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關的文言知識。
2、了解陶淵明,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感情。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主要內(nèi)容,深度情感等寫作特色,并能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勾起了無數(shù)人的向往和追求,我們不僅要能夠在這個虛幻的桃花源里欣賞風景,更要在此提升學生的心靈境界。由于初三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只要課上老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做好領路人,讓學生如臨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進陶淵明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他的社會理想。故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利用學文言文的方法積累常用文言知識。
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新課標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蔽艺J為教師應教給學生學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用了誦讀法、想像法、小組討論法等,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美的意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處,走進陶淵明的內(nèi)心去理解他寫作的意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讓學生也來創(chuàng)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林中,走來一位詩人,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曾經(jīng)滿懷豪情,胸懷天下,不料社會動亂,一片污濁。于是他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不逍遙自在;于是他歸隱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好不悠閑愜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用曠達的胸襟去包容命運的不信與悲哀。
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去聆聽詩人對理想的訴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三、出示學習目標(2課時的總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四、稍作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后提出來全班討論。
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如:
(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3)通假字;
。4)一詞多義;
(5)同義詞;
(6)成語;
(7)句子翻譯;
。8)故事內(nèi)容等。
五、課堂提高,優(yōu)化練習
請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學”“桃源放!薄疤以醋骺汀薄疤以从螒颉钡冉嵌,自選一個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描繪,不少于200字。
六、總結得失,練習背誦
初二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注重朗讀,在朗讀中梳理文章脈絡,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現(xiàn)抽象意義的巧妙構思。
3、依據(jù)課文,延伸閱讀,培養(yǎng)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學習過程:
一、明確目標(自讀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的方向,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課前熱身(充分利用提前學習學案的時間,對課文進行預習,感知。)
(一)背景說明及人物介紹(圈劃出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并摘錄到書上)
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神鞭》,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南帆本名張帆,現(xiàn)任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文學研究所所長。同時為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帆主要從事現(xiàn)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與感悟》、《沖突的文學》等學術著作。他寫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與植物》、《追問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二)自讀課文,做好預習批注。
1、標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讀課文,標出讀不準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工具書解決并掌握)
馮驥才( )平庸( )純粹( )嵌入( )載體( )
了無痕跡( )倒行逆施( )黯淡無光( )刻骨銘心( )
了無:僥幸:
倒行逆施:
個案:致力:
3、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1)本文的標題是“日歷”,但文章顯然不僅僅是寫日歷,那么文章究竟是寫什么?想告訴人們什么?
(2)請引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題。
初二語文教案3
導入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鄙剿拔,曾經(jīng)引起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他們?yōu)槲覀兎瞰I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南朝梁代陶弘景寫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謝中書書》
解題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謝中書即謝徵曾做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寫給謝中書的一封談山水的信。書,書信。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夏陽(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故稱“謝中書”。本文是作者給謝中書復信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是作者寫景的名篇。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詞語解釋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各種色彩交相輝映。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季節(jié)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消散
4、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夕日,夕陽。頹,墜落。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躍。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
5、實是欲界之仙都 人間的仙境。欲界,佛教指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即人間。
6、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復,再;與,參與,指欣賞。奇:指奇山異水。
課文翻譯 / 文章思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如云,清澈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總領全文
描繪景色
感慨議論
總括全文
山河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共同贊嘆的。
這里巍峨的山峰聳入云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在陽光下)各種色彩交相輝映。
青蔥的樹木,碧綠的竹子,四季長存。
清晨,夜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可聽到猿猴鳥兒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傍晚,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可見到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躍 。
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初二語文教案4
【目標】
1.理解典故在表達中的作用。
2.理解詞的含義,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感受詞人的思想情感。
3.理解辛棄疾深沉的愛國激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
【正音正字】麾huī 炙zhì 霹靂pīlì 贏yíng 驀mò 闌珊lánshān
【積累詞語】八百里 麾下 的盧 霹靂 生前身后名
【課文提示】
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從小生長在金兵占領地區(qū)。20歲時,率領20xx多人起義抗金,投奔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義軍,為耿京掌書記。后歸南宋,曾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等職。在歷任地方官期間,他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訓練軍隊,為北伐做準備,表現(xiàn)出非凡的軍事和才干。因此受到當權者忌恨,被罷職、閑居近20年。晚年,情勢危急,又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最后含恨辭世。
2.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其詞反應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表現(xiàn)了他積極主張抗金、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忱。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開拓了詞的疆域,提高了詞的表現(xiàn)力,成為南宋詞壇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軒長短句》集。
【朗讀課文】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頗受喜愛的小令。整首詞通過"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時期與"識盡愁滋味"的"而今"對比,抒發(fā)了郁結于胸的深沉憂愁和強烈憤懣。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shù)仫L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于是在博山石壁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渲染"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詞中前后片"愁"的含義是不同的:前者指春花秋日的閑愁,后者指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
首句,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qū)。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愛上層樓",無愁找愁。
下片,著重寫自己現(xiàn)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
作者懷著報國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xié)力,共建恢復大業(yè)。誰知,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中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結句,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作者"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手法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朗讀課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課文分析】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見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烤熟的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 戰(zhàn)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完成君王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我已經(jīng)成了白發(fā)人!
