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望梅止渴的成語典故 推薦度:
- 三顧茅廬的成語典故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成語典故(通用15篇)
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么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成語典故(通用15篇),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典故 篇1
開誠布公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jīng)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jié)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guī)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chǎn)業(yè)留給后代。
成語典故 篇2
舊病復發(fā)
薛蟠在酒席上調(diào)戲柳湘蓮,遭到柳湘蓮的一頓毒打后,覺得沒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與手下員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請示薛母,母親沒有主意,寶釵認為應(yīng)該讓他去試一試,如果舊病復發(fā)也沒辦法,如果徹底改變同性戀倒也是好事。
舊病復發(fā)的意思是: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成語典故 篇3
異曲同工
西漢時期有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是以詞賦見長,司馬相如是漢景帝時期的人,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辭藻華麗;揚雄是漢成帝時人,作品有《甘泉賦》《河東賦》,主張修政。唐朝文學家韓愈評價說“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出處】唐朝·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釋讀】不同的曲調(diào)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成效。
成語典故 篇4
狗尾續(xù)貂
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wěn)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么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為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又不為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xù)!
成語典故 篇5
后生可畏
出處《論語·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釋義贊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wù)精明干練,善于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并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quán),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后來,他升任相當于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fā)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xù)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于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磥恚实厶匾庖屵@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后,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xiàn)在宣讀皇上關(guān)于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lǐng)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后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語典故 篇6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jīng)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莊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只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么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jīng)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后,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
成語典故 篇7
縱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shù),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出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热耄蛷椭G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安宦。”
成語典故 篇8
典源出處
《三國志·魏書·常林傳》注引《魏略》曰:‘林少單貧。雖貧,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學,漢末為諸生,帶經(jīng)耕鋤!薄稘h書·兒寬傳》:“兒(ni)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yè)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yǎng)。時行賃作,帶經(jīng)而鋤,休息則讀誦,其精如此!
釋義用法
常林、兒(倪)寬家貧,但好學不倦,去田間耕作時,也帶著經(jīng)書,一有空就誦讀。后以此典稱揚人貧而好學。
用典形式
【帶經(jīng)】明·唐寅:“貧士園無一食蔬,帶經(jīng)猶自力耘鋤。”
【帶經(jīng)人】宋·曾鞏:“平日將軍不三顧,尋常田里帶經(jīng)人!
【帶經(jīng)鋤】北周·庾信:“無機抱甕汲,有道帶經(jīng)鋤。”宋·劉筠:“時陪折俎宴,頓異帶經(jīng)鋤!鼻濉ね跏慷G:“逃名東海上,時復帶經(jīng)鋤!
【倪生經(jīng)鋤】宋·蘇軾:“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欲帶經(jīng)鋤!
【家學經(jīng)鋤】清·錢謙益:“家學經(jīng)鋤世所欲,會稽竹箭比南金!
成語典故 篇9
