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教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學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風化、搬運等地質作用下,是不斷變化著的。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自然變化結果,推測自然變化原因,想象自然變化過程的能力。
3、向學生進行自然界是永恒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教育。
二、教學重點: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都是光滑圓潤的。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薄浵瘢ò匆缶庉嫵扇危;
。、投影片(二張);
3、卵石;
4、碎瓦(選個兒較小、棱角分明的);
5、帶蓋玻璃瓶;
6、盒子。
五、教學過程:
。ㄒ唬┱J識卵石的形態(tài)特點,借此揭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大自然可以告訴我們無窮的奧秘。今天,教師帶你們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種形態(tài)奇特的巖石。在考察時,我們不但要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還要互相合作,遵守紀律。能做到嗎?
讓我們跟隨著攝像機的鏡頭開始考察第一站,思考兩個問題:
你看到的巖石分布在哪里?形狀像什么?
。病⒎配浵。
。、觀后交流。
小結:我們把這種像鳥卵,像核桃,像豆粒一樣的巖石,叫做卵石。(板書:卵石)
4、卵石有什么特點呢?
請小組長打開1號盒子,每一個同學取一塊卵石,用手摸摸看。
5、卵石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有相同的特點──光滑圓潤的。大自然──這位偉大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這就是我們這堂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十九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板書課題)
。ǘ┞咽姆植记闆r。
。薄⒙咽窃趺葱纬傻,這里面的學問可大了,為了弄懂這個問題,仍然得到“實地”考究一下。在“出發(fā)”前,我們先來看一份考察表。這份考察表要求我們考察些什么?
2、放錄像。
。场⒂^后交流。
小結(邊小結邊在投影片上合上文字): 河道上游巖石的特點是:個兒大,棱角分明;中游:個兒中等,光滑圓潤;下游:個兒細小,粒粒砂子。河道中的巖石分布是有規(guī)律的:從河的上游到河的下游,石塊越來越小,形狀越來越圓。
。、啟發(fā)學生質疑:
你從上面這些現(xiàn)象中,想到了哪些問題?
。ㄈ┞咽某梢颉
。、剛才同學們提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兩個問題。(出示投影片)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還要到河道兩岸的高山去看一看,考究一下。
。、在“出發(fā)”前,我們一起把P66-P67的三小節(jié)課文讀一下。
。、放錄像。
。础W生交流,老師擇要板書。
。1)河道中的巖石是從哪里來的?
溫差
風化作用 冰
植物
。ㄎ覀儼堰@些溫差、冰、植物等破壞巖石的作用,叫做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是長期的、緩慢的,各種風化作用是同時進行的。山腳下堆積的碎石、砂、粘土就是長期風化作用的產物。)
那么,堆積在山腳下的碎石、砂、粘土怎么會到河道中去的呢?
山洪
搬運作用
雨水
。2)河道中的巖石為什么越來越圓?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3)實驗。
A、請小組長打開2號盒子,看一看里面是什么? (碎瓦)
。隆⒘舳䦃K碎瓦,把其余的小心地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玻璃瓶中(瓶里事先放了一層砂),蓋緊瓶蓋。然后用力搖晃瓶子。(老師示范)
。谩W生實驗(每個學生輪流做),老師巡視指導。
D、請小組長打開瓶蓋,用鑷子取出碎瓦,放在瓶蓋里。請同學把實驗前后的.兩種碎瓦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比較一下碎瓦形狀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有這種變化?
。拧⑷绻煌5負u晃瓶子,結果怎樣? 對你有什么啟發(fā)?(碎石在搬運過程中,長期受到水流的沖擊和互相磨擦,逐漸失去了棱角,這個作用叫磨圓作用。)
。、總結卵石的成因。
現(xiàn)在請你總結一下,卵石是怎么形成的?(高山上的巖石經溫差、冰、植物等的風化作用,掉到山腳下,崩塌下來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沖到河里,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水的沖擊和互相磨擦,變得越來越圓,最后形成了卵石。它經歷了長時間的變化和地理位置的變遷。)
。ㄋ模┱n堂引伸。
卵石以它那玲瓏圓潤的身軀向人們訴說著大自然的偉力。風化作用、搬運作用總是在不停地進行,因此,地球表面總是在變化著。請同學們想一想,今日的高山在遙遠的將來可能會怎樣?
【幼兒園大班《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教案】相關文章:
珍珠是怎么形成的06-27
琥珀是怎么形成的01-15
琥珀是怎樣形成的03-09
冰川是怎樣形成的05-26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03-17
霜是怎樣形成的05-25
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05-23
幼兒園大班繞口令教案04-11
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篇05-14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