以看出?要是你是那位阿姨會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針的母親,你會怎樣做?如果對那位護士進行責怪,甚至責罵,將會產生什么后果?…… 學生在這些問題引導下去探究文本,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在討論中懂得了“ 將心比心” 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將心比心的理解。還讓學生理解圖文后對這位母親寫幾句話。整堂課采用多種方法圍繞“ 將心比心” 層層深入,既讓學生懂得了文題的深刻含義,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問題和寫作的能力。與此同時還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
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如:教師的激情不夠,致使課堂不活躍,學生朗讀聲音小,影響了教學效果。今后我要以先進教師為榜樣,不斷改進提高。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它取材于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一篇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文章。不過,這種歷史題材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不易理解。但是,我迎難而上,選擇這篇課文上了一堂公開課。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本著“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統效應,我課前了解情況,課中多法并用,課后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不打無準備之仗。一開學,我就作了一個小小的調查。發(fā)現我們這些剛升入四年級的孩子,讀過大部頭的《三國演義》的幾乎沒有,看過電視連續(xù)劇或者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學搜集過大量的三國人物卡,對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拉出來就上這篇課文,很可能出現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象。作為課堂主人的學生無法真正進入角色,無法真正體驗感悟到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一項長時間的預習作業(yè):建議同學們自己去閱讀《三國演義》;建議同學把搜集過的三國人物卡帶到學校,在課間玩耍時互相交流;同時,我也利用晨會課、中午午讀時間給同學講三國故事。雖然,孩子們只是模模糊糊、囫圇吞棗地了解了一些三國內容,不過,這樣做,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探究課文的欲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生活處處皆語文!闭n堂上的40分鐘,就是學生生命里的40分鐘,學生是在學語文。而課前的預習,課后的鞏固,各種實踐活動,學生都在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像這一類歷史性題材而且是選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創(chuàng)造,讓知識內外溝通。這樣的教學才具有可持續(xù)性。
“功夫在課外,得法于課內。”要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里學語文,首先必須上好語文課,使學生愛語文。這節(jié)課較好地改變了目前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摒棄繁瑣的分析,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重點,讓學生自讀自悟、樂于探究、主動求知,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07-14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1-20
語文單元復習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2-14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bpmf語文的教學反思01-06
語文《秋天》教學反思01-06
語文《春筍》教學反思01-06
語文觀潮的教學反思01-06
語文《匆匆》的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