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望梅止渴的成語典故 推薦度:
- 三顧茅廬的成語典故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成語典故(精選21篇)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其特點(diǎn)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dá)事理、學(xué)習(xí)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成語典故(精選2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典故1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zhàn)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zhàn)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wèi)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diǎn)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tǒng)統(tǒng)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yīng)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qiáng),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握犧牲。這是一位多么讓人崇敬的'大將軍。
后來,當(dāng)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shí),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zhì)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yán)于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典故2
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wěn)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jì)劃一項(xiàng)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dāng)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當(dāng)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dāng)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shí)在太多了,找不出那么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yàn)樗抉R倫濫封的官員實(shí)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shí)學(xué),又不為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xù)!
成語典故3
管中窺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釋義】
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時跟“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xiàn)之,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后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并稱“二王”。但對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種游戲)卻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幾個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畫腳地說:“你要輸了!
那個人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說:“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里看豹,只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獻(xiàn)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yuǎn)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本退﹂_袖子走。
王獻(xiàn)之所言“遠(yuǎn)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眱删涞慕忉,古時的荀奉倩,近時的.劉真長,我只對這兩個人感到慚愧,不如他們。
王獻(xiàn)之受到卑賤門生評論,深以為恥,后悔不該接近并插話,所以就有“遠(yuǎn)慚”“近愧”這樣的話。
“管中窺豹”、“拂袖而去”二成語皆出于此。
管中窺豹指的是只看見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準(zhǔn)確的,而可見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測出全貌。從哲學(xué)上講可見一斑是通過事物的特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窺豹則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沒有進(jìn)行普遍性的發(fā)掘。
成語典故4
孔子有兩個得意的學(xué)生,一個叫子貢,另一個叫顏回。
有一次,魯國受到齊國的武力威脅?鬃拥膶W(xué)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說齊國,想勸說他不要攻打魯國。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貢的請求。子貢不但去了齊國,還到了南方的吳國,越國、和北方的`晉國。子貢“挑唆”起這幾個大國間的混戰(zhàn),小小的魯國就免去了一場浩劫。
雖然子貢這么能干,但孔子還是認(rèn)為他比顏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qiáng)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孔子點(diǎn)頭說:“是不如他,我同意。”這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論而知道十件,叫做“聞一知十”。
【出處】
《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釋讀】
聽到一點(diǎn)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成語典故5
【成語】生花妙筆
【拼音】shēng huā miao bǐ
【解釋】生花:長出花朵。形容才思橫溢,詩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或繪畫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從小學(xué)習(xí)刻苦,志向遠(yuǎn)大。傳說他有一天在油燈下讀書寫字,一連三個時辰?jīng)]動地方。后來實(shí)在太累了,不知不覺地趴在桌上睡著了。這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他還在寫字,寫著寫著,筆桿上開出了鮮艷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來又從空中飛來了一張張白紙,雪白雪白的,直落筆下。李白高興極了,緊握那支妙筆,飛快地寫著,寫了一張又一張。不一會兒,李白身邊開滿了鮮花,原來這些花都是落在紙上的字變的。
成語典故6
【成語】當(dāng)頭棒喝
【拼音】dāng tou bang he
【解釋】當(dāng)頭:迎頭;棒:指用棒子打。喝:大聲喊叫。佛教語,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xué)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的儀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擊或警告。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黃檗運(yùn)禪師法嗣;臨濟(jì)義玄禪師》:上堂,僧問: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個叫黃檗的傳佛禪師,身邊有許多弟子。他接納新弟子時,有一套規(guī)矩,即不問情由地給對方當(dāng)頭一棒,或者大喝一聲,而后提出問題,要對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個問題時,都要當(dāng)頭棒喝。黃檗禪師的目的,是考驗(yàn)對方對佛教的虔誠和領(lǐng)悟程度,告誡對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讀深究,弄清佛法的.奧妙。黃檗禪師的這種古怪的傳教方法,后來便被佛門采用流傳。
【近義詞】晨鐘暮鼓、當(dāng)頭一棒
成語典故7
【成語】割席絕交
【注音】gē xi jue jiāo
【解義】割斷席子,表示斷絕交情,不再來往。
【原文】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東漢靈帝時,管寧和華歆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把金子看做與瓦石沒有區(qū)別,照常干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們經(jīng)常同席讀書,幾乎形影不離。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又同席讀書的時候,忽然有坐轎子的'官員從門前過去。管寧仍然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看他這樣不專心讀書,又羨慕做官的人,便割斷席子,彼此分開坐位,面色嚴(yán)肅地對華歆說:從現(xiàn)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成語典故8
典源出處
《樂府詩集》卷二十四:“《樂府解題》曰:‘劉生不知何代人,齊梁已來為《劉生》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劍專征為符節(jié)官,所未詳也!础豆沤駱蜂洝吩唬骸汗慕菣M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釋義用法
古代有以《劉生》為題的.歌曲,傳說劉生是一位任俠豪放,四處周游的俠義的人。后用此典稱任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劉生】南朝陳·徐陵:“劉生殊倜儻,任俠遍京華!蹦铣悺堈姡骸皠⑸^名價,豪俠恣游陪。”唐·盧照鄰:“劉生氣不平,抱劍欲專征!