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陳亮與辛棄疾同是被南宋統(tǒng)治集團排斥、打擊的人物。他倆曾經(jīng)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后來計劃全都落空。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后的作品。
這首詞,全是寫軍中生活,是寫中的抗金軍隊的生活。
上片,描寫一個秋天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的夜與曉。首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醉里挑燈看劍"是現(xiàn)實醉態(tài)的寫照。辛棄疾遭貶閑居,胸中郁悶,唯有借酒消愁,不覺酩酊大醉。然而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復大業(yè),于是,撥亮燈光,深情的注視曾經(jīng)伴他馳騁殺場的寶劍。
從"夢回吹角連營"到"贏得生前身后名",是描寫夢境。"夢回"二字點明了這一點。"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下面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這里的"五十弦",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出兵開戰(zhàn)之前,充足的給養(yǎng)保證了將士們旺盛的士氣,雄壯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將士們必勝的斗志。雖未開戰(zhàn),但詞人已表達出胸有成竹、戰(zhàn)無不勝的信心。"沙場秋點兵"預示激戰(zhàn)即將開始。這五個字,把雄壯威武的陣容描繪地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飄飛的戰(zhàn)旗,一陣陣點兵出征的號角,一隊隊沖鋒陷陣的人馬,一把把寒光閃亮的刀槍,構成一幅莊嚴、肅殺的畫面,顯示了將士們無堅不摧的決心。
下片,寫投入戰(zhàn)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難,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這兩句,描寫了驚險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它如特寫鏡頭,使我們好像看到了的盧馬在戰(zhàn)場上風馳電掣般飛奔,義軍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開弓放箭之聲如霹靂轟響。"弓""馬"指代武藝高強、殺敵報國的義軍將士。這兩句連用兩個比喻生動的描繪了戰(zhàn)斗場面的激烈,進一步刻畫了沖鋒陷陣、英勇無比的英雄形象,是詞人早年戰(zhàn)斗生活的真實寫照。"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zhàn)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字里行間洋溢著忠君報國的理想,使詞的感情上升到了極點。然而,詞的最后,作者卻發(fā)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fā)生!" 這句,寫在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xiàn)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愿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它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zhàn)斗,輝煌勝利,千秋功名,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茍安賣國的統(tǒng)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fā)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詞人的理想是收復中原,現(xiàn)實卻是當權者偏安江南。詞人只能一聲悲憤的長嘆,盡吐壯志難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燈看劍"相照應,都是描寫現(xiàn)實,又與中間的夢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從而更有利的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xiàn)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fā)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一腔忠憤,無論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xiàn)。
這首詞基調豪邁高昂,大氣磅礴,藝術成就極高。其一,構思層層遞進。整首詞按照"醉態(tài)-夢境-現(xiàn)實"謀篇布局,有條不紊。夢境中又展現(xiàn)了"戰(zhàn)前準備、沙場點兵、沖鋒陷陣、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動的描繪了一個愛國者馳騁沙場的全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從而領略到作者運筆自如而又章法嚴謹?shù)奶厣。其?結構奇特巧妙。雙調詞一般是上片寫景,下篇抒情。這首詞打破了這種格式,首尾兩句相互照應,描寫現(xiàn)實,中間八句一氣呵成,描寫夢境,夢境里追憶往事,豪邁激昂,現(xiàn)實中壯志難酬,沉痛悲憤,二者對比鮮明,深化主題。這種奇特巧妙的結構與內(nèi)容配合得天衣無縫,顯示了辛棄疾在藝術上的獨創(chuàng)精神。
【朗讀課文】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課文分析】
