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紀》孝靈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三
建寧元年(戊申、一六八)
春正月己亥,上征至,大將軍竇武持節(jié)迎于夏門亭。
庚子,即皇帝位。
以太尉陳蕃為太傅,〔與〕(以)將軍竇武〔及〕(為)司徒胡廣錄尚書事〔一〕。詔曰:“太傅陳蕃輔弼先帝,出納為允,謇諤之節(jié),宣于本朝。朕初踐祚,親授策命,忠篤之性,老而彌純。其封蕃為高陽侯。 ”固讓不受,章十余上乃許。
〔一〕 據(jù)范書靈帝紀改。
三月辛丑,葬孝桓皇帝于宣陵〔一〕。
〔一〕 范書靈帝紀作“二月辛酉” 。按三月己卯朔,有辛丑,然無下文之庚午。二月己酉朔,辛酉乃第十三日,庚午乃第二十二日,故當以范書為是。
庚午,大赦天下〔一〕。賜男子爵,孝悌、力田帛各有差。
〔一〕 范書作“辛未”,相差一日,未知孰是。
夏四月甲午〔一〕,追尊祖解瀆亭侯淑為孝元皇帝,考嗣侯萇為孝仁皇帝〔二〕,妃董姬為慎園貴人。
〔一〕 范書作“閏月甲午”。朔閏考曰:“閏月戊申朔。谷雨丁未在三月晦日,小滿戊寅在四月朔日。楊統(tǒng)碑有三月癸丑,即月之六日,碑省言閏。紀有甲午疑誤。”
〔二〕 范書靈帝紀及獨斷均作“孝元皇”、“孝仁皇”,乃省文耳。
戊辰〔一〕,以長樂衛(wèi)尉王暢為司空。
〔一〕 四月戊寅朔,無戊辰,疑有訛。
五月丁未朔,日有蝕之。
六月癸巳,錄定策功,封竇武、曹節(jié)等十一人為列侯。
八月,司空王暢以災異策罷,宗正劉寵為司空。
暢字叔茂,太尉龔之子也。初,暢為南陽太守,設禁令,明賞罰。太守下車之后,而故犯法者,發(fā)屋伐樹,塞井移灶〔一〕。豪彊戰(zhàn)栗,晏開早閉。功曹張敞諫曰:“蓋聞諸經(jīng)典,殷湯開三面之網(wǎng),而四方歸仁;武王除炮烙之刑,而天下咸服。高祖創(chuàng)業(yè),約法三章;孝文寬刑,號稱太宗。若夫卓茂、文翁之徒,皆去嚴刻,務崇溫和。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民物和于下。愚謂舜舉皋陶,不仁者遠〔二〕;隨會為政,晉盜奔秦〔三〕。治民在德,不在于刑。” 暢于是崇寬慎刑,旌賢表德。
〔一〕 疑“移”系“夷”之誤。
〔二〕 出論語顏淵。
〔三〕 宣公十六年左傳曰:“晉侯以黻冕命士會將中軍,且為太傅。于是晉國之盜逃奔于秦。”“士會”即“隨會”也。
暢以郡俗奢富,欲約己以矯之,乃衣大布,坐羊皮,車廄馬羸弊〔一〕,而不改之。同郡劉表,時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諫曰:“蓋聞奢不僭上,儉不逼下〔二〕,守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間。清不暴鱗,濁不污泥,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不希孔門之明訓〔三〕,而慕夷齊之末操〔四〕,無乃皎然自貴于世。”暢答曰: “昔公儀休在魯,拔園葵,去織婦;孫叔敖相楚,其子披裘刈薪
〔五〕 。夫以約失之者鮮矣〔六〕!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七〕。雖以不德,敢慕高風,且以矯俗也。”
〔一〕 疑“車”系衍文。
〔二〕 禮記雜記下曰:“君子上不僣上,下不逼下。”
〔三〕 黃本及范書均作“孔圣”,蔣本乃依南監(jiān)本作“孔門”。
〔四〕 李賢曰:“論語:孔子曰‘ 奢則不遜,儉則固’言仲尼得奢儉之中,而夷齊饑死,是其末操也。”孔子語見述而,其意本在奢則僣上,儉失禮耳。與其僣上而不遜,不若儉之但失禮耳。
〔五〕 并見史記。前者乃循吏傳,后者乃滑稽傳也。
〔六〕 見論語里仁。
〔七〕 見孟子萬章章句下。
太后新攝政,政之巨細,多委陳蕃、竇武,同心戮力,以獎王室,征用天下名士參政事。于是天下英雋,知其風指,莫不人人延頸,想望太平。
其后中常侍曹節(jié)與上乳母趙嬈求諂于太后,太后信之,數(shù)出詔命,有所封拜。蕃、武每諫,不許。會有日蝕之變,蕃謂武曰:“昔蕭望之為石顯所殺,李、杜禍及妻子〔一〕。有一石顯,望之尚為之死,況數(shù)十人耶?趙夫人旦夕亂政,其患最甚。蕃以余年,請為將軍除之〔二〕 。因災之變,以除佞臣,誰曰不可!”武亦謀之,深納蕃言,乃言之于太后曰:“故事,內(nèi)官但典門戶,給事左右而已。今乃參政事,貴顯朝廷,父子兄弟,并在列位,天下匈匈,多以為患,今可悉除之。 ”太后曰:“此皆天所生,漢元以來,世世用事,國之舊典,何可廢也?但誅其惡耳。”武性詳重,疑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