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屈原發(fā)米成語典故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jīng)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屈原發(fā)米成語典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屈原發(fā)米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釋義】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給貧苦的百姓。
【成語典故】
詩人屈原在幼年時期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時正逢連年饑荒,屈原家鄉(xiāng)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時有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見之不禁傷心落淚。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親便發(fā)現(xiàn)家中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發(fā)現(xiàn)屈原正從糧倉里往外背米,便將屈原叫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進了石縫里。
父親沒有責備屈原,只是對他說:“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后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自此屈原勤奮治學,成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為官,管理國家大事。他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被后世之人稱頌,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轉為大善。
【成長心語】
屈原的悲天憫人情懷早已流傳千古。他自幼憐憫他人,此乃小愛,乃人之常情的愛;而他后來的愛國情懷,乃大愛。孟子曾經(jīng)說:“存其心,養(yǎng)其性!币馑际潜4娉嘧又模摒B(yǎng)善良之性。我們生來便有一顆赤子之心,不沾俗塵,不染污土。佛語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睘樗朔瞰I善心,為社會造福祉,他人和社會必定會以善回報于你。
屈原發(fā)米成語典故
屈原發(fā)米成語典故,源自中國古代楚國詩人屈原的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不僅展示了屈原的仁愛之心,也體現(xiàn)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下面將詳細探討這個成語的出處、意義以及它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1. 成語出處:
(1)文獻記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記載了屈原發(fā)米的典故。
。2)故事背景:屈原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那是一個連年饑荒,百姓生活困苦的時代。
2. 成語故事:
。1)幼年情懷:屈原自幼便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看到百姓受苦,他感到非常痛心。
。2)奇跡發(fā)生: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里流出雪白大米,百姓們紛紛前來領取。
。3)父親發(fā)現(xiàn):屈原的父親發(fā)現(xiàn)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最終發(fā)現(xiàn)了屈原的行為。
。4)教育意義:屈原的父親沒有責怪他,反而告訴他要長大后做官,管理好楚國,才能真正幫助窮人。
3. 成語意義:
。1)字面意義: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給貧苦的百姓。
。2)深層含義:體現(xiàn)了屈原從小具有的仁愛之心和對國家的責任感。
4. 道理啟示:
。1)悲天憫人:屈原的情懷體現(xiàn)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關懷。
。2)小善與大善:屈原的行為從小善到大善的轉變,啟示人們要有更大的抱負和行動。
。3)愛國情懷:屈原的故事也是對愛國情懷的一種贊頌,他關心國家的未來和人民的福祉。
5. 文化價值:
(1)歷史人物:屈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深具政治智慧和仁愛心腸的歷史人物。
。2)教育意義:這個故事常被用來教育年輕一代要有同情心和責任感。
6. 現(xiàn)代應用:
。1)教育領域: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和老師可以引用屈原發(fā)米的故事,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
。2)社會活動:慈善機構和個人在進行公益活動時,也可以借鑒屈原的精神,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幫助他人的行動中來。
7. 語言特點:
。1)形象生動:成語“屈原發(fā)米”形象地描繪了屈原的善舉,易于理解和記憶。
(2)寓意深遠: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道德理念和人生哲學的體現(xiàn)。
8. 傳承意義:
。1)文化傳承:屈原發(fā)米的故事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對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2)精神象征:屈原的形象和他的故事成為了中國人民精神追求的象征之一。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屈原發(fā)米”不僅僅是一個成語,它背后蘊含的是屈原對人民的深切關懷和對國家的忠誠。屈原的這一行為,不僅在當時緩解了百姓的困境,更在后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人們不僅要學習他的仁愛之心,更要將他的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實際行動去幫助他人,貢獻社會。正如孟子所言:“存其心,養(yǎng)其性!比藗儜摫3忠活w赤子之心,修養(yǎng)善良之性,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屈原發(fā)米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成語典故09-08
成語典故07-25
先憂后樂成語典故09-20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南轅北轍成語典故06-22
鄭人買履成語典故10-20
螳臂當車成語典故06-23
樂不思蜀成語典故06-23
人琴俱亡成語典故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