譯文: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聲四處回蕩,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 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經(jīng)過。我尋找她千百次,不經(jīng)意間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既寫出元夕之夜親人意外相逢的喜悅,又表現(xiàn)出對心中美人的追求。作為一首婉約詞,它從極力渲染元宵節(jié)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起句,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美人形象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ㄇ:形容燈火之多,如千樹繁花齊開。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為鳳簫。玉壺:比喻月亮。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yè)、問者"必須經(jīng)歷的第三種境界。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lián)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
初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之山市相關成語
【—初一語文總結之山市相關成語】,當空氣溫度在垂直變化的反常,并會導致與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這就會產(chǎn)生海市蜃樓的現(xiàn)象。
歷歷在目: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
直接霄漢:直與上天相接。
孤塔聳立: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
高插青冥:高高地直插青天。
風定天清:大風停止,天空晴朗。
一切烏有:全都沒有了。
碧瓦飛甍:碧綠的瓦,屋脊高高翹起。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
總結:下層空氣本來就因氣壓較高,密度較大,現(xiàn)在再加上氣溫又較上層為低,密度就顯得特別大 初二,因此空氣層下密上稀的差別異常顯著。
說明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初中閱讀理解技巧】技巧分析: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接下來為大家?guī)淼氖钦f明文閱讀解題技巧。
說明文閱讀
一.說明方法
二.說明語言
1準確性 2平實和生動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nèi)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nèi)容。
(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tài)(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rdquo 初中物理;“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shù)量。
(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征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溫馨提示:說明方法包括1.舉例子:具體形象 2.打比方:生動形象 3.作比較:突出強調 4.分類別:條理清晰 5.列數(shù)字:具體準確 6.下定義:科學準確 7.引用:更具體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頓號
【—點:頓號】關于語文中頓號的知識內(nèi)容知識,同學們還熟悉吧,下面我們來學習。
頓號
頓號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不過這種詞語比用逗號隔開的并列詞語更簡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頓。
例:他引用了傳說、民謠、古詩。使用頓號應注意下列八點。
。ㄒ唬、并列詞語中如果有連詞“和”“與”“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頓號!昂汀鳖愡B詞一般用在多項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之間。
例:我國科學、文化、文藝、衛(wèi)生、教育和新聞出版等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二)、有的并列詞語讀起來并不停頓或者停頓很小,又不會產(chǎn)生歧義,中間就不必用頓號。例:這在母親的心里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其它如“工農(nóng)業(yè)”“中外記者”“甲乙丙丁”等都是這樣。
。ㄈ、不是并列詞語之間不應用頓號。
例:我家住北京朝陽區(qū)、和平里。(此句頓號前后是領屬關系而不是并列關系,中間沒有停頓,不應該用頓號。
(四)、只有兩項并列詞語的,一般不用頓號,而用“和”“及”等連詞。
例:老劉病了。昨天小張給他送去點心和水果。
。ㄎ澹┎⒘性~語作謂語、作補語,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例:一群年輕人在唱歌,跳舞。
例:這篇文章寫得生動,感人。
。┤绻押喍痰牟⒘性~語加以強調,這些并列詞語之間就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例:這次采訪,你必須帶三樣世西:鋼筆,錄音機 初三,照相機。
(七)鄰近的兩個數(shù)字(一、二、三……九)連用,表示概數(shù)時不用頓號。如果是數(shù)字省略語,就要用頓號。
例:三、四米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體部分。
。ò耍┤绻⒘性~語中還有并列詞語,大的并列詞語之間用逗號,小的并列詞語之間用頓號。例(略)
希望上面對頓號的知識內(nèi)容總結學習之后,同學們對上面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更好吧。
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之語素構造
【—初三語文總結之語素構造】,能夠獨立成詞,也能夠同別的語素組合成詞語的語素叫自由語素。不能單獨為詞的詞素叫規(guī)范詞素。由于漢語是分析語的緣故,這種詞素在漢語并不常見。
附加式:一個表示具體詞匯意義的語素跟一個附加成分組合成詞。例如:
子:刷子 梳子 鉗子 夾子 剪子
兒:畫兒 棍兒 蓋兒 圈兒
頭:饅頭 石頭 后頭 甜頭 苦頭
們:我們 你們 他們 咱們
第:第一 第二 第十
三、重疊式:用重復語素的方法組合成詞。例如:
媽媽 漸漸 常常 剛剛 慢慢 想想
總結:自由語素兩端都可以有停頓,即兩端都是自由的,不與別的語素固定地粘附在一起。如漢語“好”“去”“家”“葡萄”。但自由語素不是永遠自由的,大多數(shù)自由語素都能跟別的語素組合成復合詞,此時即不再是自由語素。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之格列佛人物分析
