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獸猶斗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困獸猶斗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困獸猶斗和安如泰山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精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一)困獸猶斗
“困獸猶斗”這則成語的困獸是被圍困的野獸;猶是還。比喻在絕境中的失敗者還要掙扎抵抗。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春秋時,晉國發(fā)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鄭國,可是晚到了一步,鄭國已投降了楚軍。這時晉軍主帥荀林父主張退兵,可副帥反對,最后由于意見不一致,晉軍被楚軍打得大敗。
晉景公得到這一消息,很是氣憤。晉軍將領回國后,晉景公立即叫人把敗軍將領帶上殿來,大聲斥責,追究責任。那些將領見國君大發(fā)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聲,過了一會,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帥,這次大敗應負有責任,就跪前一步說:“末將罪該萬死,現(xiàn)請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衛(wèi)兵來捆綁荀林父。這時,大夫士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對景公說:“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對楚的城濮之戰(zhàn)中大獲全勝,晉國舉國歡騰,但文公面無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問文公:‘既然擊敗了強敵,為何反而愁悶?’文公說:‘這次戰(zhàn)斗,由于我們采取了正確的戰(zhàn)略原則,擊破了楚軍的左、右翼,中軍主帥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動,無法挽回敗局,只得收兵。但楚軍雖敗,主帥子玉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氣啊!困獸猶斗,更何況子玉是一國的宰相呢?我們又有什么可高興的,他是要來報仇的!’直到后來楚王殺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楚王殺子玉,是幫了我們晉國的忙。如果說楚國被先王打敗是一次失敗,那么,殺掉子玉是再次失敗。現(xiàn)在您要殺掉林荀父......”
景公聽了士貞子的話,恍然大悟,笑著說:“大夫別說了,我懂了,我殺了荀林父,豈不是幫了楚國的忙?這樣,我們不是也將一敗再敗了嗎?”
于是,景公當場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將帥。
(二)安如泰山
安穩(wěn)的像泰山一樣。形容十分穩(wěn)固,不可動搖。
這個成語來源于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關;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關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bi)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于是聯(lián)絡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wěn)固。”
但劉濞執(zhí)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于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公元前154年,劉濞聯(lián)絡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余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枚乘因寫了《上書諫吳王》,具有遠見卓知而名聲大振。
后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于途中。
【困獸猶斗】相關文章:
困獸猶斗的成語故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