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二人稱代詞有哪些
在中國的語言文學(xué)歷史上,如今的“你”還有很多種說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第二人稱代詞有哪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代第二人稱代詞
古漢語中,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汝、爾、而、乃、若、你”六個。其中以“汝、爾、若”等最為常見。
語言文學(xué)“汝”在上古時寫做“女”,常做主語和賓語。如《詩經(jīng)·魏風(fēng)·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多年來辛勤地侍奉你,你卻對我不照顧);《史記·平原君列傳》“汝何為者也”(你是干什么的)。
“爾”常做定語,如《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帶著你的車來,把我的嫁妝拉走)。“爾”后來也寫做“你”。
“若”主要用做主語、賓語,有時也做定語。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你雖然長得高大,又喜歡帶著刀劍,但內(nèi)心很膽怯);《史記·項羽本紀(jì)》“吾翁即若翁”(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
“乃”和“而”常用做定語,表示“你的、你們的”。如《史記·項羽本紀(jì)》“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如果一定要煮了你父親,那么請分一碗肉湯給我喝)。
古代第一人稱代詞
現(xiàn)代常用的作為第一人稱代詞的有“我、我們”,是比較單純的。古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比現(xiàn)代漢語要復(fù)雜,經(jīng)常使用的有“余、予、吾、我”四個,還有“朕、印、儂”等,這些代詞沒有單、復(fù)數(shù)的區(qū)別,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我、我們”。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語、賓語和定語,表示單數(shù)。如蘇軾《石鐘山記》“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沒有欺騙我);《孟子·萬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經(jīng)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語、賓語定語,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復(fù)數(shù)。如《史記項羽本紀(jì)》“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別人是刀和砧板,我們是被宰割的魚和肉,為什么還要告辭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說的這些話,對我觸動很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稱,如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我父親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為只能用于皇帝的代詞了,如《史記·秦始皇本紀(jì)》“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我是始皇帝,后世按輩數(shù)計算,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永遠(yuǎn)相傳沒有窮盡)。
“卬”多用在《詩經(jīng)》中,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人涉卬否,卬須我友”(別人涉水過河,而我卻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儂”屬于吳地方言,魏晉南北朝時開始被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
古代第三人稱代詞
彼: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之:公與之乘
其: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余:余聞而愈悲
我: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觀夫巴陵勝狀
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稱時是謙稱。
臣本布衣
愚以為宮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諸侯自稱。
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許寡人
【古代第二人稱代詞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古代形容女子的詞語有哪些?07-17
古代田園詩人有哪些03-01
山水田園古代詩人有哪些04-28
古代人生哲理諺語有哪些06-05
有金的字有哪些?06-28
炊具造句有哪些12-05
譜造句有哪些12-04
安頓有哪些近義詞04-09
打擾近義詞有哪些04-28
農(nóng)事諺語有哪些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