【—之格列佛人物分析】,他勇于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斷然拒絕為小人國國王的侵略擴張政策效勞。
【格列佛】
他是1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18世紀英國作家笛福作品《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
他是一個勤勞勇敢、機智善良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于學習和觀察,善于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樸實溫和,對人態(tài)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愿意幫助朋友,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險,也會隨時準備抗擊一切對朋友不利的人。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處事圓滑合理,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自由,有著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顧惜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與鄙視,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識豐富的學者?偟膩碚f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勇者。他在游歷之中,洞察到社會現(xiàn)實的日趨墮落,得出英國社會并不文明的結論。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體現(xiàn)者。
作者將自己的種種美德賦予筆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而對別人關懷備至。格列佛是個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總是坦率地敘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而對自己的優(yōu)點則只字不提。
他謙遜好學,努力用新眼光去認識新的現(xiàn)實。他從不自暴自棄,縱使將他當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觀賞,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嚴,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大人國的國王交談。
總結: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個叫慧?國的地方,那里的主宰者是馬,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禮節(jié),在那個世界里,沒有貪婪,沒有欺騙,沒有戰(zhàn)爭,沒有陷害,心都是純凈的,善良的,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天上的街市練習
【—課外閱讀題之天上的街市練習】,《天上的街市》全詩恬淡平和,意境優(yōu)美,清新素樸。他從地上的街燈聯(lián)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聯(lián)想到街燈。
。ㄒ唬
、龠h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shù)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
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
②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閱讀《天上的街市》,完成下面的題目。
1.第一節(jié)中,詩人抓住了街燈和明星的什么共同特點構成比喻?
2.第二節(jié)中,詩人描寫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寫?
3.詩人為什么要改編牛郎織女的故事?
4.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總結: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xiàn)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
初二語文教案5
一、簡析教材:
《送東陽馬生序》是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所選文章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驅懢,或狀物,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xiàn)親朋情誼,無不浸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而本文重在敘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jīng)歷,意在勉勵馬生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文章從容懇切,令人感動。
二、學情分析:
本文較長,學生背誦起來難度較大,有些語句分析起來也較有難度,應該提前布置學生加強預習。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及本課內(nèi)容和本單元教學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并積累一些文言虛詞和實詞,培養(yǎng)古文閱讀能力。
(2)學習文中運用的對比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過程和方法:
反復朗讀課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領會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激勵自己勤奮學習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掌握并積累一些文言虛詞和實詞,培養(yǎng)古文閱讀能力。
