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碧螺春》教學反思
《碧螺春》僅用一句話“久負盛名的碧螺春,產(chǎn)于太湖的東山和西山!毕旅嫘【幨占砹巳昙壵Z文《碧螺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碧螺春》教學反思1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茶名稱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文章語言優(yōu)美,描寫細膩。文末引用外國詩人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闭媸墙承莫毦,既借此抒發(fā)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抓住這一蘊含深情之筆,在這一課的教學預(yù)案設(shè)計中,我安排了這樣一項練習:
請你仿照外國詩人詩句的寫法,也來寫一句詩,贊美一下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
剛開始,學生雖感到興奮,但似乎不知如何下筆。于是,我及時調(diào)整了預(yù)設(shè),降低難度,改成一道填空題: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進而啟發(fā):
師:外國詩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一讀課文的第4、5自然段(描寫碧螺春采摘、制作的內(nèi)容),看看哪些寫得最美,哪些情景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陣默讀、沉思之后,學生紛紛舉起了他們的小手。
生1: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俊美的身影。
生2: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靈巧的雙手。
生3: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飛揚的神采。
生4: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焙茶手叉開的五指。
生5: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山村的萬家燈火。
……
沒想到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撞擊,就立即放射出如此燦爛的火花。
突然,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寫一首‘古詩’來贊美碧螺春?”
“真是個好主意!”我立即稱贊道。緊接著,我對大家說:“請同學們仿照古詩的寫法,寫一首小詩,來贊美久負盛名、令人陶醉的碧螺春,看誰寫得最精彩,最有詩味!
這下,學生的興致再次被調(diào)動起來,立刻投入到緊張興奮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去,他們有的埋頭沉思,有的邊讀邊想,有的小聲討論。不到10分鐘,學生的小手又陸續(xù)舉了起來。
生1:我根據(jù)碧螺春茶湯的色、香、味的`特點,編了一首“七言絕句”——
碧螺茶湯綠又亮,清香撲鼻沁心脾。
抿上一口人心爽,包你一生永不忘。
師:不錯,有點詩味(并帶頭鼓起掌來)
生2:我是根據(jù)碧螺春茶名字的由來寫的——
本是野生石壁中,不甘落后自茂盛。
一朝香氣嚇煞人,便得美名碧螺春。
師:好,很有詩味!簡短的28個字,概括了碧螺春茶名稱的由來。不過,如果把末句中的“美名”改為“芳名”就更有詩意了。
生3:(急切地)老師,聽聽我的——
太湖東山出名茶,碧螺春茗滿天下。
揉搓捺抓做工細,色香味形人人夸。
師:(情不自禁的鼓起掌)真精彩!簡直是詩意盎然,詩味十足,就是詩仙李白聽了,也會為你翹起大拇指的!能讓我們再欣賞一遍嗎?
于是該生又抑揚頓挫地念了一遍,然后在同學們敬佩的目光中坐下了。
生4:我仿照白居易的《憶江南》寫了一首詞來贊美碧螺春——
江南好,
風景不尋常。
滿山春茶翠似玉,
入口爽甜又清香。
何日再品嘗?
師:你仿寫的真好,從色、香、味三個方面贊美了碧螺春茶給人帶來的愉快感受,真是一首絕妙的長短句!
掌聲再次響起。
又是一個沒想到。沒想到六年級學生能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詩句,沒想到一次小小的預(yù)設(shè)竟演繹出如此精彩的課堂!
