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國名人勵志故事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聚集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精華,一直流傳至今。下面是小編為你精選的三國名人勵志故事。
三國名人勵志故事 1
1、三日不見,應當刮目相看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嗎?我只是讓你泛覽書籍,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哪個像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xiàn)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2、草船借箭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jù)北方,蜀國占據(jù)西南方,吳國占據(jù)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fā)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扎下營地,伺機攻打。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后,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么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zhàn)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jù)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于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并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么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并插滿草,諸葛亮并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準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見到他有什么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只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干什么?”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里去?”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fā)。
當天夜里,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后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余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后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于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fā)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么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于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里弄來了十萬支箭。
3、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三國名人勵志故事 2
孫堅17歲隨父出行時,遇海盜劫掠百姓,他毫不猶豫,提刀斬殺海盜。從此,這一帶的海盜聞孫堅之名而魂飛膽喪,再也不敢為害一方了。孫堅任會稽郡司馬時,遇賊兵反叛朝廷,他招募兵勇千余人,帶領他們平定了數(shù)萬人的叛亂。
東漢末年,叛軍蜂起。尤其是黃巾亂黨,可謂是勢力滔天。孫堅被朝廷委以平叛重任,他親率士兵討伐黃巾軍。每遇戰(zhàn)事,他都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手下的部卒在他的激勵下也都是奮勇當先。因此,孫堅的威名在天下諸侯及黃巾軍中震撼極大。各地叛軍,聞孫堅引軍而來,無不棄甲曳兵而走。
董卓亂政,怨聲載道。天下諸侯紛紛舉起討董大旗。孫堅甘愿做討董盟軍的'先鋒,他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zhàn)功。魯陽之戰(zhàn),他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董卓畏懼孫堅威名,欲與孫堅聯(lián)姻,許以高官厚祿。孫堅大義凜然,拒絕聯(lián)姻,并率軍大破董卓、呂布兵馬,攻入洛陽。
在討伐董卓一役中,曹操兵敗受挫,其他諸侯只顧著自己利益,坐觀成敗,對孤軍奮戰(zhàn)的孫堅并不相援。即便如此,孫堅仍然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
縱觀孫堅一生,無不充滿著勵志色彩。他是東漢末年勵志人物的典范,為社稷蒼生,他多年征戰(zhàn),不避刀斧,為漢廷立下蓋世功勛。當各地諸侯以剿賊為名爭權奪利之時,只有他一心想著誅殺董卓,造福天下。
生在盛世的我們,當學習孫堅的愛國救國之志,報效祖國,成為新時代的勵志人物。
三國名人勵志故事 3
張郃在《三國演義》的篇幅上,是個三流的小角色。但實際上這個人卻是個智勇雙全的戰(zhàn)將,比起三國任何一員排在前列的猛將,都不遜色?墒,《三國演義》奉行的是蜀漢正統(tǒng),刻意突出諸葛亮。這樣一來,三國舞臺上的次要角色變成主角,曹魏陣營整體被矮化,張郃這樣的,自然就數(shù)不上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最惹人注目的失街亭一出,對陣雙方,一邊是諸葛亮,一邊是司馬懿。按羅貫中的意思,若不是馬謖處置失當,守山不守城,被斷了水道,山上軍隊渴得不行,只好投降,這一仗,原本是該諸葛亮贏的。
其實呢,此役諸葛亮的對手,不是司馬懿,而是張郃。據(jù)其他史料記載,戰(zhàn)事過程,倒和《三國演義》的敘述差不多,只不過,打敗了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的是張郃,而非司馬懿。
當然,馬謖的戰(zhàn)法,其實是合乎兵法的,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想先把自己擺在死地上,然后居高臨下,沖將下來,魏兵必敗。但他不知道,當年韓信面對的形勢是,戰(zhàn)敗做俘虜有可能被殺,項羽就坑了二十萬秦卒。而三國時期,人力短缺,各國都在互挖墻角,招降納叛,戰(zhàn)敗投降,肯定不死。所以,韓信置自家兵于死地,士兵會玩命,馬謖故伎重演,士兵們就投降了。
張郃的這個戰(zhàn)功,被羅貫中輕飄飄地就給抹掉了,為的就是突出諸葛亮。即使是馬謖的罪過,總的來說,諸葛亮也要負責任。這一仗,是六出祁山中敗得最慘的一次,敗給了不大有名的張郃,這個人丟不起,對諸葛亮的形象有礙。沒辦法,只好委屈張郃了。?
其實,張郃在歷史上,表現(xiàn)一直都挺搶眼。在袁紹麾下時,擊破公孫瓚,他的功勞居多;官渡之戰(zhàn),作為武將,他是唯一一個能出謀劃策的人,但袁紹卻不肯聽從。兵敗之后,反而聽信郭圖的讒言,要害張郃。
張郃降曹操,曹操比之為韓信歸漢,馬上拜之為偏將軍,封都亭侯,委以重任,讓他帶兵攻打袁紹,勢如破竹。此后破馬超、韓遂,擊張魯,他都屢建功業(yè)。守漢中時,在主帥夏侯淵突然戰(zhàn)死的情況下,率部眾全身而退。這樣一個有膽有識、善用謀略的.將軍,應付諸葛亮,其實是足夠的。蜀漢畢竟是偏安之局,人才有限。人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王平這樣的老卒,后來都做了大將了。諸葛亮用馬謖,多半也是不得已,總得培養(yǎng)幾個后備干部啊。誰想到一下子碰上張郃,一炮就打啞了。其實,諸葛亮再出岐山,對手依舊是張郃,還是在張郃面前,毫無作為,只好自己退走。陳壽在《三國志》上說張郃,“識變數(shù),善處營陣,料戰(zhàn)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边@樣的話,羅貫中打死都不肯認賬的。
但是,張郃最后還是被諸葛亮殺了,這也是事實。不過,這事要怪司馬懿。諸葛亮三出岐山之時,與司馬懿和張郃相持一陣之后,再一次退走。張郃不想追,但主帥司馬懿非要張郃追。張郃說,兵法上講,歸師勿遏,最好不要追擊。但司馬懿堅持己見,張郃沒辦法,只好帶兵追了上去,結果中了埋伏。
《三國演義》上的故事很精彩:一聲梆子響,箭如雨下,張郃被射成了刺猬。諸葛亮還說,此番圍獵,原本要獵一馬,結果誤中一獐。好輕飄!其實,張郃只是右膝蓋上中了箭,如果放在平日,也許無事,但此番埋伏,蜀兵所用之箭,可能喂了毒,所以張郃就因此而死了。
就從張郃看,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也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連張郃這關都過不了,還想問鼎中原?最積極的評價,也就是以攻為守。奪取中原,實現(xiàn)劉備的遺愿,不過說說而已。
三國名人勵志故事 4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jù)北方,蜀國占據(jù)西南方,吳國占據(jù)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fā)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扎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后,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么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zhàn)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jù)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于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并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么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并插滿草,諸葛亮并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準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見到他有什么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只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干什么?”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里去?”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fā)。
當天夜里,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后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余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后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于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fā)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么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于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里弄來了十萬支箭。
【三國名人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勵志故事05-22
經典名人勵志故事05-22
【薦】名人勵志故事10-20
世界名人勵志故事05-30
古代經典名人勵志故事03-09
名人的勵志小故事08-12
名人勵志故事集錦03-25
古代勵志的名人故事05-27
古代經典名人勵志故事07-22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