學習文中運用的對比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五、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身體會勉勵馬生作為教學難點。
六、教法學法:朗讀、自主合作與探究
七、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能準確翻譯“求學經(jīng)歷”一層原文。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并板書課題與作者。
二、簡介作者與文體特點。
1、請學生簡要交流預習所查閱的作家作品,教師適當進行訂正與補充。
2、關于“序”
古代“序”有兩種:一是介紹、評論文章的序;一是臨別贈言的贈序。本文屬于贈序。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給同鄉(xiāng)后學馬生的臨別贈言。這是贈序,有別于介紹評價的序。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請學生注意標劃字音停頓。教師板書生字,讓學生注音書寫。最后訂正。
(1)字音:
嗜(shì)學 硯(yàn) 逾(yú)約 叱(chì)咄(duō) 俟(sì)
負篋(qiè)曳(yè)屣(xǐ) 皸(jūn)裂 媵(yīng)人 燁(yè)然 持湯沃(wò)灌 以衾(qīn)擁覆 綺(qǐ)繡 缊(yùn)袍敝衣
多音字: 容臭(xiù) 既加冠(guān) 僵勁(jìng) 日再食(sì)
通假字: 四支僵勁 支---肢 “肢體”
皆被綺繡 被---披 “穿”
(2)停頓:
如: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扣問
以∕中有足樂者
蓋∕余之勤與艱∕若此
2、學生自由朗讀至少兩遍,要求讀得準確流暢。
3、指名朗讀。
4、集體朗讀。
四、默讀課文,根據(jù)書下注釋,疏通大意。三分鐘后請學生舉手概括回答。
初二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積累詞語;培養(yǎng)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理解內(nèi)容,能夠借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jù)。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啟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nèi)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兩張幻覺圖片導入
二 欣賞落日談談感受
三 基礎知識
1、小組代表競讀課文。
2、小組代表上黑板給詞語注音,詞語有: 吟詠 綺麗 絢麗 殷紅
3、小組代表聽寫詞語比賽。聽寫了:幻覺、吟詠、變化多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夕陽無限好
4、搶答:“夕陽無限好”出自哪首詩歌,請把全詩背誦出來。
四 我讀 我畫 我賞(1-3)
1、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學上黑板一邊聽一邊畫出落日圖。之后點評。
2、討論這個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縮身”兩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號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雙重否定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問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7、用書中的原話回答“落日”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 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引導大家閱讀4到7自然段,討論了形成落日幻覺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并且概括出關鍵信息。完成課后表格.
2、討論這幾段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六 課堂拓展延伸
1、結合《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進行對比閱讀。
2、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段描寫文字。
七
人生的啟迪?比如:幻覺帶來靈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板書設計
初二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并識記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
過程與方法:理解作者在讀書方面的妙悟,深入領會文章的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深入理解比喻論證及其作用,結合課文的學習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教學方法閱讀法、討論法教具課文音頻資料
教學重點
解作者在讀書方面的妙悟,深入領會文章的內(nèi)涵。深入理解比喻論證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導入
書中有秦漢的明月,盛唐的樂舞;書中有人生的百態(tài),歷史的脈搏。然而我們該如何讀書呢?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魯迅先生將在他的《讀書雜談》中為我們指點迷津。
2、簡介作者
魯迅本名周樹人,八一出生三六卒。生于浙江紹興市,偉大文思革命家。
《吶喊》《彷徨》小說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散文詩集有《野草》,《且介亭雜文》雜文集。
3、教師范讀課文,注意下邊加點字的讀音:
嗜好(shì)無聊(liáo)余暇(xiá)贏錢(yíng)
嗜好:特別的愛好。無聊:由于清閑而煩悶。
余暇:閑余的時間。
二、誦讀課文。學生分組討論課文結構,理清文章思路。
1、演講的原因和主題是什么?
——原因是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主題是隨便談談讀書
2、課文中談到了哪兩種讀書的類型,它們特點分別是什么?
明確:種類職業(yè)的讀書嗜好的讀書
特點功利性強迫性自由性趣味性
3、魯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讀書?
