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轉化工作總結
在新時期,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班主任需在進行后進生分析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后進生轉化的工作方法,使后進生轉化工作能夠更好地進行,小編給大家找來了一年級后進生轉化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后進生轉化工作總結篇一
小學中年級是作文的起始階段,要提高此階段后進生的作文水平,教育者必需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選擇恰當?shù)牟呗,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中年級后進生的習作輔導是一項艱苦而繁瑣的工作。為了能探究其中的特點、規(guī)律,更好地對中年級后進生進行習作輔導,培養(yǎng)其表情達意,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特提出該課題進行實踐研究。
二、后進生輔導的界定:
小學習作后進生是一支“特殊”的隊伍,由于缺乏積極作文情感動機,語文學習習慣差,表達能力欠缺等多方原因而導致習作學習困難重重。在習作教學中需要更多的教者采用有效的輔導策略,關注幫助他們走出作文學習的困境,調(diào)動后進生的內(nèi)在潛質(zhì),幫助他們逐步做到有話能寫,學了能用,想寫,會寫,善寫,樂寫,放膽傾吐心聲。
三、后進生輔導的研究目標:
在構建環(huán)境和諧、課堂和諧與人際關系和諧的大和諧中,回歸后進生的生活世界,回歸他們的言語表達天地,讓后進學生心靈飛翔,享受到習作成功的快樂。
四、后進生輔導的研究內(nèi)容:
1、小學中年級習作后進生的習作現(xiàn)狀的分析與研究。
2、激發(fā)小學習作后進生習作興趣,習作情感策略研究。
3、小學中年級習作后進生習作輔導策略研究。
4、改進小學中年級后進生習作評價方式研究。
作文教學中轉變后進生的過程,包含著師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過程。教師的情緒不可避免地影響后進生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熱愛后進生,師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后進生在課堂上才能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在教學民主、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下,后進生的學習熱情才高,對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度才顯著加強。因此,教師要十分重視師生情感的融洽,特別是設法尋求契機融洽后進生的情感。可采取以下措施:
經(jīng)常與后進生在一起,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逗”他們說話,消除他們的焦慮感。
寫作文前,將作文題目,要求等透露給后進生,并提前指導,讓他們有習作心理準備。
作文課上與課后,多給后進生個別指導。
后進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綱打好后,悄悄地“初評”,避免交本后重做。
允許后進生寫自己愛寫的東西,不規(guī)定按老師出的題去做。
把命令改為建議。嚴厲的命令往往會導致對立情緒的產(chǎn)生,因此,教師在糾正后進生的錯誤時,用商量的口氣建議他們怎樣做。
經(jīng)常開展作文咨詢活動,聘請作文小顧問,為后進生質(zhì)疑解惑提供方便。
廣泛聽取后進生對教師作文教學的意見,采用召開座談會、個別談心、遞“小紙條”等形式。
與后進生保持聯(lián)系,力求得到家長的多方面的支持。
開展“手拉手、共前進”活動,設立“熱心人”獎,激發(fā)全班同學都來關心幫助后進生。
葉圣陶說:“學生作文里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強,寫作起步時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一點,也對他們未來的寫作心態(tài)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因此,在批改作文時,盡量找出后進生作文寫得較好的地方,給他精神鼓勵。對后進生的作文評分有以下一些方法:
暫不打等級。傳統(tǒng)的作文評分是一次性的,這無法使后進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有的通過對某篇作文的一次寫作,剛摸索到寫好這篇作文的門道,可是等級已定,只好“望分興嘆”便不愿再修改或重作;有的感到反正是不合格,便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如果我們在批改時對后進生的作文先不打等級,而是輔之,以有效的補差措施,待他們經(jīng)過修改或重作,直到有進步再給等級,就能調(diào)動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一年級后進生轉化工作總結篇二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ㄒ唬┳⒁庑抡n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fā)興趣、設計懸念……引發(fā)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nèi)涵,意義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nèi)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遠,今后我將繼續(xù)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一年級后進生轉化工作總結篇三
所謂差生也就是后進生,一種表現(xiàn)為成績差,一種表現(xiàn)為思想落后及行為習慣差。優(yōu)生則相反。而介于優(yōu)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種種表現(xiàn)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yōu)生畢竟是少數(shù),中差生卻是學生群體中占壓倒多數(shù)的蕓蕓眾生。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小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性素質(zhì)教育,也就是說,應屬于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tǒng)一發(fā)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fā)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zhì)教育主要的標志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系著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zhì)性地進行素質(zhì)教育。
應該說不存在面向優(yōu)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說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yōu)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yōu)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xiàn)出了創(chuàng)造性。這說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zhì)教育。
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yōu)生,那教育還有什么功能?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zhì)教育呢?因而對占相對多數(shù)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么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小學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個錯誤而遭到老師嚴厲責問,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差而產(chǎn)生厭煩情緒;或由于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chǎn)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影響和對社會陰暗面缺少應有的正確認識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yōu)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yōu)生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于發(fā)現(xiàn)其缺點,而看不到優(yōu)點,這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有礙學生進步。所以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學生。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劉東杰是我們班的一個男孩子,他平時不打不鬧,是個乖男孩,但是學習非常差,如果背書,他十分鐘也記不住一句話。但是他的體育特好,今年的冬運會上,他擲沙包是全校第一,獲得了一等獎,為此,我表揚他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二、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yōu)、缺點,以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tài):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yōu)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diào)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教師不應該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發(fā)現(xiàn)"有假",那么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nèi)鄙俦鎰e能力,他們會說:"老師是說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xiàn)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我們班有個學生叫劉志才,他外貌有點缺陷——斜眼。學習也特別差,不懂拼音,不會寫字,考試最多能考10分,同學們都說他寫的字是“甲骨文”。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生,他的自尊心還特別強,誰說他,他跟誰急,但是他有個優(yōu)點——能說。于是,我抓住這個優(yōu)點表揚他,沒想到從此以后,一到我的語文課,他就積極舉手發(fā)言,少先隊活動時候,他也起來表演節(jié)目,慢慢地,他的學習居然有了進步,模擬考試時,他考了32分,我非常高興,獎了一本筆記本給他,這是他第一次得到的學習成績獎,他哭了,同學們都哭了,大家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堅信久的將來,他一定會更好的。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xiàn)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