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1
【注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歇和大將陳余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zhàn)。陳余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邊列陣,士兵們背水一戰(zhàn),越戰(zhàn)越勇,然后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余,活捉劉歇。
【典故】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孫子·九地》
【解釋】原指作戰(zhàn)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軍事或決策
【相近詞】背水一戰(zhàn)
【成語例句】
◎ 古老的中國,沉睡的民族,被敵人的鐵蹄踏倒在地,沒有踏碎它,反而把它踏醒了,沒有制服它,反而把它激怒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危亡之際,麻木者沉淪,知恥者奮勇,“東亞病夫”。
◎ 在田耕大聲疾呼,決心背水一戰(zhàn),力促華鋼“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2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典故】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孫子·九地》
【解釋】
原指作戰(zhàn)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軍事或決策
【相近詞】
背水一戰(zhàn)
【成語故事】: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徑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造句】:
1、過去那種視競爭者為敵人,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不再奏效,所有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yè)如同出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鏈條上的生物種群,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在高度警惕的同時實現(xiàn)雙贏甚至多贏。
2、在田耕大聲疾呼,決心背水一戰(zhàn),力促華鋼"置之死地而后生"。
3、為了體現(xiàn)"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更為了展示向地產老大們叫板的勇氣。
4、畢竟遼小虎如今處境險惡,球員們都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遼寧隊才可能決堤逢生。
5、藺相如可以說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是勇更是智慧的表現(xiàn)。
6、因此,不論彭海的競選演說如何精彩動人,一個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一個不自覺自愿守法的人,我們很難期望他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作出什么驕人的業(yè)績。
7、軍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黃河之難,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8、從這個角度看,"沙丁魚"們要感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谷歌"鯰魚",是它帶來了生死之間的激勵和競爭!
9、形勢逼人,時不我待,全市上下痛定思痛,置之死地而后生,變壓力為動力,憋著一股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打好園林綠化翻身仗。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
(優(yōu))經典成語故事10-19
《成語故事》教案11-02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3-04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04-19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04-22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04-29
有關成語故事11-20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