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牟子才傳》節(jié)選翻譯
牟子才,字薦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歲,淳化間盜起,舉家殲焉,惟一姑未笄,以甕覆之,得免。子才少從其父客陳咸,咸張樂大宴,子才閉戶讀書若不聞見者,見者咸異之。嘉定十六年舉進士。時丁大全與宋臣表里濁亂朝政,子才累疏辭歸。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為記曰:“白之斥,實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報脫靴之憾也。力士方貴倨,豈甘以奴隸自處者。白非直以氣陵亢而已蓋以為掃除之職固當爾所以反其極重之勢也彼昏不知顧為逐其所忌力士聲勢益張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宮廷,雖天子且不得奴隸之矣!庇謱懥κ棵撗ブ疇,為之贊而刻諸石。屬有拓本遺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訴于帝,乃與大全合謀,嗾御史交章誣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饋遺過客為入己,降兩官,猶未已。帝疑之,密以槧問安吉守吳子明,子明奏曰:“臣嘗至子才家,四壁蕭然,人咸知其清貧,陛下毋信讒言。”帝語經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吳子明乃謂無之,何也?”眾莫敢對,戴慶炣曰:“臣憶子才嘗繳子明之兄子聰。”帝曰:“然!笔滤旖。蓋公論所在,雖仇讎不可廢也。未幾,大全敗,宋臣斥,誣劾子才者悉竄嶺海外,乃復子才官職,提舉玉隆萬壽宮。帝即欲召子才。會似道入相,素憚子才,僅進寶章閣待制、知溫州;又嗾御史造飛語目子才為潛黨,將中以危禍。上意不可奪,遂以禮部侍郎召,屢辭,不許。乃賜御筆曰:“朕久思見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為我強起!惫适,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見帝乃供職;子才至北關,請內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見,大說,慰諭久之。時士大夫小忤權臣,輒竄流,子才請重者薄懲,輕者放還。度宗在東宮,雅敬子才,言必稱先生。即位,授翰林學士、知制誥,力辭不拜,請去不已。進端明殿學士,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贈四官,官其后二人。
(節(jié)選自《宋史牟子才傳》)
翻譯:
牟子才,字薦叟,井研人。他的八世祖牟允良生下來一歲時,遇上淳化年間強盜作亂,全家在此難中滅絕,僅有一個未成年的姑姑幸免,她用缸蓋住允良,允良得以辛免。牟子才小時候跟著父親寄居在陳咸家,陳咸大奏音樂大擺宴席,牟子才閉門讀書好像沒聽到看到,見到他的人都覺得他與眾不同。嘉定十六年牟子才考中進士。當時丁大全與董宋臣內外勾結敗壞朝政,牟子才多次上疏請求辭職還鄉(xiāng)。當初,牟子才在太平州建造李白祠,自己寫了一篇記說:“李白被貶斥,實在是因為高力士激怒楊貴妃,來報復李白讓他脫靴之仇。高力士當時位尊倨傲,怎么會甘心以奴仆自居呢?李白不是只以氣勢壓人,而是認為擔負清除奸佞的職責本該這樣,所以冒犯了君王。唐玄宗糊涂不知真相,反而替高力士驅逐了他所嫉恨的'李白,高力士聲勢益發(fā)囂張,宦官猖獗之勢就從這里開始。之后高力士分權率領禁兵,在宮廷中廝殺,雖是天子也不能使喚指揮他了!庇置枘×烁吡κ繛槔畎酌撗サ臉幼,為李白寫贊而且刻在碑石上。恰好有人將碑文拓本給了董宋臣,董宋臣大怒,拿著二篇碑文向皇帝哭訴,于是就和丁大全合伙謀劃,唆使御史先后上奏,誣陷彈劾牟子才私自侵吞在州郡的公宴以及饋贈客人的花費,降官兩級,仍不罷休;噬蠎岩蛇@件事,暗中寫信詢問安吉太守吳子明,吳子明上奏說:“我曾經到過牟子才家,家徒四壁,人們都知道他清廉貧窮,陛下不要聽信讒言!
皇帝對經筵官說:“牟子才的事情,吳子明卻說沒有,為什么?”眾人沒有敢回答的,戴慶炣說:“我記得牟子才曾經退還吳子明的哥哥吳子聰?shù)娜蚊!被实墼唬骸皩!笔虑橛谑橇私Y。有公論在,即使是仇人也不能置公論于不顧。沒多久,丁大全垮臺,董宋臣被貶斥,誣陷彈劾牟子才的人都被流放到嶺海之外,于是恢復牟子才官職,做玉隆萬壽宮的提舉;实巯胍⒖陶髡倌沧硬。適逢賈似道入朝為相,他向來忌憚牟子才,僅讓他升為進寶章閣待制、溫州知府;又唆使御史捏造流言把牟子才視為吳潛的黨羽,要中傷加害他;实鄣闹家獠豢筛淖,于是以禮部侍郎的職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辭,不被允許;实塾H筆寫信說:“我想見你很久了,所以有這個任命,你千萬不要有疑慮,為了我(你就)勉為其難出來做官吧!卑凑张f例,從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見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關,請宦官帶他進宮奏事,宦官從旁阻撓,皇帝特地下令召見,非常高興,安慰開導了他很久。當時士大夫稍微觸犯當權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請求重罪的輕罰,輕罪的免除處罰。度宗做太子時,一向尊重牟子才,開口閉口必稱他為先生。太子即位后,授牟子才翰林學士、知制誥,牟子才極力推辭不接受任命,一再請求離去。進官端明殿學士,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退休,去世后,追贈四級官,給他兩位后裔授官。
【《宋史牟子才傳》節(jié)選翻譯】相關文章:
《宋史·姜才傳》閱讀題04-21
《宋史·程頤傳》原文及翻譯01-07
宋史《辛棄疾傳》原文及翻譯01-10
《宋史·蘇軾傳》原文及翻譯11-27
《宋史·張方平傳》節(jié)選閱讀訓練04-22
陶潛傳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01-17
宋史陳恕傳文翻譯05-16
《宋史·寇準傳》原文及翻譯12-02
《宋史·曾鞏傳》原文及翻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