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的征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征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征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jié)的征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重陽節(jié)的征文1
重陽節(jié)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屈原早在《遠游》里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重陽節(jié)是老人們最開心的一天。在這天,不管她們多么開心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子女,他們用省吃儉用的錢去買一些好吃的給自己的子女和孫子孫女,自己卻舍不得吃,只是在旁邊吃著面包,微笑地看著我們。
每次重陽看著奶奶帶回好吃的給我,心頭上總感到一陣酸楚:我們只是一味的接受長輩對我們的關(guān)懷,而不去“給予”她們一點我們的孝順。她們總是獨自一個人呆在家里,期盼子女回家,有時站在窗戶前,望著前方的路,期盼著熟悉的背影。
我不經(jīng)想說一句:她們在含辛茹苦了一輩子后,擔心孩子一輩子后,換來的卻是空巢生活,她們真的值得嗎?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記得爺爺奶奶愛吃的是什么?她們的生日在哪天?他們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我想大多數(shù)的人都無從知曉。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她們臉上的皺紋加深了,銀色的頭發(fā)中又鉆出了新的白發(fā),她們顯得更加蒼老了,身體也不如年輕那么硬朗。她們還能經(jīng)歷多少個春夏秋冬?還能和子女相處多久?她們心中的期盼還剩多少?
曾記得一個記者向比爾蓋茨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認為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
比爾蓋茨答道:“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我認為世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順。
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而子欲養(yǎng)親不在。”。做晚輩的若真等到這一天“子欲養(yǎng)親不在”了,你再后悔,可就什么都晚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的,爺爺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媽媽的明天,也是我們的將來。尊重老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今天我們嫌棄老人,以后當我們年老時,兒孫同樣也會嫌棄我們。今天長輩為我們遮風擋雨,明天我們就應(yīng)該是她們頭頂上的一片藍天。同時,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養(yǎng)老、敬老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我想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wù)。
常回家看看吧!不僅僅是在重陽那一天。回去和他們聊聊天,去關(guān)心她們。說不定她們正在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注視著遠方的路,期望有一個熟悉的背影能出現(xiàn)在那條路上。
走進重陽節(jié)的征文2
多少詩人、作家,在筆下謳歌了那爛漫在金秋的重陽,或思念,或感恩,亦或是悠揚在丹桂中的濃濃孝心。“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蔽覀儫o法挽留時光,只愿夕陽下的剪影不再是孤單一人。
今日重陽,又何止重陽。
我猶記得奶奶還在的那個重陽,她的.笑和那聲欣慰的“我好幸福……”
那天,我正陪奶奶散步,停下來問。
“奶奶,你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嗎?”
“今天……不是你生日,你生日我記得可牢了,那今天是什么日子。俊
“今天是重陽節(jié),你們的節(jié)日!”
我一雙眼閃著光,吐出的答案讓她掩埋在時光深處的笑意又沿著眼角的皺紋重浮,“不,是我和乖孫女的節(jié)日。”她幸福地說。
“是的喲,我要給您洗腳呢!
回到家,我便拿起腳盆打水,回來時,奶奶已經(jīng)脫下了鞋襪,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看著我過來,我挽起她的褲腳,將腳放入水中,那雙腳在水里靜悄悄的,在熱氣中竟顯得有些羞怯。“溫度怎么樣?”“還行!蔽姨痤^,奶奶就這么望著我,帶著無限的喜悅與激動……我又重拾起奶奶的腳。
——那是一雙怎樣的腳!
滄桑,年邁,上面布滿了硬硬的厚繭,有些地方甚至來了裂,夾雜著黑泥,讓人想起那無盡歲月的萬里風塵,它走過來,像一件活著的文物!
我慢慢地撲洗著,輕輕地摩挲著,靜靜地擦拭著,而我們祖孫倆的距離,也在這半人高,一盆水的間隔中逐漸拉近。
“我好幸福。”奶奶和藹、熟悉的聲音響起,她的呼吸就在我的頭頂,我仍能感受到她那時滿溢的幸福感。
我曾見過奶奶與另一位老人互相扶著前進,而現(xiàn)在那個攙扶的人成了我,也永遠是我了。
敬老愛老,不只在重陽。暮年的幸福,如此簡單。
走進重陽節(jié)的征文3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有個女孩跟媽媽大吵了一架,氣得奪門而出,決定再也不要回到這個討厭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門閑逛,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但偏偏又沒帶錢出來,可又拉不下臉回家吃飯。一直到了晚上,她來到一家面攤旁,聞到了陣陣香味,她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沒錢,只能不住的吞口水。忽然,面攤老板親切的問:“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崩习迓犃舜笮Γ骸肮,沒關(guān)系,今天就算我請客吧!”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來,不一會面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并說:“老板,你人真好!”老板說:“哦?怎么說?”女孩回答:“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這么好,不像我媽,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老板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過才給你一碗面而已,你就這么感激我,那么你媽媽幫你煮了二十幾年的飯,你不是更應(yīng)該感激她嗎?”
聽老板這么一講,女孩頓時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她顧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飛奔回家。才到家門前的巷口,女孩遠遠地看到媽媽正焦急地在門口四處張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女孩感覺有一千遍一萬遍的對不起想對媽媽說。但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見媽媽已迎上前來:“哎呀,你一整天跑哪里去了,急死我了,快進家把手洗一洗,吃晚飯了!边@天晚上,這個女孩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
當親人一直都在,人就會忘了他們給的溫暖,一個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人反而不會去感恩,因為他認為,白天已經(jīng)夠亮,太陽是多余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已有的,認為他們是理所應(yīng)當,對于自己沒有的又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仿佛這個世界欠我們很多。百善孝為先,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髓,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干啥,心中永遠掛念父母!靶ⅰ币缘聻橹,忌諱愚孝假孝,一味順從。孝不在貧富,論心不論行。
;丶铱纯,多關(guān)心父母的生活,克勤克儉,自食其力,少一分父母的牽掛。理解父母的需求,反哺父母之愛,讓心相擁,讓愛匯集。
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要學會感恩、知道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之心當是人之常情。“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烏鴉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zhì)。草木旺盛的生長是,為的是報答春暉之恩;鳥兒拼命覓食為的是報答哺育之恩;禾苗茁壯的成長,為的是報答溪水的滋潤之恩;孩子努力學習,為的是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知恩是激勵一個人奮發(fā)有為的動力。知恩才能感恩,現(xiàn)在很多孩子之所以養(yǎng)成叛逆的個性,就是源于缺少感恩之心。要想成大事者,“博愛”之心少不得。用一顆感恩的心生活,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