——我們在做好職業(yè)讀書的同時,盡量合理的拓寬閱讀視野,搞好嗜好閱讀。
4、學以致用
有人說職業(yè)的讀書有些苦痛,而嗜好的讀書完全符合自己的興趣,很自由,很輕松,所以決定放棄前者,專門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結合第四自然段魯迅先生的觀點談一談。
學生思考后回答。
(一)想一想
本文在闡述觀點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找出來并體會其作用。
。ū扔髡撟C):①。讀書與木匠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做比喻。②。嗜好的讀書與愛打牌的情形做比喻。
。ǘ┱n文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作者先介紹演講的原因及主題,接著從職業(yè)讀書和嗜好讀書兩方面談論了其不同特點。然后進一步深化,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重點強調了嗜好閱讀的益處,最后以忠告性的話語結束全文。比喻論證的運用使得抽象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文章觀點鮮明,條理清楚。內(nèi)容符合演講者和聽眾的身份。語言通俗,自然,親切,口語化。
五、拓展延伸
1、仿寫例句例句:好書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
好書是————,讓人————。
好書是————,讓人————。
2、擬寫標語:請你為我校圖書閱覽室擬寫一條恰當?shù)臉苏Z。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練筆:以讀書為話題,寫一篇演講詞,要考慮到演講詞的特點。
內(nèi)容提示:
1、讀書的正確方法
2、讀書的正確目的
3、讀書的重要作用
集備意見個案補充
作業(yè)布置完成配套練習冊的題目。
初二語文教案8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jù)。
2、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xiàn)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nèi)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后“讀一讀,寫一寫”字
幻huan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現(xiàn)的虛假的感覺。
吟詠yinyong:有節(jié)奏地誦讀詩文。
綺qi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絢xuan麗:燦爛美麗。
殷yan紅:帶黑的紅色。殷yin勤殷殷yin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方面、項目。
2、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事理,即事物的原理,就是講述事物原理的說明文,通俗一點講,就是講述事物現(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原因。本文說明的對象是落日的幻覺,所以文章講了落日的幻覺產(chǎn)生的原因。
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nèi)章涞木跋笸瑯訅延^、美麗、神秘而迷人。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云時則會出現(xiàn)另一種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現(xiàn)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xiàn)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為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chǎn)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說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后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chǎn)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xiàn)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概括本文的說明順序: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3、在介紹幻覺現(xiàn)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xiàn),”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么?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guī)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于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于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么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于在內(nèi)容上起著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chǎn)生原因的說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啟下
6、悟幻覺:本文借落日的幻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本文介紹了落日各種奇異幻覺,以及各種幻覺產(chǎn)生的原因。從而闡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四、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這篇文章對日落產(chǎn)生的自然景象緣于幻覺以及產(chǎn)生幻覺的原因的說明,揭示大自然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
五、布置作業(yè)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采用:
首先,本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導入新課讓看圖比較大小以激發(fā)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接下來的“自由談”,教師設計什么問題,而且讓學生自由自在的發(fā)表感想,不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后請學生將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是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其次,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明了,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研讀,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體驗課文”,很有層次感。
第三、文章前三段以優(yōu)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xiàn)了落日的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不妨設計以“他在落日的余輝中,走去”為題進行合理的想象。期待學生寫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紅色的余輝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頂上走步,他走來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規(guī)律地走。不過,他好象沒有走對。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擺架式走,這次,他走得很平靜,很有力,也很穩(wěn)。
我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花時間、下功夫,引導學生質疑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初二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和屏風的圖片導人。
2、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二、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1、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2、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nèi)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一)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乓谩肚锵Α吩娋洌磉_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赌档ねぁ分小般y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 “…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边@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fā)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二)1、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抛髡邚男蕾p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贫嗵幰霉旁娫~,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四、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六、作業(yè)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yè)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初二語文教案10
時間的腳步?jīng)]有停歇,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偨Y過去是為了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計劃將來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現(xiàn)將本學期擔任八年級(1)班的語文課教學工作計劃總結如下:
一、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四個現(xiàn)代文單元分別以人生、散文詩、人與自然和民俗風情為專題內(nèi)容,其中以記敘類文章為主,第三單元與傳統(tǒng)說明文單元相比,在語文與科學的鏈接上有突破性的進展,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書課題〗
二、解題
1、《背影》是一篇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創(chuàng)作成就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jié)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差使、狼藉、簌簌、妥貼、躊躇、迂、蹣跚、箸、拭、瑣屑、晶瑩。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guī)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師】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中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稍停)找?guī)孜煌瑢W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fā)言。教師可根據(jù)此收集反聵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論討講解
【討論】1、"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分析〗
(理解記敘的要素)
【討論】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分析〗
、僮婺杆懒
②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禍不單行,家境慘淡)。
設置慘淡環(huán)境,渲染悲涼氣氛,與父親在此困境下仍不辭勞苦,為兒子奔波,與父親對兒子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父愛崇高。
【討論】3、文中一共幾次提到了背影?分別給每一次的背影起一個名字。
〖分析〗
、俚谝欢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舊事,思念父親。
〖板書〗惦記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親子之愛,情真意切。(為了兒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買著老邁的步子去兒子買橘子)
〖板書〗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鄣诹危"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著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離情別緒,摧人淚下。("黯然銷魂者,惟別離也",可以舉兩個古人的例子:古人荊克刺王前,燕子丹給他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是送英雄的別離;再有"桃花潭水深千盡,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摯之這間的別離。而我們這些課文則是親人之別離,更是感人)
〖板書〗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別后懷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書〗再現(xiàn)背影(別后懷念)
【討論】4、面對著父親蒼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淚,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分析〗
、僬n文第二段,"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板書〗悲哀之淚
②第六段,"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
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板書〗感動之淚
、鄣诹,"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不舍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板書〗不舍之淚
、艿谄叨,"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
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板書〗傷心之淚
【討論】4、這篇文章的重心在6、7兩段,那么2、3、4、5段寫的是什么?不寫不可以嗎?