《碧螺春》教學反思2
《碧螺春》是一篇散文,描繪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原以為學生對這樣的題材不感興趣,沒想到教學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總結(jié)有以下成功之處:
首先,始終把“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引導(dǎo)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觸課文的語言。從初讀時的自由朗讀到理解課文時的默讀再到感情朗讀……學生在反復(fù)的誦讀中,讀出了文字所描繪的畫面,讀出了文字所蘊涵的情感。
其次,注重研讀重點詞句。如教學“清晨采茶圖”時,引導(dǎo)學生抓住“銀鈴般的笑聲、神采飛揚”等詞語體會采茶姑娘的快樂;教學“入夜焙茶圖”抓住幾個動詞感受茶手技藝的精湛,;教學“月夜品茶圖”時,抓住沏茶和品茶的詞語,感受那份意境。教師只是適時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fā)情感。
再次,一定程度上得借助于現(xiàn)代媒體,適時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優(yōu)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給語文課堂教學增添無窮的魅力。如教學“清晨采茶圖”時,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已經(jīng)感受到茶園的美、采茶姑娘的美,但因為距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我總感覺欠缺點東西。為此我組織學生觀看多媒體錄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紛紛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這是我再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感受,水到渠成。
當然,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并非盡善盡美:
1、學生朗讀時雖然入情但不夠動情,我還要多進行朗讀指導(dǎo)。
2、焙茶,學生更不多見。盡管我播放焙茶手的炒茶錄像,但學生的體會還不是特別到位。
《碧螺春》教學反思3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本地是茶果之鄉(xiāng)的“資源”,把閱讀教學與生活體驗緊密聯(lián)系,把生活帶進課堂,把課堂引向生活。
課堂上,我將學生分成幾組圍坐,準備好碧螺春、綠楊春(本地特產(chǎn))茶葉及簡易茶具,創(chuàng)設(shè)一個圍坐品茶的情境,從品茶入手學習課文。在教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詞──生活、體驗。一開始就由生活中給客人倒茶談起。這并非多余,一方面自然地不失時機地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一方面又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引起本地茶綠楊春和碧螺春的初步比較,訓練學生留心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似乎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無關(guān),但卻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暗含了思維的訓練,善觀察善分析,不僅僅是語文學習所需的。
然后,由學生自己動手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課堂上給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痹谶@個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我將生活中的沏茶搬到課堂上來,學生對沏茶的過程會有豐富的體驗感受,在此基礎(chǔ)上讓他們交流。因為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交流,“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边@種綜合能力,只有通過交流才能顯現(xiàn)。師生間的交流、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互相啟發(fā),加深感受與理解,在交流中老師可以理解感受所達到的程度。
最后,通過學生滿含真情的交流,我見時機已到,便引導(dǎo)學生通過文字來“享受”沏茶這一過程,自然地將教學流程引到朗讀品位這一重點,水到渠成。
課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從以下幾個題目中選擇一項認真做好調(diào)查,精心構(gòu)思,試著寫一篇文章。通過走訪參觀等,對家鄉(xiāng)茶綠楊春作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
、佟⒛7隆侗搪荽骸穼懸黄榻B綠楊春的文章;
②、比較綠楊春和碧螺春的異同,并圍繞這一內(nèi)容寫一篇文章,如《綠楊春與碧螺春之比較》;
、邸⒓亦l(xiāng)茶綠楊春雖然已小有名氣,但名氣還不及碧螺春,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綠楊春,請你為它構(gòu)思一個宣傳方案。可以同他人合作(2—4人),共同完成一題。
綜合實踐活動領(lǐng)域極廣,教學時我將活動引向課外生活實踐。一個多星期后,我聆聽了學生們的活動經(jīng)過,仔細閱讀了他們的“文章、方案”。原來,利用節(jié)假日,有的學生結(jié)伴去捺山茶園采茶,親身感受清晨“捺山腳下采茶圖”的美景;有的學生“聰明”得很,以學雷鋒的名義去茶廠幫助打掃衛(wèi)生,“順便”參觀了茶葉的篩選、焙制過程,還獲取了不少綠楊春的知識;有的學生家中名茶較多,邀請了同學來家中品茶聊天,既飽了口服,又長了見識;還有的學生特別留意了家鄉(xiāng)茶的包裝、廣告,把電視廣告和動畫片擺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通過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學生們寫出了自己的小文章。雖然非常優(yōu)秀的并不多,但篇篇都很用心。
后來,我還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文章、方案給茶廠的負責人看看,說不定真有大用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