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
倒行逆施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楚國大臣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害了。伍子胥逃到吳國,發(fā)誓要為父兄報仇。后來,伍子胥率領(lǐng)吳軍攻破楚國首都郢。那時,楚平王已經(jīng)死了,伍子胥還不肯罷休,他挖出楚平王的尸體,狠狠地鞭打了三百下,總算解了心中之恨。
春秋末期,楚國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無辜?xì)⒑。伍子胥歷盡艱險,才逃到吳國,幫助闔閭刺殺了吳王僚,奪取了王位。接著,他又幫助吳王整軍經(jīng)武,使吳國的國勢日益強盛。在此基礎(chǔ)上,他協(xié)助吳王征伐楚國,不久攻下楚都,楚昭王逃往隨國(今湖南隨縣南)。
伍子胥幫助吳王攻楚的目的,是為了替自己的父兄報仇,F(xiàn)在楚國郢都已被攻下,可以付諸行動了。他首先向吳王建議,拆毀楚國的宗廟。大將孫武反對這樣做,但吳王貪圖楚國的地盤,一心想把楚國滅了,因此接受了伍子胥的建議。
接著,伍子胥請求吳王讓他去挖楚平王的墳,以解他心頭之恨,吳王說:“你幫了我不少的忙,這種小事你就自己瞧著辦吧!
但是,伍子胥并沒能立刻找到楚平王的陵墓。后來在一個石工的指引下才獲悉了陵墓的確切位置?墒峭陂_墓、打開棺材一看,里面只有楚平王的衣冠。伍子胥大失所望。那石工又指點說,這上面的是假的,下面的才是真的。伍子胥命人繼續(xù)往下挖,果然有楚平王的尸體。伍子胥一見楚平王的尸體,就滿腔怒火,抄起鞭子,一氣打了三百下,最后把頭顱砍下來,才解了心頭之恨。
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肯知道這件事后,派人送了一封信給伍子胥,指責(zé)他這樣做太殘忍了,伍子胥叫來人回話給申包肯說:“忠和孝不能兩全,我好比一個走遠(yuǎn)路的.人,天快黑了,可是路途還很遙遠(yuǎn),我已弄得沒有辦法了,所以才故意干出這種倒行逆施的舉動。”
這個“倒行逆施”的伍子胥,最后的命運也很悲慘。他因反對吳王夫差寬容越王勾踐,并且要求夫差停止攻伐齊國,遭到吳王夫差冷遇,漸漸被疏遠(yuǎn),最后被逼自殺。
1、 倒行逆施的出處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人名叫伍奢,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伍尚,小兒子叫伍員。伍奢和費無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師。費無忌是個奸惡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說太子的壞話。楚平王聽信讒言,把太子派到邊境做官,讓他遠(yuǎn)離自己。后來,費無忌又誣陷太子陰謀反叛。楚平王聽了非常生氣,又派人去殺太子。太子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國去了。伍奢去為太子說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來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 費無忌又無恥地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干,必須捉來殺了,否則會成為禍害的。”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員騙來。伍員識破了這場騙局,并在他人的幫助下逃往宋國,最后到了吳國。他為了借吳國的兵力替自己報仇,就幫助吳王闔閭奪取了王位。
后來,伍員同吳王闔閭領(lǐng)兵進攻楚國,打進了楚國的國都。這時楚平王已死,伍員便把他的墳?zāi)雇陂_,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尸體抽了三百下。伍員的好友申包胥寫信責(zé)備他太過分了,伍員對送信的人說:“你替我謝謝申包胥,并告訴他,我報仇心切,就像行人趕路一樣,天快黑了,但離目的地還很遠(yuǎn),所以只好不擇手段,倒著走路,不能按常理辦事了!(原文是:‘吾日暮途遠(yuǎn),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2、 倒行逆施的材料
【注音】dào xíng nì shī
【出處】《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涂(途)遠(yuǎn);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解釋】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xiàn)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用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胡作非為、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大逆不道、左書右息
【反義詞】嘉言善行、因勢利導(dǎo)、正道直行
【年代】古代
【例句】一切不人民服從人名意愿的~,都會遭到人民的唾棄。
3、 倒行逆施的點評
在長期的思維實踐中,每個人都常會不自覺地形成自己所慣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說當(dāng)我們面臨問題的時候,常會用一種固定了的思路和習(xí)慣去考慮問題,這就是思維定勢,它阻礙著思維的開放性與靈活性,造成了思維的僵化與呆板。所以從這里來說,正確的倒行逆施是很有必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