我有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成語典故故事》。它長二十五厘米,寬十厘米,高三厘米,呈長方體形狀。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古代官員,坐在地毯上,頭戴鑲金官帽,留著長長的白胡子,穿著橙官裙,披著紫官衣,手拿竹簡,這個人就是著名軍事家——孫武。他的背后有一個騎兵隊,個個橫刀立馬,舉弓拉拏。騎兵隊旁邊還有一個步兵團,個個拿盾舉矛,好不壯觀!翻開書,你會被里面的人物、故事吸引住的。這本書內(nèi)容豐富,分為古代戰(zhàn)爭故事和哲語兩大類!侗乘粦(zhàn)》中的韓信用兩千士兵將趙國軍旗一換,讓其余一萬人引趙而出,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了后路,也回身猛撲敵軍。結(jié)果趙軍四處逃散,二十萬趙軍就這樣白白地被一萬多的.漢兵打敗了。這本書還有二個部分,是解釋和出處,并含有古文,插圖和一些珍貴字畫。這本書也很實惠,全國統(tǒng)一定價才三十六元。這本書是我的朋友,它教給我了許多知識,我把它介紹給你們,希望它也成為你們的朋友。
成語典故 篇10
孔子有兩個得意的學生,一個叫子貢,另一個叫顏回。
有一次,魯國受到齊國的武力威脅。孔子的學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說齊國,想勸說他不要攻打魯國。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貢的請求。子貢不但去了齊國,還到了南方的'吳國,越國、和北方的晉國。子貢“挑唆”起這幾個大國間的混戰(zhàn),小小的魯國就免去了一場浩劫。
雖然子貢這么能干,但孔子還是認為他比顏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笨鬃狱c頭說:“是不如他,我同意!边@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論而知道十件,叫做“聞一知十”。
【出處】
《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釋讀】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成語典故 篇11
【成語】生花妙筆
【解釋】生花:長出花朵。形容才思橫溢,詩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或繪畫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傳說他有一天在油燈下讀書寫字,一連三個時辰?jīng)]動地方。后來實在太累了,不知不覺地趴在桌上睡著了。這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他還在寫字,寫著寫著,筆桿上開出了鮮艷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來又從空中飛來了一張張白紙,雪白雪白的,直落筆下。李白高興極了,緊握那支妙筆,飛快地寫著,寫了一張又一張。不一會兒,李白身邊開滿了鮮花,原來這些花都是落在紙上的字變的。
成語典故 篇12
【成語】當頭棒喝
【解釋】當頭:迎頭;棒:指用棒子打。喝:大聲喊叫。佛教語,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的儀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擊或警告。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個叫黃檗的傳佛禪師,身邊有許多弟子。他接納新弟子時,有一套規(guī)矩,即不問情由地給對方當頭一棒,或者大喝一聲,而后提出問題,要對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個問題時,都要當頭棒喝。黃檗禪師的目的`,是考驗對方對佛教的虔誠和領(lǐng)悟程度,告誡對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讀深究,弄清佛法的奧妙。黃檗禪師的這種古怪的傳教方法,后來便被佛門采用流傳。
【近義詞】晨鐘暮鼓、當頭一棒
成語典故 篇13
【成語】割席絕交
【解義】割斷席子,表示斷絕交情,不再來往。
【原文】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東漢靈帝時,管寧和華歆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把金子看做與瓦石沒有區(qū)別,照常干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們經(jīng)常同席讀書,幾乎形影不離。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又同席讀書的'時候,忽然有坐轎子的官員從門前過去。管寧仍然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看他這樣不專心讀書,又羨慕做官的人,便割斷席子,彼此分開坐位,面色嚴肅地對華歆說:;從現(xiàn)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成語典故 篇14
典源出處《樂府詩集》卷二十四:“《樂府解題》曰:‘劉生不知何代人,齊梁已來為《劉生》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蛟票U鳛榉(jié)官,所未詳也!础豆沤駱蜂洝吩唬骸汗慕菣M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釋義用法古代有以《劉生》為題的歌曲,傳說劉生是一位任俠豪放,四處周游的'俠義的人。后用此典稱任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劉生】南朝陳·徐陵:“劉生殊倜儻,任俠遍京華。”南朝陳·張正見:“劉生絕名價,豪俠恣游陪。”唐·盧照鄰:“劉生氣不平,抱劍欲專征。”
【東平公】宋·陸游:“不知東平公,一劍隱紅塵!
【劉生劍】明·高啟:“聊持毛子檄,暫脫劉生劍!
【任俠劉生】南朝梁·元帝:“任俠有劉生,然諾重西京!
成語典故 篇15
典源出處
《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于聆(qin)隧。商之興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興也,鸑鷟(yuezhuo)鳴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
釋義用法
鸑鷟,鳳凰一類的鳥。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周古公亶父把部落從豳遷到岐山腳下建邑,相傳有鳳凰出現(xiàn),飛舞鳴叫。后以此典表現(xiàn)盛世將出的祥瑞吉征。
用典形式
【鳴鳳】明·陳子龍:“玉京春暖多鳴鳳,大澤天寒獨飯牛。”
【鳥鳴高岡】唐·韓愈:“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
【岐山聞鳳】元·薩都拉:“岐山過馬應(yīng)聞鳳,陳室停辀莫信雞!
【鳴鳳有岐】明·李東陽:“鳴鳳有岐還盛世,神龜出洛自何年。”
【岐山出鳳凰】元·薩都拉:“漢水浮神馬,岐山出鳳凰!
【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有關(guān)成語典故12-08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2-30
曲高和寡的成語典故04-03
迎刃而解成語典故12-15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1
成語典故(精選50則)12-18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
關(guān)于交友的成語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