〖分析〗2、3段介紹慘淡的家境,為了營造一種悲涼的氣氛。
4、5段介紹父親對我無微無致的照顧,為了鋪墊我對父親的感情,也就是鋪墊"背影"。
二、小結
(以討論的方式進行)
【討論】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xiàn)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xiàn)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xiàn)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xiàn)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板書〗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業(yè)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yè)本上。
2、思考課后第一題。
《背影》教學反思
《背影》是一篇傳統(tǒng)寫父子親情的文章,那濃重的背影凝聚著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動過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現(xiàn)在的孩子,因時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難融入這篇文章,為此我設計了以情導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一反傳統(tǒng)教學中以“背影”為切入點的規(guī)律,而是從品味語言入手,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那力透紙背的父子親情。讓學生學會品味語言,從而體悟情感,并學會運用語言之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按初中語文課標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獨特發(fā)現(xiàn),有自己個性見解,品析感悟語言特點。因此,整個教學程序的展開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通過學習、體悟文章語言所飽含的父子親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這樣,讓語文課堂真正變成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快樂天堂。
調動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成了本節(jié)課重中之重。引入情境后,只以“文章表達什么思想感情”為牽動點,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我驚喜的是,這些孩子,思維竟如此敏捷、開闊,他們能從點滴語言中感悟到子對父的思念、牽掛等情感,這是我預設中所沒想到的。這也激發(fā)了我與他們一起去探究質疑的興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寓意。這一預設的探究過程,使我與孩子們一起回讀文本,更加深刻地體味出文字間所蘊含的綿綿不盡之意。
本文語言質樸無華,而情感卻力透紙背。因此,在重點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品味語言,體悟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品詞入手,可從中悟到“知微見著”的效果。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為糾正教師的錯誤,讓生感受到“困后之妙”。人物是情感的凝聚點,而品味人物描寫也是初中階段應掌握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品析人物描寫,挖掘其內(nèi)在的感情色彩。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他們極盡能力,品出詞語含義,具體再現(xiàn)情感,也融入了文章的情感中。拓展練習中學生受文章濃情的感染,動情地描述生活中無痕的真愛,沐浴在無疆的親情中,將文字化成真正的情感體驗。
但課堂是遺憾的藝術。對于某些詞語的理解,因我缺乏靈活的引導而趨于膚淺。以此為基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更上層樓。
初二語文教案12
課型:新授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lián)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教時:2課時
第一 課 時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fā)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jīng)歷、感受和事情。我這里恰巧有一篇關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lián)想思維。)
這里補充一下關于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
聯(lián)系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斗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這里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于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臺階底,意味著經(jīng)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說不應該刪除,并且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后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jīng)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后面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并且都對后面的情節(jié)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北憩F(xiàn)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
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麼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nóng)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nóng)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第 二 課 時
一、從文章中聯(lián)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臺 階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強 老實厚道 不甘人后
初二語文教案13
教學目的:
1、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3、品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陋室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弊约旱牟菸荼M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抽學生簡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師補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是一篇傳世佳作。
陋室,意為簡陋的房屋。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內(nèi)容上有頌揚或鑒戒之意。
三、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1、辨音識字、理解字意:
2、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
3、教師范讀或找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其他同學聽讀課文,感知文意。
4、學生根據(jù)朗讀提示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力求讀出韻味。
四、師生共同研讀課文,賞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請一位同學找出句子,并作講解。
學生明確:從山水寫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
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請一位同學找出文句,并作解釋。
學生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但因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這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初二語文教案14
教學目的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nèi)涵的領悟能力。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二、 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yǎng)"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提問式,講授式等多種方式,結尾運用。
課型:教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掛圖,提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了這是一幅蓮花圖!(學生書前彩圖對照)為什么?(根據(jù)回答情況適當引導。)蓮花是一種姿態(tài)優(yōu)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它很早就出現(xiàn)我國文人筆下。例如你們書中提到的《詠荷詩歌五首,就以不同的形式講述了蓮花,他們的作品中,蓮花或與天真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贊為百美并陳、無私奉獻的化身?梢赃@樣說,對蓮的喜愛,已成為我國人民的一種文化心態(tài)。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朝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他是怎樣贊美并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板書課題)
2、作家作品簡介:提問:(意識學生把書翻到P202)請你們結合書中注釋,說說有關作者的內(nèi)容?