【東平公】宋·陸游:“不知東平公,一劍隱紅塵。”
【劉生劍】明·高啟:“聊持毛子檄,暫脫劉生劍!
【任俠劉生】南朝梁·元帝:“任俠有劉生,然諾重西京!
成語典故9
典源出處
《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于聆(qin)隧。商之興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興也,鸑鷟(yue zhuo)鳴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
釋義用法
鸑鷟,鳳凰一類的鳥。岐山,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周古公亶父把部落從豳遷到岐山腳下建邑,相傳有鳳凰出現(xiàn),飛舞鳴叫。后以此典表現(xiàn)盛世將出的祥瑞吉征。
用典形式
【鳴鳳】明·陳子龍:“玉京春暖多鳴鳳,大澤天寒獨(dú)飯牛!
【鳥鳴高岡】唐·韓愈:“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
【岐山聞鳳】元·薩都拉:“岐山過馬應(yīng)聞鳳,陳室停辀莫信雞。”
【鳴鳳有岐】明·李東陽:“鳴鳳有岐還盛世,神龜出洛自何年!
【岐山出鳳凰】元·薩都拉:“漢水浮神馬,岐山出鳳凰。”
成語典故10
典源出處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弘為人恢奇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jié)。弘為布被,食不重肉!庇帧稘h書·公孫弘傳》:“弘身食一肉,脫粟飯,故人賓客仰衣食,奉祿皆以給之,家無所余!
釋義用法
公孫弘雖身為丞相卻生活儉樸,蓋布被,每餐只有一個肉菜,吃粗糧,而對賓客和故舊卻供給衣食。后以此典稱頌官員清廉儉樸。
用典形式
【布被】宋·陸游:“公孫分布被,范叔共綈袍!
【平津肉】宋·王安石:“雖無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孫弘被】明·陳子龍:“獨(dú)指孫弘被,仍污庾亮塵!
【餐脫粟】宋·蘇軾:“未暇餐脫粟,苦心學(xué)平津!
【公孫布被】宋·蘇轍:“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孫布被旋須縫!彼巍り懹危骸肮珜O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氈暖無匹!
成語典故11
典源出處
《淮南子·俶真訓(xùn)》:“譬若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則至德天地之精也!
釋義用法
鐘山即昆侖山的別名,昆侖山的.玉,火燒三天三夜而色澤不變,是真正的良玉。后以此典形容真正英雄志士,不怕磨難,愈經(jīng)磨折,反更顯其英雄本色。
用典形式
【火辨良玉】唐·白居易:“在火辨良玉,經(jīng)霜識真松。”
【良玉猛火】宋·蘇軾:“莫嗟天驥逐羸牛,欲試良玉須猛火!
【久炊為真玉】清·黃鷟來:“久炊始覺為真玉,未涅何因見不淄!
【試玉燒三日】唐·白居易:“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美玉經(jīng)三火】宋·蘇軾:“羨君美玉經(jīng)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
【真玉燒不熱】唐·顧況:“真玉燒不熱,寶劍拗不折。”
成語典故12
典源出處
唐·李德!洞瘟吓f聞》:“(唐)玄宗善八分書,凡命相,皆先以御筆書其姓名置案上,會太子入侍,上舉金甌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誰也?即射中,賜爾卮酒!C宗拜而稱曰:‘非崔琳、盧從愿乎?’上曰:‘然!币蚺e甌以示之,乃賜卮酒!薄缎绿茣ご蘖諅鳌芬噍d。
釋義用法
唐玄宗每當(dāng)任命宰相,先親筆寫好名字,一次正好太子來,玄宗以金甌將名字蓋住,命太子來猜,太子猜中是崔琳、盧從愿,即賜以杯酒。后用此典指人名高望重,堪為將相之材。
用典形式
【動金甌】宋·辛棄疾:“快上星辰去,名姓動金甌!
【名覆金甌】宋·石孝友:“更德標(biāo)銀管,名覆金甌。共看朝天路隱,歸拜富民侯!
