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大器晚成和百尺竿頭
相信大家對大器晚成和百尺竿頭這兩成語都不陌生,但是它們的由來恐怕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語文迷小編為大家分享這兩個成語背后的故事。
(一)大器晚成
出處:《三國志·魏書》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yuǎn)至。
釋義:形容成名較晚。
故事: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xí)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xué)習(xí)。
由于他刻苦努力,學(xué)問也逐漸多起來。當(dāng)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zāi)箤⑹潜┞冻鰜。崔琰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rèn)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后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是立長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果然當(dāng)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二)百尺竿頭
解釋:
不滿足于已有成就,繼續(xù)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ji)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xué)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jīng)。
一天,招賢大師應(yīng)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jīng)。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nèi)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招賢大師講經(jīng)完畢后,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后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于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倆談?wù)摰氖怯嘘P(guān)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nèi)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賢大師當(dāng)場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進(jìn)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大器晚成和百尺竿頭】相關(guān)文章:
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07-27
木匠和鳥獸10-25
我和動物的故事02-06
象和蛇作文12-06
鱷魚和猴子作文05-16
“歪”和“孬”的故事05-18
國王和省長的故事08-26
烏龜和狼故事04-21
狼和狽的故事08-02
牛和驢的故事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