學生從書中明確后補充: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補充:他是宋代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稅凵徴f》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池中呢,建賞蓮亭。作者也是在此賞蓮的時候,觸景生情,寫下了本文。從中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提問:好!那么就請你們來告訴我,課題中“說”是什么意思?
解釋:"說"是古文的一種文體。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
初二語文教案15
教學目的
1、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2、對文中"鶴鷹之戰(zhàn)"開始時鶴群的驚慌的理解。。
3、理解作者贊頌鶴的群體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近來的見聞。
2、抽一學生從內(nèi)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教師也要給予指點。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
可以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紹鶴的生物短片,使學生初步感受鶴的形象,以導入新課。
三、介紹學習重點,交代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方向。(也可滲透在教學過程當中)
四、指導學生學習全文。
(備學生)指導時,可分步進行,步步推進,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時,講解不宜過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主動投入,積極思考。教師作適當點撥即可。
(一)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目標1)
1.快速閱讀全文,感受文章要點。
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志出來,也可以寫出來。
2.排除閱讀障礙,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詞句標出來,必要時查查工具書。
、俳o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佇()立綺()麗湮()沒剽悍()盤旋()
、诮Y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佇立:長時間的站立。
綺麗:鮮艷美麗。
輕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敵眾:人數(shù)少的抵擋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鷹抵擋不住眾多鶴的攻擊。
無濟于事:濟,幫助。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盤旋:環(huán)繞著飛或走。本文指鶴群環(huán)繞著飛。
(二)仔細閱讀文章,思考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
2.復述文章主要內(nèi)容。
3.梳理文章寫作思路,劃分結構層次。
提示:
這篇文章是運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是鶴群翔空全過程的目擊者,又是文中情感抒發(fā)者。運用第一人稱,可以使"我"的所見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沒有半點雕琢的痕跡。作者從南側群山上空浮現(xiàn)一排小斑點寫起,一直寫到鶴群向北飛去為止,敘述了自己觀察到的鶴群翔空的全過程。其中鶴鷹之戰(zhàn)是重點,戰(zhàn)前,戰(zhàn)斗,戰(zhàn)后,是三個大層次。戰(zhàn)前又有兩個小的層次,前一層寫"一"字形模隊的飛翔貌,后一層寫變換方向。戰(zhàn)后,也分兩層,一層是護送,一層是遠飛。
(三)深人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找出文章表現(xiàn)鶴群飛翔于空中的細節(jié)。
2.找出文章表現(xiàn)鶴群搏擊蒼鷹的細節(jié)。
3.找出表現(xiàn)鶴群救護同伴的細節(jié)。
【初二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水調歌頭》教案02-22
初二語文《臺階》教案02-21
初二語文《愛蓮說》教案08-20
初二語文《雪》教案11-29
初二語文教案12-09
初二語文上冊教案11-17
初二語文《組歌》教案11-25
初二語文《列夫·托爾斯泰》教案03-01
初二語文教案《愛蓮說》05-01
初二語文晏子使楚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