【金甌親卜】清·黃遵憲:“金甌親卜比公卿,領(lǐng)取冰銜十日榮!
【金甌將相】清·錢謙益:“玉筍班行空點(diǎn)鬼,金甌將相捻輿尸。”
【姓名金甌重】金·元好問:“姓名三字金甌重,事業(yè)千年片簡青!
成語典故13
典源出處
漢·劉向《列女傳》卷八:“建昭中,上幸虎圈斗獸,后宮皆從。熊逸出圈,攀檻欲上殿。左右貴人傅昭儀皆驚走,而馮婕妤直當(dāng)熊而立。左右格殺熊。天子問婕妤:‘人情皆驚懼,何故當(dāng)熊?’對曰:‘妾聞猛獸得人而止,妾恐至御坐,故以身當(dāng)之!坂祰@,以此敬重焉。傅昭儀等皆慚。”《漢書·外戚傳》亦載。
釋義用法
漢元帝至獸圈,熊從圈中跑出,即將竄上宮殿,眾侍從驚慌四散,而嬪妃馮婕妤卻挺身而出,‘迎熊而立’,阻住熊的去路。后用此典表現(xiàn)女子臨危不懼的氣概。
用典形式
【當(dāng)熊】隋·楊廣:“乍可當(dāng)熊任生死,誰能伴鳳上云霄。”唐·盧綸:“辭輦復(fù)當(dāng)熊,傾心奉上宮!
【熊攀檻】北周·庾信:“漢獵熊攀檻,秦田雉失群。”
【昭儀斗熊】北周·王褒:“莊生垂翠釣,昭儀抵斗熊!
【婕妤當(dāng)前】明·李東陽:“圈門晝開熊不守,婕妤當(dāng)前眾嬪走。”
【熊來尚可當(dāng)】唐·李白:“水至亦不去,熊來尚可當(dāng)。”
成語典故14
典源出處
《太平御覽》卷九四五引《隋書》曰:“大業(yè)十二年,煬帝幸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shù)斛,夜出游山而放之,光遍巖谷。”
釋義用法
隋煬帝奢靡逸游,在景華宮命人捕螢火蟲數(shù)斛,游山時放出取樂。后以此典指帝王奢侈荒靡。
用典形式
【放螢苑】唐·杜牧:“秋風(fēng)放螢苑,春草斗雞臺。”
【流螢夢】清·錢謙益:“流螢尚作蕪城夢,跨鶴真同華表歸!
【十斛秋螢】清·黃景仁:“一片景華宮下土,有深宵,十斛秋螢葬,光照見,香魂蕩!
【螢火十升】明·陳子龍:“螢火十升星闕散,龍人百丈雨池寒!
【隋苑飛螢】宋·劉筠:“梁園休賦雪,隋苑漫飛螢!
【腐草無螢火】唐·李商隱:“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成語典故15
指不注意生活小事。語出《后漢書》中的《虞延傳》和《楊政傳》。
《后漢書·虞延傳》說虞延“長八尺六寸,要(同腰)帶十圍,力能扛鼎。性敦樸,不拘小節(jié)”。
《后漢書·楊政傳》則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楊政曾向代郡(今山西省陽高地區(qū))范升學(xué)習(xí)《易經(jīng)》。后來范升被自己離棄的妻子控告,被關(guān)進(jìn)了監(jiān)獄。
為此,楊政赤裸身體,耳貫羽箭,抱著范升的兒子潛伏道旁,等皇上車子路過時,叩頭大喊:我?guī)煼渡群笕⒘巳齻妻子,只有這一個孩子,剛?cè)龤q,就要變成孤兒了,請可憐可憐他吧。
護(hù)衛(wèi)官擔(dān)心楊政這一舉動驚嚇到皇上,舉箭便射。但楊政并不離去。護(hù)衛(wèi)官又用戟戳傷了楊政的.胸部,楊政仍不離開,其言辭越發(fā)懇切。結(jié)果感動了皇上,下詔釋放了范升。楊政因此也名顯四方。《楊政傳》評價楊政:“為人嗜酒,不拘小節(jié),果敢自矜,然篤于義(非常重義氣)。”
成語典故16
且:暫且,茍且。過一天算一天。原指沒有長遠(yuǎn)打算。語出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寒號蟲》。
這是個寓言故事: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當(dāng)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yán)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ku)雛。
遂自鳴曰:“得過且過!”大意是:夏天里,寒號鳥看著自己長著一身多彩絢麗的羽毛,非常得意,天天高唱“鳳凰不如我”,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準(zhǔn)備過冬的窩。
夏天過去了,秋天也很快過去了,嚴(yán)寒的隆冬跟著而來。這時,寒號鳥身上的羽毛脫落了,可并沒有暖和的`窩可躲,被凍得渾身發(fā)抖,就像那出世不久、羽毛不豐的雛鳥,蜷縮著,發(fā)出無可奈何的凄切聲:“得過且過!”過一天算一天了!故事的結(jié)局是:不久,寒號鳥被凍死在五臺山山石崖縫中。
現(xiàn)在“得過且過”一般用來形容胸?zé)o大志、茍且度日或勉強(qiáng)維持生計(jì)。
成語典故17
【釋義】
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
馬致遠(yuǎn)《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
漢末,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xué)識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風(fēng)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成語典故18
愧無日禪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釋義比喻父母愛子情深。
故事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一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扎寨。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边@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zhǔn)備撤退。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點(diǎn)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楊修的敏慧,同時也很嫉妒楊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
楊修死后,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曹操問他說:“楊公為什么會這般消瘦啊?”楊彪嘆氣說:“我自己覺得慚愧呀,我預(yù)先沒有料到我兒子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現(xiàn)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舔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曹操聽后。十分感動,不免內(nèi)疚。
成語典故19
無功受祿釋義:無功受祿是指沒有功勞而得到優(yōu)厚的待遇。
故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jīng);ハ喙シ,趙國憑借武力不斷侵犯楚國。此時楚國人杜赫來見懷王,聲言他能說服趙國跟楚國和好。楚懷王非常高興,準(zhǔn)備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趙國。
大臣陳軫知道了這件事,向楚王獻(xiàn)計(jì)說:"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趙國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給他五大夫的爵位,這豈不是無功受祿了嗎?"楚懷王聽陳軫說得有理,便問:"那你說該如何辦?"
陳軫說:"大王最好以10輛兵車,派杜赫去趙國,等他完成了使命,封為五大夫。"楚懷王采納了陳軫的`計(jì)策,用10輛兵車送杜赫去趙國。杜赫見楚懷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氣,干脆拒絕出使趙國。
于是陳軫向楚王說:"杜赫不接受出使趙國的使命,這正表明他心懷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騙取爵位,現(xiàn)在見大王不給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成語典故20
典源出處
《藝文類聚》卷九十三引謝承《后漢書》曰:“朱震字伯厚,性剛烈,初為從事,奏濟(jì)陰太守單匡臧罪,并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三府諺曰:“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風(fēng)朱伯厚!薄逗鬂h書·陳蕃列傳》亦載。
釋義用法
后漢朱震身為小吏,卻敢于彈劾高官,受到當(dāng)時人的欽佩,稱他是疾惡如風(fēng)的人。后用此典稱揚(yáng)人剛直嚴(yán)正,憎恨惡人,不留情面;也有用“車如雞棲馬如狗”等形容車小馬瘦,生活貧窘。
用典形式
【雞棲車】宋·蘇軾:“坐令雞棲車,長載朱伯厚。”
【車如雞棲】宋·黃庭堅(jiān):“車如雞棲馬如狗,閉門常多出門少!
【疾惡如風(fēng)】宋·蘇軾:“大任剛烈世無有,疾惡如風(fēng)朱伯厚。”
【疾惡伯厚】宋·蘇軾:“疾惡逢伯厚,識真似淵明!
【騎馬欲雞棲】唐·杜甫:“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
成語典故21
典源出處
《尚書·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釋義用法
周武王滅商后,把馬放到華山腳下,把牛放到桃林的田野上,表示以后不再乘用打仗了。后以此典表示戰(zhàn)爭消弭,天下太平。
用典形式
【華山歸】清·吳元龍:“身閑早得華山歸,害去詎勞襄野牧!
【桃塞馬】清·顧炎武:“未歸桃塞馬,終負(fù)魯陽戈。”
【散馬日】唐·杜審言:“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散馬!克濉郏骸胺疆(dāng)銷鋒散馬牛,旋師宴鎬京!
【歸馬華山】唐·杜甫:“大君先息戰(zhàn),歸馬華山陽!
【華山歸馬】唐·張碧:“愿得華山之下長歸馬,野田無復(fù)堆冤者!痹ひ沙模骸罢l識華山歸馬日,易于渭水釣魚時!
【歸放華山陽】清·高士奇:“功成偃武海宇泰,會須歸放華山陽。”
【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有關(guān)成語典故12-08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2-30
曲高和寡的成語典故04-03
迎刃而解成語典故12-15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1
成語典故(精選50則)12-18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
關(guān)于交友的成語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